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同步讲义 (精讲精练)(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后练习题,共10页。
常见考点
考点一 碱金属
【例1】下列关于Li、Na、K、Rb、Cs的叙述均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属性最强的是锂②氧化性最强的是锂离子③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④Li的密度最大⑤铯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
A.①②③B.④⑤C.②④D.②③⑤
【答案】D
【解析】①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即Cs的金属性最强,故①错误;
②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则Li+的氧化性最强,故②正确;
③碱金属都是活泼的金属,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③正确;
④从上到下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呈增大的趋势,Cs的密度最大,故④错误;
⑤Cs的金属性非常强,与水反应十分剧烈,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⑤正确,故选D。
【一隅三反】
1.(2022·陕西西安·高一期中)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IA族元素都是碱金属元素
B.在常温下Cs与水反应会发生爆炸
C.金属钾具有强还原性,K+具有强氧化性
D.碱金属单质可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案】B
【解析】A.IA族元素中的H不属于碱金属元素,A错误;
B.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上至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越来越强,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铯的金属性最强,在常温下与水反应会发生爆炸,B正确;
C.金属钾具有强还原性,但K+具有弱氧化性,C错误;
D.由于碱金属单质性质太活泼,遇到水溶液时优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因此不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D错误;
答案选B。
2.(2022·江苏南通·高一期中)据《自然》杂志最近报道。“绝缘纯水首次在实验室转成金属”:研究人员将一小点水滴在一滴碱金属(如钠、钾)上。在一个真空室内,室温下以液体形式存在的钠钾合金从一个喷嘴滴下。然后水蒸气再通过管道进入真空室,在金属液滴的外部形成一个极薄的外层;最后,电子和金属阳离子从钠钾合金中流入水中,形成导电的“金属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与碱金属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金属水”靠阳离子、电子和阴离子的移动导电
C.“金属水”中阳离子的总数等于自由移动的电子的总数
D.钠、钾都是活泼金属,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B
【解析】A.碱金属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H和碱金属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金属水中没有阴离子,B错误;
C.金属单质的化合价为0,因此正负电荷数相等,碱金属的阳离子均为+1价,故阳离子的总数等于自由移动的电子的总数,C正确;
D.Na和K处在同一个主族,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属于活泼金属,且化学性质相似,D正确;
故选B。
3.(2021·甘肃省徽县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LiHCO3受热能分解
B.Li可以与N2化合生成LiN3
C.Li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
D.Li在氧气中燃烧产物Li2O中含有离子键
【答案】B
【解析】A.锂与钠位于第IA族,性质具有相似性,均能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体现还原性,但由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有差异,使得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引力有差异,因此化学性质上具有差异性。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LiHCO3受热也能分解,故A正确;
B.Na与N2化合生成Na3N(氮化钠),则Li与N2化合生成Li3N(氮化锂),故B错误;
C.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CO2,则Li2CO3与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无色气体CO2,故C正确;
D.Na与氧气反应,常温下生成Na2O,点燃条件下产物是Na2O2,而Li的金属性弱于Na,Li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Li2O,它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二 卤族元素
【例2-1】(2022·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一期末)溴、碘均为卤族元素,下列关于溴、碘说法错误的是。
A.将 SKIPIF 1 < 0 分别通入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可以得到溴单质和碘单质
B.溴单质和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均大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
C.碘酒可以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通常将 SKIPIF 1 < 0 固体添加到食盐中来制作碘盐
【答案】A
【解析】A.将 SKIPIF 1 < 0 分别通入NaBr溶液和NaI溶液中, SKIPIF 1 < 0 直接与水反应,无法得到溴单质和碘单质,A项错误;
B.溴单质和碘单质是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四氯化碳是非极性溶剂,水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以知道,溴单质和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很大,B项正确;
C.碘酒中含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则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项正确;
D.食盐中添加碘酸钾( SKIPIF 1 < 0 )加工碘盐可以补充碘,D项正确;
答案选A。
【例2-2】(2022·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高一期中)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各含有一种X-离子(X-为Cl-、Br-、I-),向甲中加入淀粉和新制的氯水变为橙色,将此溶液加入丙中,丙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为
A.Br-、 I-、C1-B.Br-、Cl-、I-
C.Cl-、Br-、I-D.Cl-、I-、Br-
【答案】A
