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355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355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355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花雨》一文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浸透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作者摇桂花收桂花时开心的样子,也仿佛闻到了桂花的香气。而作者的思乡情怀也如同那桂花的香气一般,溢满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乡情。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这部分中,以母亲的话引起的乡情作结,点明了主题:月是故乡明,桂花当然是故乡的最香、最好,那阵阵摇落的桂花雨寄托的是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愁和她对童年欢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本文插图描绘的是“摇花乐”的情景。一颗老树,一个竹匾,一树浓密的叶子,一簇簇小巧精致的桂花,还有纷纷扬扬的“桂花雨”中摇花的母亲和欢呼的稚童,将故乡老院子里“摇花乐”的情景形象地再现到读者面前,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美好。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孩子对桂花很是熟悉。在进入教室的途中,就有一条桂花长廊,每到秋季开学的日子,芳香四溢。秋雨过后,更是满地金黄。孩子们在上体育课的最爱到桂花树下嬉戏玩闹。桂花雨,孩子们肯定是体验过的,知道桂花似雨飘落下来,落在孩子们的头发上,肩膀上,校服上满校园的桂花香味,充斥着孩子们童年的读书时光。所以《桂花雨》这篇课文,相比孩子们读起来会沉浸入到作者怀念童年生活的美好当中去。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花带给“我”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
3.理解文中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和“摇花乐”,学习作者借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4.联系“阅读链接”和背景资料,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花带给“我”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文中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和“摇花乐”,学习作者借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联系“阅读链接”和背景资料,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和“摇花乐”,学习作者借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联系“阅读链接”和背景资料,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作者在对桂花的回忆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琦君资料
4.课文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每到秋季开学时期,我们的校园里有一种香味一直萦绕在大家的鼻尖,那就是——桂花香!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师:桂花树的树皮凹凸不平,枝叶娇嫩欲滴,花朵一丁点小,但是别看花朵不起眼,一簇簇绽放在枝头我们周围的小区都可以闻见呢。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走进充满桂花香的课本中,去体味这浓浓的桂花香给作者琦君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师:桂花雨给作者琦君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难忘、美好的回忆。作者将这些美好的回忆记录于笔端,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吧!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当代女作家。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等。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读得是否正确、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
盛开 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 姿态(姿势) 一箩 香飘十里 使劲 糕饼 浸在
3、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懂 兰 箩 婆 糕 饼 浸 缠 茶 捡
易错字:箩,注意和“萝卜”的“萝”进行区分,不要写成草字头;“茶”字最后两笔都是点
缠:1.缠绕 组词:缠裹2.搅扰不止 组词:纠缠3.招惹;应付4.[缠绵] ①盘绕身心,无法解脱; ②形容连续而婉转组词:缠绵——来自《学生新华字典》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缠”的意思)
四、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梳理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喜欢桂花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跟桂花有关的记忆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离开家乡后,思桂花
五、引导交流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边读边思考,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学生示范读)
PPT出示:
一想到桂花,“我” ————————。
生:一想到桂花,我就想起了桂花迷人的香气。
生:一想到桂花,我就想起了桂花糕饼的味道。
生:一想到桂花,我就想起了摇桂花的快乐。
┅┅
(生齐读课题)
师:桂花如雨点儿般从空中飘落下来,就像下雨一般,这是留在作者琦君记忆中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印象。到底故乡何处美好,桂花又是怎样迷人的,我们下一堂课再来品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上一堂课认识了台湾女作家琦君,通过联系上下文明白了“缠”字的意思,通过分段,理清了本文的脉络。我们还体味到了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师:请你再次默读课文,圈画桂花留给“我”的美好的回忆,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再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二、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
1.默读课文“忆赏花”部分(第1~2自然段)。勾画出描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写的批注。根据组员的交流,修改、补充自己的批注。
3.全班交流:作者回忆儿时与父亲赏花的片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1)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指名读句子。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
(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桂花香的喜爱之情。
三、品读“桂花香”
生交流第二自然段中对桂花香气的描写。
师:桂花那迷人的香气不仅弥漫在作者的心田,还在文章中出现了很多次呢。
1.学生自由读,通过小组交流,勾画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
2.学生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分享交流。
师:有些同学注意到这个“浸”字,请同学们结合上下文,说说“浸”字在文章中的含义,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浸:1.泡在水里,被水渗入;2.灌溉;3.渗入,渗透;4.淹没;5.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6.浸染,熏陶;
(第四自然段的第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浓郁,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六自然段的第二个“浸”字说明了桂花的香气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它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三、想象画面,感悟“摇花乐”
师:一字有一字的妙用,桂花香“浸”在人们的生活中,连这份记忆都是香香的,甜甜的。浓浓的香气仍旧弥漫在作者的心田,足见作者琦君对桂花的喜爱之情。除了桂花的香气,琦君还做了一件令她始终念念不忘的大事。
1.生齐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对这个自然段的批注内容及想法。
2.生自读,想象画面,说说当时是什么情景。
师:桂花,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落在了母亲的头发上,落在了作者的肩膀上,落在了人们的怀中。此时此刻,你也在“摇桂花”的现场,会有怎么的感觉呢?
3.抓住“摇桂花”时的动作,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作者“摇桂花的”快乐和兴奋。
师: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出这句话呢?
我————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生说,生朗读,生带着感情再读第五自然段)
四、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感受作者对“摇桂花”的怀念
1.PPT出示阅读链接,生默读
师:多年后,这些画面会印在他的脑海中,成了最美好的回忆。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可是,同学们,作者再写这段话的时候,不再是当年那个摇桂花的小孩子了。结合大家课前查找的资料,琦君跟母亲离开家乡后就一直没有回去过,多少年都没有见到这桂花了。
生再读“摇桂花”的片段,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回忆的怀念)
五、品读“带桂花”,感悟思乡
1.引导思考:如今,这纷纷扬扬的桂花雨,就变成了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啊。难怪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请你想一想,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真的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生说想法。
(从香气上看,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没有分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香气更显得浓郁。“月是故乡明”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命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母亲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所以家乡的桂花永远是最香的。)
2.引申仿写
师:桂花雨让作者魂牵梦绕,并板书“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并想像一下,当你有一天离开了家乡,你会说什么?
请你模仿这个句子“( )还是故乡的( )”再写两三句。
(生写师巡视,巡视的过程发现不妥的句子加以纠正,比如“砚台还是家乡的黑”不妥。)
(生一边汇报一边把自己写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师: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生:茶还是故乡的浓。
生:梨还是故乡的甜。
五、体会表达,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1.再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为什么作者文章的结尾,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是说“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抓住“又”字分析,“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想起“摇花乐”和“桂花雨”,表现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怀念。)
2.发挥想象,角色浸入,再次感受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此时,远在他乡的作者又会浮现怎样的情景?耳旁又会响起怎样的声音呢?
3.回到课题,回到校园,写一写学校的桂花树给你留下的童年回忆。
小学桂花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a href="/yw/tb_c16077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桂花雨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回忆文意,品“摇花乐”,悟“思桂情”,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程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