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复习课件)精编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复习课件)精编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复习归纳Western Europe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要点必记0 10 20 3微点纠错易混易错点训练CONTENTS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01要 点 必 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要点必记交通运输布局应遵循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耕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原则。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站点的规模;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并注意不同运输之间的衔接和运转效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程度。交通运输建设既能促进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又能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相关聚落的发展影响深远。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02微 点 纠 错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1.交通运输布局要立足长远,重点要放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示:交通运输布局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立足于现有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还受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建成之后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可以长期使用而不过时。(×)提示: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中,包括新的站点、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等。3.一般而言,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小对交通线的标准及场站规模影响较大。(√)4.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衔接和转运效率的提高,往往对交通运输需求量起推动作用。(√)5.资金对交通运输建设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太大作用。(×)提示:资金能够为交通运输建设的发展提供经济动力,助推技术水平的提高0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6.交通运输的发展会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等要素的流动 速度加快,从而促进经济水平提高。(√)7.凭祥经济发展的先决因素是家具制造业的发展。(×)提示:凭祥经济发展的先决因素是交通运输的发展。8.“一带一路”将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放在重要位置。(√)9.京杭运河的淤塞、京广铁路的建成和海运的发展使运河沿线城市发展速度变慢。(×)提示:导致京杭运河沿线城市发展速度变慢的是津浦铁路的建成和海运的发展。10.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02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11.交通运输布局要立足长远,重点要放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 )提示: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中,包括新的站点、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等。12.交通运输布局建成之后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可以长期使用而不过时。 ( ✕ )提示: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中,包括新的站点、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等。13.一般而言,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小对交通线的标准及场站规模影响较大。 ( )14.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衔接和转运效率的提高,往往对交通运输需求量起推动作用。 ( )15.资金对交通运输技术的提高没有太大作用。 ( ✕ )提示:资金能够为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提供经济动力,助推技术水平的提高。0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16.为降低运输成本,山区应优先发展运输量大的铁路运输。 ( ✕ )提示:山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修建铁路投资大,成本高,所以山区主要的交通线路应为公路运输。17.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的进步。 ( ✕ )提示: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保障,自然因素是基础。18.交通运输的发展会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等要素的流动速度加快,从而促进经济水平提高。 ( )19.在新建地铁沿线,住宅区、大型商场不断涌现,体现出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 ( ✕ )提示:在新建地铁沿线,住宅区、大型商场不断涌现,体现出交通通达性的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04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20.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形态的变化和商业网点的兴衰。( )21.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是考虑该地靠近市场。 ( ✕ )提示:商业网点选址若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则应建在城市几何中心,若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则应建在城市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22.京(北京)张(张家口)高铁建成,必将对沿线地区的城市形成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23.一个地区交通线的变化,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 ✕ )●提示:交通线的修建会使经济活动辐射范围扩大,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24.