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课程标准 | 课标解读 |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 1.能够运用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综合作用原理,说明土壤的发育过程。【综合思维】 2.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图片、视频等,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构造,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方法。【地理实践力】 3.认识土壤对生物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土壤的功能,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
知识点01 观察土壤
一、土壤概念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二、物质组成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三、野外观察内容
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
2.土壤质地:
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比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①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②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黏土:通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的剖面构造
自然土壤 | 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 |
耕作土壤 | 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 |
【即学即练1】
(2022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一地理试题)古人对各地土壤的差异深有认识,如明代的《广志绎》:“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清代的《皇朝经世文》:“江南水田冷,宜火粪(草木灰);江淮以北,宜苗粪(绿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说明,与“南土”比,“北土”( )
A.透水性好、持水性好 B.透水性差、持水性差
C.透水性差、持水性好 D.透水性好、持水性差
2.造成“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貌 C.岩石 D.水文
3.“江南水田冷,宜火粪;江淮以北,宜苗粪”,从现代科学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施放草木灰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B.施放草木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C.种植绿肥使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 D.种植绿肥降低成土母质风化速度
知识点02 土壤的形成因素
一、成土母质
(1)定义: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2)影响: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二、生物
(1)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2)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利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
(3)生物循环: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三、气候
(1)影响: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
(2)不同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Ⅰ.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Ⅱ.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3)意义: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
四、地貌
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2)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五、时间
在上述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六、人类活动
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知识拓展】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即学即练2】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土壤是在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并受人类活动影响。有些土壤命名是依据土壤的颜色。下图是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在影响土壤形成的各自然要素中,决定土壤颜色的是( )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貌
5.黑土富含有机质是最肥沃的土壤类型,世界三大黑土区均分布在北纬45°附近,据此推测黑土形成的环境为( )
A.干热环境 B.冷湿环境 C.湿热环境 D.干冷环境
知识点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一、功能
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
二、利用与保护
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例如亚马孙河流域利用生物碳改良土壤。
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如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知识拓展】
绿肥植物是指一类主要当作肥料种植的作物。这类作物养分含量丰富,翻入土壤中,具有丰富的土壤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绿肥作物一般与主产作物轮作,多数可兼做饲草。如紫云英。
【即学即练3】
(甘肃省庆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红壤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其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土质黏重,肥力较低且呈酸性,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下图示意红壤的性质及改良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红壤分布地区的植被( )
A.以常绿硬叶林为主 B.树形呈尖塔状
C.多有茎花现象 D.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
7.图中红壤改良措施里的甲、乙、丙分别对应( )
A.种植绿植肥料、在土壤中掺入沙子、施加熟石灰
B.种植绿植肥料、施加熟石灰、在土壤中掺入沙子
C.在土壤中掺入沙子、种植绿植肥料、施加熟石灰
D.施加熟石灰、种植绿植肥料、在土壤中掺入沙子
考法01 土壤的形成因素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二、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三、气候与土壤
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故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
四、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五、时间与土壤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六、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七、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
裸露岩石经过苔藓类生物的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然后苔藓类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原始土壤,原始土壤中高等植物的生长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从而形成成熟土壤。
【典例1】
(2022·江苏盐城·高一期末)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下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0~10厘米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冬季雪岭云杉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伊犁河谷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层厚度 B.光照 C.海拔 D.人类活动
2.图中森林植被的特点( )
A.四季常绿 B.树冠浑圆 C.纸质叶片 D.结构复杂
3.关于针叶林下土壤特征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淋溶作用强——常年径流大 B.枯枝落叶厚——低温分解慢
C.土层分层多——土层原度大 D.土壤酸性强——矿物分解快
考法02 土壤的养护
土壤盐碱化
1.定义: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
2. 多发地:干旱、半干旱地区
3. 形成条件:①气候: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②地下水位高;其他:海水倒灌(滨海平原)等。
4. 防治方向:治:①脱盐;②选择适宜的耐盐作物;
防:①降低、控制地下水位(潜水水位);②降低蒸发;
5.改良盐碱地的措施
(1)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使土体脱盐。
(2)井灌井排:抽取盐水,补充淡水,使咸水淡化。
