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同步练习附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同步练习附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同步练习附答案,共56页。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下列主要由大气反射作用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B.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C.冬季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D.日落后的黄昏,天仍是明亮的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面三题。
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3.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A.① B.②
C.③ D.④
4.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较少 B.大气吸收②较少
C.地面吸收③较少 D.地面吸收④较少
潍坊某校园停车坪的地面原先铺设普通水泥砖,改造后地面铺设草坪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5.改造前该停车坪白天近地面气温明显较高,原因是普通水泥砖( )
A.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B.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少
C.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优点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强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6.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主要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7.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题组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面三题。
8.下列对图中各序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比①细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强
B.雾霾天⑦将增强
C.⑤表示大气的反射作用
D.④削弱了太阳辐射
9.在晴朗的天气状况下,人们一般感觉到昼夜温差较大,下列关于其解释,合理的是( )
A.②弱、③强 B.①强、③弱
C.②强、④强 D.②强、④弱
10.每年的深秋季节,我国北方在晴朗的夜晚更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
A.①的减弱 B.③的增强
C.④的减弱 D.①的增强
11.(原创)我国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青藏高原少,气温比青藏高原高的原因,主要有( )
①四川盆地海拔低,距离太阳远,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②四川盆地云雾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③四川盆地云雾多,大气逆辐射强
④四川盆地地面辐射弱,但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诗句“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是古人对霜降时节景观的描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诗句中描述的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晴朗的夜晚 B.晴朗的午后
C.多云的黄昏 D.多云的夜晚
13.霜降时节,北京地区适宜进行的农事活动是( )
A.播种水稻 B.收获白菜
C.采摘西瓜 D.收割小麦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我国某地2019年12月15日和16日天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14.(2020河南郑州一中高一上期中)与15日相比,该地16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③增强 B.②减弱,③增强
C.②增强,③减弱 D.②增强,④减弱
15.(2020河南郑州一中高一上期中)现在我们都在提倡低碳生活,实现低碳生活会使图甲中(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雾是近地面大气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17年12月3日清晨,天津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6.大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大雾( )
A.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削弱了地面辐射
C.削弱了太阳辐射
D.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17.深秋和初冬时节是天津大雾多发期,其原因是该时期( )
A.昼夜温差较小,近地面大气中水汽易凝结
B.昼夜温差较小,近地面大气中水汽不易凝结
C.昼夜温差较大,近地面大气中水汽不易凝结
D.昼夜温差较大,近地面大气中水汽易凝结
就整个地球大气层来说,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下面四题。
18.(2020广东第二师范附中高一上期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19.(2020广东第二师范附中高一上期中)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大气温室效应相关的主要有(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20.(2020广东第二师范附中高一上期中)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③的主要是( )
A.水汽和氧气
B.氮气和水汽
C.二氧化碳和水汽
D.氧气和氮气
21.(2020广东第二师范附中高一上期中)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②减弱,④增强
22.深秋时节,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晴天较多,但霜冻严重。为了白菜正常上市,菜农有时会在晴朗的白天提前收割尚未完全成熟的白菜,主要是防止( )
A.白天气温过低,蔬菜受冻害
B.夜间气温过低,蔬菜受冻害
C.白天气温过高,蔬菜水分蒸发多
D.夜间气温过高,蔬菜水分蒸发多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原理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玻璃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玻璃箱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玻璃箱气温比乙玻璃箱高3℃。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20山东烟台二中高一上期中,疑难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气温的日变化 D.大气的直接热源
2.(2020山东烟台二中高一上期中,疑难1,)甲玻璃箱气温比乙玻璃箱高的原因是甲玻璃箱受到的( )
A.太阳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强
C.大气辐射弱 D.大气辐射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和批示,逐步形成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部署,并提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结合“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3.(2019湖北宜昌一中高一上期中,疑难2,)读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是因为晴天时④较强
B.晴天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②的作用
C.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②比较强
D.①为短波辐射
下图中a、b两处的纬度相同,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疑难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强
5.(疑难1、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深度解析)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弱
②b处大气的削弱作用强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读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 ,B表示 ,C表示 ,D表示 。
(2)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
(3)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
题组二 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应用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杭州地区部分农民会在白色塑料薄膜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19浙江杭州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疑难1,)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B.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8.(2019浙江杭州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若天气晴朗,农民给白色塑料大棚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晚上 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
下图为我国某地冬、夏季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冬、夏季山顶气温日变化均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谷地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10.()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
A.谷地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聚集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石家庄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折线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1.()我国东部地区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因素
12.()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昼夜温差小 B.夜间多云
C.强风 D.大气逆辐射弱
1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将棉花试验田喷水浇湿。与不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相比( )
A.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概率增大
B.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概率减小
