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河南郑州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中考生物第一次模拟卷(河南)
生 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详解】ABD.铁生锈、昼夜交替、雷电交加都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ABD错误。
C.春暖花开,属于植物的繁殖,属于生命现象,C正确。
故选C。
2.D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详解】A、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流动,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掌握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3.C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
【详解】A.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能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正确。
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B正确。
C.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且小光圈换成大光圈——视野变亮,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10×40=400倍,D正确。
故选C。
4.B
【分析】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详解】①西瓜瓤属于营养组织;②西瓜中的瓜子属于种子,属于器官;③油菜植株是植物体层次;④桃属于果实,属于器官;⑤一番茄果肉细胞是细胞层次。
故选B。
5.A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A.保存完好的种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能萌发,A符合条件。
B.食用的大米种子胚不完整,不可能萌发,B不符合条件。
C.正处于休眠期的种子自身不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C不符合题意。
D.煮熟的种子胚已经死亡,因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也不可能萌发,D不符合条件。
故选A。
6.B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详解】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因此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所以水稻植株生长离不开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A正确。
B.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水稻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保护组织;青蛙具有上皮组织,B错误。
C.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从结构层次上分析,稻花属于器官,C正确。
D.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水稻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正确。
故选B。
7.B
【分析】(1)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特性来检验叶片中是否制造了淀粉。如果叶片变蓝说明叶片中有淀粉,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如果叶片不变蓝,说明叶片中没有淀粉,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有:光、叶绿体,光用来提供动力,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所以本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汾。叶片的白斑部分与绿色部分形成以叶绿体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叶片的绿叶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叶片的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说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该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B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完成是由于呼吸运动造成了肺内气压和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压力差:当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时,肺内气压排出,当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时,外界气压进入肺。
【详解】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因此,空气进入体内时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不符合题意。
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顶部下降,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时吸气结束。因此,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病毒随空气进入体内,B符合题意。
C.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因此,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气体交换能力会下降,C不符合题意。
D.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氧气扩散到肺内,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分析】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详解】A.如果B为脑处的毛细血管,A是动脉,流动脉血,C是静脉,C内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A错误。
B.若B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少,养料多,二氧化碳增加,B错误。
C.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若A代表入球小动脉、C出球小动脉都流着动脉血,则B结构是肾小球,C正确。
D.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所以,若A为上、下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D错误。
故选C。
10.C
【分析】题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出球小动脉,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静脉。
【详解】A.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如果某病人的尿液中有红细胞,那么病变部位可能是②肾小球的通透性发生改变,A正确。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B正确。
C.②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④肾小囊中的原尿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所以,与②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的物质是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
D.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①入球小动脉和③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D正确。
故选C。
11.B
【分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详解】A. 鼻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A错误。
B. 人们对臭豆腐的特殊气味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觉得臭,有些人觉得香,不同感受主要是大脑皮层产生,B正确。
C.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C错误。
D. 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感觉器官、脑的组成及功能。
12.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解答时可以从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方面来切入。
【详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用无菌棉棒擦取桌面,再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就可以把桌子上的细菌、真菌接种到培养基上,这就是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当人们发现一箱水果中有一两个腐烂的水果时,要尽快拣出来,这与培养细菌和真菌实验中的接种环节正好相反。选项B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
13.C
【分析】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也叫合子),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详解】A.“插柳”是把柳树的枝条插入湿润的土壤,枝条最后长成柳树,因此“插柳”属于植物无性生殖方式中的扦插,A不符合题意。
B.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到死”二字用的不科学,因为春蚕并没有死,只是化作一个不吃不动的蛹,B不符合题意。
C.在两栖类无尾类的许多种类的雄性中,使咽壁向外膨出形成膜状的球形囊,这个囊称为鸣囊,由很小的开口与咽头相连,鸣叫时膨胀,起共鸣器的作用。雄蛙有鸣囊,能鸣叫,雌蛙没有,因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蛙声”指的是雄蛙为了吸引雌蛙的行为,属于雄蛙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C符合题意。
D.在生殖季节,动物都有各自的繁殖方式,鸟类的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谁家新燕啄春泥”反映了燕子的筑巢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分析】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图中的①耳郭,②耳蜗,③咽鼓管。
【详解】A.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听觉无关,但它们与人的位置觉有关,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维持身体平衡;有些人的前庭和半规管过度敏感,受到轻微刺激就会头晕、恶心等,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晕车、晕船的原因,A符合题意。
B.①耳郭可以更好地收集声波,B不符合题意。
C.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可能会破裂,C不符合题意。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③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分析】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可能会引起疾病。
【详解】A.佝偻病是由于儿童缺含钙的无机盐或缺维生素D引起的病症,A错误。
B.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B正确。
C.成年人缺碘容易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C错误。
