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题(45分)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这是一份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3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在燃烧(标准状况)与的混合气体时,放出的热量,最后产物的密度为原来气体密度的1.25倍,则的摩尔燃烧焓为
A. B. C. D.
2.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
B
C
D
灼烧海带
比较乙醇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用SO2做喷泉实验
验证反应的热量变化
A.A B.B C.C D.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4(g)+2O2(g)=CO2(g)+2H2O(g) △H=-801.3kJ·mol-1,结论:CH4 的燃烧热为△H=-801.3kJ·mol-1
B.稀溶液中有 H+(aq)+OH-(aq)=H2O(l) △H=-57.3kJ/mol,结论:将盐酸与氨水的稀溶液混合后,若生成 1mol H2O,则会放出 57.3kJ 的能量
C.Sn(s,灰)Sn(s,白) ΔH=+2.1kJ/mol (灰锡为粉末状),结论:锡制品在寒冷的冬天因易转化为灰锡而损坏
D.已知I:反应H2(g)+Cl2(g)=2HCl(g);△H=-a kJ/mol,II:,且a、b、c均大于零,则断开1molH-Cl键所需的能量为2(a+b+c)kJ/mol
4.已知:与反应生成1 mol正盐时反应的;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则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等于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化学反应都要放出能量
D.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
6.有关钙的化合物的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CaCO3 CaO + CO2↑ B.CaO + H2O = Ca(OH)2
C.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D.Ca(OH)2 + CO2 = CaCO3↓+ H2O
7.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 2SO2 + O22SO3 为放热反应,则 SO2 的能量一定高于 SO3 的能量
B.由 C(s) +O2 (g) ═ CO(g)△H=-110.5 kJ•mol﹣1 可知碳的燃烧热为 110.5 kJ•mol﹣1
C.若 C(石墨,s) = 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已知 2C(s) +2O2 (g)═2CO2 (g) △H1,2C(s) + O2 (g) ═ 2CO(g)△H2,则△H1>△H2
8.已知:①H+(aq)+OH-(aq)=H2O(1) △H1;②N2(g)+3H2(g)⇌2NH3(g) △H2。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1、△H2都不变 B.△H1、△H2都增大
C.△H1、△H2都减小 D.△H1减小,△H2增大
9.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随反应历程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该反应的ΔH=+117kJ·mol-1
D.图中可以看出,HBr的能量一定高于H2的能量
10.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所有数据均在室温下测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C.的
D.中和热可表示为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C.在25℃、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作该物质的燃烧热
D.在稀溶液中,1 mol CH3COOH与1 mol NaOH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
B.500℃、30MPa下,将0.5molN2(g)和1.5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kJ/mol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2016年9月我国成功利用大功率运载火箭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如图是一定量肼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1 mol气态水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
(1)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写出该火箭推进器中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若该火箭推进器中H2O2有24 mol共价键发生断裂,则反应释放出的热量为 kJ。
14.当溴与1,3-丁二烯在环己烷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时,会得到两个产物A和B(不考虑立体化学)。在-15℃时A和B的比例为62:38;而在25℃时A和B的比例为12:88。
(1)画出化合物A和B的结构简式 ;并确定哪个为热力学稳定产物,哪个为动力学产物 。
(2)在室温下,A可以缓慢地转化为B.画出此转换过程的反应势能示意图和中间体的结构简式 。
(3)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确定以下反应的产物:
15.根据题意,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或填空:
(1)已知3g乙烷(C2H6)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156kJ,则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1mol氨气和1mol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放出176kJ热量,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N2和O2化合生成184g NO2气体,吸收135.4kJ热量,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温度在150℃以上时,H2O2便迅速分解为H2O和O2,发射火箭时用过氧化氢作强氧化剂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已知:
a.H2(g)+O2(g)=H2O2(l) ΔH1=-134.3kJ·mol-1
b.H2O(l)=H2(g)+O2(g) ΔH2=+286kJ·mol-1
则反应H2O2(l)=H2O(l)+O2(g)的ΔH= 。
16.下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试管中看到的现象 。