C.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不变
D.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滞后
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冰雾。为减轻冰雾带来的危害,当地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图1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4.(2019广东深圳实验中学高三上期末联考,疑难2,)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在9时前后的原因是( )
①地面辐射弱 ②相对湿度大
③降温最快 ④风速较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2019广东深圳实验中学高三上期末联考,疑难2,)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效果,当地农民盖上和掀起草苫的时间分别是( )
A.14时前后、20时前后 B.10时前后、15时前后
C.日落前后、日出前后 D.日落前后、正午前后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公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6.(2019山西临汾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疑难2,)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效减弱地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散失
B.使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
C.使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D.增大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小冻害发生的概率
第2课时 大气热力环流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理
1.(2020福建福州八县高一上期中联考)下列四幅图中,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刚点燃时灯内大气环流状况的是( )
某中学生在我国西北某地进行野外考察时,感受到林地和沙地间存在热力环流。下图示意该同学考察时的情形。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下列四幅图为该同学依据观察结论绘制的当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3.推断此现象最明显的时间段,是当地( )
A.日出前后 B.午夜前后
C.日落前后 D.正午前后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4.上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A.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B.沙漠和绿洲昼夜风向不同
C.人造烟幕防御霜冻
D.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
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6.图中各序号气压相等的是( )
A.④和⑤ B.①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⑤
7.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空气受热下沉
D.乙地易形成阴雨天气
题组二 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下图为我国祁连山某谷地的山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2020河南郑州五中高一上期中)读图可知,此时( )
A.谷地气温较山顶低
B.谷地气压较山顶低
C.山坡降水概率大
D.最可能为夜晚
9.(2020河南郑州五中高一上期中)与此现象形成原理类似的有( )
①海陆风 ②湖陆风
③城市风 ④太阳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模拟实验进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
2.()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冷空气过境
B.水循环
C.热力环流
D.大气受热过程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疑难3,)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对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值进行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
C.甲>乙>丙>丁 D.乙>甲>丙>丁
4.(疑难3,)若a、b、c、d、e为不同的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甲→乙→丁→丙→甲 B.丁→丙→甲→乙→丁
C.乙→丁→丙→甲→乙 D.乙→甲→丙→丁→乙
5.(疑难3,)读下面“高空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情况。
(2)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情况。
(3)图中A、D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地,气流下沉的是 地。
(4)将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
题组二 热力环流的应用
6.(2019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一上期中,)某城市石油化学工业发达,大气污染源较多,工业企业主要分布于谷地中(如下图)。从地形的角度,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居住区大气污染程度夜间比白天严重
B.一年中该城市晴天的日子很多
C.商业区大气污染程度白天较夜间严重
D.居住区大气污染程度全天相同
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的绿地里气温比周围裸地或建筑用地低0.5℃以上的现象,“绿岛”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明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18河北迁安一中高一上期末,)“绿岛”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可以消除各种污染
B.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C.可以增大气温日较差
D.可以增大地表风速
8.(2018河北迁安一中高一上期末,)图中绿地与裸地或建筑用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是( )
A.近地面风由裸地或建筑用地吹向绿地
B.近地面风由绿地吹向裸地或建筑用地
C.绿地气流上升
D.裸地或建筑用地气流下沉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昼雨少
B.河谷夜雨多
C.河谷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小
10.()山顶与河谷降水日变化差异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地形起伏 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 D.热力环流
下图是某城市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11.(2020湖北荆州中学高一上期中,)郊区绿地的存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主要是因为 ( )
A.郊区绿地能过滤吹向城市的污染物质
B.郊区绿地能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郊区绿地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D.郊区绿地能减弱城市噪声,就近吸收固体废弃物
12.(2020湖北荆州中学高一上期中,)如果该城市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千米,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的理想距离是离主城区 ( )
A.5.6千米 B.10.15千米
C.12.5千米 D.101.50千米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
13.(2019福建福州八县高三上联考,)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风力小于③处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为湖风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4.(2019福建福州八县高三上联考,)下列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岸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风减弱
B.退田还湖使湖陆风增强
C.湖岸城市热岛效应使陆风增强
D.湖风使湖岸城市湿度下降
15.(2019福建福州八县高三上联考,)与图中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是( )
伊朗古城亚兹德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城中古老的“风塔”是一种用来通风降温的建筑。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下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下右图)。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可让人们享受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6.(2019北京四中高三上期中,)“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便于采光
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17.(2019北京四中高三上期中,)下列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上升气流
下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题。
18.(2020山东临沂高一上期末,)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解释图示原理的是( )
第3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风的形成
1.下列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压线越密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
B.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
C.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
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
2.下图四个箭头中,正确反映南半球风向的是( )
3.下图中V代表P地某时的风向,M为经过P地的等压线,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地位于南半球 B.P地位于高空
C.P地北部气压比南部高 D.P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4.如果图中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
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5.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机左侧是高压,可以判断( 易错 )
A.飞机顺风飞行 B.飞机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题组二 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和应用