D.夜盲症是由于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D错误。
故选B。
16.D
【分析】(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小麦的有芒和无芒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被片尖端是否有芒刺这一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可以遗传给子代,B正确。
C.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所以有芒刺小麦品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芒刺个体中具有变异现象,有长芒刺和无芒刺的个体,环境定向选择了有芒刺的个体生活下来,并且通过遗传把有利变异传给后代,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有芒刺的有利变异,D错误。
故选D。
【点睛】掌握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自然选择学说是解题的关键。
17.C
【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AB.据分析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B正确。
C.古人类越来越强大,主要表现为制造工具越来越复杂,能够使用火烧烤食物来吃,增加了营养,利于脑的发育,大脑越来越发达,四肢更加灵活,并且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从而使得人类不断进化,C错误。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直接证据,D正确。
故选C。
18.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用肺呼吸。
【详解】A.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A不符合题意。
B.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B不符合题意。
C.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C不符合题意。
D.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用肺呼吸。安徽麝鼩的背部皮毛灰棕色偏黑,牙齿分化,门齿发达,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19.C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产生运动。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完成。
【详解】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不能产生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是肌腱,肌腱分别附着在附近的两块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产生运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推门的过程中,状态是从屈肘变为伸肘状态。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发生的变化分别是收缩→舒张、舒张→收缩。
故选C。
【点睛】考查人体做伸肘运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
20.D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详解】A.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人体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酒中含有酒精,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A不符合题意。
B.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B不符合题意。
C.参加集体活动有利于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
D.经常熬夜打游戏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焦虑不安等症状,不利于健康,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1)水生植物 非生物 分解者
(2)地球之肾
(3)捕食和竞争
(4)水生植物→蟹→鹭 能量流动
(5)自我调节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3)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详解】(1)食物网只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图中的水生植物是生产者,其余动物是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3)图中鹭与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两者都以虾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
(4)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的食物链为:水生植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因此最短的食物链为:水生植物→蟹→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往河中投放一定量的鲢鱼、鳙鱼和鲤鱼等鱼种,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就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22.(1)BCDE
(2)鳃 皮肤
(3)外骨骼
(4)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骨骼中空,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龙骨和发达的胸肌,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气囊辅助呼吸,提供能量。。。(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分析】图中:A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B是鱼类,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家鸽属于鸟类,E兔子属于哺乳动物,据此回答。
【详解】(1)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A节肢动物等类群;脊椎动物包括B鱼类、C两栖类、爬行类、D鸟类和E哺乳类。若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则与A不在同一组的是BCDE。
(2)生物的呼吸方式是与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不同的生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生活在比较干旱的环境中,是用气管进行呼吸;B鱼类用鳃呼吸,主要的结构是鳃丝,鳃丝呈鲜红色,因为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3)蝗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4)D家鸽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3.(1)变态发育
(2)D→A→B→C
(3) 2 子宫
【分析】丙图中,1卵壳,2胚盘,3卵黄,4卵白;丁图中,1子宫,2胎盘,3脐带。
【详解】(1)图甲中的M表示蝗虫、家蚕、青蛙共同的发育特点,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图中M表示变态发育。
(2)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因此,家蚕的一生要经过D→A→B→C的发育过程。
(3)图丙所示鸟卵的结构,其中2胚盘是鸟卵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图丁中,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
24.(1)遗传物质
(2)结晶体
(3) 抗原 淋巴 特异性
(4)保护易感人群
(5)“灭活裂解”操作不彻底,病毒还是活的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2)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3)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4)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1)甲型流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病毒一旦离开寄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3)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疫苗的实质是抗原。注射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当相应的抗原入侵时就能及时将其清除,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的角度分析,将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给健康人群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5)“纯化后的病毒还需经过‘灭活裂解’去除其致病性,保留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有效部分,这样就得到了甲流疫苗”,如果“婴儿注射疫苗后导致死亡,如果确实与疫苗质量有关”,可能的原因是“灭活裂解”操作不彻底,病毒还是活的。
25.(1)血红蛋白
(2) 5%的葡萄糖溶液 检验方法(所喂食物、饲养场所,所处温度等其他生活条件)
(3)血铅含量能够影响小白鼠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血铅含量越高,小白鼠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越低
(4) 氧气 购买和使用合格的学习文具;尽量避开或远离汽车尾气较浓是环境;拒绝使用含铅食品;提倡房屋简装,尽量选购绿色家具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根据表格和曲线坐标图中的数据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小白鼠的血红蛋白含量有何影响?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铅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该实验的变量是醋酸铅浓度,所以A组应注射5%葡萄糖溶液,B、C组是实验组,A组是对照组。本实验除了“注射等量的剂量”外,实验中注射方法、检测方法、选取的小白鼠的大小、健康状况相近 ,所喂食物、饲养场所,所处温度等都相同,遵循了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
(3)由B和C实验数据分析可知,血铅含量能够影响小白鼠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血铅含量越高,小白鼠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越低。
(4)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作用运输氧气。资料告诉我们:铅污染有四大来源:汽车尾气污染;家居装饰用品污染;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因此,防止儿童铅污染,我们应该小朋友们,请购买和使用合格的学习文具;请尽量避开或远离汽车尾气较浓是环境;拒绝使用含铅食品;提倡房屋简装,尽量选购绿色家具。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徐州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徐州卷)(全解全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四川成都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四川成都卷)(全解全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盐城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盐城卷)(全解全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