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_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三中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_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三中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2_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三中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2_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三中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_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三中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_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三中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生物学科12月月考
    命题人: 审题人: 日期: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及小肠绒毛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运输
    B.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
    C.由2携带的氧到心肌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
    D.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
    3.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如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分别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和全球的是(    )

    A.2、1、5 B.5、3、2 C.3、4、2 D.1、2、3
    4.下图甲、乙、丙、丁为神经系统的相关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表明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形成突触
    B.图乙中⑤的本质为组织液,如果⑤中K+浓度增加,则⑥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C.在图丙中c处给予适宜强度刺激(bc=cd),则在b、d两处可同时检测到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且a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刺激图丁中⑥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不能证明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5.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元,闰绍细胞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b处,a、c、d三点中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的是a点和d点
    B.图中效应器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C.闰绍细胞的活动可减弱运动神经元兴奋带来的肌肉反应
    D.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可能会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症状
    6.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产生并释放的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体液中,内部含有脂质,蛋白质、mRNA等物质。研究表明,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迁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泌体的形成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外泌体的研究可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C.外泌体释放后可能被其他细胞吞噬并被溶酶体降解
    D.大多数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与外泌体的释放方式相同
    7.细胞外液中 K+浓度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细胞外液中 Na+浓度会影响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和速率。分别给予两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分别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依据结果推测神经纤维所处的环境可能是(    )

    A.甲在高Na+海水中,乙在高K+海水中
    B.甲在高Na+海水中,乙在低K+海水中
    C.甲在正常海水中,乙在低Na+海水中
    D.甲在正常海水中,乙在低K+海水中
    8.某同学在蟾蜍的坐骨神经细胞外侧接上灵敏电流计,如图所示,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的“?”处有1个突触,则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
    B.若图中的“?”处没有突触,则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
    C.若图中的“?”处神经纤维被切断,则电流计的指针偏转1次
    D.若图中的“?”处没有突触,则兴奋传导至b处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9.二硝基苯酚(DNP)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某种离子通道,将DNP逐渐添加到神经细胞的轴突内并监测其静息电位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B.随着DNP浓度增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C.添加DNP可能使神经细胞对K+的通透性下降 D.添加DNP后,神经细胞变得更容易产生兴奋
    10.下列各项中,都是因为人体内缺乏激素而引起的疾病是(    )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白化病    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⑤巨人症   ⑥侏儒症   ⑦大脖子病  ⑧夜肓症
    A.①②⑥⑦ B.②③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④⑥⑧
    11.某项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分泌物一定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的
    B.若分泌细胞是卵巢细胞,则靶细胞不可能是下丘脑细胞
    C.该调节过程产生的分泌物通过体液定向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D.若血钠含量降低,则分泌物可能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
    12.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某些糖尿病患者胰岛分泌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正常人相比,该患者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下降,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偏高
    B.InR受损后,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提高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
    C.正常人的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而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D.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
    13.下丘脑中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图(见下图)中实线所示,C、W曲线交于S点,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低于正常值
    B.人感染流感病毒后或干活出汗时S点左移
    C.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14.下图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B,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D,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B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人体内产热大于散热