下图为1月份某日亚洲局部区域海平面气压场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题。
6.上图中( )
A.甲地盛行偏北风
B.丙地风速小于乙地
C.甲地风速大于丙地
D.乙地盛行偏南风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示意2019年10月1日某时亚洲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此时,广州与上海相比( )
A.风速小 B.风速大 C.气压低 D.气温低
10.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20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中,)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2.(2020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2020天津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若此图表示北半球等高面,PN>PM,则O点风向为( )
A.②或③ B.⑥或⑦
C.⑦或⑧ D.②或⑧
4.(2020天津六校高一上期中联考,)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N
C.③或⑥ D.⑦或⑧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题。
5.(2020江苏江阴四校高一上期中联考,疑难4,)图中P和P'两地( )
A.风向、风速相同
B.大气受力状况相同
C.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反
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
题组二 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和应用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2019 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疑难3,)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19 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疑难3,)④地的风向为 ( 易错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8.(2019山东东营高二上期中,疑难5,)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9.(2019山东东营高二上期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疑难4、5,)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风,乙地的风向是 风。
(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 ,原因是 。
专题强化练二 热力环流及其应用
选择题
“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云沿着峰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珠穆朗玛峰7 500米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米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读珠穆朗玛峰“旗云”成因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20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月考,)“旗云”多在( )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
C.晴朗的白天出现
D.晴朗的夜间出现
2.(2020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月考,)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
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D.下倾,不易登山
现在的很多影视剧中,往往出现让女主角面朝大海的镜头,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为北半球某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2019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中,)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2019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中,)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读“我国某地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19广东中山一中高一上期末,)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郊区风。A地郊区风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风
C.西风 D.西北风
6.(2019广东中山一中高一上期末,)下列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的是( )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个小型水库,某日3:00和15:00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题。
7.()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二者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下列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B.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C.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D.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读近地面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题。
8.(2019 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上月考,)甲、乙两地此时( )
A.甲地降水概率大 B.乙地降水概率大
C.乙地气温较高 D.甲地近地面为高压
第二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选考练
考点1 大气受热过程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题。
1.(2019课标Ⅱ,8,4分,)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2017课标Ⅰ,9,4分,)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17课标Ⅰ,10,4分,)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考点2 热力环流与风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Ⅰ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Ⅱ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Ⅰ
图Ⅱ
4.(2019江苏单科,19,3分,)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双选)( )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下面两题。
5.(2019浙江4月选考,13,2分,)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动力 辐合上升
B.热力 辐合上升
C.动力 下沉辐散
D.热力 下沉辐散
6.(2019浙江4月选考,14,2分,改编,)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水库的水面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
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之间,俗称“落黄沙”。
7.(2017天津文综,8,4分,)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易错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三年模拟练
一、选择题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8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2.(2018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
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
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巴山夜雨”泛指我国西南山地多夜雨,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据此完成下题。
3.(2020河南郑州一中高一上期中,)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巴山夜雨”原理的是( )
几十年来,温室大棚的结构不断改进以增强大棚的温室效果。半地下室大棚是指大棚的耕作区下挖到地下一部分,深度约0.5~1.5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2020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10月联考,)透明顶棚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大气逆辐射 B.增强太阳辐射
C.减弱地面辐射 D.减弱大气辐射
5.(2020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10月联考,)在地面下挖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棚内空间 B.提高棚内地温
C.保持土壤肥力 D.加快空气流通
6.(2020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10月联考,)如果地面下挖过深,对棚内作物的不利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光照 C.湿度 D.地温
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某气象研究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山谷风的日变化特征。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该地山风一般自2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谷风一般自10时起,至16时结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2020山东学考模拟,)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 )
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 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
C.背景风较强的晴天 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
8.(2020山东学考模拟,)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影响崇礼山区山风与谷风时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背景风速 B.植被覆盖
C.昼夜长短 D.山坡坡度
二、非选择题
9.(2018河南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读某城市2017年10月28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区上空多云雾的原因是什么?
