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综合训练题
展开【优选】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B.甲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C.乙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甲再利用
D.生态系统中最主要和最活跃的成分分别是丁和乙
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②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③蛇处于两个不同的营养级 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⑤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3.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链上的能量流动关系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图示的食物链中,分解者处于第三营养级
B.a<c+e+f+d
C.d包括石楠枯枝败叶以及雪兔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
D.此森林生态系统中雪兔达到的最大数量即为其环境容纳量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照射到该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C.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
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描绘了稻田中的繁荣景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蛙的粪便为水稻提供肥料 B.蛙与水稻为共生关系
C.稻田里不存在垂直结构 D.蛙的存在减少了稻田的丰富度
6.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桑树净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C
B.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B1+C1+D1
C.桑树和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D/C表示,一般小于20%
D.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流入鱼体内的能量属于D1
7.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所接收的太阳能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的重要形式
C.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D.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8.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狐狸获得兔子10%—20%的能量
C.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
D.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同化量
9.下表为科研人员对一荒地进行的食物链水平上的能量流动分析[单位:J/公顷?年,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同化量,R表示呼吸量,(GP=NP+R)],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链每个环节的NP仅有很少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B.该表显示出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C.表中数据显示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1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该生态系统中( )
A.绿藻.水草吸收的光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轮虫和螺蛳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C.如果将螺蛳全部移除,鲫鱼获得的能量将增加
D.鲫鱼位于最高营养级,其群体所含的能量最多
11.生产效率可用于衡量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情况。异养生物的生产效率等于其次级生产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一些常见动物的生产效率如表所示:
动物类群 | 食虫兽 | 鸟 | 小哺乳类 | 其余哺乳动物 | 鱼类 | 某些昆虫 |
生产效率 | 0.86% | 1.29% | 1.51% | 3.14% | 9.77% | 40.7%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异养生物都属于次级生产者
B.小哺乳类的生产效率高于鸟类,故其生物量也大于鸟类
C.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对初级生产量的利用率比海洋生态系统更高
D.恒温动物的同化量主要用于呼吸消耗,而变温动物的同化量主要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12.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不同的营养级,A-F代表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表示用于甲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B.乙和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F)×100%
C.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乙的遗体残骸和粪便中的能量
D.甲.乙.丙中生物的个体数量逐级递减
1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
B. D与E所处营养级可能相同
C.各营养级的能量可沿食物链循环流动
D.若将B全部移除,初期E的数量会增加
1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是生产者,其包含的能量在该食物链中最多
B.兔同化量的一部分会随粪便传递给分解者
C.因为狐的营养级高于兔,所以狐的数量一定少于兔
D.若大量捕杀狐,兔的数量增长将符合“J”型曲线
15.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B.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应尽量使用本地物种
C.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16.下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7.某些地区大力发展“稻—萍—鱼”立体农业,下列与该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稻—萍—鱼”空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B.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可合理配置时间和空间,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稻.萍.鱼可构成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D.稻田中鱼的引入可加快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8.如图表示某人工养殖鱼塘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消费者1和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
B.图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包括投放的养殖饵料含有的能量
D.消费者4在整个食物网当中处于第三营养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甲和丁之间具有双向箭头,且其他成分也都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甲为生产者;甲和丙都有箭头指向乙,所以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解答:
A.生产者能将甲二氧化碳(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产者)和乙(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A错误;
B.甲是生产者,除了包括植物,还包括硝化细菌等自养型细菌,硝化细菌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正确;
C.乙(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主要是热能),不能供甲(生产者)再度利用,C错误;
D.甲(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数量众多的丙(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其中大麦和狗尾草属于生产者,其余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该食物网含有4条食物链,即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
解答:
①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①错误;
②由分析可知,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②正确;
③蛇处于第四与第五共2个不同的营养级,③正确;
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④正确;
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蝗虫所处的营养级更低,因此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总能量小于蝗虫可利用总能量,⑤错误。
综上正确的选项是②③④,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4.【答案】D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解答:
A.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
B.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B错误;
C.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20%流向下一营养级,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正确。
故选D。
5.【答案】A
