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总复习数学(河北地区)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中考总复习数学(河北地区)4第四章三角形(前三节+高分突破·微专项5,6)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数学(河北地区)4第四章三角形(前三节+高分突破·微专项5,6)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直线与线段,考点1,角及其平分线,考点2,角平分线,∠BOC,相交线,考点3,垂线段,线段两端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 直线与线段考点2 角及其平分线考点3 相交线考点4 平行线考点5 命题
1.两个基本事实(1)直线的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线段的中点及性质如图,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即AM=BM= AB.3.线段的和差运算如图,点B是线段AC上一点,则有:AB=① -BC; BC=AC② AB; AC=AB③ BC. 4.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1.度、分、秒的换算:1°=60',1'=60″,度、分、秒之间的进制是60.2.余角与补角
1.对顶角(如图)(1)对顶角有:∠1与∠3,∠2与∠4,∠5与∠7,∠6与∠8.(2)性质:对顶角⑨ . 2.三线八角(如图)(1)同位角有:∠1与⑩ ,∠2与∠6,∠3与⑪ ,∠4与∠8. (2)内错角有:∠2与⑫ ,∠3与∠5. (3)同旁内角有:∠3与∠8,∠2与⑬ .
3.垂线及其性质(如图)(1)垂线:在两条直线AB和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⑭ ,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⑮ ,记作“AB⊥CD”.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⑯ ,它们的交点O叫做垂足. (2)垂线段: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该点到该直线的垂线段.(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4)垂线的基本性质①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⑰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⑱ 最短.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判定一条直线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需证明直线上有两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切忌只证明直线上有一个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就说这条直线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AB=AC,但直线AD不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同位角㉒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㉓ ; 同旁内角㉔ 两直线平行.
3.利用平行线求角度时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互逆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时,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第二节 三角形及其性质
考点1 三角形的分类考点2 三角形的性质考点3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命题角度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命题角度2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命题角度3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例1 [2020山东济宁]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
【思路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答即可.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1.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需求两条较短线段的长度之和,若这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长度,则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否则不能.2.若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为a,b,则第三条边的长c的取值范围是|a-b|a,则周长C=2b+a.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α,求顶角或底角的度数时,有三种情况:(1)若α为钝角,则α为顶角,底角的度数为 (180°-α).(2)若α为直角,则α为顶角,且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角为45°.(3)若α为锐角,则应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α为顶角时,底角的度数为 (180°-α);②当α为底角时,顶角的度数为180°-2α.特别注意: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注意三角形的三边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个角必须满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例2 [2020浙江绍兴]如图,已知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分别以点A,C为圆心,m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连接BD.若BD的长为2 ,则m的值为 .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例3 [2020内蒙古包头]如图,在Rt△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BE⊥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E.若AC=2,BC=2 ,则BE的长为 ( )
方法二:过点D作DF⊥BC于点F.
例4 [2019 湖北鄂州]如图,已知线段AB=4,O是AB的中点,直线l经过点O,∠1=60°,点P是直线l上一点,当△APB为直角三角形时,BP=___________.
【思路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 利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计算即可.
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问题的常用方法1.当出现30°角时,应想到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2.当出现斜边上的中线时,要想到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求线段长或角度.4.利用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转换求相关的量.
高分突破·微专项6 与中点相关的五大模型
例1 如图,在Rt△ABC中,∠ACB=90°,∠ABC=30°.在Rt△ADE中,∠AED=90°,点D在线段AB上,点F是线段BD的中点,连接FE,FC,EC.请判断△FEC是不是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方法一(倍长中线法):延长EF到点G,使FG=EF,连接BG,CG,根据条件证明△CBG∽△CAE,可求得∠ECG=90°,∠CEG=60°,最后结合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可得CF=EF,问题得证.方法二(倍长中线法):延长CF至点H,使FH=CF,连接DH,EH,根据条件证明△EDH∽△EAC,可求得∠CEH=90°,∠ECH=60°,最后结合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可得CF=EF,问题得证.方法三:(构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法)取AD的中点M,连接EM,根据条件证明△AEC≌△MEF,得到EC=EF,∠AEC=∠MEF,从而得到∠CEF=60°,问题得证.方法四(构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法):取AB的中点N,连接CN,根据条件证明△CAE≌△CNF,得到CE=CF,∠ACE=∠NCF,从而得到∠ECF=60°,问题得证.方法五(构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法):过点D作DP⊥BC,DO⊥AC,垂足分别为点P,O,连接PF,根据条件证明△EDF≌△CPF,得到FE=FC,∠DFE=∠PFC,从而得到∠EFC=60°,问题得证.