    B.在D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
    C.在AB段与EE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相同
    D.在CD段时间内,产热等于散热,主要散热途径是汗液蒸发
    15.科研人员构建了靶向膜蛋白H的抗体-药物偶联物(DS),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药物定向作用于特定的对象。DS携带DNA抑制剂,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DS在乳腺癌治疗中疗效很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S中的抗体与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使其凋亡
    B.DS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C.乳腺细胞发生基因重组后转变为乳腺癌细胞
    D.膜蛋白H基因可能仅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
    16.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题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信息分子A、C、D、E、F发挥作用后会被移走或分解失活
    B.信息分子C由内分泌腺分泌后,由体液定向运输到肾脏
    C.信息分子F与B淋巴细胞结合,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信息分子A、C、D、E、F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
    17.如图为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模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a、b、c表示器官。b为垂体,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时,刺激a,调节的结果是c处重吸收水的作用增强
    B.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反射弧仅由神经元构成,它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a、b为细胞,c为物质,则b不能识别该抗原,c的产生特点是更快、更多
    D.若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为胰岛,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
    18.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a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b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疾病
    c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d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
    19.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许多生活、生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植物激素,例如:过去人们在密闭的米缸中点香,能使绿色香蕉变黄;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清代《棉业图说》中所附“摘心图”,文中记载“摘心”能使棉花亩产增加三四十斤。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香在米缸中燃烧不充分释放出乙烯,能促进香蕉的发育与成熟
    B.人体细胞不含与生长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生长素对人体不起作用
    C.棉花摘心能降低侧芽处生长素的浓度,促进侧芽的发育
    D.人体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
    20.如下图实验,甲、乙、丙枝条切去顶芽,丁顶芽不切除。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丁枝条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B.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丙
    C.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
    D.丁表现出顶端优势可能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有关
    21.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22.在植物的抗冷胁迫过程中,脱落酸(ABA)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探究一定浓度范围内的ABA对不同品系番茄幼苗叶片在抗冷胁迫中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注:相对电导率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细胞膜受损越大,相对电导率越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利用脱落酸氧化分解增加产热,从而提高抗寒能力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和温度,因变量是相对电导率
    C.因番茄品系710最低相对电导率低于品系704,故其对ABA反应敏感性更大
    D.图中ABA浓度对番茄幼苗叶片的抗冷胁迫具有促进作用
    23.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24.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m2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则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C.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2中C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D.图3中,15-20年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25.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③调查某种兔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偏大④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需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⑥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二 填空题
    26.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每空2分)

    (1)据图1判断②是传入神经的依据有: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刺激①处,若在③处发生如图2所示的情况,则在④处的电流表_____(填能或不能)测到电位变化,若在③处发生如图3所示的情况,则在④处膜两侧电位呈____________。
    (3)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__________(填抑制剂或激活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解病情。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_(填兴奋性突触或抑制性突触)。神经递质除了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作用于________,产生相应的效应。
    27.研究表明肥胖的发生与动物体内的瘦素分泌密切相关。瘦素是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肽类,通过与瘦素受体(LepR)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在降低食欲、减少能量摄入,降低血糖,以及减少脂肪合成和储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瘦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夜间20:00至次日凌晨3:00为分泌高峰。回答下列问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
    (1)_________ 是直接参与瘦素合成、加工、分泌的细胞器;在调节血糖的生理功能上,瘦素与__________具有协同作用。
    (2)肥胖的发生有两种观点,观点1:瘦素分泌不足导致肥胖;观点2:瘦素不能与LepR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即瘦素抵抗引发肥胖。某研究小组欲利用生理状况相似的肥胖症模式小鼠(由于遗传背景一致,其患肥胖的原因相同)若干、适宜浓度的瘦素溶液及相关指标的测定仪器,设计实验证明上述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完善设计思路:
