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同步练习专题】2022年初中物理同步 8年级上册(教师版含详细解析)
2022年初中物理同步 8年级上册 第5课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版含解析)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物理同步 8年级上册 第5课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版含解析),共12页。
第5课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版)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特点;3.了解常见声音的产生;4.了解要想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什么条件。1.所有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必然有物体在振动;2.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和固体;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声源;4.认识人耳听声的原理。 知识点0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名师指导】声音的产生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知识拓展】声音的产生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常见的实验验证有:(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3)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4)敲击音叉,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5)说话时,用手按住声带,感受声带的振动;(6)音箱发声时,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7)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例题1】(2021·河北) 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B. 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C. 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D. 通过钟声能判断钟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故C错误;D.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例题2】(2021·陕西) 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B. 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C. “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答案】A。【解析】A.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空气传播,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高,故C错误;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A。知识点0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名师指导】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知识拓展一】声速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作为知识点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声速,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知识拓展二】声音的传播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没有介质声音无法传播。(1)把发声体(闹钟等)放在密闭容器中,慢慢抽出里面的空气,可以发现声音逐渐减小,直至听不到声音。(2)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3)在太空中声音无法传播(太空是真空),宇航员与地面通话靠的是电磁波(无线电)。【例题1】(2021·山西)"五四"青年节期间,学校举办了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歌咏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唱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将音箱音量调大改变了合唱声的音色【答案】B。【解析】合唱声是由人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量调大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例题2】(2021·岳阳)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唱比赛中,师生齐唱《把一切献给党》,抒发爱党、爱国之情。对于歌声描述正确的是( )。A.伴奏的钢琴和圆号的音色是一样的;B.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齐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D.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A、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伴奏的钢琴和圆号的音色是不同的,故A错误;B、歌声的传播需要介质;C、多人唱同一首歌增大了响度,传播的远,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题组A 基础过关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仍然可能发声;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要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A.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错误;B. 有物体振动,并且有传播介质,且物体发出声音的频率在我们的听觉范围以内,我们才能听到,故B错误;C. 声音要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故C正确;D. 由以上分析可知,D错误。故选C。2.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声音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小。故选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传递的信息【答案】D。【解析】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靠无线电对话,故A说法错误;B.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改变了振动频率,所以是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所以B说法错误;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C说法错误;D.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利用的是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故D说法正确。故选D。4.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真空_____传声(填“能”或“不能”),噪声是发声体________振动形成的。【答案】介质;不能;无规则。【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5.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答案】信息;固体。【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图中的俊俊同学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面传过来的,说明固体能传声。6.小明在参加学校运动会,他参加100m赛跑的成绩是12s,则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终点的裁判员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裁判员计时就计________0.29s。(填“多了”或“少了”)【答案】8.3;少了。【解析】(1)他的平均速度:v==≈8.3m/s;(2)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所以少的时间为t==≈0.29s。故答案为8.3;少了。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华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_______________;(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力敲桌子发出声响时,桌子却几乎不动。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____;(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或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1]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2)[2]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砂粒,把桌子振动转化为砂粒的振动,即把桌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3]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能传播声音,也能说明声波具有能量。(4)[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闹钟声会逐渐减弱。[5]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闹钟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题组B 能力提升练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C. 敲击水瓶琴 D. 真空罩中响铃闹钟【答案】B。【解析】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可以产生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振动,不能产生声音,故B符合题意; C.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声,故C不符合题意;D.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没听到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 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 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D. 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答案】B。【解析】A.真空不能传声,哨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振幅变大,哨音的响度变大,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C错误;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改变了哨音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B。3.窗外飘来《我和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波可以在空气、地面和真空中传播;B. 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所以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C. 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D. 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噪声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污染,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C. 空气是声音的一种传播介质,次声波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C错误;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B。4.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答案】B。【解析】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故选B。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B.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 我们无法区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D.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答案】B【解析】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响度大,故A错误;B.由声音的产生原因可知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分辨,故C错误;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故选B。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D.“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7. 2019年10月1日,小洋欣赏了建国70周年主题为《我的祖国》的专场音乐会。其中关于音乐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男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的音调低;B. 小洋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C. 当长笛演奏时,是长笛内的空气振动发声;D. 欣赏音乐期间,大家把手机调至静音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答案】C。【解析】A.音调代表声音的高低,男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的音调高,故A不正确;B.小洋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故B不正确;C.吹长笛时,使笛内空气会发生振动,振动产生声音,故C正确;D.欣赏音乐期间,手机调至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C。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B. 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C .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 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答案】A。【解析】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故A正确;B.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琴声的音调,故B错误;C.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故D错误。故选A。题组C 培优拔尖练1.(2021·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C.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答案】B。【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错;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正确;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C选项错误;噪声的控制包括在:声源处控制、传播过程中控制、人耳处控制,而禁止鸣笛是声源处控制噪声,D错误,故选B。2.(2021·扬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D.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响度【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故B正确;C.“轻声细语”指的是说话的声音小,是降低声音的响度,不是降低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D.音色是声音的特有品质,用于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音色,故D错误。故选B。3.(2021·成都)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B.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C.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消除噪声;D.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是由于罩内仍有少量空气,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C、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错误。故选:B。4.(2021·自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B.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色就不同;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比水中传播快;D.上课时,听到窗外嘈杂的噪声后关上窗户,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就不同,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D、关上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