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精品导学案
展开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
课题 | 以和为贵 | 课型 | 综合性学习 | 课时 | 1课时 | 设计者 |
|
学习目标 | 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 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 | ||||||
重点 | 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 ||||||
难点 | 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究“和为贵”的真谛。 | ||||||
学 习 过 程 | 个性补改 | ||||||
一、导入活动,激趣引思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 二.活动过程活动 活动一:.探“和”之含义 和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孔子,也不止于孔子。“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不乏精彩之见。搜集资料,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思考“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1.理解“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君子和而不同”的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具体问题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小人同而不和”的意思是: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着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2.“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和睦、和气、和谐、和美、和平、祥和、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 活动二:写“和”之名言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合适的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 施行仁政 (仁政) 2.请从下面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传统美德: 热情好客 现实意义: 开放的心态,光交朋友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传统美德: 谦虚好学 现实意义: 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3)“礼之用,和为贵”:传统美德:重礼尚和 现实意义: 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 活动三:讲“和”之故事 1.“和”故事接力赛。 师:《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 生:《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因而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和好,一起尽心尽力地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生:《六尺巷的故事》(具体故事课本132页) 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2.由“和”故事联想到现在我们所提的“和”文化。 明确:“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 活动四:拟“和”之标语 1.“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可以看作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我们平时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对宣传主张、倡导行为、制造氛围等有着特殊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了“和”文化,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也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明确: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②各美其美,美之人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③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 ④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 ⑤和谐使宇宙运转不停 ⑥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说法,至少不要和他人争执
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②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③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 我选第____句,理由: 选择第②句。从内容上看,前后两句强调“容”“和”的重要性,说明两者对于人的“心境”和“万事”的作用,非常贴切地阐述了“和”思想的意义;句式上运用对偶的手法,整齐对称,有很强的韵律美。
活动五:享“和”之作用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小组合作,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 班级议事规则 1.讨论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2.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可以保留意见,给对方发言的权利和机会。 3.用语要礼貌、得体,说话有礼有节。 三、活动总结:谈谈你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 自古以来,“和”已经落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大。家庭内部有“家和万事兴”之说,人与人之间讲“和气致祥”,微生意讲“和气生财”,国家之间讲“和衷共济”。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以和为贵”的精神品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对外、对他人的侵略毫无原则地忍让,如果受到外来的侵略,我们要奋起抗争,保护国家的和平和安宁。“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优质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优质学案及答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写故事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写故事优质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中小结,名师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优秀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确定宣传主题,制作宣传材料,开展宣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