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四川成都卷)(全解全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四川成都卷)(全解全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生物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四川成都卷)
生物·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B
A
D
B
D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B
C
A
C
B
D
A
B
1.【答案】D
【考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爬行、游泳、行走等.
【解答】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涉及到的生物有鹰和鱼,鹰的生活环境为天空,鹰有一对翅膀,为鸟类的飞行器官,运动方式为飞行;鱼的生活环境为水中,有鳍,为鱼的运动器官,运动方式为游泳.
故选:
【点评】关于动物的运动方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结合着具体的例子理解.
2. 【答案】C
【考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详解】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A错误;
完成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能量,也要用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B错误;
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C正确;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学习行为也有遗传因素的作用,D错误。
3.【答案】D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孔雀开屏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雄性孔雀开屏吸引雌性孔雀完成交配,属于繁殖行为,D正确。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
4.【答案】B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承认本组实验失败、立即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其他小组一致、坚持本组的实验结果是完全正确的,都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ACD不正确;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B正确。
【点评】理解科学探究的原则
5.【答案】A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解答】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俗语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
所以答案是:A
【点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结合着具体的例子理解。
6.【答案】D
【考点】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解析】(1)由于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真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2)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3)食品腐烂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解答】A、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A正确。
B、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B正确。
C、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能够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可用于酿酒和制作面包,C正确。
D、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点评】明确食品的腐败原因是由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注意食品保鲜的原理及生活中的应用。
7.【答案】B
【考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解析】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可见B正确
【解答】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
【点评】区分细菌和真菌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8.【答案】D
【考点】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解析】试题分析: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解答】睾丸和卵巢分别产生精子和卵细胞。
【点评】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9.【答案】D
【考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基因,基因位于DNA上,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解答】A.每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是一定的,并且是特定的。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23对,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3条,有的体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有②染色体,如红细胞,故A错误。
B.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所以③DNA和蛋白质组成②染色体,故B错误。
C.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②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故C错误。
D.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NA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④基因是③DNA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0.【答案】B
【考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流感病毒、珊瑚虫、蘑菇属于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钟乳石不是生物,没有生物的特征。故选B。
【点评】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是有无生命。
11.【答案】A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解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解答】
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X或22条+Y。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2.【答案】C
【考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解答】解:A、绵羊毛的白色与山羊毛的白色,不是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玉米籽粒的黄色与小麦籽粒的白色,不是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番茄果实的黄色与红色,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猫的双眼皮与人的双眼皮,不同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点评】具体事例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
13.【答案】B
【考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和动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
【解析】植物的绿色部位的细胞中有叶绿体;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之间以及新细胞与原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都相同;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单细胞动物只有细胞层次,多细胞动物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五个层次。
【解答】植物的绿色部位的细胞中有叶绿体,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A错误;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之间以及新细胞与原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都相同,B正确;血液属于结缔组织,B错误;单细胞动物只有细胞层次,D错误。
故选:B。
【点评】植物细胞中的结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人体的结构层次。
14.【答案】C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解析】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解答】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因此生女孩的概率是50%,C正确。
故选:C
【点评】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15.【答案】A
【考点】动物的分类;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生物进化的历程;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蜗牛是软体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蚂蚁和蝗虫都属于节肢动物。
【解答】蜗牛是软体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蚂蚁和蝗虫都属于节肢动物,相同之处最多,A正确。蚯蚓依靠刚毛和肌肉的收缩完成运动,B错误。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经历蛹期,C错误。生物进化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D错误。
故选:A
【点评】区别不同动物的特征。
16.【答案】C
【考点】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表现;人的性别遗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解析】人的性别遗传。
【解答】双胞胎分为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性别相同,双胞胎姐弟是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C错误。
故选:C
【点评】理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
17.【答案】B
【考点】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解析】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解答】DNA位于细胞核中,成熟的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中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血液的成分。
18.【答案】D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解析】卵细胞中含X染色体与精子中含Y的染色体相结合发育成男孩。
【解答】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D正确。
故选:D
【点评】区分男性和女性性染色体的差异。
19.【答案】A
【考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答】“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描述是光照对爬山虎生长的影响,A正确。
故选:A
【点评】具体事例具体分析。
20.【答案】B
【考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生物的具有繁殖的特征。
【解答】“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述植物繁殖现象,“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描述动物的繁殖现象.
