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分层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素养综合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1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分层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分层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素养综合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堂检测
展开波士华城市带位于美国东北部,该城市带各城市间分工明确、联系紧密,是世界上形成较早、发育较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表示意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及其主要特点。据此完成1~2题。
1.波士华城市带的发展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B.辐射范围
C.人口数量D.城市等级
2.波士华城市带中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为( )
A.波士顿B.费城
C.巴尔的摩D.纽约
[2023·山东鄄城月考]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由大到小的是( )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4.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B.山东半岛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D.长江中游城市群
城市腹地指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城市与腹地的关系可以分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较小时以吸收腹地资源为主,城市规模较大时以辐射为主。图1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单向吸收模式示意图,图2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双向影响模式示意图,图中C、C1、C2、C3、C4表示城市。据此完成5~6题。
图1
图2
5.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 )
A.不利于腹地内城市的发展
B.腹地与中心城市的互补性增强
C.中心城市发展速度较慢
D.有利于腹地自然资源的开发
6.图2中C2、C3城市发展速度较C1、C4快,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规模B.地理位置
C.交通条件D.城市规模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下表为2009年与2019年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的区位商。据此完成7~8题。
7.与全国相比,黑龙江省( )
A.第一产业劳动力价格较高
B.第三产业劳动力价格较高
C.第一产业更有整体竞争力
D.第三产业更有整体竞争力
8.针对第二产业区位商的变化,黑龙江省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造传统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B.关停采掘工业,治理环境污染
C.利用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
D.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文化产业
下表是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例(单位:%)构成。据此完成9~11题。
9.代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10.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低,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 )
A.自然条件恶劣B.劳动力不足
C.城镇化水平高D.高度工业化
11.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条件差异B.经济发展不平衡
C.国家政策的不同D.开发历史长短
产业结构现状与就业结构现状的研究是了解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基本情况的窗口。1990年、2017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0亿元、2624.8亿元。而就业结构的调整是伴随着产业结构演进的,1990年、2017年青海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241.3万人、327.0万人。随着以生态保护倒逼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青海省将打造一个全新的、适合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产业结构。图1为1990—2017年青海省三次产业GDP占比变化图,图2为1990—2017年青海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变化图。据此完成12~14题。
图1
图2
12.1990—2017年,青海省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GDP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GDP呈下降趋势
C.第三产业GDP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13.结合青海省产业GDP与就业人员占比关系,应在目前就业结构基础上压缩( )
A.第一产业就业比重B.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C.第三产业就业比重D.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
14.促进青海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加大对外开放程度
B.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C.减缓城镇化建设步伐
D.促进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省级行政中心,九江市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南昌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B.九江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D.生态“蓝肺”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
16.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 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镇化 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④有利于区域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功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二、综合题(共3大题,共52分)
1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核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等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上图)。目前武汉到8市以及圈内相邻两市之间的1小时交通圈已经建成,半小时交通圈也基本形成。
材料二 目前孝感、咸宁、黄冈等城市里百分之六七十的产业都和武汉的产业相配套,例如,武汉的汽车产业在周边城市中间就有很多配套的设施和企业。近几年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汇聚,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集成电路,俗称“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武汉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一道,跻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下图是武汉市2011—201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武汉在武汉城市圈中的辐射功能。(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武汉产业结构特点的变化。(4分)
(3)武汉正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型,说明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8分)
18.(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安徽省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六安、亳州等省内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合肥和芜湖等沿江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上图为安徽省示意图。
材料二 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中产业门类较多,农副食品加工、电能、热能、轻纺、家电、电气机械和器械制造业等,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小不一。下表为安徽省2009—2017年三大产业构成数据表(单位:%),下图为安徽省工业产业分类比重示意图。
(1)描述安徽省2009—2017年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并简述其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0分)
(2)试分析安徽省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如何实现转型升级。(10分)
1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中原城市群由河南的9个地级市扩充为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5省30个地级市,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根据《规划》,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激发活力,提高综合竞争力。郑州将在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下图示意中原城市群的范围。
