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一2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一2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襄阳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2月考试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③硝化细菌、霉菌、颤蓝细菌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④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⑤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B
【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组成)、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
【详解】①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但核仁不是细胞器,①错误;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提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但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②错误;
③硝化细菌、霉菌、颤蓝细菌都有细胞结构,其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③正确;
④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④正确;
⑤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如蓝细菌),又有异养生物(如大肠杆菌),⑤正确。
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DNA和R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B.DNA都为双螺旋结构,RNA都为单链结构
C.DNA和RNA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D.RNA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AGCU四种碱基
【答案】B
【分析】1、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特有的物质为脱氧核糖和T,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2、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特有的物质是核糖和U,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详解】A、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正确;
B、一般DNA为双螺旋结构,RNA为单链,并不是所有DNA都为双螺旋结构,RNA都为单链结构,B错误;
C、DNA和RNA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如细胞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某些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C正确;
D、RNA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A、G、C、U四种碱基、核糖和磷酸共6种化合物,D正确。
故选B。
3.三文鱼被称为“海中黄金”,其蛋白质含量是大虾的8倍。下列关于三文鱼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些蛋白质能催化脂肪、糖类、蛋白质的水解
B.其蛋白质都是多条肽链经盘曲、折叠形成的
C.其蛋白质一定只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D.加热的三文鱼中的蛋白质肽键断裂
【答案】A
【分析】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
2、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绝大多数的酶本质为蛋白质,所以有些蛋白质能催化脂肪、糖类、蛋白质的水解,A正确;
B、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多条肽链经盘曲、折叠形成的,B错误;
C、蛋白质至少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有些蛋白质还含有S、Fe等,C错误;
D、加热的三文鱼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肽键没有断裂,D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pH为无关变量
C.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要用过氧化氢为实验材料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答案】B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叫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详解】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A错误;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pH、反应时间、底物浓度等为无关变量,B正确;
C、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受温度的影响,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为实验材料,C错误;
D、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时候需要水浴加热,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B。
5.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是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最新研究表明,胸腺间质淋巴生成素(TSLP)能够通过诱导T细胞迁移和增加皮脂的分泌而导致脂肪组织减少。此外,TSLP还能调节皮肤抗菌肽的表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糖类能转化为脂肪,脂肪不能转化为糖类
B.脂肪、淀粉、糖原都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C.皮肤抗菌肽的合成不需核糖体的参与
D.TSLP是一种对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答案】D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胸腺间质淋巴生成素(TSLP)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诱导T细胞迁移和增加皮脂的分泌,进而导致脂肪组织减少;另一个作用是调节皮肤抗菌肽的表达,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详解】A、脂肪和糖类在细胞中可以相互转化,糖类容易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容易转化为糖类,A错误;
B、脂肪和糖原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人体细胞不存在淀粉,B错误;
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皮肤抗菌肽的合成需核糖体的参与,C错误;
D、TSLP能够诱导T细胞迁移和增加皮脂的分泌而导致脂肪组织减少,因此是一种对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D正确。
故选D。
6.下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是T,则④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
B.若②是核糖,则③一定是尿嘧啶
C.若④是HIV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②是脱氧核糖
D.人体肌肉细胞中的核酸彻底水解产生的有机物有7种
【答案】D
【分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④是核苷酸.
