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品测试题
展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举例说明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图表资料,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综合思维】
3.实地考察,了解地方性分异的特点及原因。【地理实践力】
思维导图
知识点01 地域差异
一、地域特征的形成
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下图为外部条件)
二、地域差异的产生
1.同纬度地区:
沿海和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相同,从而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
2.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三、地域差异的体现
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1.全球性的地域差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3.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即学即练1】
(2022·全国·高二专题练习)北极草苔原植被群落只出现在土壤水充足,气候寒冷地区,其根系较浅,也被称为多草苔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多草苔原植被根系较浅的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风力较大 C.冻土埋藏浅 D.地上植株小
2.寒冷季节积雪较浅的环境下,多草苔原在雪面之上少植物残留的原因是( )
A.风化作用 B.温度过低 C.流水侵蚀 D.风和雪的磨蚀
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极草苔原植被群落的演化趋势是( )
A.逐渐被灌木和森林代替 B.逐渐被荒漠代替
C.草苔原植被群落获得明显优势 D.寒冷季节草苔原植被长势喜人
【答案】1.C 2.D 3.A
【解析】1.土壤水充足,气候寒冷地区,一般冻土厚度大,植被根系浅,故C正确。风力大,植被根系应该较发达,故B错,气候干旱地区,地上植株小,地下根系发达,故D错。土壤肥沃无判断根据,土壤肥沃与根系关系不明确,故A错。本题选C。
2.寒冷季节,地表被积雪覆盖,风夹雪对地表植株的侵蚀能力强,植株残留少,故D正确。和风化作用 、温度过低 、流水侵蚀无关,本题选D。
3.随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地区呈现出暖湿化,植被演替方向为森林和灌木,故A正确。因为气候变得暖湿化,所以被荒漠代替的可能性不大,故B错,草苔原植被群落被替代,故C错,草苔原在温暖季会生长的更好,故D错,所以本题选A。
知识点02 地域分异规律
一、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2)分布:
①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如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②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如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2)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
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
3.分布规律
(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带一致。
(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读图思考】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喜马拉雅山脉纬度较低,海拔高,南北坡的山麓处于不同的陆地自然地带。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
三、地方性分异规律
1.形成: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举例:温带湿润区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针叶林(或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草甸带的分布规律。
【即学即练2】
(2022·贵州毕节·高二阶段练习)仰天湖大草原位于湖南南部,海拔1350m,以死火山口湖为核心,在附近山脊、山坡上形成茂盛的山地草原。山脚处1月平均气温约8℃。下图示意仰天湖大草原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仅考虑热量条件,仰天湖大草原的理论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热带季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推测仰天湖出现山地草原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风速②土壤③降水④光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4.C 5.A
【解析】4.由材料可知,仰天湖大草原位于湖南南部,海拔1350m,山脚处1月平均气温约8℃,山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可知山顶的1月平均气温约是-0.1℃,从热量条件考虑,则仰天湖大草原的理论植被类型最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草原景观多形成于半干旱干旱地区,水分不足的区域。仰天湖大草原位于湖南南部,从大的尺度来看,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从小尺度来看,位于湖泊周围,空气湿润,降水丰富,③错误;仰天湖大草原位于山脊、山坡,海拔高,坡度大,土壤易流失,摩擦力小,风速大,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①②正确;山脊山坡,光照条件好,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即学即练3】
(2022·四川凉山·高二期末)下图为某地理科考小组在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7.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天山山脉 B.台湾山脉 C.长白山脉 D.祁连山脉
【答案】6.D 7.B
【解析】6.读图,枫叶属于温带落叶林,杉树属于针叶林,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林,草位于高山草地,海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D正确。故选D。
7.该山地山麓地带植被是亚热带常绿林,树种是樟树,可能位于台湾山脉,B正确。天山山脉、长白山脉、祁连山脉的山麓地带植被是温带植被,ACD错误。故选B。
考法01 地域分异规律
一、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图示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
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温度(热量
