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名著阅读附解析教师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803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名著阅读附解析教师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803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名著阅读附解析教师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8036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名著阅读附解析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名著阅读附解析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能力拓展,名著语段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名著阅读附解析教师版一、基础知识(共5题;共22分)1.(2分)阅读方法我知道。 阅读文章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如,读冰心奶奶的《忆读书》,我想到 ;还要能从文章内容联想到更多,如,读《落花生》,我想到 。【答案】那一次我痴迷读书竟忘记了吃饭;每天默默无闻的城市美容师——清洁工【解析】【分析】考查阅读方法的运用。阅读文章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还要能从文章内容联想到更多。而联想就是从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想到另外一件事或一个东西。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提示把自己想到的写出即可。
故答案为:1、那一次我痴迷读书竟忘记了吃饭 2、每天默默无闻的城市美容师——清洁工
【点评】主要考查对阅读方法及联想的运用能力。2.(6分)名著导读。《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 ,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 ,又唤作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 ,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 。【答案】菩提祖师;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五行山;孙行者;斗战胜佛【解析】分析:《西游记》吴承恩(明)著,是一部关于师徒四人前往天竺取经的故事,是一部引人向善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僧都是经过一定夸张的人物。其中唐僧即唐玄奘,唐朝高僧。这本著作中含有一定的含义,除了作者施耐庵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外,唐僧的三个弟子则代表着在历史中唐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时,帮助过他的好心人,而妖怪则是代表着唐玄奘所经历的苦难。书的最高宗旨是教育人们,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也许会有无数的荆棘,也许会有无数的苦难,但是只要你心怀虔诚,一丝不苟,终有一天会取得“真经”,普度世人。全书共100回,通过唐憎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可以说,整部书是孙悟空的战斗史,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是{大闹天宫}。点评: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这道题比较容易,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只要要注意一些常识的积累即可。3.(6分)名著导读。《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 ,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 ,又唤作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 ,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 。【答案】菩提祖师;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五行山;孙行者;斗战胜佛【解析】【分析】《西游记》吴承恩(明)著,是一部关于师徒四人前往天竺取经的故事,是一部引人向善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僧都是经过一定夸张的人物。其中唐僧即唐玄奘,唐朝高僧。这本著作中含有一定的含义,除了作者施耐庵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外,唐僧的三个弟子则代表着在历史中唐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时,帮助过他的好心人,而妖怪则是代表着唐玄奘所经历的苦难。书的最高宗旨是教育人们,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也许会有无数的荆棘,也许会有无数的苦难,但是只要你心怀虔诚,一丝不苟,终有一天会取得“真经”,普度世人。全书共100回,通过唐憎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可以说,整部书是孙悟空的战斗史,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是{大闹天宫}。【点评】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这道题比较容易,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只要要注意一些常识的积累即可。4.(5分)积累填空。(1)(1分)《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 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千百年来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 ,这部作品是《 》。 (2)(1分) 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答案】(1)诸葛亮;吴用;《水浒传》(2)女娲;《红楼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故答案为:(1)诸葛亮、吴用、《水浒传》
(2)女娲、《红楼梦》 。
【点评 】对于是“课标”推荐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5.(3分)名著中的人物总会让我们记忆深刻: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圆溜溜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这段活中的“她”是小说《 》中的 ,“她”是一个 的人。【答案】童年;阿廖沙的外祖母;善良、忠厚、聪明、能干、内心充满爱【解析】【分析】对于“课标”推荐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她”是小说《童年》中的阿廖沙的外祖母,“她”是一个善良、忠厚、聪明、能干、内心充满爱的人。
故答案为:1、童年 2、阿廖沙的外祖母 3、善良、忠厚、聪明、能干、内心充满爱