材料二 山西省孝义市煤炭和铝土矿资源丰富,随着煤、铝资源的逐渐枯竭,传统产业发展受阻。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孝义市积极构建铝系新材料和新型煤焦化两大核心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科技产业三大新兴战略产业的“2+3”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孝义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等殊荣。图1示意孝义市在山西省的位置,图2示意孝义市主要矿产分布。
图1
图2
(1)结合材料一,简述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8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孝义市主要的传统产业在转型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孝义市产业转型升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波士华城市带位于美国东北部,该城市带各城市间分工明确、联系紧密,是世界上形成较早、发育较为成熟的大城市带”可知,波士华城市带发展中,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因此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A正确;各城市间联系紧密,因此各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都是整个城市带,辐射范围大,B错误;没有限制各核心城市的人口数量,C错误;没有限制各核心城市的城市等级,都是大城市,D错误。故选A。第2题,由材料可知,波士华城市带中,巴尔的摩是海港城市,万吨巨轮可直接开进港区,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说明该城市原料的运往和产品的输出都比较便利,应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C正确;波士顿靠近欧洲,高等学府云集,应是以高科技产业和教育为主导,A错误;费城曾是美国的首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结构比较多样化,B错误;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是发展历史最早、城市群中最大的城市,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D错误。故选C。
3.D 4.A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从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到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再到多中心组合城市群,核心城市逐渐增多,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逐渐重叠,对节点城市的单一辐射作用逐渐降低,故选D。第4题,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北京为我国的首都,城市等级最高,故选A。
5.B 6.B 解析 第5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单向吸收模式中中心城市对其腹地以吸收作用为主,而双向影响模式中中心城市对其腹地既具有吸收作用,又具有辐射作用,因此,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更有利于腹地内城市的发展,且使得腹地与中心城市的互补性增强,A错误,B正确;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快慢与多种因素有关,双向影响模式中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并不一定较慢,C错误;腹地资源开发受当地经济发展制约,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使腹地更多地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并不一定更有利于腹地自然资源的开发,D错误。故选B。第6题,图2中,与C1、C4相比,C2、C3距离中心城市C更近,更有利于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发展速度更快,因此C2、C3城市发展速度较C1、C4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理位置,B正确。人口规模、交通条件、城市规模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选B。
7.C 8.A 解析 第7题,与全国相比,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区位商由2009年的1.64增长到2019年的3.27,说明该省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全国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其优势产业,更具有整体竞争力,C正确,D错误;表中数据只能表明三次产业比重大小,不能反映劳动力价格的高低,A、B错误。故选C。第8题,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区位商由2009年的1.11降低到2019年的0.69,说明该省的第二产业比重小于全国第二产业的比重,是其劣势产业;黑龙江省以传统产业为主,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可以改造传统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A正确;黑龙江省以传统产业为主,关停采掘工业对其工业产值影响更大,B错误;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部,是交通运输线路的末端,其交通优势不明显,发展服务业区位优势不明显,C错误;黑龙江省经济衰落,应该推动产业转型,但发展文化产业无明显区位优势,D错误。故选A。
9.B 10.C 11.B 解析 第9题,考查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结合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甲第一产业比重最低,说明经济最发达,应为东部地区;丁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比重较小,应为我国西部地区;随着我国东北农林基地的建设,这里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第一产业比重较大,故乙为东北地区,丙为中部地区。第10题,考查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形成的原因。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集中在农村,城市以非农产业为主,也就是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城镇化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重就越低。第11题,考查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形成的原因。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不同,主要是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开发历史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自然条件是基础,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因此造成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12.D 13.A 14.A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GDP占比1993—1994年上升,2005年以后变化很小,A错误。第二产业GDP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B错误。第三产业GDP比重变化较小,C错误。该地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在2011—2017年,第三产业GDP占比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GDP占比不断下降,第一产业GDP占比呈微量减小趋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D正确。故D正确。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GDP占比较小而就业人员占比较大,可知第一产业存在劳动力过剩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等措施压缩第一产业就业比重,A正确。目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本身较小,不应该再压缩,B错误。青海省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不应压缩第三产业就业比重,C、D错误。故选A。第14题,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促进青海省产业结构优化,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优化应该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B错误。不应该减缓城镇化建设步伐,C错误。促进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属于第一产业范畴,没有体现产业结构的优化,D错误。故A正确。
15.D 16.A 解析 第15题,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省级行政中心,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九江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光伏产业是对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是技术导向型产业,而生态“蓝肺”的空气质量优势与光伏产业关系不大。第16题,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①正确;两城市位于长江中游地区,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镇化关系不大,②错误;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③正确;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合作发展,④错误。
17.答案 (1)武汉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湖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强;与周边地区有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便捷,加强了武汉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员往来、物资流通、产业分工与协作;武汉高等院校集中,人才众多,技术先进,可以带动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镇化发展。