或纬度)因素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知识拓展】雪线与林线
(1)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雪线以上气温在0 ℃以下),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地形、坡度等。
(2)林线是森林带的上限海拔。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气温高、降水多,则林线高;气温低、降水少,则林线低。
【典例1】
(2020·北京平谷·高二)下图为我国新疆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南北向分布体现纬度地带性 B.高值区的分布与光照呈正相关
C.分布趋势与地势起伏相一致 D.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N地比M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多主要因为( )
A.河流较多,水源充足 B.有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C.纬度较高,日照时间长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赴塔里木河观赏胡杨林金黄色树叶美景最佳节气( )
A.清明 B.立秋 C.寒露 D.立冬
【答案】1.C 2.B 3.D
【解析】1.影响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源、人类活动等。该图显示的物种丰富度与地势起伏及降水的关系,无法体现纬度地带性,A错误;高值区的分布与地势起伏、降水呈正相关,地势起伏大、降水多,植物物种越丰富,与光照关系不大,B错误;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与地势起伏相一致,地势起伏大、降水多植物物种越丰富,C正确;该地地带性植被为荒漠或荒漠草原,D错误。故选C。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水分充足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能量呈负相关。该区域深居内陆,不受东南季风影响;N地位于北疆,纬度更高,受西风影响,带来水汽,降水较多,晴天较M少,B正确。该地地处新疆地区,深居内陆,水源不足,A错误;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日照时间关系不大,且纬度较高,不一定日照时间就长,如冬季,纬度越高昼越短,C错误;物种丰富度与地形、土壤因素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塔里木河位于南疆,温度相对较高,所以叶子黄得较晚,叶子变为金黄得在十月中旬。落叶过程持续三周左右,故欣赏塔里木河胡杨林金黄色树叶美景的最佳节气为立冬。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考法02 地方性分异规律
一、地方性分异规律
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二、地方性分异现象
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分布地带性规律表现地不很完整、鲜明,这些因素使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常见的地方性分异现象分析如下表。
因
素
分布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
(理论状况)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呈带状东西延伸
呈长条状南北更替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洋
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西岸
东西两岸分布纬度大致相当
东岸向低纬度延伸,西岸向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
欧洲西岸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向北延伸
北大西洋暖流
的影响
水
分
昆仑山、天山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知识拓展】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分析和判读
地方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典例2】
(2022·河南开封·高二期末)百花岭热带雨林位于云南省高黎贡山,是目前世界上记录的纬度、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该热带雨林在植被分类上属于热带季节性雨林中的沟谷雨林,一般谷底为干热河谷型植被,中部为阔叶林。高黎贡山山顶终年云雾缭绕、寒气逼人,山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脚的怒江河谷一年四季烈日炎炎。下图示意高黎贡山南、北部自然海拔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高黎贡山( )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南部自然带类型分布较多
C.动植物资源较丰富 D.同一自然带北部分布较高
5.山脚的怒江河谷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的主要原因是( )
A.焚风效应显著 B.常年受副高控制
C.受山谷风影响 D.海拔高,空气稀薄
6.高黎贡山能够存在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纬度、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主要得益于( )
A.山地相对高度大 B.山地呈东西走向
C.西南季风影响大 D.位于热带,气温高
【答案】4.C 5.A 6.C
【解析】4.由高黎贡山南、北部自然海拔带垂直分布图可知,高黎贡山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孕育了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动植物资源较丰富,C正确;高黎贡山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的消亡边界,A错误;由图可知,高黎贡山南.北部自然带类型相同;3000米以下,同一自然带北部分布较低,BD错误。故选C。
5.由材料信息可知,怒江位于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湿润的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遇山脉或高原阻挡,被迫抬升,气流越过山脉或高原后,在其背风坡一侧下沉增温,焚风效应显著,导致河谷干热,晴天多,一年四季烈日炎炎,A正确。怒江河谷不受副高控制,受山谷风影响小,BC错误。海拔高,空气稀薄,影响太阳辐射,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
6.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冬季高黎贡山巨大的山体阻挡了西北寒流的侵袭,气温较高,为该地区热带雨林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水热条件,C正确。高黎贡山上热带雨林分布与山地相对高度关系较小,A错误。高黎贡山呈南北走向,且位于亚热带地区,BD错误。故选C。
分层提分
题组A 过基础-基础考点练