(2)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
答案全解全析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基础过关练
1.A
2.B
3.B
4.B
5.A
6.A
7.C
8.C
9.D
10.C
11.C
12.A
13.B
14.C
15.C
16.C
17.D
18.C
19.C
20.C
21.D
22.B
1.A 夏季天空多云时,云层反射太阳辐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属于大气的反射作用,故A选项符合题意;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属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冬季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是由于阴天时大气逆辐射强,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日落后的黄昏,天仍是明亮的,属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2.B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为两个过程,即“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图中①为没有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它是被大气削弱之后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形成地面辐射,即图中的②,近地面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后温度升高。故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①—④—②,B正确。
3.B 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是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即图中的②。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地面辐射也就越弱,故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②。
4.B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地面温度较低,致使地面辐射(即图中的②)较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较少,故气温较低。
5.A 改造前地面铺设的是普通水泥砖,其比热容小,白天地面升温较快,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温度上升较快,所以,改造前该停车坪白天近地面气温明显较高,A选项正确。
6.A 我国北方春季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作用。
7.C 在果树下覆盖地膜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光效,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果品质量。
8.C ②比①细是因为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雾霾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也较少,⑦将减弱;⑤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没有削弱作用。综上分析,C选项正确。
9.D 在晴朗的天气状况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中的②)强,故气温偏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图中的④)弱,保温作用差,气温偏低,故昼夜温差大。
10.C 深秋季节,我国北方晴朗的夜晚,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导致大气逆辐射较弱,再加上可能有冷空气的影响,故更容易出现霜冻。
11.C 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是由于空气湿度大,云雾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四川盆地云雾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损失热量少,导致气温较高,可以按以下思路分析:地面温度高→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的热量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故②和③说法正确,选C。
12.A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会出现“霜花白”,A选项正确。
13.B 霜降时节为秋季,此时气温较低,北京地区适宜进行的农事活动是收获白菜;北京地区的水稻在春季播种,西瓜和小麦是在夏季成熟。B选项正确。
14.C 读图可知该地天气状况,15日为多云,16日为晴天。图中显示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大,这是由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较强,近地面气温较高;而夜晚,由于空气中的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即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故气温日较差较大。故与15日相比,该地16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②增强,③减弱。
15.C 提倡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对地面辐射(图中④)的吸收,进而减弱大气逆辐射(图中③)。故C选项符合题意。
16.C 雾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结果,大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主要是因为大雾会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C选项正确。
17.D 深秋和初冬时节,天津昼夜温差较大,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易凝结,故该时期为天津大雾多发期,D选项正确。
18.C 图中①为没有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以短波辐射为主;②是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占①辐射量的47%以上;③是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多云的夜晚④大气逆辐射的辐射能力增强。
19.C 大气的温室效应指的是二氧化碳、水汽等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与其相关的是图中的③和④。
20.C ③为地面辐射,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该辐射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汽。
21.D 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导致②减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即④增强。D选项正确。
22.B 深秋时节,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晴天多,云量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菜农会在晴朗的白天提前收割尚未完全成熟的白菜,主要是防止夜间气温过低,蔬菜受冻害。
能力提升练
1.D
2.B
3.D
4.A
5.B
7.B
8.B
9.B
10.C
11.C
12.D
13.B
14.A
15.D
16.B
1.D 实验结果表明,甲玻璃箱气温比乙玻璃箱高3℃,说明玻璃箱底部的土对箱内气温的高低起了重要作用。箱内底部状况的不同导致气温的差异,故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的直接热源,D选项正确。
2.B 读图可知,甲玻璃箱底部为土层,乙玻璃箱底部为玻璃。与玻璃相比,土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形成的地面辐射较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多,故甲玻璃箱气温比乙玻璃箱高,B选项正确。