【详解】A、T是DNA特有的碱基,若③是T,则④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A错误;
B、若②是核糖,则④是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U,则③可能是尿嘧啶,B错误;
C、HIV病毒遗传物质是RNA,若④是HIV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②是核糖,C错误;
D、肌肉细胞中存在DNA和RNA,人体肌肉细胞中的核酸彻底水解产生的有机物是核糖、脱氧核糖以及5种碱基,共7种,D正确。
故选D。
7.细胞膜塑形蛋白促进囊泡形成的机制揭示,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B.“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使其成为细胞的“消化车间”
C.细胞膜塑形蛋白、核酸、糖原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种类及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D.细胞膜塑形蛋白形成过程中,核糖体提供场所,线粒体可提供能量
【答案】C
【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内质网: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
4、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详解】A、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知识,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A正确;
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使其成为细胞的“消化车间”,其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B正确;
C、细胞膜塑形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种类及排列顺序上具有多样性,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不具有多样性,C错误;
D、细胞膜塑形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线粒体可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C。
【点睛】
8.以下有关“基本骨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脂肪酸的“骨架”是一条由碳原子组成的长链②组成多聚体的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③细胞中具有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对细胞的形态与内部结构起支撑作用④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为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详解】①脂肪酸的“骨架”是由一条碳原子组成的长链,碳原子通过共价键与其它原子结合,①正确;
②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而组成多聚体的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②正确;
③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对细胞的形态与内部结构起支撑作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有关,③正确;
④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④错误。
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酶和ATP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在低温和高温下活性都很低的原因不同
B.酶发挥催化作用时,能为催化底物提供活化能
C.细胞内ATP的合成速率越快,其含量也就越高
D.细胞内ATP的合成场所与各种酶的合成场所相同
【答案】A
【分析】1、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ATP的结构式及各组分的含义:
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
【详解】A、酶在低温和高温下活性都很低的原因不相同,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不变,高温改变酶的空间结构,A正确;
B、酶发挥催化作用时,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B错误;
C、ATP和ADP含量是处于动态平衡中的,ATP在细胞中含量很低,C错误;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和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A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A。
10.汤飞凡先生长期从事传染病及疫苗研究,是世界上首位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科学家。沙眼衣原体是一类独特的原核生物,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系统,但不能合成高能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沙眼衣原体是独立的生命系统,其系统的边界是细胞壁
B.沙眼衣原体不能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中繁殖
C.沙眼衣原体细胞内具有核糖体结构
D.沙眼衣原体具有完整的核膜结构
【答案】C
【分析】沙眼衣原体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详解】A、衣原体是原核生物,是独立的生命系统,其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A错误;
B、衣原体是原核生物,能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中繁殖,B错误;
C、沙眼衣原体有较复杂的、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系统,细胞内具有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结构,C正确;
D、沙眼衣原体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完整的核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11.ATP是细胞内流通着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就是指ATP,ATP就是“能量”
B.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
D.ATP和核酸的组成元素不相同
【答案】B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远离A的“~”在一定条件下容易水解释放能量。
【详解】A、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中含有能量,A错误;
B、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如大分子物质的合成,B正确;
C、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由1个腺苷(A)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C错误;
D、ATP和核酸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N、P,D错误。
故选B。
12.“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吸水涨破属于“膜流”现象
B.枯草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溶酶体发生和发挥“消化”功能的过程,与“膜流”无关
D.“膜流”现象说明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
【答案】D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说明膜流体现膜的流动性。
【详解】A、根据题意,“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细胞吸水涨破过程中没有不同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因此不属于“膜流”现象,A错误;
B、枯草杆菌属于原核细胞结构,除了细胞膜之外没有其他的膜结构,不可能存在不同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因此不能发生“膜流”现象,B错误;
C、溶酶体内含有较多的水解酶,其水解酶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合成与加工后,经囊泡转运到溶酶体内的,此过程中存在不同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因此与“膜流”有关,C错误;
D、“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因此“膜流”现象能说明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D正确。
故选D。
13.下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B.②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越旺盛,②越多
C.③主要成分是磷酸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RNA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①是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错误;
B、②是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越多,B错误;
