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二12月线上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二12月线上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二12月线上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二12月线上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二12月线上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二12月线上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线上考试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
    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②血红蛋白、O2、胃蛋白酶③葡萄糖、CO2、胰岛素④激素、呼吸酶、氨基酸⑤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⑥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
    A.①③ B.④⑥ C.①⑤ D.②④
    【答案】A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详解】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正确;
    ②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二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
    ③葡萄糖属于营养物质、CO2为细胞代谢废物、胰岛素为细胞产生的特殊功能的物质,因此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
    ④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
    ⑤食物中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发生在细胞内(线粒体基质),细胞内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即正确。
    故选A。
    2.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直接进入甲
    B.乙是神经元、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激素可分布在甲、乙中,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乙
    D.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答案】C
    【分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终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内环境还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地方。因此,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能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
    【详解】A、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直接进入乙所示的组织液中,A错误;
    B、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淋巴液,B错误;
    C、激素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随体液运输,血浆中(甲)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乙),C正确;
    D、甲中不含血红蛋白,而是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D错误。
    故选C。
    3.健康人受到惊吓后,收缩压升至140mmHg以上,通过体内调节机制可恢复正常。如图所示的反射弧中,b是(    )

    ①交感神经②副交感神经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分析】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的一部分,分为脑部和骶部,中枢在脑干,作用为能引起心搏减慢、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膀胱收缩等反应,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
    【详解】根据题意,一个健康人受到惊吓后的收缩压>140mmHg,情绪紧张时,血液对管壁的侧压力增大,动脉血压会升高,主动脉和颈动脉壁渗透压感受器会兴奋,内脏活动加强,通过神经调节使内脏活动恢复正常,能使内脏器官活动减弱的神经为副交感神经。由题意可知,b应该是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是仅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提供信号
    C.再次接触过敏原才会出现过敏症状主要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有关
    D.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将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答案】B
    【分析】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可见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靠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可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A错误;
    B、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同时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靶细胞膜表面分子的变化,当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以后,可以识别并裂解靶细胞,B正确;
    C、再次接触过敏原,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过敏反应,才会出现过敏症状,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无关,C错误;
    D、灭活疫苗已经失去了侵染活性,不能进入宿主细胞,故不会引发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B。
    5.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脑局部葡萄糖代谢降低,科学家研究发现其代谢异常与抑郁的症状密切相关,甲状腺激素缺乏通过影响边缘系统的功能导致抑郁障碍,结合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及作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边缘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抑郁说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B.脑局部葡萄糖代谢降低可能与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作用直接相关
    C.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会抑制垂体细胞分泌TSH
    D.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采用饲喂法
    【答案】C
    【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进行的。当机体感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 TRH运输到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 TSH;TSH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也就是说,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加快细胞代谢,增加机体产热,还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结合题文“甲状腺激素缺乏通过影响边缘系统的功能导致抑郁障碍"可知,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功能,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几乎全身细胞代谢,细胞代谢最常利用的底物是葡萄糖,故脑局部葡萄糖代谢降低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直接相关,B正确;
    C、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通过反馈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促进其分泌TRH和TSH,从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含量,C错误;
    D、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故可用饲喂法处理动物,研究代谢变化,D正确。
    故选C。
    6.研究发现神经元X与抓挠行为有关,神经递质Y能够诱发强烈的抓挠行为。欲探究神经递质 Y与神经元 X的关系,某小组以模型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抓挠行为和语音文字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B.刺激X 导致 Y分泌增多,说明 Y由 X分泌而来
    C.神经递质 Y由突触小泡释放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D.刺激小鼠皮肤立即出现抓挠行为说明抓挠需反射弧参与
    【答案】D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3、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和条件反射(通过学习所形成的)。
