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课时作业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检测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一课时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课时作业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二课时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课时作业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三课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时作业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素养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素养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共11页。
单元素养卷(第二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贝尼奥夫带是向地球内部延伸,深度达700公里的特定地震震源带。下图为贝尼奥夫带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题。1.图中甲、乙处的宏观地形分别是( )A.岛弧、海沟B.岛弧、裂谷C.山脉、海岭D.山脉、裂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据此完成2~4题。2.甲山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褶皱——断层——侵蚀B.褶皱——断层——侵蚀——沉积C.断层——侵蚀——褶皱——沉积D.沉积——断层——褶皱——侵蚀3.乙地的地质构造是( )A.断层B.地垒C.地堑D.向斜4.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风化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大类,其中生物在物理和化学风化中起到主要作用。读图完成5~6题。5.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②到①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逐步减弱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6.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7~8题。7.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D.6月21~26日风向发生变化8.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 )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读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9~11题。9.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流三角洲平原B.山地半山腰C.河谷阶地D.河流冲积平原10.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影响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11.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B.带状C.网状D.棋盘状阅读下表,完成12~13题。表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表2 在山岳地区与在平原、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12.下列说法不是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先选择公路的原因的是( )A.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高B.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修建交通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C.山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D.山区修建公路比铁路不仅难度较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13.关于山区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②山坡上没有公路分布③山坡上的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④山区公路为了减小工程量,多呈直线分布⑤山区公路要避开陡坡和陡崖⑥山间谷地的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完成14~15题。14.图中的聚落分布反映的地理环境最有可能位于( )A.滨海地区B.丘陵地区C.盆地地区D.河谷地区15.下列关于图中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聚落都是从集市发展起来的城市B.都属于热带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C.聚落的区位类型是河流发源地D.聚落里的人多从事第一产业图1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图2为某地岩层与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图1中代表岩浆岩的是( )A.甲B.乙C.丙D.丁17.下列关于图2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b接触的d附近可能出现石英岩B.岩石由早到晚的形成顺序是cdabC.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图1中的⑥D.断层形成于b岩层之前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18~19题。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喷出岩B.乙岩层比丁岩层形成早C.乙岩层形成之前出现了断层D.丙处岩石由于高温高压条件发生变质19.乙岩层形成之前地质作用过程有A.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作用—岩层断裂—岩浆活动—外力侵蚀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外力侵蚀D.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岩层断裂—外力侵蚀冰壶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冰壶石来自苏格兰南海岸AitsaCraig岛的一个花岗岩采石场。下图中左图为冰壶,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符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20~21题。20.