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精品随堂练习题
展开10.2《师说》训练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荀子《劝学》)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唐]韩愈《师说》)
(三)
汉魏以来,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唐承其弊,是以一时士大夫之流,鲜不自鸣得意,竞耻相师,文公以一布衣周旋其间,而欲挽八代之颓风,洗一时之旧染,自非传道、授业、解惑三大端矣,不足以正流品而广善类。然持之过激,与言不得其人,则其道不传,而其业难受;其业难受,而其惑愈不解矣。今者李氏子蟠,不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文公作说以贻,因以嘉来学而奖后进。
(选自[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B.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C.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D.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指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也指求学的人。文中应指前一义项。
B.句读:指文章句意已尽或未尽须停顿之处。教句读者非韩愈眼中之“师”。
C.百工:泛指各种工匠。韩愈称赞他们虽地位低贱,却不以相互学习为耻。
D.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此处以身份的普通来突出韩愈的精神。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荀子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B.选文(一)第1段连用“青出于蓝”“木直中绳”和“金就砺则利”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选文(二)第2段承接上文论述,用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选文(二)用“嗟乎”“呜呼”等语气词点燃了作者的感叹,直接而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批判意图,发人深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②今者李氏子蟠,不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
5.请按照加点词的语义关系,将下列句子进行分类整理:
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顺风而呼 ⑤小学而大遗 ⑥则群聚而笑之
⑦而欲挽八代之颓风 ⑧不足以正流品而广善类 ⑨嘉来学而奖后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蜀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为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风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装度、崔群曰:“愈言讦忤,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泰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泰佛以后天子感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
愈至,延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延。既坐,延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
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
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延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延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延凑曰:“即出之。”念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
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6.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7.下列对文本中画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B.卒,古代对死的讳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侧重于议论。
D.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
D.韩愈重视师道,愤世嫉俗。韩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9.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韩愈是如何对王廷凑的士卒进行招抚的?请根据文本一简要概括。
阅读《劝学》(节选)和《师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1.下列加点的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在这里 B.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C.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 固:本来 D.君子生非异也 生:习惯
1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含义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蚓无爪牙之利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蟹六跪而二螯 ⑧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 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
14.从句式特征看,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耻学于师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5.对下列关于《劝学》《师说》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
1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7.下列加点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C.不拘于时,学于余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作《师说》以贻之 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18.下列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表反问)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大多数人)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疑惑)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以……为耻)
19.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从正面阐明了从师的标准和原则。
B.第③段以孔子为例,进一步批评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D.本文在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偶句,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
20.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道理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里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下面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2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学于余。
D.惑而不从师。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3.下列各组人物中都有“向老师学习”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 ②李蟠 ③童子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⑤君子 ⑥今之众人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2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从师的标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B.文章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以向别人学习为耻的恶劣习气。
C.文章第三段,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四人拜孔子为师的实例,阐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D.《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窦秀才书
韩愈
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固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B.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C.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D.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北宋之前,经书多为师徒口口相传,行气压韵的句读方式多为口传心授。
B.百工,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后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
C.足下,古代交际用语,仅用于下级称呼上级。文中是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D.六艺,在《师说》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28.下列对两段文字表达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通过多重对比,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B.《师说》运用感叹句、反问句,句式整齐,语气强烈,感情激越,增强文章说服力。
C.《答窦秀才书》语气亲切,条分缕析,既有亲身经历的印证,又有设身处地的关切。
D.韩愈以“稛载”形容窦秀才有盼而来,以“垂橐”形容他无获而归,言语饱含祝福。
2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0.对上面文章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1.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学习 B.之:助词,取独。 C.无:没有 D.道: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蜀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为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旌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32.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33.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还包括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陆游、王安石。
B.卒,表示“死亡”的意思。《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3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
D.韩愈重视师道,洞察世风。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35.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
二、选择类
3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搞暴,不复挺者,煣使之然也
②其远古刻尽漫失 其可怪也欤
③群聚而笑之 倚歌而和之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拘于时
⑤不知东方之既白 纵一苇之所如
⑥相与枕藉乎舟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位卑则足羞 金就砺则利
A.两组相同,五组不同 B.三组相同,四组不同
C.四组相同,三组不同 D.五组相同,两组不同
37.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蚓无爪牙之利 小学而大遗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或师焉 ②则耻师焉 ③圣益圣 ④吾从而师之 ⑤非能水也 ⑥小学而大遗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⑤/④/③⑥ C.①⑥/③④/②/⑤ D.①⑤/②④/③⑥
39.下列句子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或师焉,或不焉 ②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③君子生非异也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A.①②⑥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⑦ D.④⑤⑥⑧
4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官盛则近谀(奉承拍马) ②其下(低于)圣人也亦远矣
③今其智乃(竟)反不能及 ④术业有专攻(研究)
⑤巫医乐师(教师)百工之人 ⑥郯子之徒(学徒)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4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犹且从师而问焉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42.下列加点的字不都是通假字的一组( )
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君子生非异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或师焉,或不焉 孰能无惑?
