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基础】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2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B. 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C. 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 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还境
2.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3.生物的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下列关于生物的适应性叙述,错误的是( )
A.拉马克认为适应性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B.达尔文认为适应性来源于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适应性是相对的,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的的适应性
D.适应性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C.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D.所有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5.课本中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细菌的小体积和快速繁殖率使得它们能拥有庞大的种群和高水平的遗传变异率的,下面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快速繁殖率对资源消耗过大导致迅速死亡,不利于进化
B.每个细胞单次繁殖变异的概率低,大量的细胞及多次的繁殖使总体的变异数高
C.细菌对抗生素进行了选择使得耐药性的细胞存活下来
D.病菌耐药性产生对人体不利,因此是不利变异
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过程中有核仁.核膜的消失与重现
C.减数分裂可以保持细胞的亲子代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减数分裂可以使生物具有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7.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森林时期 |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 ||
灰尺蛾 | 黑尺蛾 | 灰尺蛾 | 黑尺蛾 |
99% | 1% | 1% | 99% |
A.定向变异
B.自然选择
C.灰尺蛾迁入,黑尺蛾迁出
D.污染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
8.蕨类植物长得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
A.有了茎和叶的分化 B.有复叶
C.叶柄较长 D.具有真正的根.茎.叶等器官
9.达尔文是受人工选择现象的启发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下列属于人工选择实例的是( )
A.杂交育种
B.长期使用同一种外用药,小李的皮癣越来越严重
C.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类型比例上升
D.狼群的存在使鹿群中反应灵敏.奔跑速度快的个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10.如图是马的前肢进化过程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A.始祖马的化石出现在更晚近地层中
B.现代马比始祖马更适应环境
C.马的进化的过程说明突变是定向的
D.马的前肢进化是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
11.科学家在研究昆虫甲和昆虫乙的关系时,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条件 | 温度(℃) | 34 | 34 | 29 | 29 | 24 | 24 |
相对湿度(%) | 70 | 30 | 70 | 30 | 70 | 30 | |
存活率(%) | 昆虫甲 | 0 | 90 | 14 | 87 | 71 | 100 |
昆虫乙 | 100 | 10 | 86 | 13 | 26 | 0 |
A.实验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属于自变量
B.温度较高时,有利于昆虫乙的生存
C.昆虫甲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比昆虫乙强
D.环境因素改变,可诱导昆虫的适应能力发生改变
12.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13.达尔文认为________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
A. 可遗传变异 B. 生殖隔离 C. 自然选择 D. 适应
14.乳草产生的毒素“强心甾”能够结合并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然而帝王蝶幼虫不仅以乳草为食,还能将强心甾储存在体内以防御捕食者。研究人员发现帝王蝶钠钾泵的119和122位氨基酸与其他昆虫不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发现122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122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叙述错误的是( )
A.题目信息不能判断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后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
B.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升高是乳草选择作用的结果
C.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设置了两个实验组
D.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的普通动物细胞,一般会因渗透压失衡而死亡
15.Lehrman 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l)全为雌鸟, 单独饲养,提供筑窝材料;(2)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 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 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l)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2) 组的雌斑鸠,从第 6,7 和 8 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 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3)组中,第8 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 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 )
A.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B.筑窝材料能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
D.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
达尔文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环境选择的结果,A错误;拉马克认为动物的变异是由动物本身的意愿决定的,没有说变异是不定向性,B错误;达尔文学说认为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利变异,不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害变异,并不是变异就能适应环境,C错误;环境变化直接导致变异的发生以适应新的环境,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D正确。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A错误;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B错误;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实现了共同进化,结果发展成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符合达尔文的进化学说,C正确;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是人们对其有利变异经过人工选择的结果,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不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拉马克的进化论:
(1)物种是可变的。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的种都是由其他物种演变而来,而不是神创造的。
(2)生物是从低等向高等转化的。
(3)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物种变化。环境变化直接导致变异的发生以适应新的环境。