制作冰壶的岩石所属类型是( )A.甲B.乙C.丙D.丁21.有关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只有③B.②和⑦均为岩浆活动C.可能埋藏有煤炭的是丙岩D.石灰岩经过④作用形成大理岩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第22题。22.地质条件看,下列关于左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B.②处可能形成沉积岩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②⑥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构造好于①处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因河水流速变缓沉积而成,下图为我国某大河下游段江心洲的分布示意图,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的钻孔采样点。读下图完成23~25题。23.下列关于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B.河道变窄C.河流泥沙含量大D.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24.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是( )A.A点河道宽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B.B点位于凹岸,流速快,沉积颗粒物粗C.C点因河道变宽和分流影响,沉积物颗粒细D.C点沉积物颗粒细主因是地处凸岸25.下列江心洲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B.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就有可能在枯水期不被淹没,出露为心滩C.心滩形成后水的流速减慢,利于心滩堆高D.洪水以后,心滩滩面被堆高到超过水面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和某地剖面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甲中乙是________岩,也是构成我国黄山的主体岩石。以下地区与黄山成因相同的还有________。(填字母)(2分)A.华山B.喜马拉雅山C.武夷山D.太湖平原(2)图乙中A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作用,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填方位)。F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作用。(3分)(3)图乙中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3分)(4)海南的石花水洞、仙安石林都属于美丽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一般是________岩,其经过变质作用后往往形成________岩。(2分)27.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14分)(1)图示中聚落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呈________状形态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2)分析河流对聚落的有利影响。(4分)(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4分)28.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及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 (1)描述该地区地形地势特征,并推测其发展趋势。(6分)(2)简述图中沙洲的形成原因。(6分)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4分)(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4分)单元素养卷(第二章)1.答案:A解析:从海陆板块的碰撞边界地形分析,乙处形成海沟,甲处受抬升,形成岛弧,故A项正确。裂谷和海岭出现在板块张裂边界,故B、C、D项错误。2~4.答案:2.A 3.A 4.A解析:第2题,要形成甲山,首先要形成构成甲山的岩石,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因此首先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岩层受到巨大挤压变化过程中,岩层断裂位移,发生断层,从图示地区左侧推移至甲山目前位置;最后外力侵蚀形成目前的山地形态。由此推知,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第3题,图中显示,乙地岩层出现了明显的破裂面,且破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了明显的位移(破裂面下面是较新的岩层,破裂面上面是较老的岩层),由此判断乙地的地质构造是断层,A符合题意。地垒和地堑是多个断层的组合,图中只有一个断层,排除B、C。乙处下面有向斜构造,但乙处为断层构造,排除D。故选A。第4题,地质构造分为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类似于A、D选项,根据图例判断A选项岩层为沉积岩,D选项的岩层为岩浆岩,A选项正确。5~6.答案:5.B 6.B解析:第5题,湿度增加,物理风化减弱,化学风化增强;温度升高,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增强;图中从②到①气候由湿变干,生物变得稀少,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逐步增强,A错;从②到③气候由热变冷,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B正确;从③到④,气候由湿变干,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C错;从④到①,气候由冷变热,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D错。选B正确。第6题,气候越湿,温带越高的地方,生物量越多,地表的风化壳越厚;②地湿热,风化壳最厚。选B正确。7~8.答案:7.D 8.A解析:第7题,图示中每日的第一个图例表示沙丘顶,沙丘顶以风蚀为主,因此其高度不断升高是错误的,A错。6月11日沙丘东坡是正值,风积为主,是背风坡,B错。6月26日沙丘西坡是正值,以风积为主,是背风坡,C错。6月21日~26日风蚀、风积的坡向相反,说明风向发生变化,D对。第8题,6月5日~21日,该地沙丘的东坡是正值,风积为主,是背风坡,说明移动趋势是向东,A对。西坡是迎风坡,B、C、D错。9~11.答案:9.C 10.A 11.B解析:第9题,河谷阶地是由于河床下切作用而形成的,大部分河流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河床是不断下切的,就会形成在河床与河的两岸形成类似阶梯状的阶地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第10题,由AB线的地形剖面图可知,居民点布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影响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第11题,②位于河流沿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12~13.