43.下列句子加点字“道”的正确意思是( )
文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A.名词,道义,道理 B.名词,学问,修养
C.名词,风尚 D.动词,说,讲
三、情景默写
44.根据提示填写。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荀子·劝学》中,以“木”“金”为喻,目的是为了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突出学习的重要意义。
(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叙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
(5)韩愈《师说》和《荀子•劝学》的开头都是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韩愈《师说》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则提出“ ________________”。
四、非选择类
4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6.课内文言文句翻译。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五、小阅读-课内
47.荀子和韩愈的学习观中,哪些仍然值得借鉴,哪些需要更新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参考答案
1.C 2.A 3.B 4.①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②现在李蟠,不被世俗拘束,不就是所说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而明白自己心中向往的人吗? 5.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
6.B 7.D 8.C 9.(l)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怀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希望皇上稍微宽贷他,以招引群臣进谏。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10.①晓之以理。天子视王廷凑有将帅材,所以赐予节杖,指出王廷凑不应该与贼人一道造反。
②动之以情。前节度使田弘正即使为人苛刻,但是叛军已经残害了他一家,算是报仇雪恨了,再也没有继续作乱的理由。
③明之利害。前节度使田弘等归顺朝廷受到重用,以前叛乱的将领却不得善终,且祸及子孙,以此警告王廷凑叛军叛乱没有好结果。
④示之以威。韩愈暗示王廷凑神策军兵多将广,与神策军对抗没有好结果,促使王廷凑答应放过神策军首领牛元翼。
11.D 12.A 13.C 14.C 15.D 16.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17.B 18.A 19.B 20.第2段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21.C 22.B 23.C 24.C 25.(1)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26.C 27.C 28.D 29.(1)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4)萧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30.B 31.C
32.D 33.A 34.C 35.(1)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怀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希望皇上稍微宽容他,以招引群臣进谏。
(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近乎谄媚。
36.C
37.C
38.D
39.B
40.A
41.A
42.D
43.B
44.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不可以已
45.(1)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烘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2)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46.①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②(一方面)不明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困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那种人的明智。
③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47.《劝学》:
①“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②“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说明学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同时“君子生非异也”表明人的资质没有什么不同,这个观点是需要更新的,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我们应该着重因材施教,利用好我们自己的天赋去获得更大的成功。
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学习贵在积累,然后作者以骐骥与驽马,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蚯蚓与螃蟹三组比喻性的对比,指出学习贵在专心,戒浮躁。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师说》: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提出了教师既应忠于理想,传播真理,又要学有专长,认真授业;提出了既要教师起主导作用,又要学生以能者为师,提倡教学相长,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达标测试,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多义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挖空训练,重点句翻译,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挖空训练,重点句翻译,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