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训练(17份)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共8页。
第四章过关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
A.飞机场 B.码头 C.火车站 D.汽车站
2.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有( )
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 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 ③M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 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M地交通设施整体搬迁至远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供选择,比较合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A 2.B 3.C
解析第1题,M点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且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码头、火车站、汽车站可闻噪声分贝强度等值线分布图应为圆形或条带形,只有飞机场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等值线分布图是椭圆形。第2题,该地产生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市区,布局不合理;从可闻噪声分贝强度等值线的变化可以看出飞机是沿着西北—东南向进出该地。第3题,丙地距离市区较远,且其交通工具运行方向不会对市区产生噪声污染,故搬迁至丙地最合适。
读尼加拉瓜运河位置示意图,完成第4~6题。
4.①运河大大缩短了( )
A.北美西海岸和南美西海岸之间的海运距离
B.北美东海岸和南美东海岸之间的海运距离
C.北美西海岸和北美东海岸之间的海运距离
D.北美西海岸和亚洲东海岸之间的海运距离
5.若尼加拉瓜运河建成通航,则经济收入可能受到较大冲击的国家是( )
A.墨西哥 B.埃及 C.新加坡 D.巴拿马
6.尼加拉瓜运河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有( )
A.沿线湖泊众多 B.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C.高寒冻土广布 D.溶洞、暗河众多
答案4.C 5.D 6.B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①运河连通的是大西洋与太平洋,建成后缩短了北美西海岸与北美东海岸之间的海运距离。第5题,现在连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是巴拿马运河,所在国家是巴拿马,若尼加拉瓜运河建成通航,从巴拿马运河过往的船只会减少,对巴拿马的经济冲击较大。第6题,运河处在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我国某城市城区轻轨穿过大楼,并在大楼中设有站台(如下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上图反映该地( )
A.河网密度大 B.地壳不稳定
C.平地面积小 D.雷雨天气多
8.该轻轨站设立后,周边地区( )
A.绿地面积增加 B.工业用地增多
C.住房价格下跌 D.商业活动增强
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通过景观图中的主要要素可知,该地地形起伏较大,平地面积小。第8题,轻轨站建设后,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增加该地的客流量(轻轨主要是用于客运),故能使商业活动增强。轻轨站建成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对工业活动的影响不大;住房价格会上升。
下图为中泰高铁泰国境内部分规划铁路线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中泰高铁泰国境内规划线路选择东北方向延伸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形起伏较小 B.气候凉爽湿润
C.物产资源丰富 D.洪涝灾害较少
10.泰国选择和我国合作建设中泰高铁,主要是因为我国( )
①经济实力雄厚 ②高铁技术先进 ③建设经验丰富
④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根据图示等高线形态可知,中泰高铁泰国境内规划线路选择东北方向延伸,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起伏较小,可以减少穿越等高线的数量,故A项正确。第10题,高铁经过的区域地形多山,地质条件复杂,对铁路修建技术要求高。泰国选择和我国合作建设中泰高铁,主要是因为我国有先进的高铁建设技术和丰富的建设经验,②③正确,故选B项。
北京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建了多条环线。每修一条新环线,都会引发住宅区、大型商场、文化场沿环线修建,城区范围因此不断扩大。其中,二环路是在原城墙的位置上修建的城市快速环路。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北京市的二环路基本上呈正方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历史 B.地价 C.资源 D.气候
12.材料中北京市的变化说明了( )
A.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关键靠交通的发展
B.交通布局的变化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
C.商业中心的兴衰只与交通便捷程度有关
D.交通便捷程度的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答案11.A 12.D
解析第11题,二环路是在原城墙的位置上修建的,说明影响二环路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历史因素。第12题,北京每修一条新环线都会引发住宅区、大型商场等沿环线修建,说明交通便捷程度的变化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
13.下列关于交通布局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4.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答案13.D 14.C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线扩展,交通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第14题,海运和铁路的发展导致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
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16.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答案15.D 16.C
解析第15题,依据图中数码可知,最初的港口1处于苏州河,为支流港;2005年以后建的港口6位于距陆地一定距离的海域,为深海港。第16题,上海原有港口航道水深不足,2005年以后建的洋山港属深海大港,可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下图是以我国重庆和德国杜伊斯堡为起始点和终点的渝新欧国际铁路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渝新欧国际铁路线的优势有( )
①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下列关于渝新欧国际铁路修建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
B.有利于欧洲污染工业向中国转移
C.有利于缩小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
答案17.C 18.B
解析第17题,铁路运输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等优势,但灵活性差,同时也具有建设成本较高、短距离运输成本较高等劣势,因此①④正确,②③错误。第18题,渝新欧国际铁路修建的意义包括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有利于缩小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等。铁路的修建不会使欧洲污染工业转移到中国,故B项错误。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读我国某城市高铁客运站示意图,完成第19~20题。
19.在高铁客运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工业 B.园艺 C.物流 D.商务
20.高铁客运站将会导致该城市出现( )
A.郊区城镇化 B.城市空心化
C.逆城市化 D.过度城镇化
答案19.D 20.A
解析第19题,高铁客运站核心区交通便利,人员流动量大,适合发展商务活动。第20题,图中显示高铁客运站位于城区边缘,此处修建高铁站,会促进该区域城镇化建设,同时与城区之间的公路沿线也会得到发展,从而使该城市出现郊区城镇化。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0分)下图为某区域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线路在b、d之间有甲、乙两个规划设计方案。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规划方案中,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为什么?
