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7生物与环境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7生物与环境作业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广东卷)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C )
A.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
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C.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D.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C项)、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A项),湿地可以蓄洪防旱(B项)、调节气候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
供氧、固碳等功能(D项)。
2.(2022·山东卷)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
经济效益。若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秸秆均还田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
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
C.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
D.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
解析: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水稻产量还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因此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鸭取食害虫和杂草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该稻田增加了鸭使得群落的物种组成与普通稻田不同,因此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完全相同;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的能量利用率高。
3.(2022·山东济宁一模)橘小实蝇成虫体长7~8 mm,在很多水果果实中产卵,幼虫蛀食果肉,严重影响水果产量和质量。在治理虫害时,往往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寄生性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橘小实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应使用样方法估算橘小实蝇卵的密度
B.使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成虫属于化学防治
C.引入寄生蜂后立刻降低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
D.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
解析:橘小实蝇卵产在果实中,且非常小,样方法无法看清计数,应采用抽样检测法,用显微镜镜检估算橘小实蝇卵的密度;使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成虫属于生物防治;引入寄生蜂后需要一定时间后才能降低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会降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
4.(2022·山东日照一模)种群密度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①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个体平均质量W与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Ki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②随着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小,即自疏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产量恒定法则保障了种群成员间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
B.自疏现象导致种群内不同个体各自占据的生态位差异性增大
C.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D.自疏现象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也是对不利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
解析:产量恒定法则保障了种群成员间既互相吸引也互相排斥,维持产量的恒定;自疏现象时种内斗争激烈,导致死亡率增大,不会导致种群内不同个体各自占据的生态位差异性增大;当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小,这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也是对不利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
5.(2022·山东临沂一模)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建立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吹绵蚧种群数量低于m或大于p时种群数量都会下降
B.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之间时,种群数量会下降并稳定于m点
C.图中m、n、p是吹绵蚧种群数量的稳定点,果园生产中要严防超过n点
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吹绵蚧数量也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当种群数量低于m时,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当种群数量上升,种群数量大于p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种群数量下降;当种群数量介于m、n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种群数量下降,但低于m,种群数量又会上升,所以最终稳定在m点;被捕食率高时种群数量下降,补充率高时种群数量上升,所以m、n、 p是三个稳定点,一旦超过n点,种群数量会上升,害虫的数量多会导致果园减产,所以要防止超过n点;适当投放澳洲瓢虫,由于捕食作用,可使吹绵蚧种群数量下降,但若种群数量仍大于n点,种群数量还是上升状态,
吹绵蚧数量也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6.(2022·辽宁一模)锚定“美丽中国”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辽宁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于2021年计划实施工程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填补了全省山水项目的空白,开启了辽宁省生态保护修复新篇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正反馈调节是辽河流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辽河流域气候适宜,群落的物种组成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C.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该生态系统,需遵循整体
原理
D.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会提高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解析: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长时间保持不变,即使气候适宜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类活动等;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过程中既要考虑生态环境也应考虑当地的经济问题,故要遵循整体原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高生物多样性,会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负相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二、不定项选择题
7.(2022·山东烟台、德州一模)种群增长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如图A、B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种群增长率为0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若曲线A表示增长速率,当其为0时,则该种群可能达到K值
C.若曲线A表示“S”形曲线的增长率,则第6年时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
D.若曲线A表示出生率,B表示死亡率,则前6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将面临种群退化的问题
解析:种群增长率为0,表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故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如果A表示增长速率,当其为0时,表明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为0,种群停止增长,推断种群可能达到K值;若曲线A表示“S”形曲线的增长率,第6年时仍然大于0,只是增长速度变慢;若曲线A表示出生率,B表示死亡率,图示中前6年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推断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增加的数量减小,可能面临种群退化的问题。
8.(2022·山东潍坊一模)近代多数生态学家认为干扰是一种有益的生态现象,它不同于灾难,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但它会反复出现。较大强度的干扰会造成群落局部失衡,引发群落演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动物挖掘、践踏等造成植被局部破坏属于干扰
B.控制好干扰强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C.干扰频次持续增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D.较大强度的干扰停止后群落逐渐恢复,属于次生演替
解析:动物挖掘、践踏等造成植被局部破坏,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但会反复出现,属于干扰;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控制好干扰强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结合题意“较大强度的干扰会造成群落局部失衡”可知,干扰频次持续增大,可能导致物种数目减少,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较大强度的干扰停止后群落逐渐恢复,由于具备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
9.(2022·山东临沂一模)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D )
A. 水蚤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鲶鱼占有四个营养级
B.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鲶鱼个体中所含的能量最少
C.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从水蚤传递给鲶鱼
D.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蚊子幼虫与划蝽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
