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6单元专题卷0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研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672311/0-16917184082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6单元专题卷0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研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672311/0-16917184083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6单元专题卷0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研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672311/0-1691718408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单元专题卷(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6单元专题卷0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研究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6单元专题卷0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研究,共13页。
化学人教版9年级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6单元专题卷
专题0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研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19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CO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无色 B.无味 C.可燃烧 D.不溶于水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条件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C.不易溶于水
D.干冰易升华吸热
3.下列实验或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
A.向上排空气收集CO2 B.振荡后塑料瓶变瘪
C.气球漂浮在烧杯中 D.倾倒有CO2的纸袋下沉
4.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过程中,多台CO2压缩机同时运作,将气态CO2压缩为液态后利用液态CO2制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与冰都是氧化物
B.水转化为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气态CO2压缩为液态时,分子间间隙变小
D.液态CO2转化为气态CO2时吸收热量
5.“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当温度及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二氧化碳形成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流体之一.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B.其分子间隔比普通二氧化碳要大
C.其分子不再运动
D.该物质为混合物
6.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性质:氧气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碳有还原性
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7.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不会变色
B.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移动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8.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低的蜡烛后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D.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结论
9.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 )
A.它溶于水能产生碳酸
B.它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干冰”
C.它能在高温下被碳还原
D.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10.CO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人工降雨 B.用C还原CO2制CO
C.作致冷剂 D.灭火
11.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时,常向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而死亡,防治植物病虫害
B.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可预防火灾
C.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D.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提高棚内温度
12.由于气候变暖,南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
14.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指的是减少向空气中排放哪种物质( )
A.碳的单质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以上都有
15.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还原性
B.都可由碳和氧气反应生成
C.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可利用澄清石灰水进行鉴别
16.下列关于如图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验证CO具有还原性
B.可以验证反应生成了CO2
C.可以验证生成物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既可以防止有毒的CO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17.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是HCOOH(甲酸)热的浓硫酸¯H2O+CO↑。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应先将甲酸滴加到热的浓硫酸中后加热氧化铜
B.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C.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
D.若将装置中的氧化铜换为氧化铁,用酒精喷灯加热,此时a处发生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18.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
A.O2 B.N2 C.CO D.CO2
19.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0.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烧煤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常用的方法是 。
(2)干冰可以制造舞台云雾,利用的原理是 。
(3)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用微粒观点解释其原因: 。
21.根据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重要的签字须用碳素墨水笔,这是因为: ;
(2)冶金工业可利用一氧化碳的 性来炼铁;
(3)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 ;
(4)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
(5)实验室加热固体混合物制氧气: (化学方程式);
(6)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铜: (化学方程式)。
22.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备CO2并验证其性质。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要证明CO2与水反应,应在1处放 。
(3)烧杯中蜡烛熄灭体现CO2的性质是 。
23.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的视角认识二氧化碳:
(1)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虽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 。
(2)全球参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24.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1)人们在登山时不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2)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氨气来处理有毒气体NO2,反应原理是8NH3+6NO2催化剂¯400℃7N2+12X,其中X的化学式是 。
(3)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4)“嫦娥四号”探测到月幔中含橄榄石(主要成分是Mg2SiO4),Mg2SiO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25.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为此重庆一中化学兴趣小组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式学习之旅。
活动一: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活动二: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消耗的途径
(2)①途径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6CO2+6H2O光能¯叶绿素C6H12O6(葡萄糖)+6O2,生成的葡萄糖供植物生长,该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②途径二: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其他人工消耗路径
(3)人工光合作用2CO2+2H2O通电¯2X+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活动四:制定生活中的低碳行动方案
(4)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填序号)。
A.节约用电
B.乘坐公共交通
C.无纸化办公
D.使用一次性筷子
26.用如如图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将挂在天平两侧的两个薄纸袋调节平衡,然后向B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1)观察到天平的B端会向下倾斜说明 。
(2)放置一段时间后,天平两端恢复平衡。由此可知分子的性质是 。
27.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填空。
(1)A中的实验现象是 ,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B中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装置中左边试管中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现象,右边试管中的现象是 ,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将燃烧的镁条伸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如D所示),发现镁条继续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和黑色的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所以金属镁着火 (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8.小樱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CO2,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气密性检查:关闭a打开b,缓慢抽拉空的注射器,当观察到D中 ,表明气密性良好。
(3)制备并探究CO2的性质:
①打开a,关闭b,推动装有稀盐酸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发现A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说明 。
②然后打开b,关闭a,点燃C中的酒精喷灯,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为证明C中CO2没有完全反应,试剂X可能是 ,对应的现象是 。
29.氧气、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这两种气体研究如下:
Ⅰ、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
(1)写出A图中有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
(2)写出A图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3)在化学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图B所示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制二氧化碳也可选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与B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 ,用图D装置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能否将铜丝换成铁丝,为什么? 。
Ⅱ、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氧气的收集研究:
(5)如图E所示的装置可以测定一段时间收集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 。
(6)如图F所示的装置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该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A
6.D
7.C
8.D
9.D
10.D
11.C
12.D
13.D
14.B
15.A
16.C
17.D
18.C
19.D
20.(1)注意通风(合理即可);
(2)升华吸热;
(3)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
21.(1)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还原
(3)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C+2CuO高温¯2Cu+CO2↑;
(5)2KClO3MnO2¯△2KCl+3O2↑;
(6)Fe+CuSO4=FeSO4+Cu。
22.(1)CaCO3+2HCl═CaCl2+H2O+CO2↑;
(2)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3.(1)分子构成不同;
(2)植树造林。
24.(1)N2;
(2)H2O;
(3)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4)+4。
25.(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或绿色植物被大量砍伐;
(2)①化学;②CO2+H2O═H2CO3;
(3)CH2O2;
(4)D。
三.实验题(共4小题)
26.(1)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7.(1)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3)不能;纸花变红色;CO2+H2O═H2CO3。
(4)2Mg+CO2点燃¯2MgO+C;不能。
28.(1)铁架台;
(2)长导管内液面上升;
(3)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CO2+C高温¯2CO;
③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9.(1)酒精灯;
(2)2KMnO4△¯K2MnO4+MnO2+O2↑;防止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试管口向上倾斜(或试管口高于试管底);
(3)CaCO3+2HCl=CaCl2+H2O+CO2↑;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铁丝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导致二氧化碳不纯;
(5)防止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6)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