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备课课件ppt
展开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学习目标]1.知道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能说出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能说出环境问题的危害。结合案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培养人地协调观。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教材初探|【铺垫知识】环境问题的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1)自然系统。①组成。
、 消费者非生命因素 、
②特点:物质在系统内 流流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自然环境能够通过 维持自然系统的稳定。
、
(2)人类系统。①组成。
生产者 消费者非生命因素 、
②特点: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 ;废弃物排入 ;物质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物质无法实现 。(3)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超过自然环境的 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 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 状态,从而发生环境问题。
2.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
|迁移应用|千百年来,有着“高原明珠”美誉的滇池一直是云南昆明百姓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曾经,滇池是我国污染较严重的淡水湖泊之一,蓝细菌频繁暴发,引起水质恶化,甚至导致鱼类死亡,气味难闻。下图为滇池湖岸线变迁示意图,其中10米、100米古湖岸线分别指高于现代湖岸线10米、100米的古湖岸线。2018年12月28日,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是列入国家172项重大供水节水水利工程项目中首个通过竣工验收的工程。
(1)蓝细菌暴发后,滇池自然环境系统服务功能发生哪些变化?答案:湖泊供给水源、提供渔业资源的供给服务功能下降甚至丧失;滇池水域面积减小,自身生态支撑服务功能下降等。
(2)依据材料推测滇池曾经蓝细菌频繁暴发的原因。答案: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天然湿地消失殆尽;滇池位于昆明城区附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水注入,自然更新慢;湖面缩小,湖盆变浅,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夏季水温适宜,水域富营养化,蓝细菌暴发式生长。(3)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主要利用盘龙江河道输水到滇池进行补水,试分析该工程对解决滇池环境问题的作用。答案:增加滇池水量,改善滇池水质;提升滇池的生态服务功能。
|过程评价|1.自然环境系统的能量来源是( )A.生物能 B.潮汐能C.地热能 D.太阳能解析:自然环境系统是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 答案:D
(2022·全国)下图中四个箭头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读图,完成2~3题。2.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属于图中箭头( )A.① B.② C.③ D.④
3.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粤港澳沿海水域易出现“赤潮”现象,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与其形成原因相关的图中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社会可以影响环境,箭头②表示环境可以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箭头③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箭头④表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第2题,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的不当行为,属于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第3题,“赤潮”的发生是由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水中大量排放含磷、氮的废水所致,属于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答案:2.C 3.D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教材初探|【铺垫知识】雾霾天气: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主要危害。(1)原因: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受到损害。①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下降→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 甚至 。②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失常→ 与 加剧→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加。③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降低→降低人的 感、 、 体验等。
(2)危害。①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②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 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为了控制和治理环境问题,人类社会可能会付出高昂的成本。
|迁移应用|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一旦排放量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细颗粒物,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1)依据材料说明雾霾产生的主要过程。答案:人口的增长及社会活动增强→能源消耗增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超过大气自身的调节、净化能力→在特殊天气条件下这些污染物积聚→危害人类社会。
(2)雾霾的危害有哪些?答案: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a.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b.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等;c.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d.影响心理健康等。②影响交通安全: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治理雾霾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①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是治理雾霾的根本,因此要减少汽车尾气、工业企业和家庭生活排放的污染物;②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城市中机动车数量;③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研究与生产,提倡使用太阳能等低碳、绿色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促使相关部门研究出适合工业生产及城市发展的新型能源,全面推进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向及机制;④加大控制扬尘污染的力度;⑤加强对地区空气质量的日常监测,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制定相关的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及合作,加强空气污染的预报及预警工作。
|过程评价|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分别是( )A.植树种草、降水增加、洪涝减少B.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洪涝减少C.毁林开荒、降水减少、洪涝增多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增多2.该示意图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A.稳定性 B.地带性C.差异性 D.整体性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植树种草,使下渗增多,地下水补给增多,地表径流平稳,所以①为植树种草;由于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所以②为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由于地表径流平稳,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洪涝灾害减少,所以③为洪涝灾害减少。第2题,读图可知,由于植树种草,地表径流平稳,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洪涝灾害减少,体现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整体性的表现。 答案:1.B 2.D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A.蒸发量减少 B.下渗量减少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4.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自然灾害减少C.生物多样性增多D.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则下渗水量会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这个角度分析径流总量不一定增多;由于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气候会更加干燥。第4题,从原始生态林变成单一的橡胶林后,图中地表径流量增大,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可能增加。 答案:3.B 4.D