解:△FE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方法一(倍长中线法):如图(1),延长EF到点G,使FG=EF,连接BG,CG,易证△EFD≌△GFB,∴BG=DE,∠FBG=∠EDF.易知∠EDA=30°,DE= AE,∠CAE=120°,∴ ,∠FBG=∠EDF=150°,∴∠CBG=150°-30°=120°=∠CAE,∴△CBG∽△CAE,∴∠BCG=∠ACE, ∴∠ECG=∠ECB+∠BCG=∠ECB+∠ACE=90°,∴∠CEG=60°,CF=EF,∴△FEC是等边三角形.
方法二(倍长中线法):如图(2),延长CF至点H,使FH=CF,连接DH,EH,易证△DFH≌△BFC,∴DH=BC= AC,∠HDF=∠B=30°,∴ ,∠EDH=180°-30°-30°=120°=∠EAC,∴△EDH∽△EAC,∴∠DEH=∠AEC, ∴∠CEH=∠CED+∠DEH=∠CED+∠AEC=90°,∴∠ECH=60°,CF=EF,∴△FEC是等边三角形.
方法三(构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法):如图(3),取AD的中点M,连接EM.∵∠AED=90°,∴EM=AM,又∠EAM=60°,∴△AEM是等边三角形,∴AE=EM,∠AME=60°,∴∠EMF=120°=∠CAE.∵MF=MD+DF= AD+ BD= AB,AC= AB,∴MF=AC,∴△AEC≌△MEF,∴EC=EF,∠AEC=∠MEF,∴∠CEF=∠MEF+∠CEM=∠AEC+∠CEM=∠AEM=60°,∴△FEC是等边三角形.
方法四(构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法):如图(4),取AB的中点N,连接CN,则CN=AN=BN= AB,又DF=FB= DB,∴NF=NB-FB= (AB-BD)= AD=AE.易证△ACN是等边三角形,∴AC=NC,∠ANC=60°,∴∠CNF=120°=∠CAE,∴△CAE≌△CNF,∴CE=CF,∠ACE=∠NCF,∴∠ECF=∠ECN+∠NCF=∠ECN+∠ACE=∠ACN=60°,∴△FEC是等边三角形.
方法五(构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法):如图(5),过点D作DP⊥BC,DO⊥AC,垂足分别为点P,O,连接PF,则PF=DF=BF.易证DE=DO=PC,∠FPC=∠FDE=150°,△DFP是等边三角形,∴△EDF≌△CPF,∠DFP=60°,∴FE=FC,∠DFE=∠PFC,∴∠EFC=∠DFP=60°,∴△FEC是等边三角形.
例2 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是AB上一点.过点D作BC的垂线,过点E作AC的平行线,两线交于点F.若AC=4,EF=3,求BE的长.
【思路分析】见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连接顶角顶点与底边中点,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
解:如图,连接AD.∵AB=AC,点D是BC的中点,∴AD⊥BC,∠BAD=∠CAD,又DF⊥BC,∴点A,D,F三点共线.∵EF∥AC,∴∠F=∠CAD,∴∠BAD=∠F,∴AE=FE=3,又AB=AC=4,∴BE=4-3=1.
例3 [2019广西桂林]如图,在矩形ABCD中,AB= ,AD=3,点P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P,作点A关于直线BP的对称点A1,连接A1C,点Q为A1C的中点,点P从点A出发,沿边AD运动到点D时停止,则点Q的运动路径长为 .
【思路分析】第一步(确定点Q的运动情况):连接BA1,取BC的中点O,连接OQ,则OQ是△BCA1的中位线,从而可得OQ= A1B= AB,为定值,故点Q在以点O为圆心、OQ为半径的圆上运动.第二步(确定点Q的运动路径):①确定起点,当点P与点A重合时,点Q所在的位置为起点,易知此时OQ⊥BC;②确定终点,当点P与点D重合时,点Q所在的位置为终点,易知此时∠COQ=30°;③确定点Q的运动路径对应的圆心角.第三步:利用弧长公式求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总复习第四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件,共19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中考复习 高分攻略数学考前突破第4天课件PPT,共14页。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数学(河北地区)8第七章图形的变化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考点1,三视图,考点2,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