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随堂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随堂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2五石之瓠 测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拾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作《师说》以贻之
B.聚族而谋之曰 族庖月更刀
C.裂地而封之 籍吏民,封府库
D.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剖之以为瓢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吴王使之将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B.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C.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D.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惠子与庄子就“有用”“无用”展开论证,表现了庄子善于从世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
B.文章写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考虑大葫芦的功用,这从侧面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C.本文中庄子借如何处置“五石之瓠”,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
D.作者以哲学观点代替寓言故事,在逻辑推理中巧妙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领悟其中的哲理。
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2)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①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②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趟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③。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牲④?卑身而伏,以候敖⑤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⑥,死于罔罟⑦。今夫麓牛⑧,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①爝火:火把、火炬。②鹪鹩:一种小鸟。③樗:即臭椿,一种木质低劣的乔木。④狸:野猫。狴:黄鼠狼。⑤敖:通“遨”,遨游。⑥机辟:弩机陷阱,捕猎走兽的工具。⑦罔:通网”,罗网。罟:网的总称。⑧麓牛:即牦牛。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B.“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两句中的“事”字含义不同。
C.“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与“其曲中规”(《劝学》)两句中的“中”字含义相同。
D.“匠者不顾”与“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尧以火把的光亮不如日月来表明自己不如许由,希望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对此加以拒绝,表明自己不愿意做鹪鹩和鼹鼠那样的人。
B.宋人善于制作防手冻的药,却只用于漂洗丝絮;客买药方来取悦吴王,利用它得到封赏。可见事物有没有用,人的见识和使用方法很重要。
C.同是大葫芦,惠子认为它无用,就把它砸了,而庄子认为惠子应把它作为在江湖上浮游的工具,并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
D.惠子认为庄子说的话就像臭椿树一样,是无用的,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庄子举例说明,认为有用的也有缺陷,看似无用的有时能避困苦。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
②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拾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作《师说》以贻之
B.聚族而谋之曰 族庖月更刀
C.裂地而封之 籍吏民,封府库
D.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剖之以为瓢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吴王使之将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惠子与庄子就“有用”“无用”展开论证,表现了庄子善于从世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
B.文章写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考虑大葫芦的功用,这从侧面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C.本文中庄子借如何处置“五石之瓠”,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
D.作者以哲学观点代替寓言故事,在逻辑推理中巧妙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领悟其中的哲理。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
乙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丙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②不贵难得之货 贵:珍贵
③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恻隐:哀痛、怜悯
④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交纳
⑤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贼:伤害
⑥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1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B.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C.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D.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四章》中的“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认为,人与禽兽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
C.《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D.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孟子善用夸张、对比,文章思路简洁明晰;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1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18.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选自《庄子》)
文本二: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扜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节选自《吕氏春秋·塞》)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B.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C.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D.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古代容量单位,一石五斗;又是重量单位,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五石”共六百斤。
B.樽,古代的盛酒器。与之类似的器具还有壶、爵、角、觥、觚、罍、杯、卮、缶等。
C.“遗之女乐”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遗”字的意思相同。
D.“乡之先视齐寇者”与“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乡”字的意思不同。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种出了能够容得下五石的大葫芦,但因为盛不了足够多的水,做成瓢又没有用,所以就把它打破了,庄子因此批评他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B.宋国人有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药方,但仅百金就卖掉了,庄子在文中叙述此事,旨在批评惠子与这个宋国人都是见识不通达之徒。
C.戎王没有识破秦缪公赠送歌舞队和厨师的阴谋,日夜不停地吃喝玩乐,若有谁提醒他有秦军进犯的危险,他还惩罚谁,这导致其最终被活捉。