    【详解】A、语音文字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抓挠行为不是人类特有的,小鼠也会出现抓挠行为,A错误;
    B、刺激X导致Y分泌增多,并不能说明 Y由 X分泌而来,有可能受其间接调控分泌而来,B错误;
    C、神经递质Y由突触小泡释放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刺激小鼠皮肤出现抓挠行为说明抓挠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需要反射弧的参与,D正确。
    故选D。
    7.如图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X代表血糖,则a→b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肝糖原的分解
    B.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b→c段出现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若X代表CO2,则b、d对应时刻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度最高
    D.若X代表胰高血糖素,则其含量变化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有关
    【答案】C
    【分析】1、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
    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详解】A、若X代表血糖浓度,则a→b段出现血糖浓度的升高的原因可能是肝糖原的分解,A正确;
    B、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b→c时段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减少, 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正确;
    C、若X代表CO2,则b、d时刻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度最高,C错误;
    D、若X代表胰高血糖素,其含量变化既受到下丘脑的控制,也受到血糖含量的变化影响,故其含量变化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有关,D正确。
    故选C。
    8.图中为激素A和激素B的作用机理,以下关于两种激素的共性,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促进基因表达
    B.均需与膜上受体结合
    C.均是信息分子
    D.均通过产生蛋白质发挥作用
    【答案】C
    【分析】分析示意图可知,激素A进入细胞与受体a结合后再进入细胞核,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生理效应;激素B没有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b结合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可知,激素B没有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b结合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不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A错误;
    B、由图可知,激素A进入细胞与受体a结合后再进入细胞核,进而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B错误;
    C、两种激素均是信息分子,C正确;
    D、由图可知,激素B没有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b结合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不是通过产生蛋白质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C。
    9.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下丘脑可以产生冷觉,提醒人多穿衣物
    B.当受到寒冷刺激,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受神经-体液调节
    C.在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D.当受到寒冷刺激,体温明显下降,酶活性降低
    【答案】B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冷觉是大脑皮层产生的,A错误;
    B、根据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可知当受到寒冷刺激,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B正确;
    C、在炎热环境中,人是恒温动物,人体的自身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维持动态平衡的, C错误;
    D、人是恒温动物可以调节体温,当受到寒冷刺激,体温不会明显下降,酶活性不会降低,D错误。
    故选B。
    10.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 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④
    【答案】D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
    【详解】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
    ②c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激素均能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使产热量增加,②正确;
    ③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大脑皮层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③错误;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所示的抗利尿激素,④正确;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⑤错误;
    ⑥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⑥错误。
    故选D。

    11.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C=CD,图乙为突触结构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图甲中C给予电刺激,并在A、D点放置电流计,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图乙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依靠主动运输被释放出来
    C.图乙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D.图甲中刺激A点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外、膜内电流的流向相同
    【答案】A
    【分析】分析甲图: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其中ABC所在的是传入神经,D所在的是传出神经;分析乙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其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详解】A、分析图可知,刺激C后兴奋能传到A点,也能传到D点;由于兴奋在突触传递时存在突触延搁,所以兴奋会先到达A点,后传到D点,即在图甲中C给予电刺激,并在A、D点放置电流计,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
    B、图乙中E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C为神经递质,依靠胞吐被释放出来,B错误;
    C、图乙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受体)结合后,不一定会引起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因为C有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C错误;
    D、未兴奋部位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后的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图甲中刺激A点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外电流方向为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刺激部位),而膜内电流方向为兴奋部位(刺激部位)到未兴奋部位,因此图甲中刺激A点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外、膜内电流的流向相反,D错误。
    故选A。
    12.“柯萨奇”病毒可引起“胃肠感冒”,患者常出现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进入胃部后引起胃体肌肉收缩属于条件反射
    B.机体抵抗该病毒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
    C.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D.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
    【答案】B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A、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生理过程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因此机体抵抗该病毒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B正确;
    C、免疫防御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机体消灭“柯萨奇”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C错误;
    D、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唯一细胞,没有识别抗原能力,因此不能特异性识别该病毒,D错误。
    故选B。