    ①将肥胖症模式小鼠平均分为______组;分别测定并记录各组小鼠的血清瘦素水平及肥胖指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组小鼠均饲养在相同的环境中。
    ③定期对各组小鼠进行上述处理,并记录相关指标。
    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则支持观点1;若_________,则支持观点2。
    (3)研究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的LepR基因突变,形成大量截断的瘦素受体,不能固定于细胞表面形成信号传导系统,但仍保持有与瘦素结合的特性,这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但依然肥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已知某肥胖患者体内血清瘦素水平与机体脂肪含量呈正相关,而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会进一步加剧瘦素抵抗,损害身体健康,该过程的调节机制是______(正/负)反馈。请结合
    自身生活经验及题干信息,提出一条预防肥胖发生,保持健康的可行性建议____________。
    28.将生长正常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图1是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

    (1)生长素由_____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的作用是_____。
    (2)图1中,与茎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对应的曲线上的点依次为_____。若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数x,请结合图2,用数学不等式表示x的范围:_____。
    (3)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并得到图3所示实验结果。图3中“?”的处理方式是_____。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胚芽鞘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IAA单独处理的_____倍。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原因是_____。














    12月月考答案详解
    1.C
    【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再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详解】A、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A正确;
    B、根据试题分析: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水分流向组织液,③组织液增多,B正确;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扩散到②血浆至少需穿过5层膜(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C。
    2.C
    【分析】据图分析:1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是红细胞,3是毛细血管,4是组织液,5是毛细淋巴管。
    【详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血浆渗透压过低可以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由红细胞携带的氧气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生物膜,C正确;与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点睛】熟悉题图中各部分结构和液体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3.A
    【分析】分析题图:1生活在温度最高,盐分最低的水域;2生活在盐度最高,温度最低的水域;3生活在盐度最高,温度范围较广的水域;4生活在温度较低,盐分较低的水域;5生活的盐度和温度范围较广,可生活在全球不同水域。
    【详解】北极海域的特点是温度较低,盐度较高,由分析可知2适合在该水域中生存,热带湖泊温度较高,盐分较低,由分析可知,1适合生活的该水域中,由图可知,5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都能很好的生长,故5可在全球的水域中生长,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示意思,就要学好数学中的坐标轴的意义,需要同学们能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4.A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是神经元的结构图,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乙图是突触的结构,其中①表示轴突末梢,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突触小泡,④表示突触前膜,⑤表示突触间隙,⑥表示突触后膜;丙图是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丁图是放射弧的结构图,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甲中A、B表明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形成突触,A正确;
    B、图乙中⑤的本质为组织液,如果⑤中K+浓度增加,则⑥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减小,B错误;
    C、丙图中,神经冲动在同一个神经元上传导具有双向性,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若在c处给予适宜强度刺激(bc=cd),则b、d、e三处能检测到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由静息状态变为动作状态),且b处检测到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比d、e要更快,而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
    D、刺激图丁中ⓑ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能证明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D错误。
    故选A。
    5.A
    【分析】分析题图:a处兴奋时,一方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收缩;另一方面,兴奋传到润绍细胞,润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收缩。通过这两个途径实现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
    【详解】A、由题图可知,题图中兴奋传递是a→b→c→d,d兴奋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因此刺激b处,兴奋可以传至c、d,所以在c、d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
    B、由题图可知,效应器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B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闰绍细胞的活动可减弱运动神经元兴奋带来的肌肉反应,C正确;
    D、破伤风毒素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释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不能及时由兴奋状态转变为抑制状态,肌肉会持续收缩,D正确。
    故选A。
    6.A
    【分析】外泌体是由细胞释放的,内部脂质、蛋白质mRNA等物质,它广泛存在于体液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可以分泌,外泌体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细胞膜内陷和细胞多囊体的形成,细胞内多囊体与细胞膜融合后,以囊泡形式释放到细胞外。
    【详解】A、据图可知,外泌体形成的过程包括胞吞和胞吐的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
    B、肿瘤早期细胞会产生一些特殊物质比如甲胎蛋白等,这样形成的外泌体就会携带有母细胞特有的蛋白质和mRNA等特征,用于肿瘤的治疗,B正确;
    C、外泌体释放后可能被其他细胞识别并吞噬,如肿瘤细胞形成的外泌体可能被吞噬细胞吞噬,并被溶酶体降解,C正确;
    D、多数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是胞吐,与外泌体释放方式相同,D正确。
    故选A。
    7.C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分体题图可知,刺激后,甲可产生动作电位,而乙的膜电位变化有所改变,但未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有关,故据此推测甲在正常海水中,乙在低Na+海水中,导致甲中的钠离子内流多,能形成动作电位,而乙中钠离子内流少,不能形成动作电位。
    故选C。
