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优质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优质学案设计,共6页。
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 课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型自读课课时1课时设计者 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掌握与词有关的文学常识。2.反复诵读,借助意象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3.感受词人被贬的愁苦孤独,学习词人清高自守、不肯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重点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难点品析语言,赏析意境学 习 过 程个性补改【环节一】赏读入境、夯实基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幅对联描写的人物是谁?苏轼。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全能文人,诗、词、散文、绘画、书法无一不通。他与自己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苏门三父子”,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文章四大家”另外再加上曾巩和王安石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苏轼才情豪放一生,亦荣辱迭起一生。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感受他独特的情怀。二、预习与交流(一)文学常识:1.苏轼苏轼(1037~1101年),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 北宋 )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谥号( 文忠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三苏 ”。父子三人与唐代的 韩愈 、柳宗元 和宋代的欧阳修 、王安石、曾巩 、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2.写作背景“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解题“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外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撰《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题目,交代了地点。“寓居”在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官员等人。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ǐng)。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环节二】悟读品味、理解内容一、结合注释,疏通诗意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指深夜。 幽人:幽居的人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省:知晓 拣:挑选 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上片写幽人,幽人孤独如孤鸿。先写夜景幽寒,为幽人、孤鸿的出场营造氛围。接着写幽人孤鸿往来。冷落凄静的夜晚,惟有孤鸿与幽人相对,那孤傲不群的孤鸿,正是独往独来的幽人的化身。下片写孤鸿,孤鸿幽恨如幽人。孤鸿被惊起,惊慌高飞,心怀幽恨,却无人能懂;寒林千枝,却不肯栖息;最后,它悲鸣着飞过长江,落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失群孤鸿与失志幽人互喻叠映,意脉贯通。 【环节三】精读积累,赏析语言 1.如果让你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描述你读了这首词后的感受,你会选择哪个字?寒(冷)2.反复品读,你从哪些意象中感受到“寒”了呢?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这些意象的特点,突出其“寒”的?缺月、疏桐、漏断、幽人、孤鸿、寒枝、沙洲。月——缺,桐——疏,漏——断,人——幽,鸿——孤,枝——寒,沙洲——冷。3.上片选取“缺月、疏桐、漏断”这几个意象有何作用?“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写深秋夜深萧瑟、幽寂、凄冷、孤苦的情景,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4.上片着重写的意象是什么?词人为何称自己为“幽人”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词人经常这样称呼谪宦生涯中的自己——“幽人夜渡吴王岘”、“幽人拊枕坐叹息”。被贬黄州之后,“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词人只能在清冷的世界里孤独徘徊,无人相知,无人相伴,突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5.下片着重写的意象是什么?词中是怎样描写孤鸿的?(1)惊起却回头,有很无人省惊飞又回头寻觅的姿态和有“恨”却无人知晓的心理,突出了它没有知音,孤苦难耐的心境。(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动作描写,挑遍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上,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现了它的孤独与高洁。6.全词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每个意象都那么幽寒清冷,全词笼罩着浓郁的孤独与感伤的气氛,意境清幽绝尘,“孤鸿”的形象尤为鲜明突出。全词语语双关,托物寓怀,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初贬黄州期间的苦闷和孤高的复杂情怀。(幽寒清冷,孤独感伤)【环节四】研读展示、探究写法1.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相似之处?处境: 幽人——寓居定慧禅院 孤鸿——无良木之可栖
心理: 幽人——心怀幽恨 孤鸿——惊恐不已
志趣: 幽人——蔑视流俗、坚持操守 孤鸿——择地而栖,坚持操守。2.本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言人见鸿。人似鸿,鸿似人;而托鸿以见人,实乃作者用意所在。试分析本词里的写法。借物比兴、托物写怀、托物言志、比喻、象征 写法小结,感悟情感。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4.前人认为作者内心的寒凉来源于“恨”字,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恨”有遗憾之意,遗憾无知音与他志同道合。“恨”有怨恨之意,怨朝廷不能正确对待他。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独徘徊心境。【环节五】美读运用、实践拓展(一)拓展阅读苏轼在黄州期间的作品,感受他的心路历程1080年《卜算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幽独凄清 失意自伤1082年《念奴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明月。——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1082年《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1083年《浣溪沙》——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二)比较阅读 卜算子蒋冕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⑴本词没有题目,请你拟一标题。_孤雁(一雁)⑵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斜日坠荒山”中的“坠”是“落”的意思,但比“落”更体现出斜日落下的速度之快。B“冷入残芦去”中的“冷”既是天气冷,又是雁的心理“冷”。C “有意同谁语”运用反问的手法,突出雁的孤独。D “啄尽枝头数点霜”中的“霜”,重在表现孤雁饥饿难忍的程度。⑶请分析,这首词和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最后一句,在主旨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主旨不同:蒋词最后一句借孤雁食尽霜花后又振翅高飞,表现出自己的高洁的品质和顽强的意志。苏词最后一句则借孤鸿不栖寒枝和四周凄冷的环境,表现出自己高洁的品质和无尽的荒凉与寂寞。手法不同:蒋词最后一句全部采用正面描写表现主旨。苏词最后一句除采用正面描写外,还采用以景结情表现主旨。课堂检测一、理解性默写⑴苏轼《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营造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苏轼《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苏轼《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直接写出作者孤寂的心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完成下列问题题。1..词的上阕通过描绘 缺月、_______、________、 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氛围。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答案】一、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二1. 疏桐 漏断 孤鸿 凄清冷寂 2.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主旨归纳:本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写怀,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全诗。 2.推荐阅读余秋雨的《东坡突围》。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11*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十八世纪造型超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诗词大意,写作背景,词作赏析,问题探究,主题思想,参考译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学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