(2022·云南昆明)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5~6题。5.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环境污染 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生态破坏 ④资源短缺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6.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第5题,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所以题中涉及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不属于环境问题。第6题,大量移植树木使树木原生地树木减少,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减弱,可能加剧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减少地表水下渗,影响生态群落;酸雨是硫氧化物等气体增多导致,与植被减少无关。 答案:5.A 6.A
探究点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
【例1】读世界气象组织2010年11月公布的基林曲线(反映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结果变化的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林曲线显示的气温变化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浓度呈现出极为吻合的 相关关系,有力地说明了全球变暖是当前的变化趋势。(2)简述全球变暖加剧的主要原因。审题能力培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答案:(1)正 (2)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使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量迅速减少。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a表示资源开发,b和c表示生产活动和产品消费,d表示废弃物排放。第2题,据图可知a阶段表示资源的开发阶段。 答案:1.C 2.A
下图示意我国城市、工矿区、农村地下水污染分布局部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区域为工矿区地下水污染严重区,其主要的污染源来自( )A.石油工业B.有色冶炼业C.造纸工业D.煤炭工业4.从图中可知,北方地下水污染比南方严重,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平坦,水流缓慢B.气温低,生物循环慢C.水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D.重工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A区域位于我国的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工业导致工矿区地下水污染严重。第4题,北方地下水污染比南方严重,既有降水少,水循环不活跃,水体自净能力弱的自然原因;又有北方重工业发达,工业废水排放量大的人为原因。题干问的是自然原因。 答案:3.D 4.C
探究点二 环境问题的危害
【例2】阅读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中信息,比较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的异同。(2)指出简单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并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合理化措施。审题能力培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答案:(1)相同点:以填埋为主。不同点: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 (2)危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导致土壤污染等);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加强宣传,增强环保意识;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回收利用等水平)。
(2021·广东深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能体现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结合所学知识,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问题不需要治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会自己扭转B.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排放废弃物总量就越多,环境问题就越突出C.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出现环境污染程度拐点的重要途径D.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突出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水平落后2.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在新技术革命后开始降低,其原因是( )①增加了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速度迅速减慢 ⑤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⑤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拐点前,环境污染的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到达拐点后,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环境质量逐步改善;随着经济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意识增强,所以出现拐点;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但不是唯一原因。第2题,增加环保投入,加强对环境的治理,环境污染水平会降低;工业技术进步,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排放的废弃物减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减少污染;新技术革命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的速度仍然较快,没有迅速减慢;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会增加环境污染。 答案:1.C 2.B
(2022·四川)读图,完成3~4题。
3.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滥伐森林 B.草场退化C.土壤污染 D.沙尘暴4.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 )①林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④臭氧层破坏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的是滥伐森林的行为,属于生态破坏。第4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和林产品等。 答案:3.A 4.D
5.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第四纪更新世时期,银川平原是一个由断陷盆地形成的浩瀚大湖,直到黄河形成,沧桑巨变,逐渐出现冲积湖平原。平原顺黄河流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中银川一带,是平原的沉降中心,地势低洼。银川湖泊湿地众多,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便是“七十二连湖”,而这些湖泊和引黄灌溉区的开发有很大关系。图甲示意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乙示意银川附近地区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的风采得以重现。(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银川湖泊湿地众多的原因。(2)简要分析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3)银川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计划在市郊建立一个面积大约是西湖5倍的人工湖,试从地理学的角度评价这一举措是否合理。
解析:第(1)题,提取材料一中相关信息:有黄河流经,平原的沉降中心地势低洼、灌溉面积大,可得出结论。第(2)题,可结合时代背景来回答。第(3)题,注意运用图中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等信息回答。 答案:(1)地面沉降,地势低洼,有利于贺兰山山洪汇集,形成湖泊;黄河自然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银川平原灌溉面积大,大水漫灌、只灌不排,造成大量的渠间洼地积水成湖。
(2)20世纪60年代围湖造田发展农业;农业发展快,灌溉用水增加。20世纪90年代城镇建设加快,围湖造陆,湿地面积减小。 (3)合理。有河流流经,可以保证湖水的补给与更新;当地气候干燥,可以调节小气候。 或不合理。会占用大量耕地;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短缺;该地蒸发旺盛,人工湖会使水资源因蒸发强而浪费掉;该地气候干旱,修建人工湖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碱化。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增加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增加
高中地理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背景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技术水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突破•储素养,太阳能,自我调节,废弃物,调节能力,自然资源,环境友好,2人均资源消费量,3技术水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