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 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
展开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地壳运动 ②侵蚀作用
③沉积作用 ④人类活动
⑤变质岩 ⑥岩浆 ⑦基本条件
[学思心得]
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 |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如下表)。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图1 地质地 貌示意图 | 图2 地貌景观 和地质剖面图 | 图3 褶皱和断 层构造示意图 |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丙),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
1.下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2)岩层①②③④中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D (2)B [第(1)题,①②都是沉积岩,下面的先形成,因此②形成时间早于①。③是侵入岩,③“冲破”了②并侵入到①,其形成时间晚于①和②。第(2)题,只有沉积岩中有可能含有化石。]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1)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冰斗、角峰示意图 冰碛丘陵景观图
(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风蚀蘑菇 流动沙丘
2.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A、B、C 分别为河流上游山区、河流中游和河口附近。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河流 ABC 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沉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2)针对图中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岸河流冲刷力相同
B.A 地多为V形河谷
C.C 地为河漫滩平原
D.B 地为三角洲平原
(3)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沉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A (2)B (3)B [第(1)题,图中河流A处位于上游,水流急,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处位于中游,水量大,以搬运作用为主;C处位于河口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第(2)题,图示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中,河流冲刷力乙岸比甲岸强,A错误;A 地位于上游,下蚀作用强,多为V形河谷,B正确;C 地为河口三角洲平原,C错误;B 地为冲积平原,D错误。第(3)题,诗句中能体现河流沉积地貌的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白鹭洲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小岛,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