故选:B
【点评】结合生物繁殖特征,理解诗句。
二、 填空题
21.【答案】骨,关节
【考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解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解答】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2. 【答案】结构,能量
【解析】无
【解答】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从结构上看,植物按照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由:器官、组织、细胞组成的,动物按照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由: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组成的,除病毒外,其它的微生物的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由细胞组成的.从功能上看,细胞能独立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是代谢的基本单位,具有分裂、遗传的功能,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除病毒外,最小的生物体为单细胞生物.
【点评】理解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并具有保护作用。
23.【答案】睾丸,雄性激素
【考点】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解答】
男性的生殖器官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如图其中男性主要生殖器官可以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同时又属于内分泌器官。
【点评】注意睾丸既是男性主要生殖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
24.【答案】遗传,自然选择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析】从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据此答题。
【解答】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并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如: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学习行为,如狗听见主人的呼唤迅速跑向主人,属于学习行为。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能正确的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分类。
25.【答案】数量,比例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要求学生知道生态平衡的定义,同时生态平衡受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制约。
【解答】解: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超出了自我调节能力,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
【点评】此题暂无点评
26.【答案】神经元,感受器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据此解答。
【解答】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点评】此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单位、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反射、反射弧等。
27.【答案】23,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Y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23,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Y
【点评】此题暂无点评
28.【答案】形态结构,生理
【考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解析】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解答】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因此,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状的概念内涵。
29.【答案】可遗传,不遗传
【考点】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应用
【解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解答】解: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变化能够引起生物变异,当它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时,产生的变异,其性状可在后代中重复出现,这种变异叫可遗传的变异。当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这种变异叫不遗传的变异。
【点评】区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主要看变异发生引起的原因是环境还是遗传物质。
三、 综合题
30.【答案】
(1)4,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2)草
(3)鹰
(4)分解者
(5)森林
(6)先上升后下降
(7)食物链和食物网,太阳
(8)垃圾分类、节约用水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
解:(1)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2)该食物网中,草是生产者,个体数量是最多的。
(3)农药等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随着食物链流向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高,体内农药积累越多。因此,在该食物网中,鹰体内农药积累最多。
(4)食物链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一起,共同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5)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数量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比较单一,营养结构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6)大量捕杀青蛙后,食草昆虫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数量上升,当食草昆虫的数量较多时,相互之间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导致部分食草昆虫死亡,数量减少。因此大量捕杀青蛙后,长时间内会使同一生态系统中食草昆虫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8)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有: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等。
【点评】
此题暂无点评
31.【答案】
(1)变异
(2)Dd和dd,23
(3)精子,22条+X
(4)Dd
(5)Ⅲ10与Ⅲ12,是近亲,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大
(6)Y
(7)基因和环境
【考点】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应用;人的性别遗传
【解析】
(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内容如下: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隐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
3.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4.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组成一定是一对隐性基因,其中一个隐性基因来自父亲,另一个隐性基因来自于母亲。
5.人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其中22对为男女所共有,称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为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男女不同,称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6.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含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Y,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
7.我国婚姻法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通婚。
8.生物体的性状表现出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