C、③为核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错误;
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伴随着ATP的水解,因此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14.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A.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比脂肪细胞多,因为肌肉收缩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B.叶绿体与线粒体以不同的方式增大膜面积,以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及细胞器,有利于其运输氧气
D.浆细胞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与其合成抗体的功能密切相关
【答案】D
【详解】A、与脂肪细胞相比,肌肉收缩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比脂肪细胞多,A项正确;
B、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的不同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以利于相应的化学反应的进行,B项正确;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及细胞器,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有利于其运输氧气,C项正确;
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浆细胞中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与其运输、分泌抗体的功能密切相关,D项错误。
故选D。
15.如图所示U形管中间被一种水分子和单糖可以通过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摩尔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在左侧加入等量的蔗糖酶(不考虑酶的存在所引起的浓度变化)。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A.未加入酶之前,渗透平衡时,右侧液面与左侧液面一样高
B.未加入酶之前,右侧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相对稳定
C.加入酶之后,左侧液面先上升然后下降,最终左侧和右侧液面一样高
D.加入酶之后,渗透平衡时,左侧液面高于右侧
【答案】C
【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分析题图可知,半透膜两侧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是等摩尔浓度的,即微粒数相等。蔗糖分子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而葡萄糖分子可以,所以左侧液面先上升。当加入蔗糖酶后,蔗糖分子被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左侧溶液浓度增大,液面继续上升;因单糖分子能穿过半透膜,左侧液面又开始下降至两侧液面相等。
【详解】A、未加入酶之前,渗透平衡时,右侧液面低于左液页面,A错误;
B、未加入酶之前,左侧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相对稳定,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加入酶之后,左侧液面先上升然后下降,最终左侧和右侧页面一样高,C正确;
D、加入酶之后,渗透平衡时,左侧液面与右侧液面相等,D错误。
故选C。
【点睛】
16.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小肠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分析】小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有被运输的物质浓度差。协助扩散的影响因素有物质的浓度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量。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胞吐和胞吞。
【详解】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A错误;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如性激素),B错误;
C、小肠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C。
17.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H+-K+泵维持的。人进食后,胃壁细胞质中含有H+-K+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胃壁细胞通过H+-K+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H+-K+泵同时具有酶和载体蛋白的功能,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B.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H+和K+在胃壁细胞中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D.抑制H+-K+泵功能的药物可用来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
【答案】C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胃壁细胞通过H+-K+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说明胃壁细胞分泌H+和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说明K+进入胃腔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H+-K+泵属于载体蛋白,可以催化ATP水解,所以具有载体和酶的作用,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A正确;
B、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B正确;
C、K+进入胃腔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
D、抑制H+-K+泵功能的药物会抑制主动运输,减少H+的分泌,所以可用来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D正确。
故选C。
18.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不存在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
B.细胞处在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液浓度可以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C.若采用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该实验时应调暗视野
D.如果增大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大
【答案】A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发生质壁分离,进而说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细胞内有亲水性物质,也具有吸水能力,也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A错误;
B、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可能继续失水分离,也可能吸水复原,如果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则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B正确;
C、若改用洋葱内表皮进行实验,由于液泡无色,所以应把视野调暗些观察,C正确;
D、如果增大细胞外液蔗糖溶液的浓度,则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增大,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高,发生分离的时间更短,D正确。
故选A。
19.如图甲、乙、丙表示某植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B.可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物质乙
C.物质丙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D.甲、乙、丙三种物质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叶绿体中
【答案】C
【分析】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由题图可知,乙是染色体和细胞膜的共有成分,因此乙是蛋白质,甲是DNA,丙是磷脂。
【详解】A、甲是DNA,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A错误;
B、乙是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苏丹Ⅲ可用于检测脂肪,B错误;
C、丙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
D、叶绿体具有膜结构,含有磷脂、蛋白质,且叶绿体含有少量DNA,因此甲、乙、丙三物质能同时出现在叶绿体中,D错误。
故选C。
20.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验室欲鉴定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该野果进行脂肪的鉴定实验一定要使用显微镜
B.若在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较深的砖红色,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C.进行蛋白质的鉴定时可直接用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代替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因为它们的成分相同
