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八颗行星精品ppt课件
展开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 《宇宙》单元 2.八颗行星 教学设计及反思 | ||||||||
单元 | 《宇宙》 | 课题 | 2.八颗行星 | 课时 | 1 | |||
核心 概念 | 9.宇宙中的地球 | |||||||
学习内容及要求 | 9.5 地 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5~6年级 ⑤比较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大小,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描述太阳系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 |||||||
教学目标 |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 |||||||
科学观念 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科学思维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探究实践 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态度责任 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 | ||||||||
教学 重点 |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 |||||||
用纸带建立八颗行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 ||||||||
教学 难点 |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 |||||||
建模过程中学生对于各组数据的处理。 | ||||||||
教学 准备 |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 纸带 | |||||||
学生:校园平面图、直尺、彩色铅笔等。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设计思路 | 教学备注 | |||||
上课仪式
|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研究太阳系。 |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
| |||||
一、聚焦 | 1.课件出示太阳系示意图,提出问题: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有哪些? 2.学生作答,教师继续追问:八颗行星是如何排列的呢? | 复习引入,过渡自然,拉开新课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二、探索
| 1.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 出示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请学生分享从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找到距太阳“最近”和“最远”的行星。 根据八颗行星的赤道直径数据找到“最大”和“最小”的行星。 2.给八颗行星排序。 (1)仔细观察八颗行星基本数据表,按要求在课本中给八颗行星排序。 方法 1:按离太阳的远近排序。方法 2:按直径大小排序。 (2)交流八颗行星排序。 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1)出示太阳系示意图,请大家看看,这张图有没有问题? 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和赤道直径数据,离太阳的远近距离和大小比例有问题。 (2)我们先来研究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现实中离太阳的远近距离比例大约是怎么样的? 出示材料:软皮尺、签字笔。小组讨论:如何在这尺上体现出来? 交流汇报:如何确保八颗行星都能排列在长纸带上,0刻度是代表什么?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放在哪里最合适? (3)处理数据,将八颗行星标记在皮尺上。 (4)将完成后的八颗行星位置图贴在黑板上,比较太阳系示意图说说有何不同。 4.课件出示:如果按比例大小是不是和这张太阳系示意图一样呢? | 让学生通过资料自学、自我构建新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归纳分析能力。
|
| |||||
三、研讨
| 1.为什么太阳系示意图不按实际比例画呢? 观看宇宙图不一定按实际比例画的,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数据。 2.将黑板上的相同行星以弧线相连,绘制出八颗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全班制作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你有什么认识或问题? |
|
| |||||
四、拓展 | 布置课外观察活动:观察木星,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工具观察。
|
|
| |||||
五、练一练 |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一幅在地球上拍摄的太阳系某行星凌日天文奇观照片,此图可能是( )。 A.土星凌日 B.木星凌日 C.火星凌日 D.金星凌日 2.火星与地球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进行逆时针自转,并且自转轴始终保持约25度倾斜角度,下列有关火星上观察到的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四季变化 B.有昼夜交替现象 C.太阳西升东落 D.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3.下列三个天体中,属于行星的是( )。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D.织女星 4.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的两个“近邻”是( )。 A.金星和地球 B.地球和木星 C.木星和土星 D.水星和金星 5.在认识太阳系的过程中,我们会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把八大行星标记在纸带上,这种方法属于( )。 A.对比实验 B.重复实验 C.观察实验 D.建立模型 6.以太阳为中心,八颗行星从里到外的顺序是( )。 A.水星、火星、地球、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B.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C.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D.金星、水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判断题 1.太阳系八颗行星以太阳为中心,它们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 ) 2.我们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根据到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序,地球排在第3位。( ) 3.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只有地球有卫星,其他行星没有。( ) 4.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的环形山。( ) 5.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太阳。( )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D 6.B 1.× 2.√ 3.× 4.√ 5.√ |
|
| |||||
六、整理 |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
| |||||
七、板书设计 | 2.八颗行星
|
|
| |||||
八、课堂反思 |
|
| ||||||
| 一、教材分析 《八颗行星》是六下第三单元第2课。本课引导学生分析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通过对行星排序和数据处理后,建立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模型。 1.前两个活动是分析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并给行星排序。通过分析排序,学生很快发现离太阳最近的、最远的、直径最大的和最小的行星。 2.第三个活动是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学生首先想到1格=1000万千米,按这个比例,海王星将出现在449.6格,马上招到其他同学反对。于是改为1格=10000万千米,按这个比例,水星在0.58格,海王星则在44.96格。这个比例得到了所有同学的认可。需要跟学生明确的是我们建立的只是行星位置关系模型,行星大小是不按比例缩小的。 3.下图是爱牛配送的12卷纸带。一卷9米多,一卷就够一个班,数量充足。 将纸带裁成90cm长,然后按三等分后,对折四次就能折出48格。不需要像书上介绍的那样用三张短纸条粘贴拼接了,非常方便,为爱牛用心选配材料点赞。太阳系图卡可以拆下来,用于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4.给48格格子编序号时,还是要提醒学生要标在纸带的折痕上。这是因为不少学生会将编号标在格子中间。5.下图是学生制作好的行星位置关系模型,另两张则是用笔来绘制八颗行星。个人感觉两种方法各有所长,效果都还不错的。
|
| ||||||
|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八颗行星优质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91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2.八颗行星优质课ppt课件</a>,文件包含创意导入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2《八颗行星》课件pptx、2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mp4、拓展行星之王木星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教科版 (2017)2.八颗行星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a href="/kx/tb_c16191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2.八颗行星习题ppt课件</a>,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王星,非常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课件ppt,文件包含2各种各样的岩石pptx、2各种各样的岩石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