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1. 继德尔塔变异毒株后,新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在南非等多地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小层次 B.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
C. 该病毒无细胞结构,可用普通培养基培养 D. 该病毒中的碱基种类与其宿主细胞的相同
2. 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镁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B. 在人和动物皮下组织中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糖原
C. 几丁质是二糖,能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
D. 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等,使得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分子
3. 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麦干种子烘烤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
B. 带有正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导致水比热容较高
C. 秸秆燃烧后的灰烬溶于水后,其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D. 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生物体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作用
4. 已知某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N原子、O原子及游离的氨基数分别为( )
A. m+n、m、n B. m+n、m+n、n C. m、m+n、n D. m、n、1
5.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壁位于细胞膜的外面,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是细胞的边界
B.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仅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组成
C. 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有磷脂,含有色素的细胞器一定含有磷脂
D. 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有关
6.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生物体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B. 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无细胞核的都是原核细胞
C. 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D.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种类的物质
7. 下列有关细胞膜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B. 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
C.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头部含有磷元素,其头部具有亲水性
D.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8. 某同学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实验前测得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不包括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体积为x,将其分别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和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原生质体的体积分别为y和z,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不可能是( )
A. x>y=z B. x=y>z C. x=y=z D. x>y>z
9. 下列有关科学家对细胞膜成分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欧文顿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C. 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看到细胞膜呈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认为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
D. 辛格和尼科尔森认为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10.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时,物质需要与之结合,每次转运时载体蛋白的构象都不会改变
B. 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C. 蛋白质通过胞吞或胞吐作用进出细胞时,不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需要消耗ATP
D. 氧气浓度和载体蛋白的数量都不会影响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对K+的主动吸收
11.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 进入小肠的胃蛋白酶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C. 底物量一定时,酶的活性降低会导致生成物的最大量减少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宜选择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
12. 已知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酸,而碳酸氢钠在酸性条件下能产生CO2。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分组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乙醛脱氢酶
1mL
1mL
1mL
加入试剂种类
蛋白酶1mL
RNA水解酶1mL
?
乙醛
1mL
1mL
1mL
保温
适宜温度保温5min
碳酸氢钠溶液
2mL
2mL
2mL
A. 第3组为对照组,“?”为加入蒸馏水1mL
B. 若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第2、3组能产生气泡
C. 若第1组能产生气泡,则证明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为RNA
D. 本实验可进行的前提之一是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13.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O2固定过程会导致细胞内ADP的含量明显增加
B. 酶的合成过程需要ATP,但ATP的合成过程可不需要酶
C. 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脱离下来后可与相关蛋白质结合
D. 细菌和真菌中,ADP转化为ATP所需要的能量均由呼吸作用提供
14.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都储存在酒精和ATP中
B.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ATP,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可产生ATP
C. 有氧呼吸产生[H]的过程和消耗[H]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D. 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糖
15. 若酵母菌细胞呼吸吸收3mol O2,产生6mol CO2,乳酸菌细胞呼吸时产生2mol乳酸,则这两种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 )
A. 3:1 B. 3:2 C. 1:2 D. 1:1
16. 玉米根部细胞中既含有乳酸脱氢酶又含有乙醇脱氢酶,能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可以分别生成乳酸和乙醇。如图是玉米根部细胞在无氧气和氧气充是时细胞呼吸生成CO2的相对速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段玉米根部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B. c~d段玉米根部细胞生成CO2的相对速率下降与酒精积累有关
C. 乳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在催化反应时作用原理基本相同
D. O2会抑制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一定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17. 下列有关生物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实例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蒸馒头时添加活化的酵母,并将和好的面团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