D.若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振荡摇匀,再加B液振荡摇匀
【答案】D
【分析】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颗粒。(要显微镜观察);
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3.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对该野果组织样液进行脂肪的鉴定实验不需使用显微镜,对野果的切片进行脂肪鉴定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A错误;
B、斐林试剂用来鉴定还原糖,若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检测后出现较多的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不能说明有大量的葡萄糖,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进行蛋白质的鉴定时不可直接用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代替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因为它们的浓度不完全 相同,C错误;
D、若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振荡摇匀制造碱性环境,再加B液振荡摇匀,此时铜离子在碱性环境中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21.新采摘的玉米果穗具有甜味,但放一段时间后甜味便降低,如果将刚采摘的新鲜糯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min,可较好地保持甜味。请回答:
(1)刚采摘的新鲜糯玉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min可较好地保持甜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可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3毫升糨糊,然后在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加入2毫升清水。振荡两试管,将其浸浴在35℃左右的温水中,5分钟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冷却后用斐林试剂(遇可溶性还原糖有显色反应)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请回答:
①两试管的现象是: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
②乙试管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_作用,甲、乙两试管内对应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③若要观察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丙,丙试管内的成分应和________试管的相同,并将此试管放在沸水浴中,此试管内最后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加热会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活性
(2) 有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或呈蓝色) 对照 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甲 无砖红色沉淀或无显色反应或呈蓝色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糨糊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甲试管是3mL淀粉糊、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乙试管是3mL淀粉糊、2mL清水,然后两支试管,将其下半部浸在35℃左右的温水中,约5min,然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加入淀粉酶,因变量是加入斐林试剂后颜色变化;实验原理是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甲试管是实验组,乙试管是对照组。
【详解】(1)新采摘的玉米果穗具有甜味,但放一段时间后,由于果穗中的可溶性糖在酶的作用下合成了淀粉,因此甜味降低。若放入85℃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保存,则由于高温使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活性丧失,可溶性糖不能转化为淀粉,甜味可保留较长时间。
(2)①甲试管加入了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产生砖红色沉淀;乙试管无淀粉酶,淀粉不水解,而且淀粉不属于还原糖,故加入斐林试剂后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②甲、乙试管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乙为对照组,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要保持相同,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
③若要验证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应是温度,因此可设计试管丙,丙试管中的成分应和甲试管相同,并将该试管放入沸水,在沸水中淀粉酶的活性丧失,淀粉不能水解,没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因此增加的丙试管内最后颜色变化是无砖红色沉淀或无显色反应。
22.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进行主动运输主要以几种方式进行:①偶联转运蛋白:把一种物质穿过膜的逆浓度梯度转运与另一种物质的顺浓度梯度转运相偶联。②ATP驱动泵:把物质逆浓度梯度转运与ATP的水解相偶联。③光驱动泵:主要在细菌中发现,能把物质逆浓度梯度转运与光能的输入相偶联(如图1所示,图中a,b,c代表主动运输的三种类型,▲、○代表主动运输的离子或小分子)。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其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所示的细胞膜结构,______侧(填“P”或“Q”)为细胞外。
(2)在小肠腔面,细胞膜上的蛋白S有两种结合位点:一种与Na+结合,一种与葡萄糖结合。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上皮细胞时,葡萄糖与Na+相伴随也进入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图1中____________(填“a”,“b”或“c”)类型的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直接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肠基膜上Na+-K+泵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α亚基上既有Na+、K+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据此分析图中Na+-K+泵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
(4)最新研究表明,若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葡萄糖主要通过载体蛋白(GLUT2)的协助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在协助扩散的同时,通过载体蛋白(SGLT1)的主动运输过程也在发生。但主动运输的载体(SGLT1)容易饱和,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比主动运输快数倍。请你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载体蛋白由相关基因控制合成)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敲除了SGLT1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乙(敲除了GLUT2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丙(正常的小肠上皮细胞),三组其他生理状况均相同。
第二步:将甲、乙、丙三组细胞分别置于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其他条件相同,培养适宜时间。
第三步:检测三组培养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则验证了上面的最新研究结果。
【答案】(1)P
(2) a 细胞膜内外两侧的Na+浓度差形成的势能
(3)运输钠钾离子和催化ATP水解
(4) 相同的较高浓度的葡萄糖 葡萄糖浓度 若丙组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小于甲组的,甲组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小于乙组的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示可知,图1中:a表示偶联转运蛋白参与的主动运输;b表示ATP驱动泵参与的主动运输;c表示光驱动泵参与的主动运输。图2中:小肠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运出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详解】(1)根据P侧含有糖蛋白可知,P为细胞外侧。
(2)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上皮细胞时,葡萄糖与Na+相伴随也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偶联转运蛋白参与的主动运输,类似于图1中的a过程。该过程中,葡萄糖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Na+浓度差形成的势能。