(2)S形导管中液面A (填“上升”或“下降”),原因 ;
说明此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7.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H2SO4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mol/L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NaOH溶液,则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 (填序号)。
名称
托盘天平(带砝码)
小烧杯
坩埚钳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仪器
序号
a
b
c
d
e
f
Ⅱ.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稀硫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57.3kJ/mol): 。
(2)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3)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上下搅动
(4)取50mL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5.9
25.9
25.9
29.8
3
26.4
26.2
26.3
30.4
近似认为0.50mo/L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计算中和热 kJ/mol(取小数点后一位)。
(5)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在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把NaOH溶液一次性迅速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
18.100mL 0.50mol/L盐酸与110mL0.55mol/L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原因是 。
(4)实验中改用80mL0.50mol/L盐酸跟8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2
23.2
2
20.2
20.4
23.4
3
20.3
20.5
25.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 (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19.合成氨原料气由天然气在高温下与水和空气反应而得。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H4(g)+H2O(g)→CO(g)+3H2(g)
②2CH4(g)+O2(g)→2CO(g)+4H2(g)
③CO(g)+H2O(g)→H2(g)+CO2(g)
假设反应产生的CO全部转化为CO2,CO2被碱液完全吸收,剩余的H2O通过冷凝干燥除去。进入合成氨反应塔的原料气为纯净的N2和H2。
(1)为使原料气中N2和H2的体积比为1∶3,推出起始气体中CH4和空气的比例 (设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为1∶4,所有气体均按理想气体处理)。
(2)已知:④C(s)+2H2(g)→CH4(g) ∆H4=-74.8kJ∙mol-1
⑤C(s)+1/2O2(g)→CO(g) ∆H5=-110.5kJ∙mol-1
计算反应②的反应热 。
20.(1)已知H2(g)+Br2(1)=2HBr(g) △H=-72kJ/mol,蒸发1mol Br2(1)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
Br2(g)
HBr(g)
键能/kJ·mol-1
436
a
369
①Br2(1)=Br2(g) △H1,则△H1= ;
②写出H2(g)与Br2(g)反应生成HBr(g)的热化学方程式:
③试计算a= 。
(2)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g的单质磷(P)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生成P2O3、P2O5各0.025mol,反应物完全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①已知1mol磷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为Y kJ,则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H= 。
②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21.已知一些物质的生成焓(由稳定单质生成该物质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1)如下:
生成焓
CO(g)
CO2(g)
H2O(g)
CH4(g)
C2H6(g)
△H(kJ·mol-1)
-110.5
-393.5
-241.8
-74.8
-84.7
(1)CO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等物质的量的CO与H2混合气体共1mol,在200℃时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
(3)已知石墨的升华热为716.7kJ·mol-1,H2的键能为436kJ·mol-1,则C-H和C-C的键能分别为 kJ·mol-1、 kJ·mol-1。
22.A、B、C、D、E、F、G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A的单质可形成分子X,X的水溶液呈碱性;A、D同主族,D的焰色反应为黄色;E的简单阳离子与X具有相同电子数,且E是同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C、G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13个电子。则
(1)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用电子式表示D2F的形成过程 。
(3)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B2和3 mol A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5 s后测得A2为1.8 mol,则以B2的表示的反应速率v(B2)为 。
(4)常温下,液态的B2A4与气态的BC2两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物质,16g B2A4发生反应放热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化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A4B4的离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1mol A4B4熔融电离生成两种离子各1mol,则该物质熔融时的电离方程式为 。
(6)向30mL某浓度由A、B、C、D中三种元素形成一元强碱溶液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0.1mol/L盐酸,产生的气体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aq)]的关系有下列图示两种情况(不计CO2的溶解)。
