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5我与地坛公开课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5992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5我与地坛公开课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5992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
展开《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导入】:明天是2021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作家史铁生逝世11周年纪念日,这位“用生命书写生命”的作家,
他用生命书写了一部部作品,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在他21岁那年,双腿瘫痪,那个时候的他非常迷茫,他无路可走,有两段话可以反映他当时的心态,大家齐读一下。
【生齐读】(ppt显示)
1、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2、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师:双腿瘫痪处于社会的边缘,所幸后来他找到了一条路,写作。他的作品慢慢地发表了,被认可。不过,他又觉得这条路并不是母亲让他找到的那条路。那么,母亲要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呢?他最终找到了没有呢?也许《我与地坛》可以给我们答案,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学习一下,我们来看一看作家史铁生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之路。
【探路】用两个并列短语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
()与() ()与()
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来看一看,
【PPT展示】
观路
【思考】:“我”在地坛中“走”过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走用了双引号,是我用轮椅在地坛中滚过的每一道车辙。换句话说“我”在地坛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园子中有什么?昨天也做了预习,文中第一部分中有对地坛景物的描写,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第一处是原文的第3段,“四百多年里······”,第二处是原文的第五段,“蜂儿······”,第三处是原文的第7段,“譬如······”大家看到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怎样的感觉?
预设:荒芜、衰败、荒芜但不衰败
师:荒芜,衰败——第3自然段,“剥蚀了”“淡褪了”“坍圮了”“散落了”,是废弃的,古旧荒芜的荒野
预设生:荒芜但并不衰败 第五自然段“蜂儿如一朵······片刻不息。”用原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师补充:其实在第三自然段中讲到了地坛的老旧,但是文中又说道“祭坛的老柏树愈见苍幽,野草荒藤也茂盛地自在坦荡”,由此也可见,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
师:所以当我在地坛中间我的车辙躲过一条条的路的时候,我看到的景象,地坛是荒芜冷落的,历尽沧桑的,然而他又渐渐看出了一个荒芜,但不衰败的地坛。
【PPT展示】荒芜冷落 历尽沧桑 ——荒芜但并不衰败
是15年中地坛在渐渐的发生变化吗?地坛没有变化,那么为什么我看到不同的景象呢?我的心情发生了变化。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原来变化的不是景物,而是观景之人的心情。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ppt展示】讨论 作者又在园中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心灵之路呢?
也就是说,我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让我看到景象发生如此不同的转变。那么同学们呢?用两分钟的时间相互讨论一下,就是你从这几处不同的景色中看出来作者的心态是怎么样在发生变化?
生:讨论两分钟
生(预设):第三段在我最开始的时候,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失魂落魄地进入到了地坛。
好的,那老师想去问一句啊,我这个失魂落魄的人,我这个心情是怎么投射到景物上的?我一个失魂落魄的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生:看到的是荒芜的景象,以及衰败的景象。
师:然后呢?
生:然后到了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他又把它作为一个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15年之后,第七段,思考怎样活,在思考怎样活这一问题之前,想透了一些问题,什么问题?这样想了好几年之后,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第六段,齐读。)
我们可以从这个地方看出,作者的内心已经完全摆脱了最开始找不到路的时候,那种暴躁,那种焦急,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已经看透了生死了。老师想问的是,是什么东西让他看透了这个生死?我们还是回到我在地坛中的路,我见到了什么?让我有这样的感触。
生(预设)生机勃勃的地坛,“蜂儿·······万道金光。”
师:抓细节,蚂蚁能够想透什么,其实是作者心理的投射,蝉蜕,是蝉获得了新生。这些都是微小的生物,生命的涌动,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会有自己的价值。
师:在我看透这一切之后,作者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地坛呢?第七自然段的地坛景物非常地美,有没有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诵读一下?
【ppt】展示 合作诵读(配乐)
师: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生1: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生2: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
师: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有没有同学和老师一样喜欢这一段的?来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设:六个譬如,选取了落日、雨燕、孩子的脚印、沧黑的古柏,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落叶的味道这六个景物,写出地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面。
师:这段是作者在看透生死之后继续在地坛中看到的景象,六个譬如都是说“有些东西是任谁都不能改变它的,这个“谁都不能改变它”的东西是什么?生命的力量与永恒,我虽然被苦难改变了形体,变得残废,但生命是有力量的,也是永恒的,我不能颓废,由此可见,作者的心态又在看透生死之上发生了另外的一种变化,对苦难看得很淡,对苦难已经超脱释然了,所以“我”在地坛中由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到一个可以看到地坛中的生命,领悟到生活的启示,看透生死,最后我可以豁达,超脱的面对这一切,我在生与死之间,找过了一条好好求生的路【ppt】展示 我走过的心路 失魂落魄——感悟生命——豁达超脱
而这条路,仅仅是地坛带我走上的吗?还有谁?——母亲,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母亲在地坛中又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呢?第二段的描写母亲的文字,是整篇文章中让人最动情的一节
【PPT】展示 感路
【诵读】挑选最令你感动的文字读一读,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生1(预设)“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答案。”
生2(预设)“只是在她···承担。”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希望儿子活下去,这几年母亲活得特别的苦。
师:有一段文字也特别地打动老师,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范读】(配乐)
我更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师:大家陷入了沉默,请一位同学来谈一谈有什么感受?
生(预设)
师:史铁生含着痛悔向所有的男孩子劝告,不要对母亲怀着倔强或者是羞涩,那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呢?
【ppt】展示 怎样的母亲
生:(预设)是一个爱孩子、隐忍、伟大、聪慧,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PPT】聪慧与隐忍 苦难与伟大 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师:母亲活得苦我们都知道了,那母亲的伟大,又体现在哪里呢?
生:愿意为儿子承担一切。
师:母亲的苦痛,《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大口吐着鲜血,如此隐忍,如此付出。我在园中想透了生与死,死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没有想透的问题是如何活,那么母亲的活法有没有给我什么启示?
生:坚强地活下去。
【诵读】生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师: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我在园中走过的路,也是母亲在地坛中走过的路,(板书),回到课堂刚开始那个问题,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究竟是什么?
【ppt展示】 得路
生:是一条活着的路。
师:怎么活?
生:第二节第三段,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
师:是一条幸福的路。我找到了这条路,地坛与母亲都予以我启示,地坛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准备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母亲给了我心灵的慰藉,精神的支撑,地坛与母亲支撑我找到一条通往幸福的路,我的幸福只是地坛和母亲给我的吗?我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我思考,我观察,不仅思考自己,还思考全人类的苦难,为世界身处苦难的人,提供了一条超脱苦难的路,我遭遇了痛苦,超越了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我实现了精神的超脱。
最后,将史铁生的这段话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遭受坎坷时,用精神的力量,对抗现实的摧残。
【ppt展示】 得路
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我与地坛》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史铁生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简介史铁生及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结构,解读课文,学习第一部分,鉴赏第一部分的写景,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15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15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家介绍,史铁生生活照片展示,理解地坛,字词预习,快速阅读,感知全文,解读荒园,解读母爱,精彩语段阅读评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