(3)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4)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典例2】(2022·广东·高一期末)我国华北某滨海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为缓解土壤返盐问题,该地探索出了结冰灌溉的措施,即冬季抽取地下咸水灌入盐碱地,低温下的咸水在盐碱地表面结冰,春季冰层融化,对土壤起到淋洗的作用,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一般条件下,土壤在冻结时水分由较高温处向较低温处运动。下图示意该地区某年12月10日至次年3月31日,未灌溉土壤和结冰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和含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表示结冰灌溉后土壤表层含盐量变化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咸水结冰灌溉后,冬季地表含盐量产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壤表层温度升高,盐分向上运移增强 B.土壤表层温度降低,盐分向上运移增强
C.土壤表层温度降低,盐分向上运移减弱 D.土壤表层温度升高,盐分向上运移减弱
题组A 过基础-基础考点练
(2022·浙江绍兴·高一期末)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有着“一两土,二两油”的美称。下图为黑土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层逐渐变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成土母质②时间③生物④气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淀积层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图中黏粒淀积层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保持肥力②调节土温③增加透气④存蓄水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安徽·六安一中高一期中)土壤成分与植被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某地不同植被状态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深度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较厚 B.淋溶作用强 C.表层凋落物丰富 D.近地面湿度大
4.两种植被在30cm深度有机质含量差距大,可能原因是( )
A.植物根系深浅不同 B.岩性不同 C.水分含量不同 D.土壤颗粒度不同
(2022·广东深圳·高一期末)为保护和恢复草场资源,内蒙古荒漠草原部分地区试点围封禁牧。研究表明,与自由放牧相比,围封禁牧显著改善了荒漠草原的植被状况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 自由放牧 | 围封3年 | 围封5年 |
土壤容重(g/cm3) | 1.37 | 1.30 | 1.22 |
含水量(%) | 17.74 | 18.50 | 19.20 |
有机碳(g/kg) | 12.58 | 13.80 | 14.51 |
(注:土壤容重是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物质重量,反映土壤紧实度)
5.围封禁牧后荒漠草原土壤紧实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牲畜践踏减少 ②植物根系生长增加 ③地表蒸发加剧 ④水分下渗量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围封禁牧后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壤有机碳分解减少 ②土壤微生物减少
③植被凋落物积累增加 ④水蚀、风蚀减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2·河南濮阳·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湖南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他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土壤的形成是气候、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说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同学们还测得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少,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题组B 抓重点-核心要点巩固
(2022·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中国南沙群岛多为珊瑚礁岛,大部分岛屿呈椭圆形,土壤发育于大小不同的礁盘上。图示意南沙群岛中多数海岛的土壤分布模式(甲、乙、丙、丁代表四种不同土壤),图示意其中甲区域土壤剖面中磷(大多来自地表的鸟粪等有机物)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其他热带湿润地区相比,南沙群岛土壤黏粒含量普遍较低,质地较粗。这是由于南沙群岛( )
A.土壤形成和发育时间短 B.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C.土壤由珊瑚礁发育形成 D.地表大量鸟粪堆积
2.据图可知,此处土壤剖面中属于淀积层的是地表以下( )
A.0~10厘米处 B.30~40厘米处 C.50~60厘米处 D.80~90厘米处
3.图为学生自主绘制的土壤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示意图。形成下图所示土壤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土因素I B.成土因素Ⅱ C.成土因素Ⅲ D.成土因素IV
4.(2022·全国·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松嫩平原南部某地年平均降水量为427mm,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约1600mm。该地某研究断面由沙丘、结合部及草甸三个部位组成,沙丘距离结合部300m,结合部距离草甸380m。结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主要植被为羊草,草甸盐碱化严重,主要植被为盐地碱蓬。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部分草甸被开垦成农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左图为该研究断面各部位分布示意图。右图示意2016年5-10月该研究断面不同部位0-300cm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变化情况。
(1)指出该地0-300cm深度各部位平均土壤含水率的数量关系,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原因。
(2)分析上层土壤(0-10cm)中结合部土壤含水率高于草甸的原因。
(3)指出该地部分草甸开垦成农田对当地区域发展的益处。
题组C 抓提升-真题实战
1.(2022·浙江)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保持土壤温度 ②减少水肥流失 ③增加土壤厚度 ④改善土壤质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湖北·天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模拟预测)土壤冻融通常是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因季节或昼夜气温变化使得土壤温度在0℃上下波动而出现土壤冻结和融化现象。研究发现,除纬度和海拔外,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历年冻土深度中的最大值)和土壤冻结日数还与当地积雪覆盖厚度、植被覆盖度和腐殖质厚度等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季节性冻土地区不同海拔各站点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其中站点③、④的自然植被分别是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草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推测图示四个站点中冻结日数最多的是( )
A.站点① B.站点② C.站点③ D.站点④
3.与站点③相比,站点④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较浅是因为( )
①积雪时间长②积雪厚度大③植被覆盖度高④腐殖质层较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该地可能位于( )
A.伊犁河谷 B.东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松嫩平原
(2022·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二模)下图示意昆仑山北坡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剖面位置和土壤平均粒径。该剖面的黄土是北侧沙漠的同源异相沉积物,风力强弱影响沙漠进退和沉积物粒径大小,剖面所在地干湿状况与沙漠南缘几乎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沉积物粒径大小,可推测剖面所在地距今3050~2600年间( )
A.降水偏少 B.夏季风偏强 C.风力偏弱 D.地形雨偏多
6.从沉积剖面64㎝深处至剖面顶部,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始终稳定在平均值以上,主要是因为( )
A.农业活动 B.聚落分布 C.河流沉积 D.寒冻风化
7.(2022·浙江·模拟预测)下表为甘肃省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表。该山地有机质含量最大值出现在3580米,原因是( )
A.冻融风化强烈,风化壳厚 B.阴坡气温较低,有机质积累多
C.坡度比较平缓,土层较厚 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类型多样
8.(2022·湖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单位:kg/m2)。
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a href="/dl/tb_c16244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同步测试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土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巩固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概念,物质组成,野外观察内容,地貌,时间,人类活动,生物与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品测试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