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5595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园地三(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5595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园地三(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5595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展开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弹、钢”等12个生字,了解动宾短语“动词+名词”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了解汉字同音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弹、钢”等12个生字,了解动宾短语“动词+名词”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了解汉字同音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认识“弹、钢”等12个生字,了解动宾短语“动词+名词”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了解汉字同音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平时最喜欢做的活动或游戏是什么?请你说一说。
学生到讲台上分享自己喜欢的活动或者游戏。
教师:同学们分享的活动和游戏各有特点,非常有意思,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三”,看看“识字加油站”里有哪些我们熟悉的游戏吧!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认识“弹、钢”等12个生字。
1.教师:请你和同桌看图说一说,图片上的小朋友都在玩什么游戏。
2.学生自主读课本上的词语,遇到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还可以利用部首查字法查一查字典。
3.教师领读词语,然后分小组排火车读。
4.认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1)自主读去掉拼音的词语,重点关注生字,读准字音。
教师:“弹、琴、练”是前鼻音的字;“捏、泥”的声母是“n”;“钢、荡”是后鼻音的字。
(2)教师:请你拿出生字卡片,逐一认读卡片上的生字,并在课本上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3)教师:请小组中的成员互当小老师,教对方认读圈出的生字,直到对方学会为止,如果遇到小组成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老师帮忙。
(4)教师:教材中所呈现的这几组词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这些词语都是由表示动作的词和表示物体名称的名词组成的。
5.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呢?
学生交流分享,看谁说得最多。
【设计意图】始终把识字、学词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字,积累词语。采用多种形式读字词,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识记印象。
(二)探究二:辨析、运用同音字。
1.教师:看一看“字词句运用”的第一题,田字格里该填什么字呢?
2.教师:每组字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都是同音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
3.教师:下面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每组同音字的用法及区别。
提示:“园、圆”“进、近”这两组同音字的字形相近。
4.区分同音字“园、圆”。
(1)借助图片,理解字义。
教师:“园”指种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也指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圆”一般指圆形。(出示图片。)
(2)教师:我们还可以编儿歌识字——公园门票要十元,小小花坛圆又圆。
5.区分同音字“带、戴”。
(1)出示“带、戴”的字义。
教师:“带”表示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也有随身拿着的意思。“戴”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手套”;也有拥护尊敬的意思,如“爱戴、拥戴”。(出示图片。)
(2)拓展词语,辨析运用。(课件出示。)
选一选,填一填。
带 戴
(戴)红领巾 (带)干粮 穿(戴) (戴)眼镜 (带)行李
(3)小组讨论,补充词语。
6.教师:小组内自学,区分同音字“只、支”和“进、近”,注意“只、支”作为量词时的用法。
(1)教师:动物多数用量词“只”,物品多数用量词“支”。(出示图片。)
(2)教师:组词区分“进、近”,“进”能组词“进来、进球”;“近”能组词“远近、靠近”。(出示图片。)
7.同音字辨析大闯关。
教师:请你选择正确的字填写在课本上,看谁填得又准又快。写完后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改错。
【设计意图】同音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区分的。通过辨析字形、字义解释、借助图片理解、扩词、编儿歌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辨析同音字,让学生明晰同音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从而正确理解并使用这些同音字。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弹、钢”等12个生字,了解了动宾短语“动词+名词”的结构特点。还正确辨析与运用了同音字,了解了汉字同音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
课后任务
给爸爸妈妈读一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再讲一讲“字词句运用”中同音字的区别。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关联词“一边……一边……”的用法,并学习用关联词“一边……一边……”说句子。
2.写写自己喜爱的玩具,掌握“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教学重点
1.学习用关联词“一边……一边……”说句子。
2.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教学难点
掌握“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请你观察一下课件中的这三幅图片,并说说图片上的人物分别在做什么。
学生:第一幅图片上的大哥哥们在弹唱。
教师:仔细看一看,大哥哥们只是在弹唱吗?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哥哥们还在做什么?
学生:大哥哥们一边弹唱,一边在跳舞。
预设:
学生1:第二幅图片上的男孩在一边看电脑,一边在听音乐。
学生2:第三幅图片上的这个人一边在排队,一边在看报纸。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三”,先来看看“字词句运用”板块的第二题。(出示课件。)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1.教师:请你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课本上的三个句子。
2.教师: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都用了“一边……一边……”。
教师:第一个“一边”和第二个“一边”后面所做的事情有什么特点?
学生:两个“一边”后面所做的事情是同时发生的。
3.教师:小明用“一边……一边……”造了一个句子。你看看这样造句对吗?
(课件出示句子。)
上周末,我一边帮妈妈打扫卫生,一边陪爸爸去爬山。
学生:不对。“帮妈妈打扫卫生”和“陪爸爸去爬山”是不能同时进行的。
4.教师: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二)探究二:说说自己喜爱的玩具。
1.教师:同学们,课本上的图片中有你喜爱的玩具吗?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呢?