B. 某同学的脚被锈钉扎伤,应用透气纱布包扎后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C. 粮食储存前应将粮食放在室外晒干后再将其放在温度较低的仓库中
D. 在播种前种子适当浸水可以提高种子的含水量,抑制呼吸作用
18. 下列有关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需氧细菌证明了O2产生部位为类囊体薄膜
B. 希尔发现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能发生水的光解并产生O2
C. 鲁宾和卡门运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氧元素来自水
D. 卡尔文运用14C标记的14CO2确定了暗反应过程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19. 某研究小组欲探究环境因素对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装置可测定黑藻的净光合速率,NaHCO3溶液可为黑藻提供CO2
B. 改变NaHCO3溶液的浓度或S的大小都可以影响装置内溶解氧的含量
C. 若用H218O培养黑藻足够长的时间,则可在NaHCO3溶液中检测到C18O2
D. 若溶解氧传感器测得溶液中溶解氧含量不变,则说明黑藻不进行光合作用
20.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有NADPH和ATP,只有ATP能储存能量
B. 若突然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则短时间内C3减少,C5含量不变
C. 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产生的CO2被利用至少穿过4层膜
D. 水稻的叶肉细胞与蓝细菌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种类相同
21. 红叶李是一种观叶植物,满山红叶时观赏价值最高。红叶李叶的颜色由花色素苷与叶绿素的比值决定。研究人员通过对红叶李进行不同时间的遮光处理,探究红叶李叶片中色度含量的原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 实验中影响花色素苷与叶绿素比值的因素只有透光率
C. 观赏价值最高时,红叶李叶片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减少
D. 透光率小于40%时,遮光时间越长越利于提高红叶李的观赏价值
22. 下列有关研究方法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比实验需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因此对比实验无对照
B. 因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和分离色素
C. 鉴定还原糖所用的试剂经过适当处理可作为鉴定蛋白质的实验试剂
D. 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供观察用的黑藻需事先放在黑暗、室温下培养
23. 下列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般来说,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B. 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C. 细胞衰老是机体内发生的正常生命现象,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实现自我更新
D. 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核中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24. 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前期中心粒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量加倍的时期相同
C. 分裂间期细胞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细胞体积不变
D. 在细胞周期中,染色质存在的时间比染色体存在的时间长
25. 中药蟾毒灵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的增生等。研究表明蟾毒灵可使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加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当凋亡相关信号传导至线粒体时,会使线粒体内容物如Smac蛋白等流出,Smac蛋白可提高凋亡反应的速度和强度,以使凋亡顺利进行。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机体中所有的细胞最终都是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结束生命的
B. 细胞凋亡属于编程性死亡,通过细胞凋亡可实现机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
C. 蟾毒灵可能通过增加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使Smac蛋白等流出,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D. 蟾毒灵抑制肿瘤血管的增生可以破坏肿瘤生长的微环境,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26. 如图为生物体内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的关系图,其中a、b、f、g、h代表小分子,A、B、G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D、E表示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含有 ______种物质a;如果A和B是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则A为 ______。
(2)若f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则f是由 ______和脂肪酸形成的,大多数动物体内的f在室温下呈 ______态。
(3)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与E的 ______相联系。物质h除图示功能外还具有的作用是 ______。
(4)若病毒主要成分B经过了高温处理,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 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紫色反应,理由是 ______。
27. 人体甲状腺激素(T3、T4)是一种含碘的酪氨酸衍生物。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碘同向转运体可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该细胞利用从血液中吸收的氨基酸和I-,首先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分泌到滤泡腔中,甲状腺球蛋白经碘化后储存。当机体需要甲状腺激素时,滤泡上皮细胞会回收碘化甲状腺球蛋白,并在溶酶体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T3、T4释放到血液中。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从血液中吸收I-的方式是 ______。碘化甲状腺球蛋白被滤泡上皮细胞回收的方式最可能为 ______。
(2)滤泡上皮细胞内与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有关的具膜细胞器包括 ______,在该蛋白质分泌过程中,所形成囊泡的膜来自 ______的膜,该蛋白质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 ______。
(3)溶酶体水解酶的合成场所为 ______;溶酶体除了可将碘化甲状腺球蛋白水解产生T3、T4外,还可以在细胞自噬中发挥重要作用,处于营养缺乏的细胞进行细胞自噬的意义是 ______。
28. 水杨酸(SA)作为一种植物激素,不仅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等过程,而且还能诱导植物的抗逆性。某研究小组欲探究水杨酸对盐胁迫下沙打旺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组别及处理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CO2•mmol-1)
气孔导度/
(mmolH2O•m-2•s-1)
①组
200mmol/LNaCl+SA(0 mmol/L)
1.8
250
0.036
②组
200mmol/LNaCl+SA(0.2mmol/L)
3.1
280
0.050
③组
200mmol/LNaCl+SA(0.4mmol/L)
3.8
330
0.063
④组
200mmol/LNaCl+SA(0.6mmol/L)
4.3
328
0.078
⑤组
200mmol/LNaCl+SA(0.8mmol/L)
3.2
290
0.048
⑥组
200mmol/LNaCl+SA(1.0mmol/L)
2.0
248
0.038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______。SA可提高200mmol/LNaCl胁迫下沙打旺幼苗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 ______,增加了胞间CO2浓度,促进了暗反应的 ______过程。
(2)同学通过实验结果认为200mmol/LNaCl处理沙打旺幼苗抑制了其光合作用,其他同学认为他的观点不严谨,请说明理由:______。
