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6573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6573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6573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案及反思
展开《使至塞上》教案
学习目标
1、在诵读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感受、理解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意境美,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2、熟读并背诵诗作。3、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是否认识这样一个人:他曾经到过塞北的渭城,在青青柳色下举起酒杯,为西出阳关的朋友送行;他曾经在重阳节客居异乡,孤独地思念家中佩戴茱萸登高的亲人;他曾经夜宿深山,在皎洁的月光下聆听桂花飘落,春涧鸟鸣……他是谁?
是的,他是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全才型人物,文采飞扬,画技高超,妙解音乐,精通佛学。请一位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王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一篇名作:《使至塞上》。
板书:题目、作者。
二、学习铺垫
请同学们齐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在诵读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感受、理解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意境美,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三、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诵读,请大家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的提示,自由诵读诗歌3—5遍。
要求: (1)、读准字音;(2)、划分朗读节奏;
(3)、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每一联的大意。
老师巡回指导。
2、检查自读效果。
(1)、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2)、朗读评价。这位同学的字音和节奏把握得很准确,大家对照自己的诵读,看看以下几个方面是不是注意到了
①、字音:汉塞、候骑、都护、燕然。 ②、押韵,ɑn韵
③、韵脚“边”、“延”、“天”、“圆”、“然”, ④、节奏:212
(3)、请大家齐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押韵和节奏。
3、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大家通过诵读,对诗句的意思一定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们分别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对每句诗的理解。
(1)这几位同学的理解都抓住了诗句的基本意思,表达很流畅。我们要特别注意诗中这样几个词语: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长河:黄河。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2)下面大家齐读一遍诗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轻车简从,将去边疆慰问将士,我奉命出使,驾车经过居延。
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头顶北归的大雁成群回到胡天。
广阔的沙漠中一道孤烟冲天而起,蜿蜒的大河上,桔红的落日又大又圆。
到了萧关,只遇到侦察的骑兵,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四、细读诗歌,体会感情
1、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接下来我们细读诗歌,体会感情。请大家边看书边圈点批注,结合下列问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果有疑难,可与小组的同学讨论。
(1)这首五言律诗哪几联是叙事的?写了什么事?
(2从作者的记叙中可以体会到他什么心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哪几联是写景的?选取了哪些景物?画面有何特点?
(4)从景物描写中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变化吗?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5) 谈谈本文的情感变化。
老师巡回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我看到各个小组的讨论很热烈,可见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我想大家的学习效率一定不错。下面请各小组自选问题展示自学成果。先朗读诗句,然后做答。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情和韵味。
教师及时评价点拨,根据需要补充背景知识。
教师点拨参考:
1、这首五言律诗哪几联是叙事的?写了什么事?
刚才第一组的同学展示了对第一个问题的学习成果,的确,首联交待出使任务及所到地点;尾联写途中得知军情。王维出使的原因你们知道吗?
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问。监察御史是御史台的察院属下的官,正八品,品级很低。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2、从作者的记叙中可以体会到他什么心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1)首联:孤独、郁闷和失意
单车:王维官虽不大,但毕竟是皇帝任命慰劳西部边陲大获全胜的将士的特派大员,中央大员出巡边疆,居然是“单车”,应该是很不得志。
属国:是“典属国”的简称,这里指自己。典属国是秦汉时的官名,管理小国(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实际地位不高。王维这里自称“属国”,不是自谦,而是牢骚。
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是的,读出一种郁闷的味道。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试读这一句。
(2)尾联: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燕然: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胜利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作者引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关心。边疆前线正是历史上英雄建功立业的地方,诗人的心情为之一振。
这一联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激昂。请这位同学试着读一读。
3、哪几联是写景的?选取了哪些景物?画面有何特点?
颔联:征蓬、归雁。
颈联: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画面特点:宏大苍凉
回答很准确。
4、从景物描写中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变化吗?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1)我们首先看颔联的中景物:征蓬、归雁。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飘零之感,看大雁北归,常引起乡愁之思。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失意、飘零之感。
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失意、飘零之感呢?
说得很好,语调低沉,语速要慢,请这位同学来试试。
(2)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颈联是这句评价的最好证明,请同学描述出诗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远处的长河闪着银光,桔红色的落日又大又圆,静静地停在长河之上。
请说说这幅画面给你的感觉,用一个词语概括。
宁静感,宏大苍凉的宁静感。
大漠的宏大苍凉的风光让诗人忘记了单车出塞的孤独、郁闷和失意、飘零,心情归于平静。
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宁静感”!
5、 谈谈本文的情感变化。
(1)单车出塞的孤独、郁闷和失意、飘零。
(2)宏大苍凉的宁静感。
(3)宁静凝神被中止,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
(生读)
五、品读诗歌,欣赏语言
1、让我们听朗读录音,用心聆听诗人情感的变化。 (播放朗读录音)
2、听完之后,大家对诗歌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你最欣赏本诗中的哪一联?
以“我最欣赏 ,你听 ,因为 。”的句式汇报。朗读仍要注意读出诗情和韵味。(同桌之间可以交流各自的看法。)
3、检查美读情况。教师及时评价点拨。
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
大家的发言很踊跃,认识也很深刻,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赏析时注意围绕诗句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来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朗读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课件展示)
①.把握节奏。②.深刻理解作品。③.酝酿情感。
让我们跟着朗读录音一起吟诵! (生跟随朗读录音投入地吟诵。)
通过我们的反复朗读,大家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哪一位同学愿意试一试?
六、背诵、默写,展开竞赛
通过背诵、默写,一首诗才能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下面我们进行背诵默写竞赛, 要求:
小组内开展背诵、默写比赛。
各组推出代表背诵。
各小组上交一篇默写作品评比。
七、、布置作业
扩展赏析(300字)
把本诗改编成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
要求:根据对本课的学习,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写出对人物或作品的认识。
八、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
首联 单车出使 记叙 孤独失意
颔联 征蓬归雁 写景 飘零郁闷
颈联 宏大苍凉 写景 宁静感
尾联 得知军情 记叙 关心战事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野望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野望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朗读诗歌,给诗歌划节奏,理解诗歌大意,赏析诗句,理解诗歌主旨,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文导读,课文理解,意境分析,写作练习,课堂练习,教学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了解作者,内容分析,师总结,请你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