【点评 】本题考查读书方法,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故事情节要积累识记。二、能力拓展(共5题;共51分)6.(6分)六(3)班开展了名著阅读活动,同学们打算将所读名著浓缩为一句话做成书签。请你选择喜欢的一部名著,照样子,完成书签。例:梁山好汉举起“替天行道”义旗,留下英雄美名。——《水浒传》【答案】阿廖沙尝尽童年无数苦难,走向广阔人间。——《童年》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在了解名著的基础上,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阿廖沙尝尽童年无数苦难,走向广阔人间。——《童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时言之有理即可。7.(4分)利用积累的知识完成练习。(1)(1分)七八个星天外, 。 , 。(2)(1分)亲爱的同学,你一定很热爱读书吧?请仿照所给示例,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吧。要求:写出书名、人名、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有关的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警句。例:《水浒传》中,疾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我的讲述: 【答案】(1)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西游记》中,孙悟空机智过人、疾恶如仇,三打白骨精,保护了师父。【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对于“课标”推荐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运用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警句。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故答案为:(1)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西游记》中,孙悟空机智过人、疾恶如仇,三打白骨精,保护了师父。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本题考查读书方法,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故事情节要积累识记。8.(6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提到的《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都是什么吗?作者是谁?【答案】《红楼梦》——曹雪芹;《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红楼梦》——曹雪芹;《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9.(10分)附加题(1)(2分)下列选项中不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的是( )A.狼和小羊 B.狐狸和葡萄 C.乌龟和兔子 D.拇指姑娘(2)(2分)《三国演义》中与赤壁之战无关的事件是( )A.草船借箭 B.三气周瑜 C.苦肉计 D.借东风(3)(1分)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请将匹配的人物与情节连起来。 鲁智深 进大观园 诸葛亮 大闹天宫 刘姥姥 空城计 孙悟空 倒拔垂杨柳(4)(1分)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始写于 。(填写朝代)(5)(1分)鲁迅先生称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答案】(1)D(2)B(3)倒拔垂杨柳;空城计;进大观园;大闹天宫(4)宋朝(5)《史记》【解析】【分析】(1)—(3)本题考查对名著的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4)、(5)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1)D;
(2)B;
(3)倒拔垂杨柳、空城计、进大观园、大闹天宫;
(4)宋朝;
(5)《史记》
【点评 】(1)—(3)对于“课标”推荐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
(4)、(5)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10.(25分)运用策略,走进名著。(1)(1分)读《童年》,做一做。①《童年》是 (国家)作家 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② 的外祖母, 的“小茨冈”, 的老工人格里高利等好人,让阿廖沙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和美好。A.富于同情心 B.慈祥、善良 C.忠厚老实③《小英雄雨来》描写的是 时期一个名叫雨来的孩子的故事。雨来给八路军送 、站岗放哨……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 。④《爱的教育》用 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 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2)(5分)阅读《爱的教育》后,状状绘制了主要人物关系图,请你帮他进行补充。(3)(1分)下面的故事情节表现了画线人物怎样的特点?请写一写。①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外祖父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外祖父用树枝打得失去知觉。 ②在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外祖母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 ③阿廖沙上学时穿的是他外婆的大衣和鞋子,同学们都嘲笑他,可他并没有抱怨什么,反而刻苦学习,毕业时他还获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本书。 (4)(1分)下面是状状阅读《童年》后摘抄的句子,请写出这些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并任选一句说说你的体会。①在明净的天空下,伏尔加河两岸被秋风镀上了一层金红色,看上去就像是两条美丽的绸缎。 ②他的牙长得很有特点,嘴皮子兜不住它们,都露在了外面。 ③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叫你们全给我要饭去!” ④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答案】(1)①苏联;高尔基;阿廖沙;②B;A;C;③抗日战争;鸡毛信;游击队;④日记;安利柯(2)德罗西;为别人着想;克莱蒂 (3)①专横、残暴;②勇敢;③艰苦朴素、刻苦学习(4)①环境描写;②外貌描写;③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④神态描写;第四句描写的是外祖母的神态和外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外祖母的眼珠比作黑樱桃,表现了外祖母乐观的生活态度。【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作品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4)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①苏联、高尔基、阿廖沙、②B、A、C、③抗日战争、鸡毛信、游击队、④日记、安利柯(2)德罗西;为别人着想;克莱蒂 (3)①专横、残暴、②勇敢、③艰苦朴素、刻苦学习(4)①环境描写、②外貌描写、③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④神态描写;第四句描写的是外祖母的神态和外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外祖母的眼珠比作黑樱桃,表现了外祖母乐观的生活态度。
【点评】(1)对于“课标”推荐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2)对于“课标”推荐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三、名著语段阅读(共12题;共45分)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11.(5分)从画横线的句子你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12.(5分)画曲线的句子是对石猴语言的描写。通过语言来写人物性格,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之一,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13.(5分)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句话的体会。14.(5分)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15.(2分)下面是关于这段话意思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B.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C.众猴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弄得力倦神疲。【答案】11.从画横线的句子能够了解到猴性顽劣。感受作者对猴子观察细致,了解全面,所以文中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生动真实。 12.“都随我进来,进来”表现了石猴的勇敢、本领高强。“列位呵……”一段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13.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反而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如了吗?