(1)图中Ⅰ1和Ⅰ2表现正常,而后代中出现了患病个体,这种亲子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2)结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的口诀,根据图中的Ⅰ2,Ⅰ1和Ⅱ5;可知,该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即患病人的基因组成为dd。Ⅱ5是一名患病的女性,则她的基因组成为dd。患病的Ⅱ5;是Ⅰ1的女儿,说明Ⅰ1,的基因组成中含有d基因,又因为Ⅰ1本人是健康的,说明Ⅰ1的基因组成中含有D基因,所以Ⅰ1的基因组成为Dd。同样的原因,由于患病的Ⅱ5;是Ⅰ2的女儿,而本人是健康的,因此Ⅰ2的基因组成为Dd。因此Ⅱ4的基因组成中携带致病基因,即其基因组成为Dd的概率为2/3,原因如下图所示(健康孩子的基因组成有3种可能性,其中携带致病d基因孩子的基因组成有2种可能性)。
(3)致病基因是亲代Ⅰ1和Ⅰ2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子代Ⅱ5,人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即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为Ⅰ2是男性,只能产生精子这种生殖细胞,所以致病基因在Ⅰ2和Ⅱ5;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Ⅰ2是男性,说明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对+XY。因为在形成精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所以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或22条+Y。孩子的性别是由父亲决定的,父亲的精子中含有X染色体,则生出女儿;精子中含有Y染色体,则生出儿子。Ⅱ5是女儿,其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X,则说明Ⅱ5的父亲Ⅰ2将X传递给了Ⅱ5。因此在Ⅰ1和Ⅱ5间传递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
(4)患病的Ⅱ7的基因组成是dd,而健康的Ⅱ8的基因组成可能是DD或Dd。如果Ⅱ8的基因组成是DD,那么Ⅲ12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其患病的概率为0。如果Ⅱ8的基因组成是Dd,那么Ⅲ12的基因组成可能是Dd或dd,其患病的概率为1/2。因此若Ⅲ12患遗传病的概率为1/2,则Ⅱ8的基因组成是Dd。
(5)Ⅲ10和Ⅲ12三代以内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属于近亲。如果他们之间通婚,称为近亲婚配,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即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样,他们所生的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因此Ⅲ10和Ⅲ12之间不能婚配。
(6)人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其中22对为男女所共有,另外一对为性染色体,男女不同,男性为XY,女性为XX。同时孩子的性别是由父亲决定的,父亲的精子中含有X染色体,则生出女儿;精子中含有Y染色体,则生出儿子。由于Ⅰ2、Ⅱ7和Ⅲ12都是男性,Ⅰ2和Ⅱ7的关系是父子关系,Ⅱ7和Ⅲ12的关系也是父子关系,因此若某一性状由Ⅰ2传给Ⅱ7,由Ⅱ7 传给Ⅲ12,那么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最可能在Y染色体上。
(7)若Ⅲ9与Ⅲ10是一对双胞胎,说明她们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但由于成年以后,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导致两人的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由此可见,生物体的性状表现出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点评】此题暂无点评
32. 【答案】
(1)吸气
(2)吸收;右心房
(3)线粒体;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⑤;肾小球;葡萄糖;
(5)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
【考点】
呼气和吸气;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尿液的形成
【解析】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密切联系,各系统的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解答】
(1)吸气时胸廓容积变大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小分子的物质透过小肠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营养物质岁血液的流动依次经过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再到心脏的右心房。
(3)呼吸作用的场所在线粒体;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图中的⑤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进入肾小囊中,血液中出现了蛋白质,证明肾小球发生病变;肾小管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
(5)尿液的形成经历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点评】理解人体各系统之间的联系。
33.【答案】
(1) c→a→d→b,生理盐水,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左下方,A
(2)神经组织,器官,消化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考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解析】
(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碘液·吸水纸)→观。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水。盖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这样的盖玻片与液滴之间就没有空气,然后缓缓地放下,液滴也会逐渐与盖玻片接触,将周围的空气排挤出去;这样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显微镜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在视野中观察到不在视野中央的某一方向的标本时,就要继续向同一方向移动玻片,使标本移至视野中央
,便于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其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无法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
(1)①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c滴、a取、涂、d盖、b染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c→a→d→b。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
②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盖片)操作不当。正确的步骤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③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三甲,要从图三甲变成图三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它和植物细胞相比较没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所以,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不会看到细胞壁和液泡,可见A正确。
(2)①当我们不小心用牙齿咬破口腔表面时会感到流血和疼痛,说明口腔内含有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②由上述可知,口腔内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由此可见,口腔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
③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具有消化功能,它与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进一步组成消化系统,用来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由此可见构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点评】规范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技能、全面正确理解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徐州卷)(全解全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盐城卷)(全解全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南京卷)(全解全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