则曲线Y表明M中的溶质为 ;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由曲线X、Y可知,两次实验通入的CO2的体积比为 。
参考答案:
1.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一定,和反应后的气体密度为原气体密度的1.25倍,则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为反应前的气体体积的,即反应后气体体积为,物质的量为;根据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的减少量为反应消耗的氧气的量,因此反应消耗的氧气为,则消耗的为0.04mol,0.04mol完全氧化为产生热量,则的摩尔燃烧焓为,A项正确。答案选A。
2.A
A. 灼烧海带应该用坩埚,A错误;
B. 将相同的钠快放入相同体积的水和乙醇中,可以比较乙醇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B正确;
C. S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可用SO2做喷泉实验,C正确;
D. 根据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的变化,可验证反应的热量变化,D正确;
答案选A。
3.C
A.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水为液态水时才是甲烷的燃烧热,故A错误;
B.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H+(aq)+OH-(aq)=H2O(l) ΔH=-57.3kJ/mol,氨水是弱碱,电离需要吸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B错误;
C.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冬天温度低正反应吸热,平衡逆向移动转化为粉末状的灰锡而损坏,故C正确;
D.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差值,则根据方程式可知b+c-2x=-a,因此断开1molH-Cl键所需的能量为,故D错误。
故选C。
4.A
由题意知,生成1mol正盐,同时生成,由此可得.稀氨水与稀硫酸的中和热;而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故电离时应吸收的热量为;
故答案为:A。
5.A
A.化学反应的本质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化学键断开和形成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说法正确;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碳的燃烧,B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则不一定都要放出能量,C说法错误;
D.放热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点燃或加热,D说法错误;
答案为A。
6.A
A.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CaCO3 CaO + CO2↑是吸热反应,故A符合题意;
B.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CaO + H2O = Ca(OH)2是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Ca(OH)2 + 2HCl = CaCl2 + 2H2O是放热应,故C不符合题意;
D.Ca(OH)2 + CO2 = CaCO3↓+ H2O是放热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C
A.反应放热,说明SO2和O2的能量之和比SO3高,不能确定SO2 的能量与SO3 的能量高低,故A项错误;
B.燃烧热是指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而C(s) +O2 (g) ═ CO(g)△H=-110.5 kJ•mol﹣1中C(s)对应产物不是CO2(g),因此110.5 kJ•mol﹣1不是碳的燃烧热,故B项错误;
C.石墨生成金刚石的反应吸热,说明反应物的能量更低,则石墨更稳定,故C项正确;
D.碳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H<0,燃烧过程中,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放热更多,因此△H1<△H2,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C项,故答案为C。
8.A
△H1表示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的反应热,与反应物的量无关;△H2表示1mol氮气与3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氨气的反应热,与反应物的量无关;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反应物的量,△H1、△H2都不变,故选A。
9.B
A. 根据图象可知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A错误;
B.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确;
C. 根据图象可知该反应的ΔH=117kJ·mol-1-42kJ·mol-1=+75kJ·mol-1,C错误;
D. 图中可以看出,HBr和H的能量和一定高于Br和H2的能量和,HBr的能量和H2的能量无法判断,D错误;答案选B。
10.A
A.由题给示意图可知,过程2为溶液中氯离子失去电子转化为氯原子的吸热过程,△H2>0,过程6为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原子的放热过程,△H6<0,则△H2>△H6,故A错误;
B.由题给示意图可知,过程2为溶液中氯原子转化为气态氯原子的吸热过程,△H3>0,过程4为氯原子形成氯气分子的放热过程,△H4<0,故B正确;
C.由盖斯定律可知,过程2+过程3+过程4+过程6+过程7得到反应,则反应的焓变,故C正确;
D.中和热为稀酸和稀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释放的能量,由题给示意图可知,过程5为2mol液态水转化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吸收热量的过程,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故D正确;
故选A。
11.A
A. 燃烧热和中和热均属于反应热,属于反应热的一种,A正确;
B.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选项中未说明是稀溶液,B错误;
C. 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选项未说明产物一定为稳定氧化物,故C错误;
D.乙酸为弱酸,电离吸热,则在稀溶液中,1 mol乙酸和1 mol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小于57.3 kJ,D错误;
故答案选A。
12.B