(2022·山东济宁·高二期末)素有“雪域秘境”之称的西藏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东端南坡,地势北高南低,从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海拔115米的巴昔卡,地势落差大。近年来,墨脱县依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逐渐成为旅游探险者的乐园。下表示意墨脱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月~5月
6月~8月
9月~11月
12月~次年2月
平均降水量(mm)
575.1
1108.0
418.1
97.1
日均最高温(℃)
15
24
27
19
1.墨脱县夏季日均最高温低于秋季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植被
2.下列为网友在墨脱旅游时记录的游记,其中最可信的是( )
A.春季到墨脱旅游,要重点防范高发的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B.夏季是拍摄南迦巴瓦峰最好的季节,可常见清晰的峰顶
C.秋季是墨脱旅游旺季,能够真正体验一把“一山有四季”
D.冬季到墨脱可观赏草原、冰川、雪山神湖、瀑布、林海
【答案】1.B 2.C
【解析】1.通过墨脱县气候资料可知在夏季墨脱县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秋季降水减少,降水量大则多阴天,太阳辐射量少,气温较低,主导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B正确;纬度位置、地形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产生变化,夏秋季纬度、地形无变化,AC错误;植被对气候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调节作用小,大气环流仍然是主导因素,D错误,所以选择B。
2.夏季降水量丰沛,是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高发期,而春季降水较少,A错误;夏季多雨,阴天多云,很难清晰看见峰顶,B错误;秋季气温适宜,降水较少,适宜旅游,由于海拔高差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明显,C正确;冬季可以观赏到冰川、神湖、瀑布、林海,无法看到草原,可以看到草甸,D错误,所以选择C。
(2022·山东日照·高二期末)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丹霞地貌植被分异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该地植被分异的根本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4.M地植被为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灌丛 D.雨林
【答案】3.C 4.B
【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可知,该地相对高度较小,热量条件差异较小,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坡度较大,沟谷地势较低,地表径流汇聚,水分条件较好,发育湿地和季雨林植被,山体顶部、较缓的地方,有一定的水分驻存,发育常绿植被,主导因素是水分,根本因素是地形,B错误,C正确;土壤不是影响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C。
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位于沟谷季雨林之上,常绿硬叶灌丛之下,水分条件稍差于沟谷雨林,该地热量条件充足,应发育常绿阔叶林,B正确,CD错误;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分布,A错误。所以选B。
(2020·山东·济南一中高二期中)读“某大陆西部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5.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6.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信风影响 B.西风影响 C.季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答案】5.C 6.B
【解析】5.根据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所在地区的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可以判断,图中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判断处于温带地区,BD错。从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看,同一自然带在北坡的分布海拔要高,说明北坡的热量条件要比南坡好,北半球温带大陆的西海岸盛行西南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光热条件较差,所以同一自然带在北坡的分布海拔相对较高,C正确。南半球温带大陆西海岸受西北风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光热条件相对较差,同一自然带在北坡的分布海拔相对较低,与图示信息不符,A错。故选C。
6.山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注意材料信息“某大陆西部沿海地区”,而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地区,所以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B正确。信风影响不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气候,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ACD错。故选B。
(2022·山东·胶州市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高二期中)下图示意我国某山脉东段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山脉是( )
A.阴山 B.太行山 C.天山 D.贺兰山
8.山地草原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7.A 8.C
【解析】7.由材料可知,该山脉东段有南、北坡,说明该山脉大体为东西走向。阴山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中部,为东西走向,基带为典型的山地草原带,故A项正确。太行山为东北—西南,且基带为森林带,B项错误。天山海拔较高,相对高差也比较大,且基带为荒漠带,C项错误。贺兰山为南北走向,D项错误。故选A。
8.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山脉是阴山山脉。若是受太阳辐射主导,则当地形成的地带性植被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A项错误;若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则其基带应与当地自然带不同,根据所学可知,当地的地带性植被也为草原(内蒙古草原),但是二者一致,故B项错误;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形成自然带的经向地带性差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故C项正确;就大气环流而言,其与周边并无大的不同,大气环流不会使其形成异于地带性植被的山地草原,D项错误。
题组B 抓重点-核心要点巩固