答案:12.C 13.C解析:第12题,铁路相比公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要求高;山岳地区,由于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修建铁路远比公路难度大;修建同等级的普通铁路,在山岳地区的工程量(包括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等)和造价比在平原和丘陵地区高许多。第13题,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在山坡上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但是必须避开陡坡和陡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方便人们出行,山间谷地的公路应靠近聚落分布。14~15.答案:14.D 15.D解析:第14题,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本区域聚落呈条带状分布,应位于河谷地区。第15题,由比例尺可知,图中的聚落规模比较小,属于乡村聚落,而乡村聚落的人多从事第一产业。16~17.答案:16.C 17.A解析:第16题,图中沉积岩变为甲和丁,甲又转变为乙,且乙只变为丙,说明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7题,根据形态可以判断,ab为岩浆岩,b接触的d附近可能出现石英岩,A正确;c位置最低,时间最早,b穿过a,a早于b,b侵入d,d早于b,岩石由早到晚的形成顺序是cabd,B错误;洞穴应是沉积岩被侵蚀形成,⑥是变质的侵蚀作用,C错误;b岩层出现了错位,故断层形成于b岩层之后,D错误;故选A。18~19.答案:18.D 19.A解析:第18题,甲岩浆未喷出地表,故是侵入岩,A错;图中丁岩层位于乙岩层之下,乙岩层比丁岩层形成晚,B错;断裂面两侧都有乙岩层,故可判断乙岩层形成之后出现了断层,C错;从图中可看出丙处岩石处于与岩浆岩交界处,应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变质而成变质岩,D对。故选D。第19题,由于侵入岩晚于其所穿过的岩层,且可以看出乙岩层以下是沉积岩,故先有沉积作用,后有岩浆活动;外力的侵蚀作用发生在高处,则发生侵蚀作用前可能有内力作用的抬升。由于丁岩层顶部出现了缺失,判断地壳抬升,受外力侵蚀作用,故A对;岩层断裂,两边的岩层高度应该相同,但明显与实际不符,故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A。20~21.答案:20.A 21.C解析:第20题,根据材料,制作冰壶的岩石来自一个花岗岩采石场,岩石所属类型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根据右图中箭头方向,岩浆形成的甲未到达地表,是侵入型岩浆岩,A对。乙喷出地表,是喷出型岩浆岩,B错。沉积物形成的丙是沉积岩,丁是变质岩,C、D错。故选A。第21题,结合上题分析,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有③、④、⑦,A错。②为岩浆活动,⑦为外力作用,B错。可能埋藏有煤炭的是丙岩,是沉积岩,C对。⑤是变质作用,石灰岩经过⑤作用形成大理岩,D错。故选C。22.答案:D解析:①处是向斜构造,天然气一般储藏在背斜构造处,故与题意不符;②处岩浆侵入地壳之中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故与题意不符;①岩层形成后,②岩层侵入,发生变质形成④岩石,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①②④,故与题意不符;若修南北向的隧道,应选择在背斜处,⑥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①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⑥处构造好于①处,故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项。23~25.答案:23.B 24.C 25.C解析:第23题,江心洲是由于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作用显著,易形成江心洲,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河道变窄,河水流速变快,不利于泥沙堆积,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河流泥沙含量大,易沉积,形成江心洲,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泥沙沉积作用显著,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24题,河流流速与所携带泥沙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反之,则沉积物的颗粒细,A点河道宽流速缓,沉积物颗粒大,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故A错;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粗,故B错;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颗粒细,故C正确;C点沉积颗粒细的主因是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故D错。故选C。第25题,江心洲形成的第一阶段,河床底部的泥沙逐渐淤积形成浅滩,它在枯水期也不出露水面,也很不稳定,因此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阶段,浅滩堆积物得到加强,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出露水面,形成心滩,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心滩形成后,心滩处因河流分叉而导致流速减慢,但心滩前端水流流速大,易受冲刷,滩尾有一低速区有利于泥沙沉积,因此往往是滩头崩退,滩尾淤积,心滩不断下移,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第三阶段,在心滩的基础上,经历无数次洪水期悬移质的堆积,心滩滩面超过水面,生长植物,进一步稳定,就成为江心洲,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6.答案:(1)岩浆岩 A(2)风力侵蚀 西北 风力沉积(3)EDC(4)石灰 大理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据图甲中箭头的特点可知,箭头“三进一出”的位置为岩浆,即丙为岩浆;“三出一进”的位置为岩浆岩,即乙为岩浆岩;则甲为沉积岩。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山属于地垒,华山属于地垒形成的断块山,与黄山的形成原因时是一样的,故A正确;喜马拉雅山脉是褶皱山,与黄山的形成原因时是不一样的,故B错误;武夷山脉属于褶皱山,与黄山的形成原因时是不一样的,故C错误;太湖平原是一个构造下沉的盆地,后来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与黄山的形成原因时是不一样的,故D错误。第(2)题,据图可知,图乙中A地貌的名称是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地区;沙丘的形成主要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第(3)题,据图可知,DE为沉积岩层,越往下的岩层越老,所以E较D先形成,而C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应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所以C最后形成,因此,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EDC。