3.D 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是因为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图中④)较弱,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图中①)较强;晴天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大气的散射作用较强的缘故,大气的散射作用属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图中④);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图中④)较弱,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图中①)较强;①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故D选项正确。
4.A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故距离地面越近,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就越多。a处位于山顶,距离地面较远,故a处气温比近地面低,A选项正确。
5.B b处位于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虽然太阳辐射较强,但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差,故地面的温度较低,从而使得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较少,所以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综上所述,B选项正确。
海拔对太阳辐射强弱和气温高低的影响规律
(1)海拔影响太阳辐射强弱: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太阳辐射较强;②海拔低,空气密度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故太阳辐射较弱。(2)海拔影响气温的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少,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弱,大气吸收的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导致气温较低。反之,气温就高。(3)不同海拔的太阳辐射强弱和气温高低,都受空气密度大小的影响。①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同时大气的吸热能力也弱,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散失,气温低。②海拔低,空气密度大,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但大气的吸热能力强,保温作用也强,热量散失少,气温高。
6.答案 (1)大气和地面的反射 太阳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2)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
(3)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乙
解析 (1)要明确各概念和各过程的区别: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形成地面长波辐射,在向上辐射的过程中,除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外,还有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升温后产生大气辐射,除大部分射向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外,还有少部分射向宇宙空间。(2)多云的白天,云层较厚,大气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较强,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地面的温度较低,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也较少,大气的温度较低。(3)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是因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
7.B 太阳辐射很容易通过塑料薄膜,而塑料薄膜传导性很差,致使热量很难通过塑料薄膜向外散发,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热量的散失,从而提高棚内温度,故塑料薄膜直接影响的辐射是地面辐射;夏季气温高,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棚内温度不会太高,可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故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是太阳辐射。故选B。
8.B 由上题分析可知,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棚内温度不会太高,可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夏季晴天午后气温高,该时段应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故选B。
9.B 从图中可以看出,代表山顶的气温日变化曲线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都是三条曲线中变化最小的。
10.C 在夜晚时分,山顶和陡崖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下降较快,冷空气会沿着山坡下沉聚集在谷地,从而使得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谷地。
11.C 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霜发生在秋季地面温度开始低于0℃时,终霜发生在春季地面温度开始高于0℃时,而温度受纬度影响最大。故造成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的根本因素是纬度位置,C选项正确。
12.D 霜冻一般出现在清晨,因为清晨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所以,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快,地面降温快;昼夜温差小,降温慢,不易发生霜冻;夜间多云,大气保温作用强,降温慢;强风,水汽不易凝结成霜。故D选项正确。
13.B 与不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相比,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概率减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凝结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减小气温下降幅度,使得地面附近的温度不会太低,故B选项正确。
14.A 根据材料可知,冰雾形成于近地面气温较低时,大兴安岭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日出晚,早上9时为日出前后,此时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近地面大气吸收热量少,属于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间,利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冰雾,①正确;同时冰雾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水汽,9时前后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利于形成冰雾,②正确;一天中降温最快的时间一般为日落之后,③错误;风速较快不利于冰雾的形成,④错误。综合以上分析,A选项正确。
15.D 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要盖上草苫;光照强烈时,要让温室获得更充足的光照,应该将草苫等保温材料掀起,所以掀起草苫的时间应在正午前后,这时光照强且冰雾较弱;在光照差或无光照时应将保温材料覆盖,减少热量散失,增强保温作用,因此盖上草苫的时间应在日落前后。D选项正确。