(3)根据Na+-K+泵上既有Na+、K+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可知,Na+-K+泵可以参与钠钾离子的运输,也可以催化ATP的水解。
(4)要验证当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时,葡萄糖既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又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且协助扩散的速度更快,则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设置不同的运输方式,各组均创造相同的高浓度葡萄糖环境,比较各组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如甲组敲除了SGLT1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只能进行协助扩散,乙组敲除了GLUT2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只能进行主动运输,丙组正常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同时进行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将甲、乙、丙三组细胞分别置于相同浓度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并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实验结果:丙组同时进行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最快,故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最小;由于协助扩散的速率大于主动运输,故乙组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慢,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剩余量最多,浓度最大,即若丙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小于甲组,甲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小于乙组,则可证明上述观点正确。
23.下图甲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四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填名称)。从结构上看,细胞________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图甲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与Ⅰ相比,细胞Ⅱ特有的具有生物膜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
(4)图乙中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_____个。
(5)图乙中蛋白质在经①~③可被送往溶酶体,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溶酶体膜不会被这些水解酶分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经____________(填结构)转运至细胞核,该结构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
【答案】(1) 核糖体 Ⅲ
(2) Ⅱ、Ⅲ、Ⅳ 高等植物细胞(Ⅱ)和低等植物细胞(Ⅳ)因为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细胞(Ⅲ)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叶绿体和液泡(液泡和叶绿体)
(4) ②③ 3
(5) 膜的成分可能被修饰,使得酶不能对其发挥作用(或溶酶体酶可能因为所带电荷或某些特定基团的作用而能使酶远离自身;可能因膜转运物质使得膜周围的环境如(pH)不适合酶发挥作用) 核孔 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分析】分析图甲:甲图表示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Ⅰ为动物细胞结构图,Ⅱ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图,Ⅲ为蓝细菌细胞结构图,Ⅳ为低等植物细胞结构图;图中结构①~⑥依次是:内质网、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液泡和高尔基体。分析图乙:图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①为核糖体,②为内质网,③为高尔基体,④为线粒体,⑤为叶绿体。
【详解】(1)据图可知,图甲中Ⅰ、Ⅱ和Ⅳ细胞属于真核细胞,Ⅲ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细胞Ⅲ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
(2)高等植物细胞(Ⅱ)和低等植物细胞(Ⅳ)因为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细胞(Ⅲ)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Ⅱ(高等植物细胞)、Ⅲ(蓝细菌细胞)、Ⅳ(低等植物细胞)。
(3)Ⅰ为动物细胞结构图,Ⅱ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图,与Ⅰ相比,细胞Ⅱ特有的具有生物膜的结构是叶绿体和液泡。
(4)图乙中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有②内质网和③高尔基体,双层膜的结构有④线粒体、⑤叶绿体和细胞核,共3个。
(5)溶酶体膜的成分可能被修饰,使水解酶不能对其发挥作用;也可能因为溶酶体膜所带电荷或某些特定基团的作用使酶远离自身;也可能因为膜转运物质的作用使膜周围的环境(如pH)不适合酶发挥作用,所以溶酶体中虽然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是溶酶体膜不会被这些水解酶分解。蛋白质等细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核孔是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24.根据下列生物学事实回答问题:
材料1: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以便冬眠时分解利用维持生命活动。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cm。
材料2: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植物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变化关系图。
材料3:“瘦素”是最近由英国研究人员发现的一种重要激素。注射“瘦素”后,人的食欲会下降,从而对人体是否发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材料1说明脂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请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角度分析冬小麦9-12月份自由水下降、结合水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起到减肥作用。
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生理盐水,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请写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储能 保温
(2)气温下降,部分自由水转变为结合水,导致结合水的比例升高,抗逆性增强,有利于抵抗寒冷环境
(3) 选取身体健康、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大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甲和乙);甲组每天注射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饲养一段时间,观察大鼠的食欲状况,称量并统计各组大鼠的体重 甲组食欲与体重均比乙组差,说明“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起到减肥作用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1)熊体内的糖类可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以便冬眠时分解利用,维持生命活动,因此说明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cm,说明脂肪有保温功能。
(2)据图分析,9~12月份冬小麦的自由水下降非常快,而结合水则上升比较多,原因是气温低,自由水含量降低,可防止结冰而损伤自身,结合水增加,抗寒能力逐渐增强,有利于植物度过不良环境。
(3)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以及能否起到减肥作用,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瘦素的有无,因变量是大鼠的体重,无关变量遵循等量性原则。故实验思路为:选取身体健康、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大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甲、乙);甲组每天注射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饲养一段时间,观察大鼠的食欲状况,称量并统计各组大鼠的体重。若“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起到减肥作用,则甲组食欲与体重均比乙组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五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阶段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