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西藏拉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均生成葡萄糖
B.镀锌铁比纯铁耐用
C.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答案】C
【详解】A.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水解均生成葡萄糖,A正确;
B.镀锌铁中Zn比Fe活泼,能起到保护Fe的作用,所以比纯铁耐用,选项B正确;
C.CO2、CH4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N2是空气中的主要气体,不是温室气体,选项C错误;
D.合理开发可燃冰可以减少煤、石油等紧缺能源的使用,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A
B.标准状况下,11.2 L苯所含原子数为6NA
C.18g 18O2 中含有2NA个氧原子
D.5.6g 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2NA
【答案】D
【详解】A. 缺少体积,无法计算H+数目,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苯不是气体,无法计算,B错误;
C.18g 18O2 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所以氧原子的数目是NA,C错误;
D.Fe+2H+ =H2↑+Fe2+,该反应每反应1molFe,转移电子数为2mol,5.6gFe即0.1molFe参与反应,则转移电子数为0.2NA,D正确;
综上所述,选D。
3.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N2H4(g)+O2(g)=N2(g)+2H2O(g) ΔH=
C.N2H4(g)+O2(g)=N2(g)+2H2O(g) ΔH=
D.N2H4(g)+O2(g)=N2(g)+2H2O(l) ΔH=
【答案】B
【详解】8g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即0.25mol释放133.5kJ的热量,则1mol时的焓变ΔH=-534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g) ΔH=-534kJ·mol-1,答案为B。
4.t ℃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2Y(g)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
物质 | X | Y | Z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 |
2 min末浓度/(mol·L-1) | 0.08 | a | b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
C.平衡后增大体系的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前2 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4mol·L-1·min-1
【答案】A
【详解】A.根据所给数据平衡时Δc(X)=(0.1-0.05)mol/L=0.05mol/L,所以转化率为×100%=50%,A正确;
B.平衡常数K===1600,B错误;
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错误;
D.前2 min内,v(X)=mol·L−1·min−1= 0.01mol·L-1·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Y)=3v(X)=0.03 mol·L-1·min-1,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25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Na+、K+、Ba2+、CO
B.c(H+)=1×10-13mol/L的溶液中:Mg2+、Cu2+、SO、NO
C.0.1 mol/L NH4Cl溶液中:K+、Na+、NO、Cl-
D.0.1 mol/L FeCl3溶液中:Fe2+、NH、SCN-、SO
【答案】C
【详解】A. pH=1的溶液显酸性,其中 Ba2+、CO不能共存,H+、CO也不能共存,A错误;
B.c(H+)=1×10-13mol/L的溶液显碱性,Mg2+、Cu2+均不能与OH-共存,B错误;
C.所给离子均能共存,C正确;
D.Fe3+与SCN-不能共存,D错误;
综上所述,选C
6.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CuSO4溶液中迁移
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e-=H2↑
【答案】A
【详解】A、该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铜作正极,电子从锌电极通过检流计流向铜电极,故A正确;B、原电池放电时,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锌溶液中迁移,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故B错误;C、原电池放电时,锌作负极,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铜极上析出,故C错误;D、原电池放电时,铜作正极,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铜极上析出,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D错误;故选A。
7.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mol·L-1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B.0.1mol·L-1 NH4Cl溶液中: c(NH)+c(NH3•H2O)=c(Cl-)
C.0.1mol·L-1 NaHSO3溶液中: c(Na+)+c(H+)=c(HSO)+c(SO)+c(OH-)
D.0.1mol·L-1 Na2CO3溶液中: c(Na+)>c(CO)>c(OH-)>c(HCO)>c(H+)
【答案】C
【详解】A. 0.1mol·L-1 HCOOH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HCOO-)+c(OH-)=c(H+),故正确;
B. 0.1mol·L-1 NH4Cl溶液中物料守恒为c(NH4+)+c(NH3•H2O)=c(Cl-),故正确;
C. 0.1mol·L-1NaHSO3溶液中电荷守恒有c(Na+)+c(H+)= c(HSO3-)+2c(SO32-)+c(OH-),则:c(Na+)+c(H+)≠c(HSO3-)+c(SO32-)+c(OH-),故错误;
D. 0.1mol·L-1 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是:c(Na+)>c(CO)>c(OH-)>c(HCO)>c(H+),故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8.在2 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下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用O2的浓度变化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物质的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答案】 c2(NO2)/c2(NO)c(O2) 放热 b 1.5×10-3 mol·L-1·s-1 bc c
【详解】(1) 2NO(g)+O2(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c2(NO2)/[c2(NO)·c(O2)],因为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已知:K(300℃)>K(350℃),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升温平衡逆向进行,则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c2(NO2)/c2(NO)c(O2);放热;
(2)由表中数据可知从3s开始,NO的物质的量为0.007mol,不再变化,3s时反应达平衡,NO2是产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平衡时NO浓度的变化量△c(NO)=(0.02mol−0.007mol)/2L=0.0065mol/L,所以图中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b;2s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O)=△n/V△t=(0.02mol−0.008mol)/(2L2s)=3.0×10−3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O2)=1/2v(NO)=1/2×3.0×10−3mol⋅L−1⋅s−1=1.5×10−3mol⋅L−1⋅s−1。故答案为b;1.5×10−3mol⋅L−1⋅s−1;
(3)a.未指明正逆速率,若均表示同一方向反应速率,v(NO2)自始至终为v(O2)的2倍,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a错误;
