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对比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对比阅读01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对比阅读02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对比阅读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爱莲说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爱莲说练习题,共10页。

    爱莲说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2021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仙则(出名)

    B.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多)

    D.陶后有闻(新鲜)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选 文/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不同的物象

    相同的志趣

    【甲】

       

       

    【乙】

     

     

    【分析】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ABC.正确;
    D.有误,鲜:少。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而”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A.句意为: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而:连词,表示转折。
    B.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获得新的理解和感受;而:连词,表示承接。
    C.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而:连词,表示转折。
    D.句意为: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而:连词,表示转折。
    故选:B。
    (3)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故断句为:往来无/白丁。
    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何,什么。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的能力。结合甲文内容可知,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乙文内容可知,通过对莲的描绘和赞颂,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据此可知,他们相同的志趣是: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答案:
    (1)D
    (2)B
    (3)B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①陋室;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点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16分)2020年安徽省中考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妖________

    (3)宜乎众矣              宜________

    (4)金粟初开晓更清        初________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爱莲说》中,菊是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

    16.《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

                                                                        

     

     

    [三](16分))

    13.(4分)(1)只  (2)(过分)艳丽   (3)应当   (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

    14.(4分)

    (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每小题2分)

    15.(2分)隐逸(者)耐寒(每空1分)

    16.(6分)

    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情感”2分;“原因”4分。意思对即可。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2017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亭亭净          植:立

    B.有久不决          狱:案件

    C.囚不当死          法:法律         

    D.将弃官          去:离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莲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

    B.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不愠

    C.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杀人媚人

    D.委手版归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15.【甲】文            ,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                        的特点。(4分)

     

    答案:

    (二)(12分)

    12. C   评分:共2分。  13. B   评分:共2分。

    14.(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5.托物言志 和王逵争辩 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评分:共4分,每空1分,后三空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2021奉贤区中考二模

    【甲】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甲诗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乙文的作者是______代哲学家__________。(3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2分)

    A.“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闲适心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作者没有知己的孤独。

    C.“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迷惘。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了作者对牡丹值得众人喜爱的认同。

    9.甲诗和乙文都通过写花来表达生活态度,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6.饮酒(其五)(或:饮酒)(1分)      宋(1分)   周敦颐(1分)
    7.(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3分)
    8.A(2分)
    9.不追求名利,热爱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2分)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8.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分析】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解答】(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濯:洗。

    ②句意为: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枝:旁生枝茎。

    (7)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本文属于托物言志。

    故选:D。

    (8)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在“菊”和“莲”之间用分号,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6)①洗;②旁生枝茎。

    (7)D

    (8)分号可以分割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

    【点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11分)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着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翻译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②不蔓不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④ 陶后有闻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3分)

     

     

     

     

     

    答案:

      19.①语气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生枝;枝枝节节。③但是。④少;很少。(答对一个1分,共4分)

      20.①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②对牡丹的爱,当然人很多了!(重要词语错一个扣1分,判断句式没有翻译出来扣1分。每句2分,共4分。)

      21.本文抒发了诗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答出志向或情感可得2分,全部答对3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8分)2022北京西城区中考二模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中通外直   通情达理   政通人和   阡陌交通

    B.斯是陋室   如是而已   各行其是   是非曲直

    C.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相得益彰

    D.花之君子   何陋之有   醉翁之意   持之以恒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可以弹奏白色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丝弦竹影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理解:作者写弹古琴、读佛经,远离嘈杂世俗与公务缠身的生活,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乙】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理解: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莲洁净雅致的形象,而且高度概括出莲具有傲然不群、凛然不可侵犯的君子的气质与品格。

    【丙】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理解:菊花清高,喻避世隐者;莲花高洁,喻花中君子:牡丹艳丽,喻富贵俗人。作者通过衬托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仰慕和喜爱之情。

    14.下面材料中的柳公权和杜甫,哪个属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贤士?哪个属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不媚的君子?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一

    公权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历穆、敬、文三朝。文宗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取材于《旧唐书·柳公权传》)

    注:①【公权】指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②【袂(mèi)】衣袖。③【浣(huàn)濯】洗。

    材料二

    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子美之名若草堂,与天壤俱存可也。

    (取材于《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答:____________

     

     

     

    答案:

    (三)(共8分)

    12.答案:C(2分)

    13.答案:【乙】(2分)

    14.答案示例:

    柳公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不媚的君子。他不附和六学士阿谀谄媚文宗的“俭德”,义正辞严地指明君主应当亲贤臣远小人,善纳诤谏,赏罚分明。杜甫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贤士。他居住在草堂,羁旅困穷,但却为人孝友忠信,流芳百世。

    (4分。判断2分,理由2分)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03 爱莲说(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03 爱莲说(含解析),共30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陋室铭》与《座右铭》比较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堂检测,文件包含172爱莲说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172爱莲说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