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知识讲义】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
期末质量检测卷
(测试范围:第十六章-第二十章)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分别根据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立方根的意义,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A.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A错误;
B.,故B错误;
C.,故C正确;
D.,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立方根的意义,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结果为( )
A.7 B. C. D.无法确定
【答案】A
【分析】先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到,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
∴,
∴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简二次根式,实数与数轴,正确得到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
A.1 B.1 C.1 D.
【答案】C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进而利用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解答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题意得,.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熟练掌握勾股定理以及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将一根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高为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当筷子的底端在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的长,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
在中,,,
∴,
此时,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的最小值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读懂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5.在四边形中,.如果再添加一个条件可推出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先证明四边形是矩形,再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解:∵在四边形中,,
∴四边形是矩形,
∴当添加时,矩形是正方形,
而A、C、D、三个选项中得条件都是矩形性质所具有的,因此不能证明矩形是正方形,
∴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定理,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熟知有3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时解题的关键.
6.在中,的度数之比为,边上的中线长是2,则的面积是( )
A.1 B.2 C.3 D.4
【答案】B
【分析】过点作,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三个角的比求出各角的度数,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线定理求出的长,再根据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最后利用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如图所示:
过点作
∵
是边上的中线,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直角三角形中线定理以及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运用内角和求各角的度数以及中线性质求解面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已知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则直线的图象只能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可得,,从而得到,即可求解.
【详解】解: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
,,
,
直线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选项B中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牢记“,的图象在一、二、四象限”是解题的关键.由直线经过的象限结合四个选项中的图象,即可得出结论.
8.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相交于点,则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先把点P代入直线求出n,再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求解即可;
【详解】解:∵直线与直线交于点P(3,n),
∴,
∴,
∴,
∴1=3×2+m,
∴m=-5,
∴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描述了某校学生对课后延时服务的打分情况(满分5分),则所打分数的众数为( )
A.5分 B.4分 C.3分 D.45%
【答案】B
【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中得分情况的所占比多少来判断即可;
【详解】解:由扇形统计图可知:
1分所占百分比:5%;
2分所占百分比:10%;
3分所占百分比:25%;
4分所占百分比:45%;
5分所占百分比:15%;
可知,4分所占百分比最大,故4分出现的次数最多,
∴所打分数的众数为4;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的概念,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中最大百分比是所打分数的众数,这是解本题的关键.
10.六位同学的年龄分别是13、14、15、14、14、15岁,关于这组数据,正确说法是( )
A.平均数是14 B.中位数是14.5 C.方差3 D.众数是14
【答案】D
【分析】分别求出平均数、中位数、方差、众数后,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A.六位同学的年龄的平均数为,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六位同学的年龄按照从小到大排列为:13、14、14、14、15、15,
∴中位数为,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六位同学的年龄的方差为,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六位同学的年龄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4,共出现3次,故众数为14,故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众数,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方差、众数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
11.若分式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且/x≠2且x≥-3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
解得,即且
故答案为:且.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
【答案】5或
【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但没有明确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分两种情况讨论.
【详解】解:①长为3的边是直角边,长为4的边是斜边时,
第三边的长为:;
②长为3、4的边都是直角边时,
第三边的长为:;
∴第三边的长为:或5,
故答案为:或5.
13.如图,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点的平移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即将点平移到的过程与将点平移到的过程保持一致,
将点平移到的过程是:(向左平移4各单位长度);(上下无平移);
将点平移到的过程按照上述一致过程进行得到,即,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点的平移,掌握点的平移的代数表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4.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且,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
【答案】1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得出,,进而求得,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求解即可
【详解】解:∵点D、E分别是边BC、AD的中点
∴,
,
∴
∵点F是CE的中点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的应用,熟知三角形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15.某人购进一批苹果到集贸市场零售,已知卖出的苹果数量与售价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成本为5元/千克,现以8元/千克卖出,赚___________元.
【答案】
【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关系式,求出当售价为8元/千克时的卖出的苹果数量.再利用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求出利润.
