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2024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当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大量的墨汁,染黑海水而乘机逃走,这说明生物( )
A. 能从外界吸收营养 B.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学会了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A. 智能机器人 B. 北极的冰川
C. 溶洞中不断长高的石笋 D. 石头上的青苔
3.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
A.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4.如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
A. 鼠→蛇→鹰 B. 阳光→草→鼠→蛇→鹰
C. 草←鼠←蛇←鹰 D. 草→鼠→蛇→鹰
5.当你发现显微镜的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垢的正确方法是( )
A. 用纱布擦 B. 用手擦 C. 用擦镜纸擦 D. 用纸巾擦
6.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
A. 5×、10× B. 10×、40× C. 15×、10× D. 20×、35×
7.若处于光线不足的实验室中观察显微镜,调整时应用什么样的反光镜及光圈?( )
A. 平面镜、大光圈 B. 平面镜、小光圈 C. 凹面镜、大光圈 D. 凹面镜、小光圈
8.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q”,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 )
A. q B. p C. b D. d
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10.下列能表示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
A. 鸟吃虫 B. 虫吃草 C. 细菌分解落叶 D. 菜吸收水、肥
11.从“狼吃羊,羊吃草”的食物链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A. 阳光 B. 草 C. 羊 D. 狼
12.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 )
A. 缓慢增长 B. 迅速上升
C. 仍保持相对稳定 D. 先讯速上升,后急速下降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
13.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谚语或诗句,这些谚语或诗句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分析下面的谚语或诗句,请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暗含的食物链补充完整:树→ ______ 。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 ______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没安好心的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 ______ 关系。
(3)“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 ______ 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 能够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物质并供植物重新利用。
(5)“沧海桑田”是指 ______ 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变,其寓意是世事变化很大。
14.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由 ______ 条食物链构成。在此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有 ______ 存在。
(2)虫、兔、鸟等动物,统称为 ______ 者。
(3)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 ______ 。
(4)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
(5)如果受到DDT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______ 。
15.如图是显微镜和小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物像,请回答。
(1)写出下列结构名称:2 ______ ,3 ______ ,9 ______ 。
(2)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______ 。
(3)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______ ] ______ 。
(4)接近人眼的镜头是[ ______ ] ______ 。
(5)在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比低倍 ______ 。(亮或暗)
(6)当镜筒缓缓下降的时候,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的原因是避免撞破 ______ 。
(7)若使物像甲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 ______ 移动装片。调整后,观察到物像乙,要使物像乙更加清晰,应调节[ ______ ] ______ 。
16.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根据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物镜镜头的是 ______ (填标号)。图中表示目镜镜头的是 ______ (填标号),转动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的是[11] ______ ,转动[ ______ ] ______ 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2)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操作时应先选用 ______ 物镜。(填“高倍”或“低倍”)
(3)某同学用5×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 ______ 。
(4)用显微镜观羊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看到的某个细胞的像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向 ______ 方移动后才能将这个细胞的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当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大量的墨汁,染黑海水而乘机逃走,这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D。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ABC、智能机器人、北极的冰川、溶洞中不断长高的石笋,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D、石头上的青苔具有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D。
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答案】A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绿色是地球上的植物颜色,代表岩石圈;白色是大气在阳光下的白茫茫的颜色,代表大气圈蓝色是海水的颜色,代表水圈。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
4.【答案】D
【解析】解: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即: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如选项D.选项A缺少生产者,选项B多了阳光(非生物部分),选项C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
故选:D。
解此题一是弄清食物链的概念,二是掌握食物链书写的原则。
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食物链书写的原则。
5.【答案】C
【解析】解:通过分析知道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是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镜头能进行清洁,所以应用擦镜纸擦拭.
故选C.
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具体考查的是对显微镜的清洁方法.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
记清对显微镜的清洁方法,对显微镜进行保养.
6.【答案】A
【解析】解:要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应选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目镜和物镜。
A、放大倍数为:5×10=50倍,放大倍数最小,故符合题意。
B、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放大倍数不是最小,故不符合题意。
C、放大倍数为:15×10=150,放大倍数不是最小,故不符合题意。
D、放大倍数为:20×35=700,放大倍数最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这类题目比较简单,但却容易做错。原因就是一看简单,没有认真读题。所以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题。
7.【答案】C
【解析】解: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题干中在光线不足的实验室中,要把视野变亮,因此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故选:C。
此题考查了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
8.【答案】C
【解析】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将字母“q”写好,旋转180°后得到的是字母“b”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视野中的物像,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
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还要总结一定的规律。
9.【答案】D
【解析】解:A、池塘中的水草:只有植物,没有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不是生态系统。故A错。
B、池塘中的鱼:只有动物,没有植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不是生态系统。故B错。
C、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只有生物,没有环境,把生物与环境分割开了,也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也不是生态系统。故C错。
D、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池塘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故D正确。
故选:D。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环境。分析答题。
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既包括环境又包括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理解掌握了这点就可轻松作答。
10.【答案】B
【解析】解:A、鸟是动物为消费者、虫是动物为消费者,因此,“鸟吃虫”是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
B、虫是动物为消费者,草是植物为生产者,因此,“虫吃草”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捕食关系;
C、细菌是分解者,落叶是植物体的遗物,因此,“细菌分解落叶”是分解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分解关系;
D、菜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水、肥属于无机物,因此,“菜吸收水、肥”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
所以,能表示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虫吃草”.