(4)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拉马克论述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法则。用进废退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不使用就退化。获得性遗传是环境引起或由于废退化引起的变化是可遗传的。
解答:
A.拉马克认为适应性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A正确;
B.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B错误;
C.适应性是生物对一定环境的生存和延续,适应性是相对的,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的的适应性,C正确;
D.适应性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D正确。
故选B。
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对于进化有以下阶段:大量繁殖产生很多的个体,资源空间有限,因此个体间具有生存斗争,由于不同个体往往都存在变异,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并且可遗传,因此会产生的大量的不同变异类型的个体;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而淘汰掉不适合环境的个体,因此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下来并且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产生了新的生物类型。
解答:
AB.变异都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会定向的选择出适应环境的个体,A正确,B错误;
C.变异的产生是自然现象,不是环境改变而导致的,C错误;
D.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可遗传变异不是进化的原材料,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快速繁殖率使得它们能拥有庞大的种群和高水平的遗传变异率,有利于进化,A错误;
B.每个细胞单次繁殖变异的概率低,但种群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及多次的繁殖使总体的变异率高,B正确;
C.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使得耐药性的细胞存活下来,C错误;
D.病菌耐药性产生对人体不利,对病毒来说是有利变异,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7.【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本题中尺蛾的实例也可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由于环境的改变,灰尺蛾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数目越来越少,而黑尺蛾因适应这种环境而逐渐增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
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灰尺蛾和黑尺蛾。资料中:森林时期的尺蛾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灰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建工业区后,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灰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黑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综上所述,B正确。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解答: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苔藓植物也有茎和叶的分化,A错误;
B.有复叶并不是蕨类植物长得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B错误;
C.叶柄较长并不是蕨类植物长得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
【来源】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生物试题
【分析】
考点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考查两种选择的区别,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详解】
人工选择是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的选择形成生物新品种。
杂交育种就是对杂交子代进而人工选择,从而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稳定遗传新品种,A正确。
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导致皮癣越来越严重或害虫的抗药性愈来愈强,都不符合人的目的要求,是自然选择,B.C错误.
狼和鹿的相互选择,都没有人为因素,是自然选择,D错误.
10.【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学者们的多年研究,马的进化过程大致如下: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渐新马(中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跳跃变为善于奔跑,臼齿有复杂的连脊和白垩质填充,表明食料已从嫩叶转为干草。草原古马已从林中生活转为草原生活,高齿冠臼齿适于碾磨干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兽袭击,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现了上新马,身体更大,齿冠更高,前.后足中趾更为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
详解:
A.始祖马的化石出现在更古老的地层中,A错误;
B.现代马适应现代的环境,始祖马适应古代的环境,B错误;
C.马的进化的过程说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错误;
D.马的前肢进化是由于环境变化后通过自然选择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探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对两种昆虫存活率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多组对照实验。考生在分析表格时要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逐对实验分析。
解答:
A.本实验探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对两种昆虫存活率的影响,因此,实验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属于自变量,A正确;
B.温度较高时,比较①③实验结果可知,昆虫甲的存活率显著低于乙,有利于昆虫乙的生存,B正确;
C.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0%时,乙昆虫的存活率比甲昆虫高,而当空气相对湿度降为30%时,比较②④⑥实验结果,昆虫甲成活率显著高于昆虫乙,所以昆虫甲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更强,C正确;
D.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环境的改变不会引起昆虫朝适应能力方向发生定向改变,D错误。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达尔文认为生物过度繁殖导致个体数增加,但环境资源是有限的,生物个体间为了有限的资源而展开生存斗争,由于遗传变异导致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的类型。综上所述,达尔文认为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是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分析】
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普遍存在不定向的变异,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并加强,促进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详解】
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自然选择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因此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决定着进化的方向,C正确。
1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1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干中的三组实验:(1)组全为雌鸟,单独饲养,无禽筑材料,无雌鸟孵蛋;(2)组雌鸟雄鸟,不提供筑离材料,有雌鸟孵蛋,但不是全部;(3)组雌鸟雄鸟,有窝筑材料,全部雌鸟孵蛋。
解答:
通过对比可知,没有雄鸟,无禽筑材料,绝对没有雌鸟孵蛋;但有雄鸟,无禽筑材料,雌鸟不一定孵蛋;有雄鸟,有离筑材料,雌鸟定孵蛋。说明雌鸟孵蛋的前提条件是雄性配偶和筑离材料,C正确。
故选C。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堂检测,共5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复习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