(2)2014年以前第二、第三产业并重,2014年以后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呈“三、二、一”型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很小。(第三产业上升;第二产业下降;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很小。)
(3)武汉的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条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小;对环境的污染小,有利于改善当地环境质量;集成电路产业的产品附加值高,创造的利润大,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解析 第(1)题,武汉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湖北的省级行政中心,是武汉城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城市规模大,等级高,经济实力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强;与周边地区有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便捷,武汉到8市以及圈内相邻两市之间的1小时交通圈已经建成,半小时交通圈也基本形成,加强了武汉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员往来、物资流通、产业分工与协作;目前孝感、咸宁、黄冈等城市里百分之六七十的产业都和武汉的产业相配套,武汉高等院校集中,人才众多,技术先进,可以带动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镇化发展。第(2)题,读图可知,2014年以前,武汉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相当,2014年以后,武汉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呈“三、二、一”型产业结构,整体来看,武汉第一产业比重一直都很小。第(3)题,武汉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中心,有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条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小;对环境的污染小,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集成电路产业的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产品的附加值高,创造的利润大,经济效益高,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18.答案 (1)特征: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波动上升。问题:以劳动密集型、原料密集型产业为主;基础原材料产业仍然占比较高;产业集中度不高;缺少竞争力强的龙头(品牌)企业。
(2)抓住长三角地区部分产业转移的时机,使产业落地,增加就业机会;省内发展相对较差的城市,可以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可注重产业质量,选择承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让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吸引高素质人才,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解析 第(1)题,读安徽省2009—2017年三大产业构成数据表可知,安徽省2009—2017年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表现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一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14.86%到2017年的9.56%,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36.39%到2017年的42.92%,整体呈波动上升。读安徽省工业产业分类比重示意图可知,其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是以劳动密集型、原料密集型产业为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基础原材料产业合计所占比重在2017年仍占60%以上;基础原材料产业在2009年所占比重约55%,到2017年所占比重约为40%,仍然占比较高;由材料“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中产业门类较多,农副食品加工、电能、热能、轻纺、家电、电气机械和器械制造业等,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小不一”可知,产业集中度不高;缺少竞争力强的龙头(品牌)企业。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安徽省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可知,抓住长三角地区部分产业转移的时机,承接长三角地区转移的产业,使产业落地,增加就业机会;由材料“六安、亳州等省内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合肥和芜湖等沿江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可知,省内发展差异较大,省内发展相对较差的城市,可以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可注重产业质量,选择承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因此应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让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仍较低,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吸引高素质人才,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19.答案 (1)郑州市是区域核心城市,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通过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拉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引领和带动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发挥大城市的经济、技术、资金和信息等优势服务周边城市。
(2)问题:煤炭和铝土资源趋于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
措施: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多元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引进高端人才,为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经验;治理和修复当地生态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管理和法制建设等。
解析 第(1)题,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①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地位:郑州市是区域核心城市,对整个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②对区域城镇化的作用:通过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拉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引领和带动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促进中部崛起。④郑州自身优势:发挥大城市的经济、技术、资金和信息等优势服务周边城市。第(2)题,根据材料二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孝义市的煤炭和铝土资源丰富,所以该地的传统产业为煤炭、铝土矿开采、冶炼等。根据材料信息“随着煤、铝资源的逐渐枯竭”可知,该地的煤炭和铝土资源趋于枯竭;该地传统产业结构为重化工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传统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根据材料信息“孝义市积极构建铝系新材料和新型煤焦化两大核心支柱产业”可知,改造传统产业;根据材料信息“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科技产业三大新兴战略产业”可知,发展多种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根据材料信息“孝义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等殊荣”可知,该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已污染的环境加强治理,修复当地生态环境;制定人才政策,吸引人才落户;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投资;加强环境监督和管理,加强相关法制建设等。主要
城市
纽约
波士顿
费城
巴尔的摩
华盛顿
发展
特点
城市群中最大的城市,发展历史早
距离欧洲最近的港口,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高等学府所在地
美国曾经的首都,是美国较古老的城市
海港城市,万吨巨轮可直接开进港区,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
美国的首都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9
1.64
1.11
0.75
2019
3.27
0.69
0.92
四大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甲
4.62
39.85
55.53
乙
12.99
34.94
52.07
丙
8.06
42.18
49.76
丁
10.76
38.33
50.91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14.86
13.99
13.17
12.66
11.79
11.47
11.16
10.64
9.56
48.75
52.08
54.31
54.64
54.03
53.14
49.75
48.06
47.52
36.39
33.93
32.52
32.70
34.18
35.39
39.09
41.30
42.92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城市最可能是,该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4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课后复习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