A.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而放出的热量,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A正确;
B.该反应是不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应小于38.6kJ,B错误;
C.中和热是指强酸和强碱恰好反应生成1molH2O(l)而放出的热量,是一定值,不随酸或碱的种类改变而改变,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C正确;
D.2gH2即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即是氢气的燃烧热,2mol H2完全燃烧放出571.6kJ能量,则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571.6kJ/mol,D正确;
故选:B。
13. 放热 N2H4(l)+2H2O2(l)N2(g)+4H2O(g) ΔH= −641.6 kJ·mol−1 2566.4
(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N2H4和H2O2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1molH2O(g)放出的热量为160.4 kJ的热量,据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1molH2O2有3mol共价键,含8molH2O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
(2)N2H4和H2O2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1molH2O(g)放出的热量为160.4 kJ,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 ΔH= −641.6 kJ·mol−1
(3)1molH2O2有3mol共价键,含8molH2O2,由热化学方程式得,0.5molH2O2反应放出160.4 kJ的热量,因此8molH2O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6×160.4=2566.4kJ
14. A B (热力学稳定产物) (动力学产物) (中间体)
10-1溴与1,3-丁二烯在环己烷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时,会得到两个产物:1 ,2-加成产物和1 ,4-加成产物。其反应机理如下:
1 ,4-加成产物更加稳定,但是反应的活化能较1 ,2-加成产物更高。在这个反应中,1 ,2-加成产物是
动力学产物,而1,4-加成产物是热力学稳定产物。在较低温度时,反应的活化能不容易被克服,动力学产物比例相对较高;而在高温时,活化能容易被克服,更易生成热力学稳定产物。因此A是动力学产物,为1,2-加成产物;B是热力学稳定产物,为1,4-加成产物。同时,从10-2的“A可以缓慢地转化为B”,也可以看出A是动力学产物, B是热力学稳定产物。
10-2 A到B的转化通过正离子中间体来完成,该正离子的结构可表示为:
或
A的势能要高于B的势能,但是A到中间体的活化能应低于中间体到B的活化能,同时,中间体
的势能要高于A和B的势能。如下:
10-3不对称的1,3-二烯和氯化氢的加成反应要稍微复杂一些,但是其原理并没有改变,只需在原有的基础上多考虑一个马氏规则(本质是正离子的稳定性)即可。其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
从结果可以看出,产物2和3是1,2-加成产物,产物1和4是1,4-加成产物。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
产物1和产物2是同一个化合物。因此,在不考虑立体化学的情况下,该反应的产物只有3个:
除此之外,甲基取代对反应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甲基有给电子能力,这导致了有甲基取代的双键的电子云密度更高,活泼性更强,更易和H+结合,因此中间体b的比例会略高于a。有人提出:a是次要中间体,那么化合物1 、2应该和反马氏规则产物一样被忽略。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次要产物都可以被忽略,这要视该次要产物的含量甚至是重要性而定。在这道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已学的知识来简单判断一下:马氏产物中间体是一个烯丙基正离子,我们知道烯丙基正离子的稳定性远大于普通碳正离子,所以产物几乎都是马氏产物;甲基是一个给电子基团,但只是一个比较弱的给电子基团,它并不能显著提高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因此a的比例仅仅是略低于b,产物1和2自然也就不能忽略。
评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简单有机反应中的反应原理,要求的并不是参赛者有宽广的知识面,而是对于基础反应的深刻理解。有机反应复杂多样,但究其根本是从基础反应发展,其原理与本质也大同小异。对简单反应的深刻理解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前提,也是同学们8后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
氯气和1,3-丁二烯的1 ,2-加成与1,4-加成是有机化学的经典内容,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中对此有所介绍。遗憾的是,人教版高中化学书中并没有详细描述1,2-加成与1,4-加成的反应条件与反应机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未能深入本质,增强了一般学生眼中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的刻板印象。
15.(1)
(2)
(3)
(4)-151.7 kJ·mol-1
(1)3g乙烷(C2H6)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156kJ,1mol乙烷的质量为30g,则1mol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则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1mol氨气和1mol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放出176kJ热量,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N2和O2反应生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N2和O2化合生成184g NO2气体,吸收135.4kJ热量,184g NO2的物质的量为4mol,则生成2mol NO2吸收的容量为,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a+b)得到反应H2O2(l)=H2O(l)+O2(g),则ΔH=-(-134.3+286)kJ·mol-1=-151.7 kJ·mol-1。
16. 2Al+6H+===2Al3++3H2↑ Al片溶解,有气泡产生 下降 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 放热
Al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使锥形瓶中气压增大,导致S形导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
