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 生物(必修一) 同步精品讲义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使用程序: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2.高倍显微镜操作“四步曲”
↓
↓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
—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若视野较暗,可调节反光镜或光圈
1.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常见原核细胞的结构
(1)蓝细菌(旧称蓝藻)
(2)细菌
考点01 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典型例题】
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 )
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
【答案】B
【解析】
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细胞的体积变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因此,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变大、变少、变暗。
故选B。
【方法规律】
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发生变化列表比较
项目 | 视野范围 | 视野亮度 | 细胞数目 | 细胞大小 |
低倍镜 | 大 | 亮 | 多 | 小 |
高倍镜 | 小 | 暗 | 少 | 大 |
考点02 辨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中的核酸只存在于拟核中
B.拟核中没有核膜,不存在于动植物和真菌细胞中,只存在于细菌细胞中
C.染色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
D.绿色植物和蓝细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A、原核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A错误;
B、拟核中没有核膜,不存于动植物和真菌细胞中,只存在于细菌、支原体等原核细胞中,B错误;
C、染色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原核细胞无染色体,C正确;
D、绿色植物和蓝细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归纳总结】
列表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比较项目 | 原核细胞 | 真核细胞 |
本质区别 |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细胞壁 |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细菌) | 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 |
细胞器 |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 种类多,而且有具膜结构的复杂细胞器 |
DNA 存在形式 |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 细胞核中:与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
光合色素 | 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 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等 |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 ④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⑤调节光圈 ⑥转动转换器
A.①③④⑤ B.②⑥⑤① C.②⑤⑥① D.④⑥⑤③
【答案】B
【解析】
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要将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是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的操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故移动物像时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正确操作顺序为:②向右上方移动装片→⑥转动转换器→⑤调节光圈→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故选B。
2.发菜(属于蓝细菌)已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生物,其结构与酵母菌最大的区别是( )
A.有染色体 B.无细胞壁
C.无细胞质 D.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原核生物(蓝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故选D。
3.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题中提出“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没有调反光镜和光圈,而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视野暗,因此根据C项细胞最大,可知放大倍数最大,因此视野最暗。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
D.细菌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细胞核和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但是,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A正确;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正确;
D、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细胞核和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5.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细菌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颤蓝细菌 ⑤发菜 ⑥青霉菌 ⑦细菌
A.①⑥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⑦ D.①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①蓝细菌细胞中没有核膜,为原核生物,与题意相符,①正确;
②酵母菌细胞中有核膜,为真核生物,与题意不符,②错误;
③草履虫细胞中有核膜,为真核生物,与题意不符,③错误;
④颤蓝细菌细胞中没有核膜,为原核生物,与题意相符,④正确;
⑤发菜细菌细胞中没有核膜,为原核生物,与题意相符,⑤正确;
⑥青霉菌细胞中有核膜,为真核生物,与题意不符,⑥错误;
⑦细菌细胞中没有核膜,为原核生物,与题意相符,⑦正确。
即属于原核生物是①④⑤⑦,C正确。
故选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和大肠杆菌一样都具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C.可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观察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结构
D.19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D
【解析】
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大肠杆菌为 原核生物,具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错误;
B、绿藻是低等植物,和螺旋藻都有细胞壁、核糖体,但绿藻是真核生物,有叶绿体,而螺旋藻为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
C、观察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结构需要 借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C错误;
D、19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从而 对细胞学说进行了修正,D正确。
故选D。
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蓝藻②酵母菌(真菌) ③变形虫④松树⑤小麦⑥大肠杆菌 ⑦艾滋病病毒⑧肺炎双球菌
(1)具有核膜的一组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含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的一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4)⑤和⑥在细胞结构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和⑦的区别是后者_______________,⑥、⑦、⑧三种生物都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即__________。
【答案】 ②③④⑤ ①⑥⑧ ①④⑤ 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不具有细胞结构 RNA(核酸)、蛋白质 细胞膜 细胞质
【解析】
(1)具有核膜即属于真核生物的有②酵母菌、③变形虫、④松树、⑤小麦。
(2)含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的生物即原核生物有①蓝藻、⑥大肠杆菌、⑧肺炎双球菌。
(3)④松树、⑤小麦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①蓝藻含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⑤小麦是真核生物,⑥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二者的根本区别是前者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⑥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⑦艾滋病病毒是病毒,二者的区别是后者无细胞结构。⑥、⑦、⑧三种生物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8.下图1、2为光学显微镜物镜,3、4为目镜。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
A.1、4 B.2、4 C.1、3 D.2、3
【答案】D
【解析】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此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2、3。
故选D。
9.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 )
A.pd B.dp C.qb D.bq
【答案】B
【解析】
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像是“dp”,其实际图像是dp,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换上高倍镜,不应出现的操作是( )
A.调节聚光器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调节反光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B
【解析】
换上高倍镜,视野会变暗和物像不清楚,故需要调节聚光器和反光镜来增加视野的亮度,并且调节细准焦螺旋来增加视野的清晰度,但不应调节粗准焦螺旋,避免镜筒下降时压坏物镜镜头和载玻片。
故选B。
11.大肠杆菌和变形虫都是单细胞生物。虽然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即都具有(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D.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二者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变形虫是细胞核,大肠杆菌是拟核)。
故选D。
12.如下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
| 细胞结构 | 细胞壁 | 细胞大小 | 核膜 |
a | 有 | 有 | 较大 | 有 |
b | 有 | 无 | 较大 | 有 |
c | 有 | 有 | 小 | 无 |
d | 无 | 无 | - | 无 |
A.病毒、植物、动物、细菌 B.植物、动物、细菌、病毒
C.细菌、动物、植物、病毒 D.动物、植物、细菌、病毒
【答案】B
【解析】
a有细胞结构,细胞较大,且有核膜,因此为真核生物,又由于具有细胞壁,因此为植物细胞;b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也具有核膜,因此为真核细胞,且为动物细胞;c有细胞结构,无核膜,说明是原核细胞,有细胞壁且细胞较小,结合选项可知,应该表示细菌,d没有细胞结构,只能是病毒,因此a、b、c、d最有可能依次为植物、动物、细菌和病毒,B正确。
