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春秋得名于孔子编撰的编年史《春秋》战国得名于西汉刘向整理校订的《战国》
(南)楚国(北)燕国(西)秦国
战国形势:在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战国中期,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西来,矛头直指魏都大梁。庞涓闻讯立即回师自救,孙膑巧妙地在魏军南撤必经之地桂陵设伏,大败魏军,史称“桂陵之战”。
后来魏国又出兵韩国,韩国向齐军求救,孙膑用“增兵减灶”之计诱使魏军回师追击,在马陵伏击魏军,射杀魏军大将庞涓,史称此战役为“马陵之战”。
战国后期,秦国和赵国在长平一带爆发战争。急于求成的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秦将白起采取了佯败诱敌,进而分割包围作战的方针,最终秦军歼灭赵军四十余万,获得战争的胜利。
战国的历史,就是这七个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比拼国力的历史。而历史就在长平之战这里开始转折,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秦国势如破竹,统一六国已经指日可待。——《中国通史·第一卷》
车战为主;交战双方比较重视礼节(贵族式战斗)
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兵种丰富。重计谋兵法;出现铁制兵器
战争逐渐从礼仪性走向实用性
思考:春秋战国战争有什么区别?
春秋的争霸战争:1、战争规模:2、战争目的:
军队数量少,战术单一,往往数日就决定战争胜负
掠夺财富,确立诸侯霸主地位
战国的兼并战争:1、战争规模:2、战争目的:
战争规模大,战略战术复杂多样,持续时间长
前451年,三家分晋后
战国初期的秦国:地理位置 ,是个 的小国。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普及使得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壮大。各国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纷纷通过变革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以图富国强兵,使得在残酷的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史记·商君列传》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秦孝公《招贤令》
如果你是秦国的一位农民,你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为什么?如果你是位秦国的王公贵族又会怎么样?
立县制,废特权,严法度等
废井田,允许土地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
奖励军功(授爵、赐地)
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促进人口增长,兵源及军队补给充足
建立垂直的官吏行政系统,将贵族封地变为国君直接管辖下的县,增强君主对国家的控制力
激励平民建立军功,废除贵族世袭制度和特权,增强军队战斗力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措施正确得当,得到国君秦孝公的支持,因此成为战国时期最典型、最深刻、最彻底的政治改革。
但是变法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有着消极影响。商鞅变法触犯了一些旧贵族的利益。因此,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处死。而新法的很多措施则仍然延续到秦始皇时期乃至汉代,可谓“商君虽死,其法仍存”。
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的逐渐普遍使用,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春秋末开始出现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 ——《中华文明史》
战争是需要经济支撑的,经济上的变革各国都在推行。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国家,谁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了,谁就从根本上站住了脚跟。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战国史》
防洪、灌溉、水运,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1)两大系统工程(2)三个主体工程鱼嘴:宝瓶口:飞沙堰:(3)二王庙:
看课本,完成练习册18页的第2题。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背景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学习目标,战国时期的特点,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角色扮演,大家来发言,都江鱼嘴,飞沙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备课ppt课件,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备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桂陵之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