(3)第⑥组实验中的沙打旺幼苗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 ______。由实验结果可知,SA浓度范围为 ______mmol/L时,能量大限度地缓解盐胁迫对沙打旺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29. 图1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显微图像,图中A~D表示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根据根尖分生区军胞核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2所示(不考虑细胞质中的DNA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需要使用 ______(填试剂名称)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时,首先找出分裂 ______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其他时期的细胞,通过观察各细胞内染色体 ______的特点可确定细胞所处的时期。本实验中有利于组织细胞分散开的操作有 ______、______。
(2)请写出图1细胞的分裂顺序 ______(用字母和“→”表示)。图1中处于 ______(填B~D)时期的细胞对应图2中的丙。图2中染色体与核DNA含量一定相等的是 ______细胞。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A错误;
B、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彻底水解产物有六种,即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B正确;
C、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C错误;
D、新冠病毒只有RNA,碱基种类为A、C、G、U,而宿主细胞既有DNA也有RNA,其碱基种类为A、T、C、G、U,D错误。
故选:B。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本题以当前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的结构等,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进行理解识记是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A、镁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而胡萝卜素没有镁元素,但镁元素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
B、人和动物皮下组织中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脂肪,糖原主要储存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B错误;
C、几丁质是多糖,能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C错误;
D、多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是由于氨基酸之间还能够形成氢键,D正确。
故选:D。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有C、H、O、N,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合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
本题考查元素组成、糖类、糖类、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A、小麦干种子烘烤过程中高温会破坏细胞结构,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A正确;
B、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B错误;
C、秸秆燃烧后的灰烬主要是无机盐,溶于水后,其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正确;
D、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生物体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由题干知,该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组成,含有n条肽链,则
①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数=肽链数=n个;
②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m个;
③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个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水数=氨基酸数×2-脱水数=2m-(m-n)=n+m个。
故选:C。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知识,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不是细胞壁,细胞壁没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
B、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的物质构成的,B错误;
C、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有磷脂,比如核糖体,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液泡和叶绿体,都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一定含有磷脂,C正确;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有关,D错误。
故选:C。
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中有中心体。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每个中心体有两个相互垂直摆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有关。
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壁、细胞骨架以及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6.【答案】C
【解析】解:A、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也能形成核糖体,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真核细胞但无细胞核,B错误;
C、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C正确;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D错误。
故选:C。
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核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功能,明确细胞核是控制中心的原因是其含有遗传物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7.【答案】B
【解析】解: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正确;
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是有限的,某些情况下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也能进入细胞,B错误;
C、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头部含有磷元素,其头部具有亲水性,C正确;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1、细胞膜的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脂质,还有少量的糖类。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答案】C
【解析】解: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以进入到细胞中,因此刚开始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则x≥y;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中,细胞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渗透失水,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小,则x>z,因此三者的大小关系不可能是x=y=z。
故选:C。
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细胞保持活性;(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用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看到的现象是:液泡体积变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液颜色加深。
本题考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9.【答案】C
【解析】解:A、欧文顿通过研究不同物质对植物细胞通透性的实验,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表面张力,利用细胞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故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B正确;
C、罗伯特森认为细胞膜是静态的,不可流动的,C错误;