16.B 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故不能起到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散失的作用;树木萌芽和开花与气温有关,与树木涂白无关;树木涂白导致对阳光的反射作用更强,减小了对阳光的吸收率;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在白天减弱树干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小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从而减少树皮开裂。综上分析,B选项正确。
第2课时 大气热力环流
基础过关练
1.B
2.A
3.D
4.B
5.B
6.B
7.D
8.D
9.A
1.B 火在孔明灯的中间,所以孔明灯底部中间的温度最高,中间气流上升,周围气流下沉,B选项符合题意。
2.A 沙地较林地比热容小,所以白天沙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夜晚沙地降温快,近地面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由于该同学是在白天考察的,结合以上分析,A选项正确。
3.D 此时沙地气流上升,说明沙地的温度较高,该现象最明显的时间段应是当地正午前后,故D选项正确。
4.B ①图近地面温度高的地方,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温度低的地方,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而此图相反,A选项错误;②图草地相对于裸地比热容大,故白天温度较祼地低,近地面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裸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B选项正确;③图为山谷风,夜晚山顶气温低,空气下沉,山谷气温高,空气上升,而此图相反,C选项错误;④图为城市风,城区气温高,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而此图相反,D选项错误。
5.B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大气散射作用的结果,A选项错误;沙漠和绿洲昼夜风向不同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B选项正确;人造烟幕防御霜冻,是因为烟幕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体现的原理是大气的保温作用,C选项错误;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即海拔高,气温低,D选项错误。
6.B 根据气压变化的原理,在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同,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①与④在同一垂直方向上,①海拔高,气压低于④;③与⑤在同一垂直方向上,⑤海拔高,气压低于③。因此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④>①=②=③>⑤。
7.D 高空气压分布与近地面相反,高空气压④>⑤,近地面气压则甲地高于乙地,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高空气流由乙地的高空流向甲地的高空,即由④流向⑤。垂直方向上甲地气流下沉,说明甲地气温较低,多为晴朗天气;乙地气流上升,说明乙地气温高,易形成阴雨天气。
8.D 图中显示,气流由山顶向谷地流动,说明山顶气温低,气流下沉,由于夜晚山顶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故此时最有可能是夜晚,D正确。夜晚,谷地气温较山顶高,气压也较山顶高,此时山坡为下沉气流,降水概率小,故A、B、C均错误。
9.A 山谷风、海陆风、湖陆风和城市风均是热力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太阳风是太阳活动造成的。
能力提升练
1.A
2.C
3.A
4.D
6.C
7.B
8.B
9.B
10.D
11.A
12.C
13.B
14.B
15.B
16.D
17.B
18.D
1.A 图中箱体底部放置冰块部位气温低,气流下沉,放置热水部位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箱体底部烟由冰块飘向热水,顶部相反。
2.C 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由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3.A 对流层大气温度垂直递减,即甲、乙两地气温高于丙、丁两地,且乙地气温高于甲地,丙地气温高于丁地,所以甲地的气压高于乙地,丁地的气压高于丙地;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乙地气压高于丁地。所以甲、乙、丙、丁四地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甲>乙>丁>丙。
4.D 读图可知,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丙地为高压,丁地为低压,所以气流运动方向是:乙→甲→丙→丁→乙。
5.答案 (1)见下图。 (2)见下图。 (3)D A (4)A﹥D﹥C﹥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高空中的B地等压面向下凹,说明气压低,C地等压面向上凸,说明气压高;那么,近地面的A地就应该是高压,近地面的D地就应该是低压,所以,近地面的等压面的分布状况应与高空相反。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故高空中气流由C地流向B地,近地面气流由A地流向D地。A地气压高,说明气温低,所以A、D两地相比,气温较高的是D地,气流下沉的是A地。故A、B、C、D四地的气压由大到小排列应该是A﹥D﹥C﹥B。
6.C 夜晚山顶降温快,吹山风,居住区位于山顶,为上风向,故大气污染程度夜间比白天轻;根据图文材料,该城市大气污染源较多且工业企业主要分布于谷地中,由于污染物难以扩散且河谷地带水汽较多,故可以推测出该城市一年中多阴雨天气;白天山坡升温快,吹谷风,且风从工业区吹来,商业区位于谷风的下风向,故其大气污染程度白天较夜间严重。故C选项正确。
7.B 注意审清题意,是“绿岛”对小气候的影响,而消除各种污染不是“绿岛”对小气候的影响;图中显示绿地中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增湿、散热,因此“绿岛”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绿岛”上空云量较多,因此不会增大气温日较差;大风经过绿地后变为微风,因此“绿岛”可以降低地表风速。
8.B 由图文材料可知,“绿岛”的气温比裸地或建筑用地气温低,因此绿地气流下沉,祼地或建筑用地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绿地吹向祼地或建筑用地。
9.B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8时到20时山顶降水多,其他时间河谷降水多,故山顶昼雨多,河谷夜雨多,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从各时刻的降水量上看,山顶日降水量变幅大,河谷日降水量变幅小,C选项错误;山顶日降水量比河谷大,D选项错误。
10.D 白天,山顶气温回升快,气流上升运动旺盛,容易形成降水;夜晚,山顶降温快,气流下沉,导致河谷地区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故山顶与河谷降水日变化差异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
11.A 做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B、C、D选项都体现不出这一作用。郊区绿地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当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时,郊区绿地能过滤吹向城市的污染物质。故选A。
12.C 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工业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圈之外,以避免排放的污染物被城市风带入城区。工业卫星城一般建在主城区附近,该城市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千米,故工业卫星城与主城区的距离应大于10.15千米,但若建在距主城区101.50千米处,则离主城区太远,就不属于卫星城了。故C选项符合题意。
13.B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①处风力为八级,③处风力为四级,故①处风力大于③处,A选项错误。根据风的符号可知,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湖面,为陆风,说明陆地气压高,湖面气压低,②处盛行上升气流,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④处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D选项错误。