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 ( )●25.京杭运河的淤塞、京广铁路的建成和海运的发展使运河沿线城市发展速度变慢。 ( ✕ )●提示:导致京杭运河沿线城市发展速度变慢的是津浦铁路的建成和海运的发展。05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03易混易错点训练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易混点1 不会确定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沪通铁路控制性工程——沪通长江公路铁路两用桥于2019年9月20日顺利合龙,沪通铁路一期工程于2020年7月1日开通运营。沪通铁路全程143千米,设计时速200千米。下图为“江苏铁路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1.影响沪通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资源 C.文化 D.经济2.沪通铁路经过城市的某些路段两侧会架起近两米高的屏障,主要目的是( )A.减轻噪声污染 B.保障行驶安全C.净化城市空气 D.美化沿线环境3.沪通铁路建设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提升上海对苏中的辐射能力 B.增强过江通道的运输能力C.促进上海市区的房地产开发 D.促进南通市的社会经济发展0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解析】1.D 据图可知,沪通铁路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条件好,因此地形不是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A错误。沪通铁路沿线资源短缺,B错误。上海、南通距离近,文化相似,文化并不是影响沪通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C错误。上海、南通经济发达,对交通的需求量大,因此主导因素是经济。故选D。【易错辨析】制约因素≠决定性因素交通运输线、点的建设和发展虽然都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因素的障碍逐渐被打破,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解析】2.A 沪通铁路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铁路经过城市众多,因列车行驶会产生噪声,故某些路段两侧会架起近两米高的屏障,因此主要目的是减轻噪声污染,A正确。故选A。3.C 沪通铁路建设,使上海与长江以北的苏中联系更加便利,提升上海对苏中的辐射能力,增强过江通道的运输能力,促进南通市的社会经济发展,A、B、D不符合题意。江苏中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长江以南的苏南地区,因此对上海市区的房地产开发影响不大,C符合题意。故选C。DAC▋易错点2 误认为交通运输布局仅仅是为了发展经济梦想成为工程师的胡安,对常州2019年9月21日正式开通的地铁1号线很感兴趣,图甲为胡安拍摄到的常州地铁隧道内景,图乙为常州地铁标志。据此完成下面两题。4.常州兴建地铁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B.节省地面空间,美化地表景观C.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城市环境D.缓解交通拥堵,节省通勤时间5.针对近些年一些大城市地铁夏季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胡安认为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 )A.防火通风设施 B.隧道塌方修复机制 C.防水排水设施D.停水断电预案制订02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解析】4.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各大城市开通地铁的主要目的均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节省通勤时间,常州兴建地铁的主要目的也是缓解交通拥堵,节省通勤时间,D正确。“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节省地面空间,美化地表景观”以及“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城市环境”属于常州兴建地铁的目的,但是并不是主要目的,A、B、C错误。故选D项。【易错辨析】 经济因素是交通运输线路修建的决定性因素,但并不是所有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都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是为了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有的是国防路、团结路,还有很多设计都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契合。【解析】5.C 我国夏季普遍降水量较大,一些大城市地铁站夏季经常出现渗水等现象,因此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防水排水设施,A、B、D错误,C正确。故选C项。DC▋易错点3 无法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五位同学前往深圳研学,发现深圳正在建造至中山的跨海大桥——深中通道,深中通道是世界级超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8车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将开创世界先例。通车后,从中山可快速直达深圳,通勤时间由以往2小时缩减为30分钟,计划2024年通车。下图为他们绘制的深中通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6.深中通道的线路选址要考虑的问题是( )A.沿线经济的发展B.建筑材料的供应C.附近机场飞机的起降D.资金的充裕度7.下列关于建设深中通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强了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的核心枢纽地位B.增强了泛珠三角区域在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圈的竞争力C.深中通道将进一步提升中山的城市等级D.深中通道将加剧大珠三角经济区发展不平衡趋势0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解析】6.C 深中通道两端经济比较发达,对交通的需求量较大,且线路更多经过的是较为辽阔的水域,因此该通道在选址时无需再考虑经济问题,A错误。深中通道建设时可以从全国各地采购所需的建筑材料,因此建筑材料的供应问题无需考虑,B错误。深中通道建设时需要跨越较为辽阔的水域,部分路段的建筑高度比较高,可能会影响附近机场飞机的起降,因此深中通道的线路选址要考虑的问题是附近机场飞机的起降,C正确。修建该通道需要考虑资金,但不是以资金充裕度作为施工线路选址的标准,D错误。故选C项。7.B 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中并不具有核心枢纽地位,A错误。深中通道的建设可以使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往来更加紧密,增强了泛珠三角区域在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圈的竞争力,B正确。深中通道可以进一步完善珠江口周边城市交通格局,促进该区域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但不会改变中山的城市等级,C错误。