双向的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食物网有9条食物链,水蚤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鲶鱼占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共四个营养级;食物链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鲶鱼营养级最高,其所在营养级同化量少,但鲶鱼个体中所含的能量不一定最少。
10.(2022·山东淄博一模)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的生态工程,可实现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蚕粪便)喂鱼、
塘泥培桑。如图为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D )
A.图中E1和E2表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鱼和浮游植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9 450/469 200)×100%
C.桑基鱼塘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
D.蚕沙中的能量属于桑同化量的一部分,全部被分解者利用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鱼同化的能量来源有浮游植物、蚕的粪便和鱼饲料等,题图中没有鱼从不同途径同化能量的数值,无法得知从浮游植物中获得的能量,因此无法计算鱼与浮游植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蚕沙为蚕的粪便,是蚕摄食桑后的排遗物,蚕沙中的能量属于桑同化量的一部分,主要被鱼同化,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
三、非选择题
11.(2022·山东菏泽一模)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由9个湖泊及周围湖滩湿地组成,是候鸟理想的越冬地。
(1)自从该保护区建立后,生物群落不断发展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结果。
(2)食物网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
,
鲫鱼和双翅目幼虫的关系是 。
(3)若某种候鸟符合“J”形增长,第一代的种群数量为N1,种群数量每一代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代是第一代的2倍,则第t代Nt的表达式为 ,这属于 模型,研究人员通过标记重捕法对鸟类的数量进行了统计,若被标记的鸟由于受到惊吓不易被捕捉,则计算出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值 (填“偏大”或“偏小”)。
(4)该保护区吸引众多游客观赏,且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其水体受到轻微污染后仍可保持结构和功能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解析:(3)候鸟第一代的种群数量为N1,第t代的种群数量为Nt,第二代是第一代的2倍,则第t代后种群数量的表达式为Nt=N1×2t-1,这是数学公式,属于数学模型。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被标记的鸟由于受到惊吓不易被捕捉,则会使第二次捕获的鸟中带标记的数量减少,计算出的种群数量会比实际数值偏大。
(4)该保护区在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该保护区吸引人们前来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其水体受到轻微污染后仍可保持结构和功能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1)次生演替 协同进化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缺一不可) 种间竞争、捕食(缺一不可)
(3)Nt=N1×2t-1 数学 偏大
(4)直接价值、间接(缺一不可)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12.(2022·山东潍坊一模)五缘湾湿地公园是厦门最大的湿地生态园区,被称为厦门的“城市绿肺”,是人工修复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功范例。五缘湾湿地修复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现场保留一些单一的木麻黄林、果林和朴树林,生态系统整体脆弱。
问题二:五缘湾湿地存在一些砖厂、电镀厂、村庄和农田,很多工厂废水、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农药化肥残留物直接排放到湿地中,“水华”频繁发生,水体污染严重。
问题三:由于受海水影响,涨潮的时候海水倒灌,导致湿地内的水含盐量偏高。
修复目标:通过水体的整治和植物的补充种植,改善水环境和增加植物郁密度,从而改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鸟类及其他生物,修复湿地生态的多样性,使其生态系统更加完善,为人们提供一个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宣传湿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场所。
(1)五缘湾湿地修复前,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填“高”或“低”),判断理由是
。
(2)“水华”的频繁发生与水体中 元素的增多直接相关,“水华”的频繁发生会导致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这一过程属于 调节。
(3)五缘湾湿地进行植物的补充种植时,对植物的选择要求是 ,这体现了生态修复的 原理。
(4)人们对五缘湾湿地的修复是否属于演替? ,理由是
。
解析:(3)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该选择当地植物,由于湿地内的水
含盐量较高,所以还需要选择耐盐碱植物,这遵循了生态修复的协调原理。
(4)根据题干信息“改善水环境和增加植物郁密度,从而改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鸟类及其他生物,修复湿地生态的多样性,
使其生态系统更加完善”,与修复前相比,修复后五缘湾湿地的物种
组成和外貌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群落,这属于演替。
答案:(1)低 植被单一,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低
(2)N、P 正反馈
(3)选择当地植物、耐盐碱植物 协调
(4)是(属于) 与修复前相比,修复后五缘湾湿地的物种组成和外貌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群落
13.(2022·山东烟台、德州一模)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体,它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场的放牧量与草场的承载能力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保持家畜正常的生产放牧强度。
(1)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对不同牧草采食的选择会形成镶嵌的大小斑块,这构成群落的 结构。与禁牧相比,适度放牧有利于群落丰富度的增加,原因是
。
(2)光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既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又作为 调节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3)随着物种的增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逐渐提高,其基础是 。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该区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
(4)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该草原的优势牧草由多年生优质牧草转变为一年生劣质牧草,该过程 (填“发生”或“未发生”)群落演替,判断依据是 。
解析:(1)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嵌分布,故牧草形成镶嵌的大小斑块,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根据收割理论的相关观点,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可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故与禁牧相比,适度放牧可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牧草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成长腾出空间。
(2)光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①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②作为信息调节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该区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数量过多,最高营养级所获能量不足以维持其生存。
(4)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据题干信息该草原的优势牧草由多年生优质牧草转变为一年生劣质牧草可知,该草原优势种发生了变化,因此发生了群落演替。
答案:(1)水平 适度放牧可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牧草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成长腾出空间
(2)信息
(3)负反馈调节 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数量过多,
最高营养级所获能量不足以维持其生存
(4)发生 该草原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
14.(2022·山东卷)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
(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 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 、 。
(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 。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 (填标号)。
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甲的种群密度
C.甲的植株高度
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
。
解析:(1)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因此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调查发现E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而植物乙的频度非属于E级,说明植物乙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比例大,即乙分布范围广,但乙不是优势种,说明乙的种群密度小。
(2)由图可知,D频度级物种数所占百分比为8%,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8%=200(种)。
(3)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同时也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4)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等,这些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地演替。
答案:(1)E 种群密度小 分布范围广
(2)200
(3)ABCD
(4)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频度
级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A
B
C
D
E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作业含答案2,共19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作业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作业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