17. 5.0 abe 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H=-57.3kJ/mol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D -53.5 AD
配置245mL的溶液应选用250mL的容量瓶,则计算溶质的质量时,按250mL计算;中和热为稀的强酸与强碱只生成1mol液态水时释放的热量,实验时应减少热量的损失,实验做3次或以上,采用多次取平均值法减少误差。
Ⅰ.(1)需要245mL的NaOH溶液,则需要使用250mL的容量瓶,m(NaOH)=0.50mol/L×0.25L×40g/mol=5g;
(2)NaOH具有腐蚀性,应在小烧杯中称量,则称量NaOH需要的仪器有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答案为abe;
Ⅱ.(1)中和热为稀的强酸与强碱只生成1mol液态水时释放的热量,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H=-57.3kJ/mol;
(2)测定中和热需减少热量的损失,则碎泡沫塑料可减少热量的损失;
(3)A.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溶液,A操作错误;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热量损失,影响测定结果,B操作错误;
C.轻轻地振荡烧杯,可能会导致液体溅出,影响测定结果,C操作错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上下搅动,可使硫酸和NaOH迅速反应,减少热量损失,D操作正确;
答案为D;
(4)根据表中数据,3次实验的温度差分别为4.0℃、3.9℃、4.1℃,相差不大,三次数据均可用,则三次的平均值为4.0℃,∆H=-=-53.5kJ/mol;
(5)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会导致热量损失,计算的热量数值偏小,A符合题意;
B.在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的NaOH的物质的量增大,酸过量,则计算的热量值偏大,B与题意不符;
C.把NaOH溶液一次性迅速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操作正确,计算的热量值无影响,C与题意不符;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导致热量损失,计算的热量值偏小,D符合题意;
答案为AD。
18. 环形玻璃搅拌棒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偏小 大小烧杯杯口不相平,使热量散失较多 不相等 -54.4kJ/mol 不能
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测定中和热,取用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多次实验,测定反应前后的温度,计算出温度变化,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中和热。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在大小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或碎纸条)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装置图中,大小烧杯杯口不相平,使热量散失较多,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偏小;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改用80 mL 0.50 mol/L盐酸跟8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5)溶液混合前后的平均温度差为,,,第三组的平均温差误差较大,应舍弃,故溶液混合前后的平均温度差为,,故;
(6)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故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19. 3.5:5 -71.4 kJ∙mol-1
(1)4份N2需12份H2; 4份N2由空气引入时,同时引入1份O2。
由反应②和③,1份O2需2份CH4,产生6份H2;
另外的6份H2由反应①和③提供,再需要6/4份CH4;
因此,起始体系中CH4和O2的比例为3.5 : 1, 故CH4和空气的比例为3.5 : 5
(2)反应⑤×2 -反应④×2,得反应②的反应热: ΔH2= -110.5 kJ· mol-1 ×2-(-74.8 kJ· mol-1× 2)=-71.4 kJ· mol-1
20. 30kJ/mol H2(g)+Br2(g)=2HBr(g) △H=-102 kJ/mol 200 -(20X-Y) kJ/mol P(s)+O2(g)=P2O3(s) △H=-(20X-Y) kJ/mol
(1)①液态溴变为气态溴需要吸收热量;
②a。Br2(1)=Br2(g)△H1=+30kJ/mol;b。H2(g)+Br2(1)2HBr(g) △H2=-72kJ/mol;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③根据反应热△H=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生成物成键放出能量进行计算。
(2)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kJ/mol,即1mol磷完全燃烧生成固态P2O5放出的热量为YkJ,反应中生成0.025 P2O5,需要磷0.05mol,故0.05mol磷燃烧生成生成固态P2O5放出的热量为0.05YkJ;反应中生成0.025mol P2O3,需要磷0.05mol,故所以0.05mol磷燃烧生成生成固态P2O3放出的热量为X-0.05Y=(X-0.05Y)kJ,所以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放出的热量为(X-0.05Y)×1/0.05=(20X-Y)kJ,故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H=-(20X-Y)kJ/mol;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
(1)①液态溴变为气态溴需要吸收热量,所以Br2(1)=Br2(g) △H1,则△H1=+30kJ/mol;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30kJ/mol;
②a。Br2(1)=Br2(g)△H1=+30kJ/mol;b。H2(g)+Br2(1)2HBr(g) △H2=-72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b-a可得:H2(g)+Br2(g)=2HBr(g),△H=△H2-△H1=-72-30=-102 kJ/mol;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H2(g)+Br2(g)=2HBr(g) △H=-102kJ/mol;
③根据反应热△H=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生成物成键放出能量可知,436+a-2×369=-102,计算a=200kJ/mol;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200;