第(4)题,喀斯特地貌一般是流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后往往形成大理岩。27.答案:(1)河流两岸或山前 带原因:①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②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③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2)供水和运输(3)①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②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河流流出山口处,地势低平,形成的洪积扇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山区的公路修建时要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节省工程量。乙村到甲村沿河谷修建,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坡度小。28.答案:(1)地形地势特征:整体地势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有较深河谷。发展趋势:整体海拔会逐渐升高,河谷会变深。(2)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较大;该河段地势高差小且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解析:第(1)题,地形地势特征可以根据等高线判断出来。从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大部分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边缘地区等高线密集,比较陡峭)判断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受板块挤压,整体地势抬升;河谷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受河流侵蚀作用强,会逐渐变深。第(2)题,沙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成因可以从含沙量、搬运能力变化等角度考虑。由于上游地区河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导致河流含沙量大,随着地势降低,流速减慢,河流中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沙洲地貌。29.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解析:第(1)题,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主要从河水对河岸的侵蚀作用及河岸岩性、河岸形态等角度进行分析。该河段地处河流上游河段,因地壳抬升导致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河岸岩性单一(或相近),河岸直立,因此水位变化对河面宽度影响小。第(2)题,读图可知,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量的变化及河水的侵蚀、淤积作用进行分析。4~6月份,该河段河流主要以季节性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升高,补给量增加,河流水位上升,致使河水深度增加;该河段河流以季节性融雪补给为主,河水含沙量低,且流量、流速持续增加,淤积作用弱,河流不断下切侵蚀河床,河道变深,使河水深度增加。第(3)题,8月份该河段以降水补给为主,坡面侵蚀强,导致河水含沙量高。因降水具有不连续性,河流径流量变化大,流量减小、流速降低时,泥沙淤积作用明显。交通运输干线类型最大限制坡度公路7%~9%铁路3%项目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造价山岳/平原1.5~27~112.2~3山岳/丘陵1以上2~31.5
单元素养卷(第二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贝尼奥夫带是向地球内部延伸,深度达700公里的特定地震震源带。下图为贝尼奥夫带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题。1.图中甲、乙处的宏观地形分别是( )A.岛弧、海沟B.岛弧、裂谷C.山脉、海岭D.山脉、裂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据此完成2~4题。2.甲山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褶皱——断层——侵蚀B.褶皱——断层——侵蚀——沉积C.断层——侵蚀——褶皱——沉积D.沉积——断层——褶皱——侵蚀3.乙地的地质构造是( )A.断层B.地垒C.地堑D.向斜4.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风化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大类,其中生物在物理和化学风化中起到主要作用。读图完成5~6题。5.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②到①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逐步减弱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6.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7~8题。7.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D.6月21~26日风向发生变化8.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 )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读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9~11题。9.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流三角洲平原B.山地半山腰C.河谷阶地D.河流冲积平原10.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影响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11.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B.带状C.网状D.棋盘状阅读下表,完成12~13题。表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表2 在山岳地区与在平原、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12.下列说法不是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先选择公路的原因的是( )A.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高B.