【详解】设卖出的苹果数量与售价之间的关系式为,将(5,4k),(10,k)代入关系式:
,解得
∴
令,则
∴利润=
【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和利润求解问题.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16.有甲、乙两组数据,如表所示:
甲
11
12
13
14
15
乙
12
12
13
14
14
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为,则______________(填“>”,“<”或“=”).
【答案】>
【分析】根据甲、乙两组数据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数,然后再利用方差公式进行求解比较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
,,
∴,
,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及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及方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8题,共66分,其中17、18题各6分、19,20,21,22题各8分,23题10分,24题12分)
17.计算:
(1);
(2).
【答案】(1)
(2)
【分析】(1)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再合并即可.
(2)利用多项式乘法展开,然后再合并即可.
【详解】(1)解:原式
(2)解:原式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倍功半.
18.一架梯子长25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
(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
(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到,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
【答案】(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24米
(2)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8米
【分析】(1)AC=25米,BC=7米,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的长;
(2)由题意得: =20米,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根据即可求解.
【详解】(1)解:由题意得:AC=25米,BC=7米,∠ABC=90°,
(米)
答: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24米;
(2)由题意得: =20米,
(米)
则:=15-7=8(米),
答: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8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在对角线BD上,且BE=DF.求证:
(1)△ABE≌△CDF;
(2)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结合已知条件根据SAS即可证明;
(2)根据可得,根据邻补角的意义可得,可得,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可得出.
【详解】(1)证明:解:∵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又,
∴(SAS);
(2)证明:∵,
∴
∴,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20.如图,已知一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A(-2,-1), B(1,3)两点,并且交x轴于点C,交y轴于点D.
(1)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B的面积.
【答案】(1);
(2)
【分析】(1)先把A点和B点坐标代入y=kx+b得到关于k、b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k、b的值,从而得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令y=0,即可确定D点坐标,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和△AOB的面积=S△AOD+S△BOD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解:把A(-2,-1),B(1,3)代入y=kx+b,得
,
解得,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2)解:把x=0代入得,
所以D点坐标为(0,),
所以△AOB的面积=S△AOD+S△BOD.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①先设出函数的一般形式,如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时,先设y=kx+b;②将自变量x的值及与它对应的函数值y的值代入所设的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③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进而写出函数解析式.
21.某中学为了解初三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随机调查了该年级20名学生,统计得到该20名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如下:3;5;3;6;3;4;4;5;2;4;5;6;1;3;5;5;4;4;2;4
根据以上数据,得到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
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1
2
a
6
b
2
(1)表格中的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次调查中,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的众数为________,中位数为________;
(3)若该校初三年级共有300名学生,根据调查统计结果,估计该校初三年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为4次的人数.
【答案】(1)4,5;(2)4次;4次;(3)90人.
【分析】(1)观察所给数据即可得到a,b的值;
(2)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即可;
(3)用300乘以样本中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为4次的百分比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1)根据所给数据可知,参加3次志愿活动的有4人,参加5次志愿活动的有5人,
所以,a=4,b=5
故答案为:4,5;
(2)完成表格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1
2
4
6
5
2
由表格知,参加4次志愿活动的的人数最多,为6人,
∴众数是4次
20个数据中,最中间的数据是第10,11个,即4,4,
∴中位数为(次)
故答案为:4次;4次;
(3)20人中,参加4次志愿活动的有6人,所占百分比为,
所以,
∴该校初三年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为4次的人数为:(人)
答:该校初三年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为4次的人数为90人.
【点睛】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2.如图,在四边形中,.
(1)求的度数;
(2)求四边形的面积.
【答案】(1)
(2)
【分析】(1)连接AC,由于,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并可求,而,可得,可证是直角三角形,于是有,从而求得;
(2)根据四边形的面积为和面积之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得答案.
【详解】(1)连接AC,如图,
∵,
∴,
∵,
∴,
∴,
∴是直角三角形,
∴,
∴.
(2)在中,,
在中,.
∴.
【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连接AC,并证明△ACD是直角三角形.
23.如图,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x+5的图象l1分别与x,y轴交于A,B两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l2与l1交于点C(m,4).
(1)求m的值及l2的解析式;
(2)求S△AOC﹣S△BOC的值;
(3)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为l3,且11,l2,l3不能围成三角形,直接写出k的值.