    8.A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A、信息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由于无法判断“?”处突触生理结构的位置及传导方向,因此刺激a点,电流计可能偏转1次或2次,A错误;
    B、若图中的“?”处没有突触,则电流计连接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则刺激a点,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B正确;
    C、若图中的“?”处神经纤维被切断,则刺激a点,兴奋只能到达电流计的左侧,电流计的指针偏转1次,C正确;
    D、若图中的“?”处没有突触,则兴奋传导至b处时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点是外正内负,故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D正确。
    故选A。
    9.B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详解】A、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要高,K+浓度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A正确;
    B、分析曲线图可知随DNP浓度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B错误;
    C、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形成的。添加DNP可能使神经细胞对K+的通透性下降,从而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C正确;
    D、添加DNP后,使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减小,受刺激时,较少量Na+内流即可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神经细胞变得更容易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B。
    10.A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对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激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详解】①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①正确;
    ②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②正确;
    ③白化病是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③错误;
    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④错误;
    ⑤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⑤错误;
    ⑥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⑥正确;
    ⑦大脖子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⑦正确;
    ⑧夜肓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不是激素缺乏而引起的疾病,⑧错误。
    因此,都是因为人体内缺乏激素而引起的疾病是①②⑥⑦,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D
    【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的作用: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详解】A、大分子的物质需要胞吐送出体外,比如蛋白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比较多,有氨基酸衍生物,多肽,蛋白质等等,不一定都是由胞吐送出体外的,如性激素是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释放到胞外,A错误;
    B、若分泌细胞是卵巢细胞,则分泌物是性激素,可反馈作用于下丘脑,B错误;
    C、调节过程产生的分泌物通过体液运输定向作用于靶细胞,但不能定向运输,C错误;
    D、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D正确 。
    故选D。
    12.B
    【分析】胰岛素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InR结合后,可激发靶细胞的新陈代谢,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其调节的不同代谢途径或是促进或是抑制,从而达到改善神经细胞生理功能的目的。
    【详解】A、某些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下降,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偏高,A正确;
    B、炎症因子对神经元摄取葡萄糖起抑制作用,InR受损后,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抑制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B错误;
    C、由图可知,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C正确;
    D、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该过程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
    故选B。
    13.D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详解】A、由图可知,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体温高于正常值,A错误;
    B、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偏高,体温高于正常值使点S将右移,干活出汗时体温不变,S点不移动,B错误;
    C、体温24小时处在S'点,高于正常体温,但持续在此温度下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
    D、正常体温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D正确。
    故选D。
    14.A
    【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详解】A、在B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人的体温维持相对稳定,产热等于散热,A错误;
    B、在时刻D,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温度降低,机体的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B正确;
    C、人是恒温动物,在AB段与EF段时间内,人的体温不变,人体内酶的活性相同,C正确;
    D、在CD段时间内,机体为增加散热,皮肤血管应舒张,立毛肌舒张,主要散热途径是汗液蒸发,此时体温相对稳定,产热等于散热,D正确。
    故选A。
    15.D
    【分析】DS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药物定向作用于特定的对象。DS携带DNA抑制剂,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可知膜蛋白H基因可能仅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
    【详解】A、DS携带DNA抑制剂,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A错误;
    B、细胞免疫发挥效应作用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题中过程并未体现出细胞毒性T细胞,B错误;
    C、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
    D、DS携带DNA抑制剂,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膜蛋白H基因可能仅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D正确。
    故选D。
    16.B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C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E表示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F表示细胞因子。
    【详解】A、D、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C、D、E为激素,F为细胞因子,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且发挥作用后会被移走或分解失活,A、D正确;
    B、信息分子C表示抗利尿激素,由内分泌腺垂体释放后,由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在肾脏处发挥作用,B错误;
    C、信息分子F表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B淋巴细胞结合,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故选B。
    17.B
    【分析】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二次免疫调节的特点:反应强而快,产生抗体的数量多。
