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同步练习+试卷
第六单元 单元复习课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单元复习课 同步练习 2023-202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文件包含第六单元单元复习课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第六单元单元复习课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 单元复习课 易错点1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理解错误【典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两者性质相同。 ( ×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 × )3.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 √ )4.碳单质可用于冶炼金属,是因其具有还原性。 ( √ )5.碳单质具有可燃性,在空中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 × )6.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 )7.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 √ )8.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 × )9.二氧化碳过量会引起窒息死亡,所以二氧化碳有毒。 ( × )10.在煤炉旁放一盆水,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 × )【我来纠错】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是因为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不同。 2.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 微粒 不同。 3.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生成 一氧化碳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生成 二氧化碳 。 4.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5.二氧化碳 无毒 (填“有毒”或“无毒”)。 6.一氧化碳 难 (填“易”或“难”)溶于水。 易错点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把握不准【典例2】(2022·潍坊中考改编)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关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制取二氧化碳时,要获得平稳气流,最佳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可选收集装置是 。 (3)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错因分析】题号易错答案正确答案【我来纠错】(1)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分液漏斗有 活塞 (2)CB用 分液漏斗 可控制反应的速率,获得平稳气流 DE二氧化碳 能 溶于水, 能 与水反应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多功能瓶正放时,用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从 长 管进 类型1 古代化学工艺1.《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黑烟(主要为炭黑)可用于制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黑烟是由松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B.炉膛口的大小和瓮的高矮会影响炭黑的产量C.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D.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体现了常温下碳的稳定性2.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 ℃,可制得外观似金子的合金,其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O+C4Cu+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X的化学式为COB.Cu2O中铜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C.Cu2O中Cu的化合价为+2D.该反应体现了木炭的氧化性类型2 现代科技3.(2022·上海嘉定区期中)科学家通过控制多孔石墨烯的孔径,制得特制的石墨烯如图所示,就如同筛子一样能快速地滤掉海水中的盐而只留下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A.该方法有助于减缓淡水危机B.该过程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C.滤掉海水中的盐类似于过滤操作D.石墨烯的孔径要小,不能让水分子通过类型3 创新实验4.《化学教育》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2COB.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C.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D.用酒精灯只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5. (2022·扬州仪征质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如图所示装置,既可制取气体,又可验证物质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在实验室里,装置Ⅰ可用作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B.当打开K1、关闭K2时,装置Ⅱ可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C.当打开K2、关闭K1时,装置Ⅲ可用于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CO2D.当打开K1、关闭K2时,在装置Ⅱ中装满水,可用于收集氧气类型4 生产生活及环境保护6.(2022·襄阳中考)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 二氧化碳 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2)坚持“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填字母)。 A.使用共享单车出行 B.露天焚烧秸秆C.垃圾不分类直接处理 【实践活动】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1.(2022·重庆中考改编)我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体现大国担当。丁仲礼院士认为“碳中和”是让人为排放的CO2,被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所吸收。Ⅰ、碳排放(1)查阅图片,动植物呼吸 能 (填“能”或“不能”)释放CO2。 Ⅱ、碳中和(2)自然吸收:查阅图片,CO2的自然吸收途径有 ④⑥ (填图中序号)。 Ⅲ、碳利用(3)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实现以CO2和H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若用44 g CO2人工合成淀粉(假设反应过程中无含碳物质的加入和损失),理论上制得淀粉的质量为 27 g。 2.(2022·西安期中)我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打响“碳达峰碳中和”之战,是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的振臂一呼。通过“碳捕捉”(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碳封存”(将二氧化碳封存起来)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1)碳捕捉①脱碳法:煤燃烧前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发生的反应之一为CO+H2OCO2+H2,然后在高压下将CO2进行分离捕集。②吸收法:用石灰水进行化学吸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2)碳封存①地质封存: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质层800 m以下,使二氧化碳处于高密度的液态或超临界状态(气态和液态的共同体),从微观角度看这一过程中分子 间隔 (填“体积”或“间隔”)变小。 ②海洋封存:将捕获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深海,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以生成 H2CO3 (填化学式)。 3.(2022·江西质检)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 CO2 (填化学式)气体排放。 (2)从图中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在不断 减少 。为了实现“碳达峰”,我们应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如 太阳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写一种)。 (3)下列说法与“碳达峰”“碳中和”主题不符的是 C (填字母)。 A.我国承诺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所用的时间远远短于其他发达国家,体现了大国担当B.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D.能源结构应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