14.B 湖岸城市地面硬化,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增大,会使得湖风增强,陆风减弱,A、C选项错误。退田还湖使湖泊面积增大,湖陆温差增大,湖陆风会增强,B选项正确。湖风使湖岸城市湿度上升,D选项错误。
15.B 结合上面的分析,②处盛行上升气流,④处盛行下沉气流,故在近地面陆地为高压,湖面为低压。由于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高空相反,故陆地上空为低压,湖面上空为高压,结合四幅图,B正确。
16.D 由材料可知,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故“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故D正确。
17.B 水池位于室内中央,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故水池气温低,气压高,四周气温高,气压低,故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是从水池流向四周,B正确。
18.D 蜡烛火焰位置气温高,气流上升;洋葱位置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近桌面气流由洋葱处流向蜡烛处,较高处气流由蜡烛处流向洋葱处。
第3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基础过关练
1.D
2.B
3.D
4.B
5.B
6.A
7.C
8.C
9.A
10.D
1.D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它决定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其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D选项正确。
2.B 此题首先看清高压区与低压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所以可排除C、D。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所以排除A,B正确。
3.D 读图可知,图示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且风向向右偏转,故P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D选项正确。
4.B 由图可知,F1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F2是与风向相反的摩擦力,F3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故B正确。
5.B 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和等压线平行。据图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最终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风由西向东吹,由此可知飞机逆风飞行。
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6.A 根据图中等值线的递变规律,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右下方,北半球高压中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故甲地盛行偏北风。
7.C 风向判断要从两点入手:一是要由高压指向低压,排除A、B选项;二是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排除D选项。
8.C 风力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有关,在同一幅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C选项正确。
9.A 图中显示,广州附近的等压线较上海稀疏,说明广州的风速小于上海,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上海的气压为1 005 hPa,广州的气压为1 010~1 015 hPa,广州的气压高于上海,C选项错误。广州的纬度比上海低,气温应高于上海,D选项错误。
10.D 甲地南面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应向南且与等压线垂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转,故甲地的风向为东北风。
能力提升练
1.D
2.C
3.A
4.B
5.D
6.C
7.B
8.A
9.D
1.D 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北半球向右偏转,故图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为东北风,D选项正确。
2.C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决定风速大小的主要因素;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高空大气由于距离地面较远,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C选项正确。
3.A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等高面,PN>PM,则①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由于没有说明是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高空,则向右偏转90°,O点风向为③,若是近地面,向右偏转45°,O点风向为②,故A选项正确。
4.B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N
6.C ③地等压线最为密集,所以风力最大。
7.B 在水平方向上,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故④地风向为东北风。
判断风向要看风吹来的方向。
8.A 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的规律可知,P地为西北风。
9.D 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地外围等压线可能是1 005 hPa或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方法,可以判断出Q地气压可能是
1 002.5~1 005 hPa或1 007.5~1 010 hPa。对比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丁地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
10.答案 (1)图略,丁为高压中心,丙为低压中心。
(2)西北 偏南
(3)大 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解析 (1)本题考查气压场的名称。等压线封闭的地区,数值中心大四周小的为高压中心,数值中心小四周大的为低压中心。
(2)本题考查风向判断。用两个步骤解决: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第二步,用右手判断,向右偏转45°左右,即可判断出风向。
(3)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而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故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专题强化练二 热力环流及其应用
1.C
2.D
3.D
4.B
5.A
6.A
7.A
8.A
选择题
1.C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冰晶聚集在微尘周围混合组成的飘浮在空中的可见物。天气晴朗时,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坡面升温较快,气流沿碎石坡面上升,在到达峰顶时,水汽凝结成云。云沿着峰顶在风的吹送下飘向一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云高出峰顶时受到高空西风的影响,形成“旗云”。图中显示岩石裸露带处的气流上升,而上升气流形成的前提是近地面空气受热,只有在晴朗的白天,太阳出来之后碎石才会吸收太阳辐射而升温,夜晚、阴雨天和日出前后或没有太阳照射,或温度低,没有气流上升,都不能形成“旗云”。所以C选项正确。
2.D 从图中可以看出,“旗云”飘动的方向是向下倾斜的,由于峰顶有强劲西风的影响,“旗云”不可能登山,D选项正确。“旗云”往上掀的前提条件应该是对流运动强而高空风力小,A选项错误;“旗云”向下倾的条件是对流运动弱而高空风力强,B选项错误;“旗云”飘动的位置与高空中的风力、风向有关,与太阳辐射无关,C选项错误。
