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舟记》第2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核舟记》第2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核舟记》第1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关雎》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关雎》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核舟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及对象特征。
3.继续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及对象特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核舟记》一文说到明代人王叔远曾经雕刻了一个核舟,“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却“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一只核舟是否真能容纳如此丰富的内容。
设计意图:以数字对比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夯实基础
1.文常简介
(1)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年—约1625年)字子敬,明末散文家。魏大中(“东林六君子”之一)长子。魏学洢一生未仕,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2)文体知识
本文题目末字“记”,系指文体而言。“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2.课文朗读
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听读后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断句。
yī mǐn wǎng yí jī ruò sǎn guān
魏学洢 器皿 罔不因势象形 贻 有奇 箬篷 石青糁之 峨冠
rán jiǎo qū chuí rén xū zhuàn
髯 矫首昂视 诎 椎髻 壬戌 篆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学习障碍。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一)
1.探究任务
自主阅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探究过程
(1)自由朗读课文。
(2)有不懂的字词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和前后文,试着猜测意思。
(3)逐句翻译,翻译完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3.成果展示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重点字词:
1.[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3.[为]做。这里指雕刻。
4.[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5.[木]树木。
6.[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
7.[贻]赠。
8.[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即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
9.[有奇]有余,多一点儿。奇,零数、余数。
10.[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11.[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12.[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13.[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1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徐,慢慢地。兴,起。
16.[石青糁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糁,用颜料等涂上。
17.[峨冠]高高的帽子。峨,高。
18.[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19.[佛印]宋代名僧,苏轼的朋友。
20.[鲁直]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苏轼的朋友。
21.[手卷]只能舒展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22.[卷端]指手卷的右端。“卷末”,指手卷的左端。
23.[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24.[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
25.[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6.[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27.[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28.[不属]不相类似。
29.[诎]弯曲。
30.[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31.[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的样子。
32.[舟子]撑船的人。
33.[椎髻]形状像椎的发髻。椎,敲击的器具,一端较大或呈球形。
34.[衡]同“横”。
35.[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36.[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好像……的样子。
37.[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船背,船顶,一说指船底。夷,平。
38.[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即公元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1621-1627)。
39.[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山名,在今江苏常熟西北,这里用来代指常熟。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40.[了了]清楚明白。
41.[篆章]篆字图章。
42.[丹]朱红。
43.[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44.[简]挑选。
45.[修狭]长而窄。
46.[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情景。
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高度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只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船工,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书的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设计意图: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二)
过渡:疏通课文的意思后,我们来看看在这“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上都有哪些人物和物件吧!
1.探究任务
再读课文,梳理核舟上的物件,完成下列表格,直观了解文章内容。
为壶 | 核舟 | 为人五 | 人物1 |
人物2 | |||
为手卷 | 人物3 | ||
人物4 | |||
为念珠 | 人物5 | ||
为窗八 | 位置1 | ||
为箬篷 | 位置2 | ||
对联、题名、并篆文 | 为楫 | 位置3 | |
为炉 | 位置4 |
2.探究过程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圈点勾画出核舟中的各个人物及部件所在位置。
(2)根据在课文中的圈画,提取归纳信息,填写表格。
(3)学生代表在班级中展示成果。
3.成果展示
为壶 | 核舟 | 为人五 | 苏轼 |
鲁直 | |||
为手卷 | 佛印 | ||
右舟子 | |||
为念珠 | 左舟子 | ||
为窗八 | 船舱 | ||
为箬篷 | 船舱 | ||
对联、题名、并篆文 | 为楫 | 船尾 | |
为炉 | 船尾 |
设计意图:采用图表形式,梳理核舟上的人物和物件,使学生了解核舟的同时,直观了解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
过渡:小小的核舟上竟然雕刻着这么多的人和物,果然奇巧!核舟上的这些人、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分析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表格。
核舟部位 | 具体部件及特征 | 顺序 |
舱 |
|
|
| ||
| ||
船头 |
| |
| ||
| ||
舟尾 |
| |
| ||
| ||
船背 |
|
2.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小组内讨论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说明顺序。
(2)指定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发言,形成小组结论。
(3)指定一位同学做分享。
3.成果展示
核舟部位 | 具体部件及特征 | 顺序 |
舱 | 篷:箬竹叶做成 | 空间顺序 |
窗:八扇,可开关,雕刻精细;数量之美,对称之韵 | ||
雕栏、对联:雕刻花纹,石青涂染 | ||
船头 | 东坡:陶醉在画卷中,豁达放旷 | |
鲁直(黄庭坚):陶醉在画卷中,豁达放旷 | ||
佛印:洒脱不群 | ||
舟尾 | 一楫:横放(桨息舟停) | |
舟子二人:悠闲自在/专注安然;动静相宜,次序井然 | ||
蒲葵扇、炉、壶:各一 | ||
船背 | 题名、篆刻:字迹细小,笔画清楚;黛丹相应,鲜明雅致 |
设计意图:学习《核舟记》不能变成学习“核舟”,在了解核舟的“奇巧”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快将学习的重点转到《核舟记》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顺序的安排上。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因为王叔远细致的雕刻“表现”,才为魏学洢生动传神的雕刻“再现”提供了契机。反过来,魏学洢细腻的“再现”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了王叔远技艺的精湛,两人均是“奇巧大师”,当之无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本课学习内容。
五、拓展延伸
过渡:《核舟记》这篇文章的文言语法现象十分丰富,我们一起来积累吧!
1.一词多义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手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做。这里指雕刻。
为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 刻有。
可
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扇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用于门窗等扁平物体。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盖
盖大苏泛赤壁云 句首发语词,表示肯定语气。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
2.词类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卧右膝 使……平放
(2)名词作动词
中峨冠二多髯者为东坡 戴着高高的帽子
居右者椎髻仰面 梳着椎形发髻
(3)名词做状语
石青糁之 用石青
设计意图:积累文言词语,为继续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今义:比较。
(2)高可二黍许。
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今义:曾经。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古义:零数、余数。今义:奇数。
2.课后作业
苏轼当时跟他的朋友泛游赤壁的情景是怎样的?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板书设计】
核舟记
船舱
船头 空间顺序
船尾 技艺高超
船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合作探究,品味特色,课文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自我研学,整体感知,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