(2)分析a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有利区位因素。
答案(1)甲。线路短;经过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好,工程难度小,节省投资费用;建成后可促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可推动沿线小城镇发展。
(2)位于河流交汇处(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有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过,交通便捷;农业基础好,农副产品供应有保障;地形平坦开阔,城市扩展的用地有保证。
解析第(1)题,山区道路建设应综合考虑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等。结合图中甲、乙规划方案的区位,对比分析两个方案的优缺点,择优选择。第(2)题,a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有利区位条件需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22.(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盐高铁(③)等高铁线路的规划建设及陆续完工,江苏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下图为江苏省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高铁与京杭运河在运输特点上的区别有哪些?
(2)分析图中①②③所示高铁的布局特点。
(3)分析图中①②③所示高铁建成之后,对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1)高铁运量小,京杭运河河运运量大;高铁以客运为主,京杭运河以货运为主;高铁运输价格高,京杭运河河运价格低;高铁速度快,京杭运河河运速度慢。
(2)连接原有铁路(或主要为南北走向),构成铁路网。
(3)促进苏北与苏中、苏南的交流;促进南北产业转移;提高苏北产业发展水平等。
解析第(1)题,高铁以客运为主,运量小、价格高、速度快;京杭运河以货运为主,运量大、河运价格低、速度慢。第(2)题,从图中看规划中的铁路主要为南北走向,连接原有铁路,形成铁路网。第(3)题,铁路的修建可促进地区间人员和物资的交流,促进南北产业转移,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提高等。
23.(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
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的港口。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的航运优势。
(4)分析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答案(1)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水运通道。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
(2)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
(3)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受海浪和海风影响小。
(4)(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H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M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的水运运输。运河开凿前,沿海受水域条件的限制,不利于航行,不适宜建港。第(2)题,沿海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等,水浅,工程量小,利于开凿运河。第(3)题,人工运河与海湾和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便于运输。同时人工运河受海浪和海风影响小。第(4)题,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得益于相对稳定的水运和M河流域广阔的经济腹地。
24.(1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川藏铁路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线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经雅安、康定,在岗托跨金沙江后进入西藏自治区,经昌都、林芝、山南至终点拉萨市,全线运营长度1838千米。川藏铁路穿越横断山区,线路走向为“八起八伏”,桥隧比高达81%,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川藏铁路辐射的人口众多,沿线有着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旅游等资源,铁路的修建能提升沿线的交通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同时能把西藏连入长江经济带,并形成我国通往南亚的便捷陆路通道。
材料二 川藏铁路和青藏铁路示意图。
(1)简要分析川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川藏铁路线路走向为“八起八伏”,试分析其原因。
(3)目前青藏高原已有公路、铁路、航空线与全国各地相通,为什么还要建川藏铁路?
答案(1)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频繁;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等。
(2)尽可能避开高山,避开地质状况不稳定的地区;尽可能多地联系城镇,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3)铁路运输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好;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大;川藏铁路有利于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资源的开发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解析修建川藏铁路的主要困难要从高原环境方面来分析,一是高寒,二是地质条件复杂,三是生态脆弱。川藏铁路线路起伏较大,可能的原因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避开不利条件,二是带动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青藏高原还要修建川藏铁路的原因,一是铁路运输具有其优势,二是铁路的修建能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