    13.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过敏是荨麻疹的常见病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性荨麻疹症状
    B.引起过敏性荨麻疹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免疫活动的加强
    C.过敏反应通常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家族中有荨麻疹病史的人患荨麻疹的概率较大
    【答案】D
    【分析】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详解】A、荨麻疹的出现属于过敏反应,根据概念(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可知,出现过敏性荨麻疹时,机体一定不是首次接触过敏原,A错误;
    B、过敏反应机理是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引起的,有抗体参与的免疫是体液免疫,因此引起过敏性荨麻疹(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体液免疫活动强度过强,B错误;
    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C错误;
    D、过敏反应一般有遗传倾向,因此,家族中有荨麻疹病史的人患荨麻疹的概率较大,D正确。
    故选D。
    14.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2、细胞3、细胞4、细胞5
    C.HIV入侵人体后,主要侵染人体的细胞2
    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
    体液免疫过程为:(1)诱导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于其抗原决定簇(抗原表面蛋白);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乙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免疫发挥效应
    【详解】A、T细胞和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但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A正确;
    B、4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1吞噬细胞没有特异识别功能,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识别功能,B错误;
    C、HIV入侵人体后,主要侵染人体的Ť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C正确;
    D、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其次组织液和外分泌液,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
    15.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
    D.曲线FG段人体的细胞免疫大大下降,而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答案】B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随着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淋巴细胞逐渐减少,并伴有一些症状出现,如淋巴结肿大,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不能在内环境中增殖,A错误;
    B、HIV进入人体后,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同时还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通过与抗体结合来杀死HIV,故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C、人体感染HIV后,其血清中会含有一定量的HIV抗体,故曲线CD段的初期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C错误;
    D、在曲线FG段,辅助性T细胞数量下降,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因此曲线FG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能力也大大下降,D错误。
    故选B。
    16.下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其中m、n、p表示相应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曲线Ⅱ表示生长素对根的作用,则曲线Ⅰ可表示生长素对芽的作用
    B.若曲线Ⅰ中A点表示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状况,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一定在m和n之间
    C.若曲线Ⅰ中B点表示横放植株根的近地侧的生长状况,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P
    D.若植株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为C点对应的浓度,则D点不可能代表同一枝条顶芽的生长状况
    【答案】D
    【分析】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农业生产上,为保证单子叶作物的生长发育,常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作除草剂来杀死双子叶杂草。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处,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生长,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则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所以向光弯曲生长。
    【详解】A、根对生长素比芽敏感,即在较低浓度下能够促进根生长,较高浓度会抑制根生长,而芽生长效应在较高浓度下,故曲线I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曲线Ⅱ可表示对芽的作用,A错误;
    B、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生长,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则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若曲线Ⅰ中A点表示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状况,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A点对应的m值,而且背光测生长速度要快于向光测,因为纵坐标表示的是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时间越短生长速度越快,所以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不一定在m和n之间,n与p之间也有一个范围符合,B错误;
    C、将植物体水平放置,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若曲线Ⅰ中B点表示横放植株根的近地侧的生长状况,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P值,C错误;
    D、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处,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若植株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为C点对应的浓度,因为D点的生长素浓度大于C点,所以D点不可能代表同一枝条顶芽的生长状况,D正确。
    故选D。
    17.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a、b、c、d、e、f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依次是a1、a2、a3、a4、a5、a6角(图中用a代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则a、b琼脂块所引起的a1=a2
    B.图中a角的形成是由于去顶胚芽鞘切段左侧细胞生长速度快于右侧
    C.若将c和d同时放在同一去除胚芽鞘切段顶端的两侧,则胚芽鞘不弯曲
    D.比较a1、a2、a3、a4、a5、a6角的大小,a2=a6>a4>a3>a1=a5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甲组云母片插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单侧光照射,生长素横向运输,所以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含量b>a;乙组云母片插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照射,生长素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所以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含量c=d;丙组和甲组相同,所以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含量ea;乙组云母片插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照射,生长素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所以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含量c=d;丙组和甲组相同,所以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含量e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6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6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一2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一2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