3.D ①④两处分别位于近洋面与近地面,气温应高于高空的②③两处;由此时的海陆环流图得出④处气温高于①处。故四处中气温最高的是④处,选D项。
4.B 面向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说明近地面此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即海洋气温低于陆地,依据图乙中海洋和陆地气温曲线可判断,一天中大约8时至16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B项符合要求。
5.A 读材料可知,郊区风即由郊区吹向城区的风。图中显示,A地位于城市的东面,由于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故A地郊区风的风向是东南风。
6.A 图中N地位于城市中心区,气温高,其等温面应向上凸起,故排除C、D选项。N处近地面气压低,等压面应向下凹陷,故排除B选项,A选项正确。
7.A 水库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所以,白天水库升温慢,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在水库中心形成高压;周围地区升温快,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故在近地面风由水库吹向四周,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热力环流方向昼夜发生变化,D选项错误。
8.A 据图可知,近地面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则甲地近地面为低压,气温较高,气流上升,降水概率大;乙地气温较低,气流下沉,降水概率小。
第二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选考练
1.A
2.B
3.C
4.AD
5.B
6.D
7.C
1.A “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一天中,日出前后地表温度最低,空气上升运动较弱,则此时水汽凝结高度最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故A项正确。
2.B 膜内温度高于自然状态下的温度,且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平均温度日变化,故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有积雪时的温度日变化要小于无积雪时的温度日变化,则②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3.C 图示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其中①变化很小,而②有较大变化;同时①②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即C正确。
4.AD 夜晚因无太阳辐射收入,地面温度和近地面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在日出前后,地面温度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库区水域比热容较大,降温慢,相对于库区周围地区温度高,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而形成云海;选项中,A、C项表示的是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山坡温度较山谷温度高,表现为谷风,而夜晚相反,表现为山风,A项表示山风,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相符,A项正确、C项错误;B、D项表示的是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陆地温度较海洋温度高,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B项表示白天的海风,D项表示夜晚的陆风,故B项错误、D项正确。
5.B 根据图中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弯曲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近地面为低压,空气垂直方向上辐合上升;再根据等温线向上弯曲的分布特点,可判断该地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近地面形成低压,因此为热力作用。
6.D 夏季白天内陆湖面增温慢,气温较低,气压较高,不易形成上升气流,A错;冬季晴朗夜晚,由于山坡上冷空气滑向谷底,谷底暖空气被迫抬升(动力作用),谷底气温较低,与题意不吻合,B错;郊区气温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比城区要低,城区气流受热上升,郊区气流冷却收缩下沉,C错;冬季水库的比热容大,气温比周围地区高,气流受热上升,D对。
7.C 读图可知,甲地为沙源地,上升气流将甲地沙源扬起,并经高层气流输送到乙地,到乙地下沉而形成浮尘,故C项说法不符合浮尘天气形成过程。
没有注意到“不符合”而易错选。
三年模拟练
1.B
2.D
3.B
4.A
5.B
6.B
7.A
8.C
一、选择题
1.B 晴朗且吹寒冷北风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容易形成霜。
2.D 增加“烟气”使得空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增加,而水汽和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可使作物免受霜冻的影响。
3.B 夜晚,山坡和山顶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所以降温快,气温较低,气流以下沉为主;谷地由于大气密度大,大气逆辐射强,降温慢,气温较高,气流以上升为主。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凝结,易形成阴雨天气,这就是“巴山夜雨”的形成原理,故B选项正确。
4.A 透明顶棚能够让阳光透射到大棚内,被地面吸收形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不能穿过塑料薄膜,于是被棚内大气吸收并形成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回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所以,透明顶棚的主要作用是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5.B 冬季地面的温度较低,在地面下挖约0.5~1.5米,可以有效提高棚内地温,有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
6.B 从图中可以看出,若下挖过深,靠向阳光照射一侧的部分蔬菜会被墙壁遮挡住阳光,由于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墙壁遮挡的面积会增大,从而影响蔬菜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影响蔬菜的产量。故B选项正确。
7.A 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山谷风是局地风,应在背景风较弱的时候较强。而在晴朗的夜晚,昼夜温差较大,空气对流运动较强,山谷风也较强;若是在阴天,昼夜温差小,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山风和谷风都不明显。所以,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背景风较弱的晴天。
8.C 2016年冬季和2017年冬季相比,崇礼山区植被覆盖变化不大;同一区域短期内,山坡坡度也不会变化;没有变化的要素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故可排除B、D选项。背景风速只会影响山风或谷风的强度,不会影响“时长”,故排除A选项。昼夜长短会影响山坡与谷地的“受热时间”,进而影响山风与谷风的时长,故C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答案 (1)城区(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2)
解析 (1)城区上空多云雾,一是因为城区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随着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二是有较多的尘埃,凝结核多。(2)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凸出方向正好相反,城区高空由于在垂直方向上有上升气流,气压比同一高度上要高,故城区高空等压面向上凸出,郊区高空等压面则向下凹陷。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