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46 次下载
-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45 次下载
-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49 次下载
- 3.1水循环(第一课时) 教案 教案 49 次下载
- 3.1水循环(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47 次下载
地理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课题】大气的受热规程和大气运动2 | 课型:新授 | ||
主备: | 审核: | 时间: |
|
知识目标: 1.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1. 理想状态、高空、近地面风向确定方法 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砖偏向力、摩擦力的共性和区别 | |||
【教学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 |||
【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 |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风是如何形成的,引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新课讲授】
一、 三力分析 1.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气压梯度决定(等压线密集程度) 与风的关系:风的根本动力,影响风向和风速 2.地转偏向力 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大小: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增大而增大,赤道为0 与风的关系: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 3.摩擦力 方向:与风向相反 大小:下垫面越粗糙越大,反之越小(海洋小、陆地大) 与风的关系:既改变风向、也改变风速
二、 风向分析 1理想状态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不偏转 2.高空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偏移幅度大,偏转90度 北半球顺时针旋转90度,南半球逆时针旋转90度 3.近地面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最终三力合力为0,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偏转30到45度。
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某一地点风向的方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单位:hPa)所示。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
【巩固练习】 读图,回答:大气中( )读形成某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及各种力的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示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B.图中F2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图中等压线数值L1>L2 D.图中F3 是使风向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 (2)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 ) A.F1 B.F2 C.F3 D.F2、F3的合力 【小结】 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以及在几种不同作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风向变化情况: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 |||
【板书设计】 一、三力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二、风向的判定 | |||
【作业】 练习册 | |||
【教学反思】
|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16242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共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