故选B。
13.下列关于蓝细菌和衣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衣藻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蓝细菌和衣藻最主要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C.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蓝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D.蓝细菌和衣藻都含有叶绿体和DNA,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答案】D
【解析】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蓝细菌和衣藻均为单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A正确;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但衣藻属于真核生物,其含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因此,蓝细菌与衣藻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蓝藻和衣藻都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它们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C正确;
D、蓝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而衣藻为真核细胞,含有叶绿体和DNA,二者都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D错误。
故选D。
14.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
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____。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________。
(2)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镜头。
(3)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____________。标本移动方向_______
(4)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____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____个细胞。
【答案】
(1) 大 ②③⑤
(2) ②③
(3) 细准焦螺旋 右上方
(4) 16 4
【解析】
(1)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放大倍数大,且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因此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②③⑤。
(2)把视野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放大倍数增加,应选用②③组合的镜头。
(3)从图中的乙转为丙,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再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丙图所示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4)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放大倍数为100×,物镜转换为40×后,放大倍数为400×,则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为原来的1/4,因此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64×1/4=16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为原来的1/4×1/4=1/16,即看到的细胞为64×1/16=4个。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5.图为显微镜观察的两个视野,若要由视野(1)变为视野(2),下列操作过程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转动粗调节器②转动细调节器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A.①③④⑤ B.⑤④③② C.⑥④③② D.④⑥③②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视野(1)甲在左下方,因此物像甲要向右上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放大,若先放大甲就有可能移动到视野外面而看不到,因此首先要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放大时用④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③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为了看得更加清晰需要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⑥④③②。
故选C。
16.在低倍镜下,如果一个细胞偏向视野的左前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
A.右前方 B.左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答案】B
【解析】
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左前方,因此,“如果一个细胞偏向视野的左前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向左前方移动,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7.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6×和16×、物镜标有10×和20×的镜头,图乙是在图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装片中右上方细胞放大320倍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直到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换高倍镜后,图乙视野内细胞数将变为2个
【答案】D
【解析】
A、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乙图中的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相反,因此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则可导致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A项正确;
B、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B项正确;
C、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32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20×即可,即转动转换器将物镜从④换成镜头③,而目镜不需要换,C项正确;
D、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假设细胞为边长为a正方形,换成高倍镜后,细胞边长为2a,其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为4a2,而视野范围不变,为故可观察到的细胞个数为4×a2/4a2=1,即图乙视野内细胞数将变为1个,D项错误。
故选D。
18.下图是将HIV病毒、蓝细菌(即蓝藻)、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组和乙组的生物中都有RNA B.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C.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D.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A、HIV 的遗传物质是RNA,变形虫、蓝细菌、衣藻属于细胞生物,含有RNA,A正确;
B、乙组中的蓝细菌也没有叶绿体,B错误;
C、丁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故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C正确;
D、丁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含有染色体,丙组HIV和蓝细菌均不含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19.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相连的 400 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10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几个细胞( )
A.1 个 B.4 个 C.25 个 D.100 个
【答案】B
【解析】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400个细胞,一行细胞是长度,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100×,比原来放大了100倍,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400÷100=4个细胞,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噬菌体和根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衣藻和变形虫 D.蓝藻和酵母菌
【答案】C
【解析】
A、噬菌体属于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根霉是真核生物,A错误;
B、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衣藻和变形虫均属于真核生物,C正确;
D、细菌和蓝藻细胞为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21.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填标号)
(2)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_内才能进行。
(3)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其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其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____________(写两点)。
(4)图中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该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
(5)以上生物必须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______。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q”,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 A、B(B、A)
(2) C 没有细胞结构 活细胞
(3) A、B(或B、A)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膜、细胞质、DNA、核糖体
(4) B 藻蓝素和叶绿素(或叶绿素和藻蓝素)
(5) 长度或者宽度 b
【解析】
(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图中A和B是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可以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
(2)图中C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3)图中A和B是原核生物,图中D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等结构,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4)图中B为蓝藻细胞,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淡水中过量繁殖会引起“水华”。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长度或者宽度,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q”,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