【解析】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各含有一种X-离子(X-为Cl-、Br-、I-),向甲中加入淀粉和新制的氯水变为橙色,则生成了溴单质,说明甲中含有Br-,将此溶液加入丙中,丙中液体无明显变化,说明丙中没有I-,而含有Cl-,则乙中含有I-,因此甲、乙、丙依次为Br-、 I-、C1-,故A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例2-3】(2022·江苏南通·高一期中)为验证卤素单质Cl2、Br2、I2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是_______,现象是_______。
(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_______(填“失电子”或“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答案】(1)2KMnO4+16HCl=5Cl2↑+2MnCl2+8H2O+2KCl
(2)Cl2+2Br-=Br2+2Cl-
(3) 是吸收没反应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Cl2+2OH-=Cl-+ClO-+H2O
(4) 打开活塞b,使C中少量溶液滴入D中 D中溶液变为蓝色
(5)得电子
【解析】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装置A: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化钾、氯气和水,装置A中生成氯气,烧瓶上端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色,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装置B:装置B中盛有溴化钠,氯气进入装置B中,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呈橙红色,验证氯的氧化性强于溴,氯气有毒,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以此解题。
(1)黄绿色气体为氯气,KMnO4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则KMnO4的氧化性比Cl2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KMnO4+16HCl=5Cl2↑+2MnCl2+8H2O+2KCl;
(2)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将氯气通入NaBr溶液中会有单质溴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3)Cl2有毒,污染空气,故用氢氧化钠来进行尾气处理,利用的原理是氯气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故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是吸收没反应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应将C中生成的溴加入到盛有KI溶液的D中,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生成碘单质,而D溶液中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故答案为:打开活塞b,使C中少量溶液滴入D中;D中溶液变为蓝色;
(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一隅三反】
1.(2022·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溴、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溴和碘只能从海水中提取
B.单质溴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呈现紫红色
C.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
D.存放液溴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密封并用水封
【答案】A
【解析】A.溴和碘在陆地上的含量极少,而在海水中含量丰富,因此只能从海水中提取,故A正确;
B.单质溴溶于水呈橙黄色,溶于四氯化碳呈橙红色,故B错误;
C.碘化钾中的碘是碘离子,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故C错误;
D.溴具有挥发性,存放时加水液封,防止挥发,但液溴会腐蚀橡胶,不能用橡胶塞存放液溴,故D错误;
答案选A。
2.(2022·上海金山·高一期末)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 SKIPIF 1 < 0 ,所用试剂不合理的是
A.氯水和淀粉溶液B.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C.氯水和淀粉碘化钾溶液D.氯水和苯
【答案】C
【解析】A.氯水能把 SKIPIF 1 < 0 氧化为I2,I2能使淀粉溶液变蓝,故不选A;
B. SKIPIF 1 < 0 与Ag+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以检验 SKIPIF 1 < 0 ,故不选B;
C.淀粉碘化钾溶液引入了 SKIPIF 1 < 0 ,干扰无色溶液中 SKIPIF 1 < 0 的检验,故选C;
D.氯水能把 SKIPIF 1 < 0 氧化为I2,苯能萃取碘水中的碘,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氯水和苯,若上层液体呈紫红色,说明无色溶液中含有 SKIPIF 1 < 0 ,故不选D;
选C。
3.(202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某实验小组探究 SKIPIF 1 < 0 和I-的反应规律,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1)取实验2后的溶液,进行如图实验:
①检验 SKIPIF 1 < 0 的还原产物。取上层清液,___(填操作和现象),说明 SKIPIF 1 < 0 被还原为Cl-。
②实验2中 SKIPIF 1 < 0 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2)查阅资料:一定条件下,I-和I2都可以被氧化成 SKIPIF 1 < 0 。
作出假设: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过量的NaClO3溶液与(1)中的反应产物继续反应,同时生成Cl2。
进行实验:取少量实验4中的无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进一步佐证其中含有 SKIPIF 1 < 0 。其中试剂X可以是___(填标号)。
a.碘水 b.KMnO4溶液 c.NaHSO3溶液
获得结论: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小组同学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实验4中硫酸溶液的用量,获得如表实验结果:
对比实验4和5,可以获得的结论是____。
【答案】(1) 滴加Ag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SKIPIF 1 < 0 +6I-+6H+=Cl-+3I2+3H2O
(2) c 2 SKIPIF 1 < 0 +I2=Cl2↑+ SKIPIF 1 < 0
(3) SKIPIF 1 < 0 和I-的反应规律与H+(或H2SO4)的用量有关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改变NaClO3溶液用量,由产生的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的产物,实现探究 SKIPIF 1 < 0 和I-的反应规律。
(1)①检验 SKIPIF 1 < 0 的还原产物Cl-,需使用硝酸银溶液,实验操作: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 SKIPIF 1 < 0 被还原为Cl-。
②实验2中 SKIPIF 1 < 0 和I-发生反应,由溶液的颜色可以推知,产物中含有I2,离子方程式: SKIPIF 1 < 0 +6I-+6H+=Cl-+3I2+3H2O。答案为:滴加Ag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SKIPIF 1 < 0 +6I-+6H+=Cl-+3I2+3H2O;
(2)证明实验4中的无色溶液中含有 SKIPIF 1 < 0 ,需加入还原剂,在碘水、KMnO4溶液、NaHSO3溶液中,只有NaHSO3具有还原性,所以试剂X可以是c。