提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进行示范介绍。
2.教师:请你先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己喜爱的玩具是怎样的(可爱、有趣、漂亮等),然后具体说清楚它的样子、好玩在哪里。
3.小组内交流,互评。
教师:小组成员推选代表到黑板前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全班同学共同进行评议,评议的过程中可以从“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作介绍”“是否讲清楚了玩具的样子”“语句是否通顺”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4.教师:把你最喜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
温馨提示: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可以介绍玩具的名字、样子、玩法等。
·同学认真倾听,没听懂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提问。
5.教师:请你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再次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要努力将玩具的样子说清楚。
6.教师小结:我们不仅要清楚地介绍出玩具的样子,还要说清楚它好玩在哪里,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喜爱你的玩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教师先作出示范,启发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爱的玩具,再在同桌互说、组内交流中,最大范围地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开口说话,与别人交流。通过“温馨提示”,指导学生说什么,怎样说,为接下来的写话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探究三:写一写自己喜爱的玩具。
1.(出示课件)写话要求:
(1)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喜爱的玩具。先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再写一写它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写清楚这个玩具好玩在哪里。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2)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占一格,写完后自己读一读。
2.学生写话《我喜爱的玩具》,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写话的实际情况。
3.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点评。
4.全班评议,评选出“最佳小作家”,并颁发奖状。
5.学生修改自己的写话,同桌互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联词“一边……一边……”的用法,并学习了用关联词“一边……一边……”说话。也学习了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喜爱的玩具,同时还掌握了“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的要求。
课后任务
修改自己的写话,然后给爸爸妈妈读一读。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3.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教学重点
1.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教学难点
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教师:我们在学校里已经学习过很多字、词,还能用这些字、词造句,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又积累了哪些字、词或者句子呢?请你来说一说吧!
学生分享。
教师: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字、词或者句子。
2.教师:原来同学们不但善于发现新的字、词、句,还热爱学习。现在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在“展示台”板块中,可以积累哪些字、词、句吧。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学习制作积累卡。
1.教师:读一读词语和句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可以查字典。(出示课件。)
2.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相互纠正读音。
3.小组合作,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
(1)教师:把“展示台”的词语和句子读给伙伴听,小组成员互相评价。(2)教师:你能给这些词语和句子分分类吗?
学生:两字词语都是自然界的事物,四字词语都与春天有关,最后一句话是关于读书的名言。
(3)教师: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积累这样的词句呢?
学生:书籍、网络、电视剧、生活中……
4.教师板书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内容,讲究分类,坚持积累。
5.布置作业,制作积累卡。
教师:把你在课内外积累的词语和句子制作成积累卡吧!还可以配上插图哟!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所积累的词句、分享发现、学习制作积累卡的活动中,加强了对这些词语、句子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提高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二)探究二: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1.教师:请借助拼音读一读《小儿垂钓》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2.教师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全诗。
3.请学生再次读古诗,要求读出诗的节奏。
4.借助课本中的插图,读懂诗意。
(1)教师:同学们,在读这首古诗的时候,你有哪些没有读懂的地方呢?
学生:“蓬头”“垂纶”是什么意思?
(2)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借助插图的方式来理解古诗中难懂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
蓬头:头发乱得像蓬草,形容小孩的样子可爱。
垂纶:指钓鱼。“纶”是钓鱼用的丝线。
莓台: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
借问:打听问路。
不应人:不回应人。
(3)教师:请你结合古诗内容及插图说一说这首诗中的“小儿”在干什么。
学生:钓鱼。
5.教师:在读诗的过程中要注意重读“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语调要轻一些,读出对垂钓小儿的喜爱之情。
6.教师:请你说一说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可爱、淘气。
7.熟读成诵,拓展阅读。
(1)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全班一起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2)教师:通过学习这首诗,看到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有很多,下面老师给大家推荐两首诗。
所 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设计意图】积累古诗,需要初步理解古诗大意。通过学生提出的疑问,了解学生对诗意理解的程度。学生通过借助课文插图和查字典的方式来理解难懂的词语。引导学生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最后背诵诗歌。最后拓展其他描写儿童的古诗,从一篇到多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三)探究三:品读《王二小》。
1.品读故事。
(1)教师:自主阅读《王二小》,思考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机智勇敢。
(2)指名朗读,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2.体会情感。
(1)教师:在文章中画出描写王二小机智勇敢的语句。
(2)教师:请你读一读这些语句,要读出王二小的机智勇敢,读出对杀害王二小的敌人的痛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制作了积累卡,交流了课内外积累的词句,积累了古诗《小儿垂钓》。还阅读了故事《王二小》,感受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课后任务
1.制作词、句积累卡。
2.背诵古诗《小儿垂钓》,给爸爸妈妈讲一讲《王二小》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探究方法,创新表达,词语运用,体会效果,拓展细节,丰富表达,日积月累,朗读背诵,总结全课,提出希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2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2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共7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共2页。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