所以作为一个人,就应该讲究诚信。我们要为建立诚信的社会而奋斗。 14.我们似乎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 15.B【解析】【点评】(1)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想象及语言组织能力,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5)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短文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11.从画横线的句子“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能够了解到猴性顽劣。感受作者对猴子观察细致,了解全面,所以文中描写猴子动作的特点,十分传神,生动真实。12.考查结合语言评价分析人物性格。“都随我进来!进来!”这句话说明石猴的勇敢、本领高强。“列位呵……”一段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的材料。13.谈自己的理解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反而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如了吗?“信”是一种践行行为,行为本身的结果不能完全吻合承诺,但也不能偏离太远,古人常提倡“多做少说”, “说出去的话”都是无法收回的,因此要避免尴尬局面的出现。14.解答此题要先对选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发挥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当时的情景即可。比如:我们似乎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1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这段话的主要讲的是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故选B。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背景音乐,唱词都是书里的原句,只有谱曲是剧集人员的创作,但是每一曲都映衬了当时的情景,表达了词义。剧中的制作精细,别说宝黛钗,就连里面的丫鬟、婆子都着力刻画,从发型、脸妆到服装配饰,都想得细致周到,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人物造型符合人物身份,贴近人物性格。另外,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配音也为电视剧的成功增色不少,经典难忘。 材料二:下面是对某小学五年级同学“名著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的数据统计表。 《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读过原著的学生24人29人18 人看过影视的学生98人83人42人16.(5分)读材料一可知,1987 版电视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17.(3分)由“剧中的制作精细”,我们可以猜测,黛玉的服饰特点应该是清雅的,她的服饰一般会缀以( )等物,很好地衬托了她的形象。(多选) A.芍药 B.兰花 C.牡丹 D.绿竹18.(1分)阅读材料二,你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6.①每一曲都映衬了当时的情景,表达了词义。②剧中的制作精细,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③人物造型符合人物身份,贴近人物性格。④配音也为电视剧的成功增色不少。 17.B;D18.看经典影视剧的学生多于看过原著的学生。【解析】【点评】(1)考查对材料一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材料一内容,锁定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3)注重整体阅读,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16.由材料一可知,1987 版电视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①是每一曲都映衬了当时的情景,表达了词义。②剧中的制作精细,别说宝黛钗,就连里面的丫鬟、婆子都着力刻画,从发型、脸妆到服装配饰,都想得细致周到,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③人物造型符合人物身份,贴近人物性格。③另外,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配音也为电视剧的成功增色不少,经典难忘。17.由“剧中的制作精细”,我们可以猜测,符合黛玉的服饰“清雅”特点的应该是“兰花、绿竹”。18.由材料二数据显示可知,看过影视的学生,远远超过读过原著的学生人数。名著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片段)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沮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我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了我所遇到的幸与不幸:坏处: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好处:但是我还活着,没有像我的伙伴们一样被淹死。坏处:我被单独剔出来,与世隔绝,受尽苦难。好处:但是,我也免于死亡,而船上其他人员都已丧命。…………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19.(6分)上述片段的作者是 国的 ,课文内容由 和 两部分组成,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喜欢 和 。20.(2分)根据意思,从以上片段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 21.(5分)用自己的话简要归纳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22.(1分)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片段中画“ ”句子的一理解。【答案】19.英;丹尼尔·笛福#笛福;梗概;节选;航海;冒险20.心平气和;焉知非福21.鲁滨逊将自己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对比,从而使自己心平气和。 22.面对困难,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解析】【点评】(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19.考查对文常的积累识记以及文章的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十八世纪英国启蒙时期的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普通商人家庭的笛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早年一直为经商而奔波于各地,三十二岁的笛福经商破产后,便开启了他的写作事业。期中作品分为梗概和节选两个部分。20.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心平气和: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指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21.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2.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类题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旨进行分析,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作答,语言表达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字音附解析教师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10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字形附解析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修改病句附解析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修改病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