D、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D正确。
故选:C。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0.【答案】B
【解析】解:A、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溶质分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A错误;
B、主动运输保证了细胞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B正确;
C、蛋白质通过胞吞或胞吐进出细胞需要膜上蛋白质参与,但不是载体蛋白,需要消耗ATP,C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故氧气浓度不会影响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对K+的主动吸收,D错误。
故选:B。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转运蛋白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解:A、酶和无机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是都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酶能更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2左右,进入小肠的胃蛋白酶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是因为pH不合适,说明酶催化需要适宜的pH,B错误;
C、底物量一定时,酶的活性降低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降低,但生成物的最大量不变,C错误;
D、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不适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D错误。
故选:A。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本题考查了酶的特性、酶的作用机理,意在考查考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12.【答案】C
【解析】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即探究乙醛脱氢酶是蛋白质还是RNA,则自变量为加入试剂种类,结合表格可知,第3组为对照组,实验中要保持单一变量原则,因此“?”为加入蒸馏水1mL,A正确;
B、若乙醛脱氢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则第1组中的乙醛脱氢酶会被蛋白质酶分解,从而使碳酸氢钠不能产生氧化碳,则第1组没有气泡产生,而第2、3组中的乙醛脱氢酶没有被分解,因此碳酸氢钠能产生二氧化碳,则2.3组会产生气泡,B正确;
C、若第1、3组能产生气泡,则证明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为RNA,C错误;
D、本实验可进行的前提之一是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否则水解反应无法发生,则无法达到探究的目的,D正确。
故选:C。
1、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
2、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若乙醛脱氢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则会被蛋白酶水解;若乙醛脱氢酶的成分是RNA,则会被RNA酶水解。乙醛脱氢酶可使乙醛转变为乙酸,乙酸可使碳酸氢钠产生CO2。
本题探究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四个主要因素(温度、pH、酶浓度和底物浓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数据图,特别是温度和pH两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3.【答案】C
【解析】解:A、ATP和AD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ATP与ADP可迅速转化,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因此CO2固定过程不会导致细胞内ADP的含量明显增加,A错误;
B、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ATP的分解需要ATP水解酶,酶的合成需要ATP的水解供能,B错误;
C、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能够脱离下来与载体蛋白结合,使载体蛋白磷酸化,这一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C正确;
D、光合细菌内部,ADP转化为ATP所需要的能量可以由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提供,D错误。
故选:C。
ATP是生物体直接的能源物质,ATP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ATP的结构式为A-P~P~P,其中“-”为普通磷酸键,“~”为特殊化学键(旧称:高能磷酸键),“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P代表磷酸基团,离腺苷较远的高能磷酸键易发生断裂,从而形成ADP,如果两个高能磷酸键都发生断裂,则形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ATP和ADP相互转化、ATP的含量和利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个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4.【答案】A
【解析】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小部分转移至ATP中,A错误;
B、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ATP,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可产生ATP,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三个阶段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C正确;
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可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D正确。
故选:A。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O2和酶
酶
产物
CO2和H2O
C2H5OH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能量
少量能量
相
同
点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第一阶段的场所及转变过程相同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产物,能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5.【答案】B
【解析】解:酵母菌吸收3molO2,根据有氧呼吸方程式可知:有氧呼吸产生3molCO2,酵母菌总共产生了6molCO2,那么无氧呼吸应该产生3molCO2,消耗葡萄糖为mol。乳酸菌细胞呼吸时产生2mol乳酸,根据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公式可知,乳酸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mol,因此这两种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1=3:2。
故选:B。
1、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2、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3、乳酸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2C3H6O3+能量。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产物,能根据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进行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6.【答案】D
【解析】解:A、a-b时间段玉米根部细胞无二氧化碳的生成,说明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A正确;
B、由于乙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所以乙醇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使细胞呼吸速率减慢,导致c-d时间段玉米根部细胞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下降,B正确;
C、酶发挥催化作用时,作用原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O2会抑制无氧呼吸,在氧气不充足时也可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D。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产物,能正确分析图形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
17.【答案】D
【解析】解:A、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可以制作馒头,注意将和好的面团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A正确;