【答案】(1)m=2,l2的解析式为y=2x;(2)S△AOC﹣S△BOC=15;(3)k的值为或2或﹣.
【分析】(1)先求得点C的坐标,再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l2的解析式;
(2)过C作CD⊥AO于D,CE⊥BO于E,则CD=4,CE=2,再根据A(10,0),B(0,5),可得AO=10,BO=5,进而得出S△AOC﹣S△BOC的值;
(3)分三种情况:当l3经过点C(2,4)时,k=;当l2,l3平行时,k=2;当11,l3平行时,k=﹣;故k的值为或2或﹣.
【详解】解:(1)把C(m,4)代入一次函数y=﹣x+5,可得
4=﹣m+5,
解得m=2,
∴C(2,4),
设l2的解析式为y=ax,则4=2a,
解得a=2,
∴l2的解析式为y=2x;
(2)如图,过C作CD⊥AO于D,CE⊥BO于E,则CD=4,CE=2,
y=﹣x+5,令x=0,则y=5;令y=0,则x=10,
∴A(10,0),B(0,5),
∴AO=10,BO=5,
∴S△AOC﹣S△BOC=×10×4﹣×5×2=20﹣5=15;
(3)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为l3,且11,l2,l3不能围成三角形,
∴当l3经过点C(2,4)时,k=;
当l2,l3平行时,k=2;
当11,l3平行时,k=﹣;
故k的值为或2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等腰直角三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及分类讨论思想等.
24.如图1,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cm,AD=5cm,折叠纸片使B点落在边AD上的E处,折痕为PQ,过点E作EFAB交PQ于F,连接BF.
(1)求证:四边形BFEP为菱形;
(2)当点E在AD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
①当点Q与点C重合时(如图2),求菱形BFEP的边长;
②若限定P、Q分别在边BA、BC上移动,求出点E在边AD上移动的最大距离.
【答案】(1)见解析;(2)①;②
【分析】(1)由折叠的性质得出PB=PE,BF=EF,∠BPF=∠EPF,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PF=∠EFP,证出∠EPF=∠EFP,得出EP=EF,因此BP=BF=EF=EP,即可得出结论;
(2)①由矩形的性质得出BC=AD=5cm,CD=AB=3cm,∠A=∠D=90°,由对称的性质得出CE=BC=5cm,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求出DE=4cm,得出AE=AD﹣DE=1cm;在RtAPE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得出EP=cm即可;
②当点Q与点C重合时,点E离点A最近,由①知,此时AE=1cm;当点P与点A重合时,点E离点A最远,此时四边形ABQE为正方形,AE=AB=3cm,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证明:∵折叠纸片使B点落在边AD上的E处,折痕为PQ,
∴点B与点E关于PQ对称,
∴PB=PE,BF=EF,∠BPF=∠EPF,
又∵EFAB,
∴∠BPF=∠EFP,
∴∠EPF=∠EFP,
∴EP=EF,
∴BP=BF=EF=EP,
∴四边形BFEP为菱形;
(2)解: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
∴BC=AD=5cm,CD=AB=3cm,∠A=∠D=90°,
∵点B与点E关于PQ对称,
∴CE=BC=5cm,
在RtCDE中,DE==4cm,
∴AE=AD﹣DE=5cm﹣4cm=1cm;
在RtAPE中,AE=1,AP=3﹣PB=3﹣PE,
∴EP2=12+(3﹣EP)2,
解得:EP=cm,
∴菱形BFEP的边长为cm;
②当点Q与点C重合时,如图2:
点E离点A最近,由①知,此时AE=1cm;
当点P与点A重合时,如图3所示:
点E离点A最远,此时四边形ABQE为正方形,AE=AB=3cm,
∴点E在边AD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cm.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
【同步知识讲义】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同步知识讲义】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卷原卷版docx、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知识讲义】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 函数 知识点剖析讲义(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同步知识讲义】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 函数 知识点剖析讲义(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191函数原卷版docx、191函数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3 正方形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3 正方形精品达标测试,文件包含1823正方形原卷版docx、1823正方形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