    【详解】A、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则a、b、c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时,刺激a,使a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c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正确;
    B、反射弧也包括肌肉或腺体,B错误;
    C、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即二次免疫过程,该过程主要是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但浆细胞分泌抗体,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更快更多,C正确;
    D、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为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D正确。
    故选B。
    18.D
    【分析】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是免疫功能过强,属于④过敏反应;
    b.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疾病,这可由③免疫缺陷导致;
    c.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说明该病是由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引起的②自身免疫病;
    d.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属于①正常免疫。
    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19.D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作用如下:
    1、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3、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4、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5、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绿色香蕉变黄是香蕉果实成熟的现象,而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乙烯,故香在米缸中燃烧不充分释放出的物质是乙烯,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A正确;
    B、从长时间的实践来看,一般浓度的生长素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并无影响,说明人体内虽然含有生长素,却不能发挥作用,最可能的原因是人体内不含有与生长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
    C、棉花摘心能使棉花亩产增加三四十斤,原因是棉花没摘心时有顶芽,存在顶端优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而对棉花去除顶芽,可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减少侧芽生长素的积累),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促进棉株多开花结实,C正确;
    D、“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说明尿液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D错误。
    故选D。
    20.C
    【分析】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现象。
    【详解】A、单侧光照射下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作用,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故丁枝条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A正确;
    BC、甲中无尖端,也无外源生长素,故主枝不生长;乙和丁有顶芽且均含有生长素,单侧光照射两者均可弯向光源生长;丙无尖端,但有外源生长素,故可直立生长;B正确,C错误;
    D、丁表现出顶端优势可能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有关: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D正确。
    故选C。
    21.C
    【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生长素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侧为背光侧,其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错误;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因此其应该直立生长,B错误;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则甲、乙两侧生长情况应该基本一致,C正确;生长素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
    22.D
    【分析】

    【详解】脱落酸是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作为能源物质供能,A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和番茄品系,B错误;因番茄品系710在较低ABA浓度时电导率(细胞膜受损程度)就开始快速下降,所以对ABA反应更敏感,C错误;图中ABA浓度对应电导率(细胞受损程度)都低于0浓度对应的电导率(细胞受损程度),所以对番茄幼苗叶片的抗冷胁迫具有促进作用,D正确。
    故选D。
    23.B
    【分析】从图中看出,单独培养甲和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在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低直至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
    【详解】A、单独培养时,甲藻的K值约为2.0×106个,所以种群增长最快的是K/2时,约为1.0×106个,A正确;
    B、10-12天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所以竞争强度低,此时甲藻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培养液和空间有限,B错误;
    C、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
    D、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时,乙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灭绝,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和群落种间关系进行解答,结合图形分析出甲藻和乙藻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C
    【分析】据图1分析,S1物种数较少,在S0时达到最大,对于植物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种群密度或物种数选S0利于调查。
    据图2分析,D点出生率=死亡率,为K值。
    据图3分析,λ>1,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减少;λ=1,种群数量不变。
    【详解】A、对于植物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种群密度或物种数,由图可知S1物种数较少,在S0时达到最大,而S2和S0物种数一样,但面积较大不利于调查,故选S0最好,A正确;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标记数减少,则导致调查结果偏高,B正确;
    C、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K/2,即B点,C错误;
    D、图3中,15-20年间,λ小于1,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正确。
    故选C。
    25.C
    【分析】用标记重捕法需要注意标记物对标记动物的生活、再次捕捉等没有影响且不易脱落。数学模型就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可能是曲线图,也可能是数学表达式,数学模型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详解】①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如坐标曲线、数学公式等)描述、解释和预测,①正确;
    ②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被捕捉过一次的动物更难捕捉,则会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根据“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数×第二次捕捉数÷第二次捕捉到的标记数”,可知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偏大,②错误;