B、某同学的脚被锈钉扎伤,应用透气纱布包扎后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防止厌氧菌大量繁殖,B正确;
C、粮食储存前应将粮食放在室外晒干后再将其放在温度较低的仓库中,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延长其保存期,C正确;
D、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呼吸越强,在播种前种子适当浸水可以提高种子的含水量,增强其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防止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细胞呼吸过程及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8.【答案】A
【解析】解:A、恩格尔曼的实验通过观察需氧细菌在水绵表面的分布,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A错误;
B、希尔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在光照下可释放氧气,说明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能进行水的光解,产生氧气,B正确;
C、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用18O分别标记两组实验中的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O全部来自H2O,C正确;
D、卡尔文用放射性14C标记CO2,通过追踪放射性去向,证明了光合作用中C的转移途径,即卡尔文循环,D正确。
故选:A。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9.【答案】D
【解析】解:A、图示装置测定的是溶解氧的含量,代表黑藻的净光合速率,其中NaHCO3溶液可为黑藻提供CO2,A正确;
B、改变NaHCO3溶液的浓度会改变为植物提供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改变S的大小即改变了光照强度,都可以影响光合速率,从而影响装置内溶解氧的含量,B正确;
C、若用H218O培养黑藻足够长的时间,其细胞内光反应H218O18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18O+丙酮酸C18O2,所以可以在NaHCO3溶液中检测到C18O2,C正确;
D、若溶解氧传感器测得溶液中溶解氧含量不变,说明黑藻不释放氧气,即净光合速率为0,黑藻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分析图形:该实验探究了环境因素对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不同质量浓度的NaHCO3或光源与植物间的距离,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其可用溶解氧的含量来表示。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探究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同时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各选项。
20.【答案】C
【解析】解:A、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有NADPH和ATP,ATP能储存能量,为暗反应提供能量,NADPH既能提供能量,也能作还原剂,A错误;
B、若突然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CO2与C5结合形成C3减少,光照不变,C3还原形成C5不变,即C3来源减少,去路不变,因此C3减少,C5来源不变,去路减少,因此C5增加,B错误;
C、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产生CO2,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至少穿过线粒体2层膜,叶绿体2层膜,共4层膜,C正确;
D、叶肉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蓝细菌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为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图解: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场所,掌握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1.【答案】C
【解析】解:A、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
B、分析柱形图可知,花色素苷与叶绿素的比值随着透光率的降低、遮光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影响花色素苷与叶绿素比值的因素有适光率和遮光时间,B错误;
C、红叶李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液泡,叶片发绿时观赏价值下降,观赏价值最高时,叶片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下降,使其呈现艳丽的色彩,C正确:
D、花色素苷与叶绿素的比值随着透光率的降低、遮光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透光率小于40%时,遮光时间越长,花色素苷与叶绿素的比值越低,观赏价值越低,D错误。
故选:C。
1、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又分为叶绿素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洽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分析柱形图可知:花色素苷与叶绿素的比值随着透光率的降低、遮光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作用;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能正确分析图形,再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正确答题。
22.【答案】C
【解析】解:A、对比实验中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对比实验中两个实验组相互对照,A错误;
B、因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B错误;
C、鉴定还原糖所用的试剂经过适当稀释处理,可作为鉴定蛋白质的实验试剂,C正确;
D、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供观察用的黑藻需事先放在光照条件下、室温下培养,D错误。
故选:C。
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均为实验组(或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
本题考查化合物的鉴定、色素的提取,细胞器的观察等实验,考生要熟练记忆各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等相关知识。
23.【答案】D
【解析】解:A、一般来说,分化的细胞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这是细胞分化的持久性特点,A正确;
B、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B正确;
C、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C正确;
D、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核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D错误。
故选:D。
1、细胞分化是指起源相同的一种或一类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分化一般具有持久性,生物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细胞死亡。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凋亡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分化、衰老的特征和机制,充分理解其变化的机制、衰老细胞不同特征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记忆。
24.【答案】D
【解析】解:A、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粒,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量加倍的时期不同,分别是间期和后期,B错误;
C、分裂间期细胞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细胞体积增大,C错误;
D、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比分裂期时间长,所以染色质存在的时间比染色体存在的时间长,D正确。
故选:D。
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①纺锤体解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新形成;③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5.【答案】A
【解析】A、机体中有些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有些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错误;
B、细胞凋亡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通过细胞凋亡可实现机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Smac蛋白可促进凋亡反应的速度和强度,使凋亡顺利进行,故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大,Smac蛋白等流出,可促进细胞凋亡,C正确;