(2022·河北高二期末)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答案】1.A 2.C 3.D
【解析】1.根据材料提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近年来新生长出来的树,所以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所以选A。
2.根据材料提示: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所以选C。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继续缓慢升高而降水稳定,则会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继续上升,A错误;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不是影响林线变化的原因,B、C错误;岳桦结实线稳定,即岳桦林种子分布的海拔上限稳定,因而限定了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线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过了种子传播范围,就会趋于稳定,因而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所以选D。
(2022·山东·高二期末)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
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5.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东南季风 B.局地环流 C.山地坡度 D.土壤肥力
【答案】4.C 5.B
【解析】4.从图中可看出,草原Ⅲ位于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位较高,草原的水分条件最好,A、B错误。结合大兴安岭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分界线处,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受地形阻挡抬升,由于草原Ⅱ处位置较低,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水分条件最差,C正确,D错误。故选C。
5.结合大兴安岭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上空常年受西风的影响,特别是冬春季节,山地西坡冷空气堆积,东坡形成下沉焚风,越往下空气越干燥,到200-400米附近(平台-察尔森)尤其严重。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到长白山等众多山脉的阻挡,到达此地的降雨量也不大,(察尔森以上抬升明显降水略多形成草原Ⅰ,平台以下受地下水影响水分条件也较好,形成草原Ⅲ。)因此平台-察尔森便因为局部环流差异形成了草原Ⅱ。故选B。
题组C 抓提升-真题实战
(2022·浙江·1月高考)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
A.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B 2.A
【解析】1.读图可知,①位于美国西部内陆高原山地地区,受西部高大山地阻挡降水,距离东部地区较远,东部大西洋的水汽到达也少,降水少,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为主;②地区位于美国东部五大湖附近,受大西洋的水汽影响大,降水较丰富,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呈现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而引起的热量差异导致的分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正确;垂直分异规律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干湿度地带分异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差异引起的分异,主要体现在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受的是地方性因素如(地形、水源、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地带性自然带的改变、缺失、或分布受限等。D错误。故选A。
(2022·浙江·6月高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4.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洋流 B.地形洋流
C.纬度大气环流 D.地形大气环流
【答案】3.C 4.D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带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的热量条件差异主导的地域分域规律,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选项正确,没有体现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D选项正确;深入内陆的分布区距离海洋较远,受洋流影响较小,AB选项错误;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植被的类型,不会导致同一植被如落叶阔叶林深入内陆,C选项错误,所以选D。
(2021·全国乙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6.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7.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
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
【答案】5.D 6.B 7.D
【解析】5.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苔原带面积缩小,D正确。
6.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差异小,B正确。东西向所处纬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高,A错误。水分对植被生长影响大,C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高压控制,降水少,D错误。
7.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冰期基带温度高,针叶林带以上温度高,不满足基地特有物种的生长条件,D正确。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有冰雪存在,温度低,AB错误。针叶林所处海拔高,冰期气温低,C错误。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品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差异的产生,地域差异的体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优秀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影响图中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推测全球雪线分布高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