(2)①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kJ/mol,即1mol磷完全燃烧生成固态P2O5放出的热量为YkJ,反应中生成0.025 P2O5,需要磷0.05mol,故0.05mol磷燃烧生成生成固态P2O5放出的热量为0.05YkJ;反应中生成0.025mol P2O3,需要磷0.05mol;所以0.05mol磷燃烧生成生成固态P2O3放出的热量为X-0.05Y=(X-0.05Y)kJ,所以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放出的热量为(X-0.05Y)×1/0.05=(20X-Y)kJ,故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H=-(20X-Y)kJ/mol;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0X-Y)kJ/mol;
②由①可以知道,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P(s)+O2(g)=P2O3(s) △H=-(20X-Y)kJ/mol;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P(s)+O2(g)=P2O3(s) △H=-(20X-Y)kJ/mol。
21. CO(g)+O2(g)=CO2(g)ΔH=-283.0kJ·mol-1 262.4kJ 416 330
(1)根据CO的生成焓可以写出热化学方程式①C(g)+O2(g)=CO(g) H=-110.5kJ/mol,根据CO2的生成焓可以写出热化学方程式②C(s)+O2(g)=CO2(g) H =-393.5kJ/mol,②-①可得:CO(g)+ O2(g)=CO2(g) H =-283.0kJ/mol。
(2)H2O(g)的生成焓为-241.8kJ/mol,即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241.8kJ的热量,根据(1)可知,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3.0kJ。等物质的量的CO与H2混合气体共1mol,其中CO与H2各为0.5mol,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为283.0kJ÷2=141.5kJ和241.8kJ÷2=120.9kJ,共放出热量141.5kJ+120.9kJ=262.4kJ。
(3)根据甲烷的生成焓-74.8kJ/mol,可写出化学方程式:C(s)+2H2(g)=CH4(g) H=-74.8kJ/mol,设C-H的键能为x,则716.7kJ·mol-1+2×436kJ·mol-1-4x=-74.8kJ/mol,可求得x=416kJ/mol;根据C2H6的生成焓-84.7kJ/mol,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C(s)+3H2(g)=C2H6(g) H=-84.7kJ/mol,1molC2H6中有1molC-C键,6molC-H键,设C-C键能为y,则2×716.7kJ/mol+3×436kJ/mol-y-6×416kJ/mol=-84.7kJ/mol,可求得y=330kJ/mol。
22. 第三周期ⅥA族 0.04mol·L-1·s-1 2N2H4(l)+2NO2(g)=3N2(g)+4H2O(l) △H=-4akJ/mol NH4N3NH+N NaHCO3和Na2CO3 0.25mol/L 3:10
A、B、C、D、E、F、G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A的单质可形成分子X,X的水溶液呈碱性,X是氨气,因此A是H,B是N;A、D同主族,D的焰色反应为黄色,D是Na;E的简单阳离子与X具有相同电子数,且E是同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属于E是Al;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F是S,因此G是Cl。C、G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共有13个电子,因此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3-7=6,则C是O;A、B、C、D、E、F、G分别是H、N、O、Na、Al、S,据此分析。
(1) F是S,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ⅥA族;
(2)D2F即为Na2S,属于离子化合物,两个Na最外层分别失去一个电子,给了硫原子,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3)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5 s后测得H2为1.8 mol,说明消耗氢气是1.2mol,因此消耗氮气是0.4mol,浓度是0.2mol/L,则以B2的表示的反应速率v(B2)==0.04mol·L-1·s-1;
(4)常温下,液态的N2H4与气态的NO2两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物质,生成物是氮气和H2O。16gN2H4即0.5molN2H4发生反应放热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l)+2NO2(g)=3N2(g)+4H2O(l)△H=-4akJ/mol;
(5)A4B4为H4N4,一定条件下1mol H4N4熔融电离生成两种离子各1mol,生成的离子为NH4+、N3-,则该离子化合物为NH4N3,其电离方程式为NH4N3NH+N;
(6)由A、B、C、D中三种元素形成一元强碱为NaOH,曲线X、Y,开始没有气体,加入一定体积盐酸后生成气体,生成气体的反应为:HCO+H+=H2O+CO2↑,再结合反应OH-+H+=H2O、H++CO=HCO可知,若X中只有Na2CO3,开始发生H++CO=HCO,前后两过程消耗HCl的体积相等,而实际开始阶段消耗盐酸体积大于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体积,故X曲线表明M中的溶质为NaOH、Na2CO3,Y曲线中,前后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为1:3,则曲线Y表明M中溶质为Na2CO3、NaHCO3,且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当加入75mL盐酸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所以原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75L=0.0075mol,所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曲线X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75-60)mL=15mL,曲线Y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75-25)mL=50mL,由HCO+H+=H2O+CO2↑可知,则两次实验通入的CO2的体积之比=15mL:50mL=3:10。
【点睛】根据曲线,分析每一条曲线代表的化学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若X中只有Na2CO3,开始发生H++CO=HCO,前后两过程消耗HCl的体积相等,而实际开始阶段消耗盐酸体积大于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体积,故X曲线表明M中的溶质为NaOH、Na2CO3为难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