【解析】
6.【答案】B
【解析】
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A。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B来表示。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能量的传递和能量散失(包括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分解者分解散失的能量),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图中的D表述蚕同化的能量。
解答: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C为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错误;
B.蚕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A1),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B正确;
C.蚕同化的能量为D=A1+B1+C1+D1,桑树同化的能量为A,故桑树和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D/A表示,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C错误;
D.蚕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桑树)同化的能量,不属于D1中的能量,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
8.【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兔子.狐狸.狼属于消费者,分别是第二.三.四营养级。
解答:
A.在该食物链中草是第一营养级,兔子是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A错误;
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B错误;
C.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但这是在营养级之间,而狼个体体内的能量可能会大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因为狼的个体较大,C错误;
D.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上一营养级草的同化量,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A
【解析】
初级生产量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次级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
解答:
A.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各种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A正确;
B.异养生物的生产效率等于其次级生产量与同化量的比值,由图表可知,小哺乳类的生产效率高于鸟类,但生物量不一定大于鸟类,B错误;
C.海洋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利用单细胞藻类的效率远高于陆地动物利用植物的效率,因此,虽然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低于陆地,但海洋的次级生产量却远高于陆地,故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对初级生产量的利用率比陆地生态系统更高,C错误;
D.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的呼吸消耗多,但是它们的同化量都是主要用于呼吸消耗,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
题图分析:图中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乙.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A是甲的同化量,B是乙的同化量,C是丙的同化量,D是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E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解答:
A.B表示乙的同化量,其中一部分用于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用以呼吸作用,A错误;
B.由营养级乙流向丙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C/(B+F)×100%表示,B正确;
C.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乙的遗体残骸和丙粪便中的能量,C错误;
D.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如甲为树,乙为虫,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1)组成成分: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②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③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④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A表示生产者,BCDE为消费者。
解答: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A错误;
B. D处于第三营养级,D处于第三.四营养级,D与E所处营养级可能相同,B正确;
C.各营养级的能量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C错误;
D.E捕食B和D,若将B全部移除,初期E的数量会减少,D错误。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
能量的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
解答:
A.草是生产者,食物链中生产者所同化的能量最多,故其包含的能量在该食物链中最多,A正确;
B.兔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草)的同化量,B错误;
C.狐的营养级高于兔,但狐的食物可能不只是兔一种,还可以有其他食物,所以狐的数量可能多于兔,C错误;
D.兔的天敌不仅仅只有狐,所以大量捕杀狐,兔的数量增长不会符合“J”型曲线,“J”型曲线增长须在理想条件下,D错误。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人工湿地输入的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向水体中通入空气可以提高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效率,生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答:
A.合理搭配植物,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
B.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应尽量使用本地物种,本地物种适应本地环境,B正确;
C.建立人工湿地时,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利于物质循环,C正确;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污水.污泥中的有机物等,D错误。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
图中构成的食物链有:农作物→鸡→人,农作物→猪→人,农作物→牛→人,农作物→人。所以①.③.④属于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而②.⑤代表消费者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机盐被农作物利用。
解答:
图中的农作物的能量可以传递给鸡.猪.牛.人,而鸡.猪.牛的能量也可以传递给人,这是由食物链的方向决定的。所以①③④属于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因此该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①③④。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某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定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捕食关系的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解答:
A.“稻→萍→鱼”空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A错误;
B.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合理配置时间和空间,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正确;
C.稻和萍都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稻.萍.鱼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C错误;
D.稻田中鱼的引入可加快能量流动,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图中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构成了7条食物链,分别是生产者1→消费者1→消费者3→消费是4.生产者1→消费者2→消费者3→消费是4.生产者1→消费者2→消费是4.生产者2→消费者2→消费者3→消费是4.生产者2→消费者2→消费是4.生产者3→消费者2→消费者3→消费是4.生产者3→消费者2→消费是4。
解答:
A.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消费者4以消费者2和消费者3为食,导致消费者2和消费者3数量减少,消费者2的数量减少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同样消费者3数量减少,可能会使消费者1的数量暂时增加,A正确;
B.图中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了生物群落,B错误;
C.流经该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养殖饵料含有的能量,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消费者4在整个食物网当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D错误。
故选A。
高中生物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能量流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种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综合训练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