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民歌(二)一等奖教学设计
展开1、欣赏三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能随乐哼唱,并能体会音乐语言的魅力。
2、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音乐语言与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泥土的歌》(一)
1、 听辨歌曲:《边区十唱》、《放马山歌》、《茉莉花》
2、教学意图:听歌曲,辨别以上歌曲在演唱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3、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二、新课教学:小调
体验与探究:音乐语言与音乐形象的塑造
1、 欣赏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
(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
师: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
(2)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唱词:云南《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自由。
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为“五五七”式。
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
山西《绣荷包》音调明媚缠绵。
(3)引导学生探讨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体会音乐要素与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
云南《绣荷包》:旋律由于受到江南民歌的影响,旋律的发展以级进为主,在五声音阶式的级进,多在音域不宽的四度内平稳环绕,形成水波纹似的旋律起伏,跳进很少,字少腔多,倚音装饰显得较纤细、精巧。
山西《绣荷包》:旋律一开始出现了四度音程跳进,在西北民歌独特风格的因素之一。
这首主要由2——5、6——2构成的“双四度音调结构”,由调式主音Re与其上方四度音Sl和下方四度音La组成的。这带棱角的四度音程跳进贯穿全曲,使得旋律开朗、明亮、音乐风格质朴、爽朗,具有高原山区民歌的高亢、挺拔的特点。每句的音乐都以四度跳进开始,级进舒展后低走,弱收,形成了“抛物线型”的回环起伏。整曲旋律抑扬顿挫,起伏有致,很有韵味。再加上词曲情感柔和,既圆转又刚直;既高亢又委婉、细腻。#1,加强了感情的浓度和思念的情调。
(4)随乐学唱,并引导学生探讨小调传情达意的功能。
2、欣赏《王大娘钉缸》
(1)播放民歌《王大娘钉缸》,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探讨:这首歌曲与《好汉歌》有何异同?
唱词:上下句的结构形式
旋律: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2)播放歌曲《好汉歌》,并引导学生随乐哼唱。
(3)简介《好汉歌》的创作来源。
(4)老师引导学生随乐跟唱《王大娘钉缸》
(5)通过谱例对比赏析。
三、课堂探讨与延伸
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三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点?
(1)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点。
(2)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强烈。
(3)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
(4)唱词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
四、总结小调的概念
小调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在艺术上有较多的加工。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
五、总结中国民歌特点
(表格)ppt
六、小结
民间音乐是在人民的斗争生活中产生的,人们歌唱着它、演奏着它总是有感而发,所表现的感情是真挚的、质朴的。
七、下课
初中音乐湘艺版七年级下册五声调式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湘艺版七年级下册五声调式获奖教案,共3页。
湘艺版七年级下册京剧常识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艺版七年级下册京剧常识精品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唱腔,京剧的脸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艺版七年级下册丢丢铜仔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艺版七年级下册丢丢铜仔优秀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情境导入, 学唱歌曲,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