深中通道的建设利于促进大珠三角经济区发展的平衡,D错误。故选B项。CB课程结束同学们再见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复习归纳Western Europe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要点必记0 10 20 3微点纠错易混易错点训练CONTENTS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01要 点 必 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要点必记交通运输布局应遵循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耕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原则。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站点的规模;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并注意不同运输之间的衔接和运转效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程度。交通运输建设既能促进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又能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相关聚落的发展影响深远。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02微 点 纠 错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1.交通运输布局要立足长远,重点要放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示:交通运输布局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立足于现有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还受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建成之后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可以长期使用而不过时。(×)提示: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中,包括新的站点、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等。3.一般而言,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小对交通线的标准及场站规模影响较大。(√)4.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衔接和转运效率的提高,往往对交通运输需求量起推动作用。(√)5.资金对交通运输建设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太大作用。(×)提示:资金能够为交通运输建设的发展提供经济动力,助推技术水平的提高0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6.交通运输的发展会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等要素的流动 速度加快,从而促进经济水平提高。(√)7.凭祥经济发展的先决因素是家具制造业的发展。(×)提示:凭祥经济发展的先决因素是交通运输的发展。8.“一带一路”将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放在重要位置。(√)9.京杭运河的淤塞、京广铁路的建成和海运的发展使运河沿线城市发展速度变慢。(×)提示:导致京杭运河沿线城市发展速度变慢的是津浦铁路的建成和海运的发展。10.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02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11.交通运输布局要立足长远,重点要放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 )提示: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中,包括新的站点、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等。12.交通运输布局建成之后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可以长期使用而不过时。 ( ✕ )提示: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中,包括新的站点、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等。13.一般而言,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小对交通线的标准及场站规模影响较大。 ( )14.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衔接和转运效率的提高,往往对交通运输需求量起推动作用。 ( )15.资金对交通运输技术的提高没有太大作用。 ( ✕ )提示:资金能够为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提供经济动力,助推技术水平的提高。0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16.为降低运输成本,山区应优先发展运输量大的铁路运输。 ( ✕ )提示:山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修建铁路投资大,成本高,所以山区主要的交通线路应为公路运输。17.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的进步。 ( ✕ )提示: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是保障,自然因素是基础。18.交通运输的发展会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等要素的流动速度加快,从而促进经济水平提高。 ( )19.在新建地铁沿线,住宅区、大型商场不断涌现,体现出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 ( ✕ )提示:在新建地铁沿线,住宅区、大型商场不断涌现,体现出交通通达性的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04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微点纠错20.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形态的变化和商业网点的兴衰。( )21.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是考虑该地靠近市场。 ( ✕ )提示:商业网点选址若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则应建在城市几何中心,若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则应建在城市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22.京(北京)张(张家口)高铁建成,必将对沿线地区的城市形成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23.一个地区交通线的变化,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 ✕ )●提示:交通线的修建会使经济活动辐射范围扩大,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24.