故选:B.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
(3)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4)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特点.
11.【答案】A
【解析】解:狼吃羊,狼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羊的体内的有机物;羊吃草,羊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草的体内的有机物;草体内的有机物是草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狼体内有机物最终来源于阳光.
故选:A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因此食物链中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即草.据此解答.
解答时学生容易出错的是能量的最终来源和有机物的最终来源都认为是光.应注意区别能量的最终来源于光,但是有机物的最终来源于草(生产者).
12.【答案】D
【解析】解:若捕捉了全部猛禽鹰后,雷鸟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上升;后来雷鸟增多会使植物减少,植物减少导致雷鸟由于数量太多,食物不足而大量饿死。雷鸟因死亡而数量减下降。
故选:D。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某一种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将影响其它生物的数量,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13.【答案】蝉→螳螂→黄雀 减少 捕食 水分 分解者 海洋
【解析】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蝉吸取树汁,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因此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因为黄雀捕食螳螂,所以如果黄雀被大量捕杀,那么螳螂会因为天敌减少,数量增多,从而造成在一定时间内蝉的数量将减少。
(2)黄鼠狼和鸡,黄鼠狼吃鸡,黄鼠狼偷吃鸡是为了获取食物来生存的,因此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故黄鼠狼没安好心的原因是黄鼠狼和鸡之间是捕食关系。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在强调水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素。
(4)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将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能将花瓣中的有机物转变成简单的物质并供植物体重新利用。
(5)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因此,“沧海桑田”是指海洋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变,其寓意是世事变化很大。
故答案为:
(1)蝉→螳螂→黄雀;减少。
(2)捕食。
(3)水分。
(4)分解者。
(5)海洋。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14.【答案】4 分解者 消费 农作物 农作物→虫→鸟→蛇 蛇
【解析】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图中食物链有:农作物→虫→鸟→蛇、农作物→鸟→蛇、农作物→鼠→蛇、农作物→兔→蛇,因此这个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构成。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具有分解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的农作物是生产者,虫、兔、鸟等动物属于消费者。
(3)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其数量最多。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营养级最低,它的数量最多。
(4)根据(1)小题的解答可知: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虫→鸟→蛇。
(5)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该生态系统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蛇,因此“如果受到DDT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蛇。
故答案为:(1)4;分解者;
(2)消费;
(3)农作物;
(4)农作物→虫→鸟→蛇;
(5)蛇。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有毒物质富集等知识。
15.【答案】镜筒 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5 遮光器 8 反光镜 4 物镜 1 目镜 暗 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 右下方 10 细准焦螺旋
【解析】解:(1)图中2是镜筒,3是转换器,9是粗准焦螺旋;
(2)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5]遮光器和[8]反光镜;
(3)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4物镜;
(4)接近人眼的镜头是[1]目镜;
(5)在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比低倍暗。(亮或暗)
(6)当镜筒缓缓下降的时候,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的原因是避免撞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
(7)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图中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10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还能调出更清晰的物像。
故答案为:(1)调节;转换器;粗准焦螺旋;
(2)5遮光器;8反光镜;
(3)4物镜;
(4)1目镜;
(5)暗;
(6)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
(7)右下方;10细准焦螺旋。
观图可知:1为目镜,2为镜筒,3为转换器,4为物镜,5为遮光器,6为通光孔,7为压片夹,8为反光镜,9为粗准焦螺旋,10细准焦螺旋,11镜柱,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4 1 粗准焦螺旋 12 细准焦螺旋 低倍 50倍 右上
【解析】解:(1)图中4表示物镜镜头;图中1表示目镜镜头;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11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12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2)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物镜观察,焦距调准后,移动玻片标本,全面的观察材料,如果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将其调至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5×10=50(倍)。
(4)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看到的某个细胞的像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后才能将这个细胞的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故答案为:
(1)4;1;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低倍。
(3)50倍。
(4)右上。
观图可知: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通光孔、6载物台、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023-2024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协作校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协作校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沟沿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沟沿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