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修建交通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C.山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D.山区修建公路比铁路不仅难度较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13.关于山区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②山坡上没有公路分布③山坡上的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④山区公路为了减小工程量,多呈直线分布⑤山区公路要避开陡坡和陡崖⑥山间谷地的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完成14~15题。14.图中的聚落分布反映的地理环境最有可能位于( )A.滨海地区B.丘陵地区C.盆地地区D.河谷地区15.下列关于图中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聚落都是从集市发展起来的城市B.都属于热带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C.聚落的区位类型是河流发源地D.聚落里的人多从事第一产业图1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图2为某地岩层与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图1中代表岩浆岩的是( )A.甲B.乙C.丙D.丁17.下列关于图2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b接触的d附近可能出现石英岩B.岩石由早到晚的形成顺序是cdabC.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图1中的⑥D.断层形成于b岩层之前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18~19题。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喷出岩B.乙岩层比丁岩层形成早C.乙岩层形成之前出现了断层D.丙处岩石由于高温高压条件发生变质19.乙岩层形成之前地质作用过程有A.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作用—岩层断裂—岩浆活动—外力侵蚀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外力侵蚀D.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岩层断裂—外力侵蚀冰壶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冰壶石来自苏格兰南海岸AitsaCraig岛的一个花岗岩采石场。下图中左图为冰壶,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符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20~21题。20.制作冰壶的岩石所属类型是( )A.甲B.乙C.丙D.丁21.有关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只有③B.②和⑦均为岩浆活动C.可能埋藏有煤炭的是丙岩D.石灰岩经过④作用形成大理岩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第22题。22.地质条件看,下列关于左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B.②处可能形成沉积岩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②⑥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构造好于①处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因河水流速变缓沉积而成,下图为我国某大河下游段江心洲的分布示意图,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的钻孔采样点。读下图完成23~25题。23.下列关于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B.河道变窄C.河流泥沙含量大D.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24.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是( )A.A点河道宽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B.B点位于凹岸,流速快,沉积颗粒物粗C.C点因河道变宽和分流影响,沉积物颗粒细D.C点沉积物颗粒细主因是地处凸岸25.下列江心洲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B.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就有可能在枯水期不被淹没,出露为心滩C.心滩形成后水的流速减慢,利于心滩堆高D.洪水以后,心滩滩面被堆高到超过水面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和某地剖面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甲中乙是________岩,也是构成我国黄山的主体岩石。以下地区与黄山成因相同的还有________。(填字母)(2分)A.华山B.喜马拉雅山C.武夷山D.太湖平原(2)图乙中A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作用,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填方位)。F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作用。(3分)(3)图乙中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3分)(4)海南的石花水洞、仙安石林都属于美丽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一般是________岩,其经过变质作用后往往形成________岩。(2分)27.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14分)(1)图示中聚落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呈________状形态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2)分析河流对聚落的有利影响。(4分)(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4分)28.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及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 (1)描述该地区地形地势特征,并推测其发展趋势。(6分)(2)简述图中沙洲的形成原因。(6分)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4分)(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4分)单元素养卷(第二章)1.答案:A解析:从海陆板块的碰撞边界地形分析,乙处形成海沟,甲处受抬升,形成岛弧,故A项正确。裂谷和海岭出现在板块张裂边界,故B、C、D项错误。2~4.