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 ( )●25.京杭运河的淤塞、京广铁路的建成和海运的发展使运河沿线城市发展速度变慢。 ( ✕ )●提示:导致京杭运河沿线城市发展速度变慢的是津浦铁路的建成和海运的发展。05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03易混易错点训练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易混点1 不会确定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沪通铁路控制性工程——沪通长江公路铁路两用桥于2019年9月20日顺利合龙,沪通铁路一期工程于2020年7月1日开通运营。沪通铁路全程143千米,设计时速200千米。下图为“江苏铁路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1.影响沪通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资源 C.文化 D.经济2.沪通铁路经过城市的某些路段两侧会架起近两米高的屏障,主要目的是( )A.减轻噪声污染 B.保障行驶安全C.净化城市空气 D.美化沿线环境3.沪通铁路建设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提升上海对苏中的辐射能力 B.增强过江通道的运输能力C.促进上海市区的房地产开发 D.促进南通市的社会经济发展0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解析】1.D 据图可知,沪通铁路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条件好,因此地形不是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A错误。沪通铁路沿线资源短缺,B错误。上海、南通距离近,文化相似,文化并不是影响沪通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C错误。上海、南通经济发达,对交通的需求量大,因此主导因素是经济。故选D。【易错辨析】制约因素≠决定性因素交通运输线、点的建设和发展虽然都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因素的障碍逐渐被打破,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解析】2.A 沪通铁路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铁路经过城市众多,因列车行驶会产生噪声,故某些路段两侧会架起近两米高的屏障,因此主要目的是减轻噪声污染,A正确。故选A。3.C 沪通铁路建设,使上海与长江以北的苏中联系更加便利,提升上海对苏中的辐射能力,增强过江通道的运输能力,促进南通市的社会经济发展,A、B、D不符合题意。江苏中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长江以南的苏南地区,因此对上海市区的房地产开发影响不大,C符合题意。故选C。DAC▋易错点2 误认为交通运输布局仅仅是为了发展经济梦想成为工程师的胡安,对常州2019年9月21日正式开通的地铁1号线很感兴趣,图甲为胡安拍摄到的常州地铁隧道内景,图乙为常州地铁标志。据此完成下面两题。4.常州兴建地铁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B.节省地面空间,美化地表景观C.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城市环境D.缓解交通拥堵,节省通勤时间5.针对近些年一些大城市地铁夏季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胡安认为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 )A.防火通风设施 B.隧道塌方修复机制 C.防水排水设施D.停水断电预案制订02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解析】4.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各大城市开通地铁的主要目的均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节省通勤时间,常州兴建地铁的主要目的也是缓解交通拥堵,节省通勤时间,D正确。“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节省地面空间,美化地表景观”以及“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城市环境”属于常州兴建地铁的目的,但是并不是主要目的,A、B、C错误。故选D项。【易错辨析】 经济因素是交通运输线路修建的决定性因素,但并不是所有交通运输线路的修建都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是为了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有的是国防路、团结路,还有很多设计都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契合。【解析】5.C 我国夏季普遍降水量较大,一些大城市地铁站夏季经常出现渗水等现象,因此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防水排水设施,A、B、D错误,C正确。故选C项。DC▋易错点3 无法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五位同学前往深圳研学,发现深圳正在建造至中山的跨海大桥——深中通道,深中通道是世界级超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8车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将开创世界先例。通车后,从中山可快速直达深圳,通勤时间由以往2小时缩减为30分钟,计划2024年通车。下图为他们绘制的深中通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6.深中通道的线路选址要考虑的问题是( )A.沿线经济的发展B.建筑材料的供应C.附近机场飞机的起降D.资金的充裕度7.下列关于建设深中通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强了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的核心枢纽地位B.增强了泛珠三角区域在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圈的竞争力C.深中通道将进一步提升中山的城市等级D.深中通道将加剧大珠三角经济区发展不平衡趋势0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解析】6.C 深中通道两端经济比较发达,对交通的需求量较大,且线路更多经过的是较为辽阔的水域,因此该通道在选址时无需再考虑经济问题,A错误。深中通道建设时可以从全国各地采购所需的建筑材料,因此建筑材料的供应问题无需考虑,B错误。深中通道建设时需要跨越较为辽阔的水域,部分路段的建筑高度比较高,可能会影响附近机场飞机的起降,因此深中通道的线路选址要考虑的问题是附近机场飞机的起降,C正确。修建该通道需要考虑资金,但不是以资金充裕度作为施工线路选址的标准,D错误。故选C项。7.B 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中并不具有核心枢纽地位,A错误。深中通道的建设可以使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往来更加紧密,增强了泛珠三角区域在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圈的竞争力,B正确。深中通道可以进一步完善珠江口周边城市交通格局,促进该区域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但不会改变中山的城市等级,C错误。深中通道的建设利于促进大珠三角经济区发展的平衡,D错误。故选B项。CB课程结束同学们再见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