D、肿瘤细胞依靠血管输送营养物质,蟾毒灵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可以破坏肿瘤生长的微环境,进而减缓肿瘤进展,D正确。
故选: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中细胞死亡的特征和变化机制,对本部分内容进行对比总结然后识记是关键,主要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以及相关阶段的机制掌握,并能够对实例进行分析。
26.【答案】4 DNA 甘油 固 水解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能 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
【解析】解:(1)病毒的核酸只有DNA或者RNA,因此只有4中脱氧核苷酸a或者4种核糖核苷酸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A是核酸,因此如果A和B是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则A为核酸中的DNA。
(2)若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则f是脂肪,脂肪是有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3)E表示ATP,ATP水解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ATP的合成与细胞的放能反应相联系;物质h表示胆固醇,胆固醇是除了参与人体内的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还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4)病毒的主要成分是B是蛋白质,蛋白质经高温处理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肽键并没有断裂,因此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能发生紫色反应。
故答案为:
(1)4 DNA(脱氧核糖核酸)
(2)甘油 固
(3)水解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4)能 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
据图可知,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A和B是核酸和蛋白质,A元素组成是C、H、O、N、P,因此A是核酸,a是核苷酸,B元素组成为C、H、O、N,因此B是蛋白质,b是氨基酸;E是细胞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E是ATP,D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重要组成成分,D是磷脂分子,G是主要的能源物质,G是糖类,g表示单糖(葡萄糖),h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因此h是胆固醇。
本题考查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主动运输 胞吞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流动性 核糖体 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解:(1)由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碘含量比血液中的高20~40倍,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碘,故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从血液中吸收I-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碘化甲状腺球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因此碘化甲状腺球蛋白被滤泡上皮细胞回收的方式最可能为胞吞。
(2)甲状腺球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在此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有关的具膜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在该蛋白质分泌过程中,所形成囊泡的膜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膜;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3)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溶酶体水解酶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故答案为:
(1)主动运输 胞吞
(2)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流动性
(3)核糖体 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细胞自噬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8.【答案】水杨酸(SA)浓度 气孔导度 CO2固定 缺乏对照试验 线粒体呼吸作用产生和空气中的CO2 0.4mmol/L-0.8mmol/L
【解析】解:(1)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水杨酸(SA)浓度;据表格可知,SA可提高200mmol/LNaCl胁迫下沙打旺幼苗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气孔导度,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气孔导度增加可导致胞间CO2浓度增加,CO2能与C5结合形成C3,称为CO2固定,因此胞间CO2浓度增加促进了暗反应的CO2固定过程。
(2)该实验只有200mmol/LNaCl处理沙打旺幼苗下净光合速率的数值,没有不使用200mmol/LNaCl处理的数据,也就是缺乏对照,无法判断200mmol/LNaCl处理沙打旺幼苗是否抑制了其光合作用,因此他的观点不严谨。
(3)第⑥组实验中的沙打旺幼苗叶肉细胞净光合作用大于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第⑥组实验中的沙打旺幼苗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线粒体呼吸作用产生和空气中的CO2,据表格可知,200mmol/LNaCl+SA(0.6mmol/L)处理下,净光合作用最大,因此SA浓度为0.6mmol/L左右(即0.4mmol/L-0.8mmol/L)时,能最大限度地缓解盐胁迫对沙打旺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故答案为:
(1)水杨酸(SA)浓度 气孔导度 CO2固定
(2)缺乏对照试验
(3)线粒体呼吸作用产生和空气中的CO2 0.4mmol/L-0.8mmol/L
据题意和表格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水杨酸对盐胁迫下沙打旺幼苗生长的影响,自变量为水杨酸(SA)浓度,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随着水杨酸(SA)浓度增加,200mmol/LNaCl胁迫下沙打旺幼苗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都是先增加后减少。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变量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
29.【答案】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中期 行为变化 解离 压片 A→B→D→C D 甲和丙
【解析】解:(1)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依次是解离(95%酒精+15%盐酸),漂洗(蒸馏水或清水),染色(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对染色体染色),制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最好选择中期细胞观察,此时细胞染色体较清晰,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不同的,故可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判断细胞的分裂时期;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解离、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以及压片等操作目的都是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
(2)根据分析可知,图1细胞的分裂顺序为A→B→D→C;图2中丙DNA含量为4C,说明此时细胞处于后期,即与图1中D对应;图2中甲还未进行复制,丙染色单体已经分开,故甲和丙染色体与核DNA含量一定相等。
故答案为:
(1)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中期 行为变化 解离 压片
(2)A→B→D→C D 甲和丙
由图可知:图1中A-D依次表示有丝分裂间期、中期、末期、后期,分裂间期时间最长,在视野中细胞最多。
本题主要考查了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相关知识,对该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无机盐的功能,功能上不同之处,功能上相同之处,观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C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