答案:2.A 3.A 4.A解析:第2题,要形成甲山,首先要形成构成甲山的岩石,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因此首先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岩层受到巨大挤压变化过程中,岩层断裂位移,发生断层,从图示地区左侧推移至甲山目前位置;最后外力侵蚀形成目前的山地形态。由此推知,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第3题,图中显示,乙地岩层出现了明显的破裂面,且破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了明显的位移(破裂面下面是较新的岩层,破裂面上面是较老的岩层),由此判断乙地的地质构造是断层,A符合题意。地垒和地堑是多个断层的组合,图中只有一个断层,排除B、C。乙处下面有向斜构造,但乙处为断层构造,排除D。故选A。第4题,地质构造分为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类似于A、D选项,根据图例判断A选项岩层为沉积岩,D选项的岩层为岩浆岩,A选项正确。5~6.答案:5.B 6.B解析:第5题,湿度增加,物理风化减弱,化学风化增强;温度升高,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增强;图中从②到①气候由湿变干,生物变得稀少,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逐步增强,A错;从②到③气候由热变冷,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B正确;从③到④,气候由湿变干,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C错;从④到①,气候由冷变热,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D错。选B正确。第6题,气候越湿,温带越高的地方,生物量越多,地表的风化壳越厚;②地湿热,风化壳最厚。选B正确。7~8.答案:7.D 8.A解析:第7题,图示中每日的第一个图例表示沙丘顶,沙丘顶以风蚀为主,因此其高度不断升高是错误的,A错。6月11日沙丘东坡是正值,风积为主,是背风坡,B错。6月26日沙丘西坡是正值,以风积为主,是背风坡,C错。6月21日~26日风蚀、风积的坡向相反,说明风向发生变化,D对。第8题,6月5日~21日,该地沙丘的东坡是正值,风积为主,是背风坡,说明移动趋势是向东,A对。西坡是迎风坡,B、C、D错。9~11.答案:9.C 10.A 11.B解析:第9题,河谷阶地是由于河床下切作用而形成的,大部分河流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河床是不断下切的,就会形成在河床与河的两岸形成类似阶梯状的阶地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第10题,由AB线的地形剖面图可知,居民点布局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影响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第11题,②位于河流沿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12~13.答案:12.C 13.C解析:第12题,铁路相比公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要求高;山岳地区,由于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修建铁路远比公路难度大;修建同等级的普通铁路,在山岳地区的工程量(包括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等)和造价比在平原和丘陵地区高许多。第13题,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在山坡上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但是必须避开陡坡和陡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方便人们出行,山间谷地的公路应靠近聚落分布。14~15.答案:14.D 15.D解析:第14题,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本区域聚落呈条带状分布,应位于河谷地区。第15题,由比例尺可知,图中的聚落规模比较小,属于乡村聚落,而乡村聚落的人多从事第一产业。16~17.答案:16.C 17.A解析:第16题,图中沉积岩变为甲和丁,甲又转变为乙,且乙只变为丙,说明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7题,根据形态可以判断,ab为岩浆岩,b接触的d附近可能出现石英岩,A正确;c位置最低,时间最早,b穿过a,a早于b,b侵入d,d早于b,岩石由早到晚的形成顺序是cabd,B错误;洞穴应是沉积岩被侵蚀形成,⑥是变质的侵蚀作用,C错误;b岩层出现了错位,故断层形成于b岩层之后,D错误;故选A。18~19.答案:18.D 19.A解析:第18题,甲岩浆未喷出地表,故是侵入岩,A错;图中丁岩层位于乙岩层之下,乙岩层比丁岩层形成晚,B错;断裂面两侧都有乙岩层,故可判断乙岩层形成之后出现了断层,C错;从图中可看出丙处岩石处于与岩浆岩交界处,应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变质而成变质岩,D对。故选D。第19题,由于侵入岩晚于其所穿过的岩层,且可以看出乙岩层以下是沉积岩,故先有沉积作用,后有岩浆活动;外力的侵蚀作用发生在高处,则发生侵蚀作用前可能有内力作用的抬升。由于丁岩层顶部出现了缺失,判断地壳抬升,受外力侵蚀作用,故A对;岩层断裂,两边的岩层高度应该相同,但明显与实际不符,故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A。20~21.答案:20.A 21.C解析:第20题,根据材料,制作冰壶的岩石来自一个花岗岩采石场,岩石所属类型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根据右图中箭头方向,岩浆形成的甲未到达地表,是侵入型岩浆岩,A对。乙喷出地表,是喷出型岩浆岩,B错。沉积物形成的丙是沉积岩,丁是变质岩,C、D错。故选A。第21题,结合上题分析,属于外力作用的环节有③、④、⑦,A错。②为岩浆活动,⑦为外力作用,B错。可能埋藏有煤炭的是丙岩,是沉积岩,C对。⑤是变质作用,石灰岩经过⑤作用形成大理岩,D错。故选C。22.答案:D解析:①处是向斜构造,天然气一般储藏在背斜构造处,故与题意不符;②处岩浆侵入地壳之中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故与题意不符;①岩层形成后,②岩层侵入,发生变质形成④岩石,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①②④,故与题意不符;若修南北向的隧道,应选择在背斜处,⑥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①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⑥处构造好于①处,故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项。23~25.