通过不断增加NaClO3溶液的用量,溶液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则表明I2能被NaClO3氧化,从而得出结论: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2 SKIPIF 1 < 0 +I2=Cl2↑+ SKIPIF 1 < 0 。答案为:c;2 SKIPIF 1 < 0 +I2=Cl2↑+ SKIPIF 1 < 0 ;
(3)对比实验4和5可知,改变硫酸的用量,反应产物发生改变,从而得出结论: SKIPIF 1 < 0 和I-的反应规律与H+(或H2SO4)的用量有关。答案为: SKIPIF 1 < 0 和I-的反应规律与H+(或H2SO4)的用量有关。
考点三 综合运用
【例3】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以下所给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1)碘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______族。
(2)步骤③加Fe的目的是______。
(3)写出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______,考虑原料循环利用,若将该副产物制成生产所需的试剂,先后还需加入______来进行处理。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原因是(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6)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进行第⑤步操作,在扎有小孔的滤纸上有固体凝结,该分离提纯方法的名称是______。
【答案】(1) 五 ⅦA
使碘化银转化为碘化亚铁(FeI2)和单质银
2FeI2+3Cl2=2I2+2FeCl3
Ag 稀硫酸、稀硝酸
2AgI SKIPIF 1 < 0 2Ag+I2
升华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碘与氟同主族且位于溴的下方,所以位于第五周期ⅦA族。答案为:五;ⅦA;
(2)步骤③加Fe,是为了与AgI反应,将碘元素转化为可溶性物质,所以目的是使碘化银转化为碘化亚铁(FeI2)和单质银。答案为:使碘化银转化为碘化亚铁(FeI2)和单质银;
(3)步骤④中,Cl2与FeI2反应,生成I2和FeCl3,化学方程式:2FeI2+3Cl2=2I2+2FeCl3。答案为:2FeI2+3Cl2=2I2+2FeCl3;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Ag,考虑原料循环利用,若将该副产物制成生产所需的试剂(即硝酸银),应先除去混有的铁粉,再用稀硝酸溶解,所以先后还需加入稀硫酸、稀硝酸来进行处理。答案为:Ag;稀硫酸、稀硝酸;
(5)甲物质为AgI,见光易分解生成银而变黑,其原因是:2AgI SKIPIF 1 < 0 2Ag+I2。答案为:2AgI SKIPIF 1 < 0 2Ag+I2;
(6)第⑤步操作是将粗碘提纯,在扎有小孔的滤纸上有固体凝结,该分离提纯方法是先将碘由固体变为蒸汽,然后再将蒸汽变为固体,所以名称是升华。答案为:升华。
【一隅三反】
1.下列关于碱金属和卤素单质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随原子序数递增,碱金属密度一定增大B.碱金属都呈银白色
C.液溴采用水封法保存D.碘的升华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A.随着原子序数增大,碱金属密度呈增大趋势,但是K的密度比Na小,A错误;
B.碱金属中Cs为金黄色,其余为银白色,B错误;
C.由于Br2易挥发,且密度比水大,故可采用水封法抑制其挥发,C正确;
D.碘的升华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故答案选C。
2.(2022·河南郑州·高一期末)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⑥号元素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8,则其最简单的气态氢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 SKIPIF 1 < 0 。
(2)非金属性最强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向该元素和⑧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溶液中,缓缓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为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比较⑧与⑪单质氧化性的强弱,请将方案填入下表。
【答案】(1)18
(2) SKIPIF 1 < 0
(3) Al 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白色沉淀逐渐增加,当达到最多后又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得到澄清溶液
(4)向试管中加入1~2mLNaBr溶液,再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并加入适量 SKIPIF 1 < 0 振荡(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试管中溶液分层,且下层为橙色 氧化性: SKIPIF 1 < 0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⑪分别为Na、K、Mg、Ca、Al、C、O、Cl、F、Ar、Br。
(1)⑥号元素是C,它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8,则其质量数为14,则其最简单的气态氢化物CH4的摩尔质量为14+4=18g⋅ml−1 。
(2)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位于元素周期表右上方的F,其单质F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 。
(3)A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水反应,⑧号元素为Cl,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Al(OH)3白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Al(OH)3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NaAlO2:Al(OH)3+NaOH=NaAlO2+2H2O,可以看到沉淀溶解,故答案为:随着NaOH溶液的滴入,白色沉淀逐渐增加,当达到最多后又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得到澄清溶液。
(4)⑧与⑪单质分别为Cl2和Br2,可以用氯气置换溴化钠溶液中的溴的方法比较两者氧化性的强弱,具体实验方案为:向试管中加入1~2mLNaBr溶液,再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并加入适量 CCl4 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分层,且下层为橙色,则可证明氧化性: Cl2>Br2 。实验及试剂
编号
无色NaClO3溶液用量/mL
试管中溶液颜色
淀粉-KI试纸颜色
1
0.05
浅黄色
无色
2
0.20
深黄色
无色
3
0.25
浅黄色
蓝色
4
0.30
无色
蓝色
编号
6.0ml·L-1H2SO4溶液用量
试管中溶液颜色
淀粉—KI试纸颜色
5
0.25mL
浅黄色
无色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⑥
⑦
⑨
3
①
③
⑤
⑧
⑩
4
②
④
⑪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时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卤族元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课堂检测,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精品巩固练习,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