D.最后那个察看齐寇的使者,想到报告实情会被处死,不报告实情也会立刻被处死,所以不知该怎么办,后来在其哥哥的启发之下谎报了军情。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②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有删改)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量词,是古代计算容量、重量的单位,计量官俸的单位,计算弓弩强度的单位。
B.有难,指遇到困难,也指突发灾难,文中指吴国趁越国突发天灾,出其不意攻打越国。
C.惠子,战国名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合纵抗秦,是庄子好友,两人有多篇论辩传世。
D.罔罟,指渔猎用的网具,《周易·系辞下》:“(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种出的大葫芦能装容量为五石的水浆,但会因为不够坚固而裂开;剖开作瓢,也因为宽大而装不下任何东西。
B.庄子建议惠子换一个思维方式,不从常规去考虑葫芦的用处,而是把它当作大樽,利用它的浮力,帮助自己渡江。
C.庄子举狸狌和斄牛例子说明小的事物和大的事物在有些时候都是无用的,有用无用的价值判断是可能相互转换的。
D.庄子追求绝对的自由,大树虽于人而言无用,但避免了被砍伐,能安然存在下去,体现了庄子对逍遥境界的追求。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2)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2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则瓠落无所容(hù luò)
B.世世以洴澼絖为事(píng pì)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jūn)
D.今一朝而鬻技百金(yù)
2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结果 B.以说吴王:取悦
C.或以封:有时候 D.何不虑以为大樽:思考
2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所言之“用”为具体之用、世俗之用。他认为五石之瓠只能用来装水或做瓢,否则便是无用。
B.庄子所言之“用”为广义之用、精神之用。五石之瓠固然可以装水或做瓢,却不限于此,人也可以借此获得精神的自由。
C.庄子举“不龟手之药”例以证明惠子之不通达,同时暗示人们应该多角度观照事物,积极发挥自身才智获取富贵。
D.对某一物,“所用”不同,其价值也大不同。我们要善于跳出惯常思维,超越世俗经验的束缚,发现并发挥物的最大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
乙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丙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3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②不贵难得之货 贵:珍贵
③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恻隐:哀痛、怜悯 ④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交纳
⑤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贼:伤害 ⑥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3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B.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C.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D.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3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四章》中的 “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认为,人与禽兽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
C.《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D.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孟子善用夸张、对比,文章思路简洁明晰;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3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二、情景默写
3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却可以万古长青。
(2)《〈老子〉四章》中,以大树、高台为喻表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石之瓠》中,庄子认为使用大葫芦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3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郭象对于人物价值取舍的最高关切不过就是一个社会政治结构中的角色扮演的取舍,关切仅在政治事务的层面, , , , , , 。
①这就是庄子作为一个出世的哲学家的型态
②庄子的理论关切却是一个超越现实政治的精神境界
③如果陷身其中当然要知所自保
④政治事务中的角色人格与行事原则是一个不得不然的遭命
⑤庄子绝不会以身在庙堂而不顾毁誉,自作清高
⑥但是真正的智者却应该是远离政治的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③⑥④⑤①
C.④③⑥②⑤①
D.④②①⑤③⑥
36.下列对原文《五石之瓠》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在文章中,庄子指出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D.这篇文章形象地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大小和好坏之分,一个人智量大,见地高,境界应该就高。
3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民之从事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D.跨者不行
38.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D.则所用之异也
3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B.其脆易泮
C.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参考答案
1.A 2.A 3.C 4.D
5.(1)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住水的压力。
(2)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越国发兵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
6.C 7.D 8.A
9.①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好了,而我再接替你,我岂不是为名而来吗?
②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无法提举。
10.A 11.A 12.D
13.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14.C 15.A 16.D
17.(1)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2)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通。
18.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19.C 20.A 21.D
22.①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领兵,冬天和越人水战,把越人打得大败。
②秦军果真到了,戎王喝醉了而卧在酒樽旁边,最终被秦军擒住。
23.A 24.B 25.A
26.(1)我们世世代代从事漂洗丝絮的职业,(得钱)不超过几金罢了,现在一下子卖出药方就能(得钱)百金,还是卖给他吧。
(2)它的主干臃肿,不符合用来取直的绳墨,它的细枝弯弯曲曲,也不符合圆规和方矩取材的要求,生长在道路旁,木工都不看它。
27.A 28.B 29.A 30.C 31.A 32.D
33.(1)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2)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34.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何不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35.A 36.C 37.B 38.D 39.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情景混合默写,选择题,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6.2 *五石之瓠精品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五石之瓠》练习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五石之瓠》练习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