答案:23.B 24.C 25.C解析:第23题,江心洲是由于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作用显著,易形成江心洲,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河道变窄,河水流速变快,不利于泥沙堆积,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河流泥沙含量大,易沉积,形成江心洲,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泥沙沉积作用显著,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24题,河流流速与所携带泥沙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反之,则沉积物的颗粒细,A点河道宽流速缓,沉积物颗粒大,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故A错;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粗,故B错;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颗粒细,故C正确;C点沉积颗粒细的主因是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故D错。故选C。第25题,江心洲形成的第一阶段,河床底部的泥沙逐渐淤积形成浅滩,它在枯水期也不出露水面,也很不稳定,因此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阶段,浅滩堆积物得到加强,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出露水面,形成心滩,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心滩形成后,心滩处因河流分叉而导致流速减慢,但心滩前端水流流速大,易受冲刷,滩尾有一低速区有利于泥沙沉积,因此往往是滩头崩退,滩尾淤积,心滩不断下移,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第三阶段,在心滩的基础上,经历无数次洪水期悬移质的堆积,心滩滩面超过水面,生长植物,进一步稳定,就成为江心洲,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6.答案:(1)岩浆岩 A(2)风力侵蚀 西北 风力沉积(3)EDC(4)石灰 大理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据图甲中箭头的特点可知,箭头“三进一出”的位置为岩浆,即丙为岩浆;“三出一进”的位置为岩浆岩,即乙为岩浆岩;则甲为沉积岩。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山属于地垒,华山属于地垒形成的断块山,与黄山的形成原因时是一样的,故A正确;喜马拉雅山脉是褶皱山,与黄山的形成原因时是不一样的,故B错误;武夷山脉属于褶皱山,与黄山的形成原因时是不一样的,故C错误;太湖平原是一个构造下沉的盆地,后来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与黄山的形成原因时是不一样的,故D错误。第(2)题,据图可知,图乙中A地貌的名称是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地区;沙丘的形成主要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第(3)题,据图可知,DE为沉积岩层,越往下的岩层越老,所以E较D先形成,而C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应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所以C最后形成,因此,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EDC。第(4)题,喀斯特地貌一般是流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后往往形成大理岩。27.答案:(1)河流两岸或山前 带原因:①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②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③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2)供水和运输(3)①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②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河流流出山口处,地势低平,形成的洪积扇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山区的公路修建时要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节省工程量。乙村到甲村沿河谷修建,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坡度小。28.答案:(1)地形地势特征:整体地势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有较深河谷。发展趋势:整体海拔会逐渐升高,河谷会变深。(2)上游地区河水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较大;该河段地势高差小且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解析:第(1)题,地形地势特征可以根据等高线判断出来。从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大部分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边缘地区等高线密集,比较陡峭)判断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受板块挤压,整体地势抬升;河谷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受河流侵蚀作用强,会逐渐变深。第(2)题,沙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成因可以从含沙量、搬运能力变化等角度考虑。由于上游地区河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导致河流含沙量大,随着地势降低,流速减慢,河流中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沙洲地貌。29.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解析:第(1)题,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主要从河水对河岸的侵蚀作用及河岸岩性、河岸形态等角度进行分析。该河段地处河流上游河段,因地壳抬升导致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河岸岩性单一(或相近),河岸直立,因此水位变化对河面宽度影响小。第(2)题,读图可知,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量的变化及河水的侵蚀、淤积作用进行分析。4~6月份,该河段河流主要以季节性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升高,补给量增加,河流水位上升,致使河水深度增加;该河段河流以季节性融雪补给为主,河水含沙量低,且流量、流速持续增加,淤积作用弱,河流不断下切侵蚀河床,河道变深,使河水深度增加。第(3)题,8月份该河段以降水补给为主,坡面侵蚀强,导致河水含沙量高。因降水具有不连续性,河流径流量变化大,流量减小、流速降低时,泥沙淤积作用明显。交通运输干线类型最大限制坡度公路7%~9%铁路3%项目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造价山岳/平原1.5~27~112.2~3山岳/丘陵1以上2~31.5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