b.容器体积不变,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在减小,容器内压强减小,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不同物质表示速率,到达平衡时,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逆(NO):V正(O2)=2:1,即V逆(NO)=2v正(O2),故c正确;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为定值,所以密度自始至终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平衡向右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增大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且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d.选择高效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三、实验题
9.某学生用0.1000mol·L-1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用酸式滴定管取20.00mL待测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2~3cm处
E.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完成以下填空:
(1)滴定时正确操作的顺序是(填字母)____。
(2)B操作的目的是____。
(3)A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实验中用左手控制____(填仪器及部位),眼睛注视____,直至滴定终点。判断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
(5)滴定结束后若仰视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则测定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BDCEAF
(2)防止标准液被稀释
(3)偏大
(4) 碱式滴定管橡皮管玻璃珠处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后,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5)偏大
【详解】(1)操作的步骤是选择滴定管,然后洗涤、装液、使尖嘴充满溶液、固定在滴定台上,然后调节液面记下读数。再取待测液于锥形瓶,然后加入指示剂进行滴定,所以顺序为:B、D、C、E、A、F;
(2)蒸馏水洗完滴定管后,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可防止滴定管内水分将标准液稀释;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如果再用待测液润洗,会使锥形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大,会造成V(碱)偏大,根据c(酸)=,会造成结果偏大;
(4)滴定时,滴定过程中,用左手控制碱式滴定管橡皮管玻璃珠处,右手摇动锥形瓶,两眼应该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滴定时,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保持30秒内不褪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5)因滴定管的小刻度在上方,则滴定结束后如仰视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读数偏大,即V(碱)偏大,由c(酸)=可知,c(酸)偏大。
四、填空题
10.完成下列填空
(1)氯化铝水溶液呈_______性,(填“酸”、“中”、“碱”)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_______
(2)硫化钠溶于水时发生水解,其水解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在配制硫化钠溶液时可以加入少量的_______以抑制其水解。
(3)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呈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下同),溶液中c(Na+)_______c(CH3COO-)(填“>”、“=”或“<”,下同)。
(4)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_______,溶液中c(Na+)_______c(CH3COO-)。
【答案】(1) 酸 Al3++3H2OAl(OH)3+3H+ Al2O3
(2) S2-+H2O HS-+OH- ,HS-+H2O H2S+OH-(可不写) NaOH
(3) 碱性 >
(4) 酸性 <
【详解】(1)AlCl3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Al3+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OH- 产生Al(OH)3,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H+)>c(OH-),所以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3H+;把AlCl3溶液蒸干,盐水解产生的HCl挥发,得到的固体是Al(OH)3,物质Al(OH)3不稳定在,灼烧时发生分解产生Al2O3和水,故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Al2O3。
(2)硫化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S2-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H2O HS-+OH- ,HS-+H2O H2S+OH-(第二步可不写);在配制硫化钠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同时又不引入杂质离子,可以加入少量的NaOH。
(3)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c(H+)< c(OH-),所以c(Na+)> c(CH3COO-)。
(4)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醋酸浓度大于庆阳环浓度,二者等体积混合后,错算过量,导致溶液显酸性,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c(H+)>c(OH-),所以c(Na+)< c(CH3COO-)。
11.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 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 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 X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② Y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 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答案】(1) 2Cl--2e-=Cl2↑ 2H2O+2e−=H2↑+2OH- 有气泡放出,溶液变红
(2) 纯铜片 Cu2++2e- = Cu 粗铜片 Cu-2e-= Cu2+
【详解】(1)①Y和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Y极是阳极,该电极上氯离子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2Cl−−2e−=Cl2↑;
②X和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X极是阴极,该电极上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2H2O+2e−=H2↑+2OH-,在X极附近溶液碱性增强,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放出,溶液变红。
(2)①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池的X电极是阴极,材料是纯铜,电极反应为:Cu2++2e−=Cu;
②Y电极的材料是粗铜,电极反应式是Cu-2e-=Cu2+。
西藏拉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西藏拉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藏拉萨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西藏拉萨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共10页。
2022-2023学年西藏拉萨市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选修三)(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西藏拉萨市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选修三)(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