    ③调查某种兔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易脱落,则会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根据“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数×第二次捕捉数÷第二次捕捉到的标记数”,可知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偏大,③正确;
    ④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需要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一般是同一方位的两边)及其夹角顶点上的菌体,④错误;
    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只能用于探究农田里具有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⑤错误;
    ⑥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处滴加培养液,然后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⑥正确。
    故选C。
    26.     ②具有神经节     ③中突触的结构     能     外正内负     抑制剂     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     抑制性突触     肌肉、某些腺体
    【分析】图1中,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
    由图2可知,Na+内流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由图3可知,Cl-内流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详解】(1)据图1判断②是传入神经的依据有:a.②具有神经节;b.③中突触的结构。
    (2)刺激①处,若在③处发生如图2所示的情况,则兴奋能够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在④处的电流表能测到电位变化;若在③处发生如图3所示的情况,则下一个神经元抑制,④处膜两侧电位仍表现为外正内负。
    (3)已知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所以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需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即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以降低GABA的分解速率。
    (4)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递质拟似剂作用于抑制性突触,能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起到麻醉效果。神经递质除了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作用于肌肉或某些腺体,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明确反射弧的组成、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区分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1)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胰岛素
    (2)     (甲、乙)两     甲组不做处理(或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乙组注射一定量的瘦素溶液     乙组小鼠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且肥胖指数下降,甲组小鼠无明显变化     乙组小鼠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但肥胖指数不变,甲组小鼠无明显变化
    (3)截断的瘦素受体进入血液中与瘦素结合,使瘦素失去活性,无法作用于脂肪细胞减少脂肪合成和储存,从而使患者肥胖,同时加强瘦素的分泌,使血清瘦素水平提高。
    (4)     正     参加体育运动减少脂肪的含量、合理膳食规律饮食、作息规律不熬夜等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瘦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的参与。
    【详解】(1)由于瘦素的化学本质是分泌到细胞外的肽类,因此白色脂肪组织细胞内与瘦素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由题干信息可知瘦素可以降低血糖,因此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2)要证明肥胖发生的两种观点,需要将肥胖症模式小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乙组注射一定量的瘦素溶液,作为实验组;分别测定并记录各组小鼠的血清瘦素水平及肥胖指数;定期对各组小鼠进行不同条件处理,并将各组小鼠饲养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小鼠的血清瘦素水平及肥胖指数。若乙组小鼠注射瘦素后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且肥胖指数下降,甲组小鼠无明显变化,说明肥胖是由于瘦素缺乏所导致,支持观点1;若乙组小鼠注射瘦素后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但肥胖指数不变,甲组小鼠无明显变化,说明补充瘦素不会改善小鼠的肥胖情况,可能是瘦素不能与LepR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支持观点2。
    (3)患者的LepR基因突变,形成大量截断的瘦素受体,不能固定于细胞表面形成信号传导系统,但仍保持有与瘦素结合的特性,截断的瘦素受体进入血液中与瘦素结合,使瘦素失去活性,无法作用于脂肪细胞,减少脂肪合成和储存,因此这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但依然肥胖。
    (4)由题干信息可知,血清瘦素水平与机体脂肪含量呈正相关,脂肪越多血清瘦素水平越高,而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会进一步加剧瘦素抵抗,脂肪含量会进一步增加,形成正反馈。参加体育运动减少脂肪的含量、合理膳食规律饮食有利于降低脂肪含量;瘦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夜间20:00至次日凌晨3:00为分泌高峰,作息规律不熬夜可保证瘦素分泌量正常,均有利于预防肥胖、保持健康。
    28.(1)     色氨酸     促进细胞伸长
    (2)     C、B     0<x<f
    (3)     加等量蒸馏水     5     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或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等;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
    【详解】(1)生长素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
    (2)将生长正常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根的远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茎的近地一侧浓度高促进生长,并且根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曲线上生长时间越短,促进作用越强烈,所以茎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对应的点依次是:C、B;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比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x)促进作用强烈,所以x的促进作用不能在f~2f之间,浓度小于f,用数学式表示x的范围:0<x<f。
    (3)本实验是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单独或共同使用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所以实验中除激素的因素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称为无关变量,图中“?”处理相当于空白对照,所以处理方式是加等量蒸馏水。根据柱形图分析,IAA单独处理伸长6-4=2,而两种激素联合处理伸长14-4=10,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胚芽鞘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IAA单独处理的5倍;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是因为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或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相关试卷

    2022_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三中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_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三中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阶段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