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真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答案】A,【答案】B,【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实验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收集炭黑
B. 活性炭净水
C. 收集沼气
D. 氢气吹肥皂泡
2. 成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列举措有误的是( )
A. 水更清--防治水体污染 B. 土更净--填埋废弃电池
C. 天更蓝--加强大气治理 D. 景更美--提高绿化覆盖
3. 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在新冠防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过氧乙酸具有腐蚀性,必须稀释后使用。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氧化物 B. 氢、氧原子个数比为4:3
C.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使用时配制的浓度越大越好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仪器连接
C. 加入药品
D. 收集气体
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验满CO2时,先将木条点燃,然后伸入集气瓶内
B.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C. 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 使用胶头滴管时,先将胶头内的空气排出,再吸取液体
6. 下列有关物质类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一定含不同种元素 B. 氧化物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
C. 化合物一定由分子直接构成 D. 单质一定由原子直接构成
7. “加碘营养盐”中的“碘”指的是( )
A. 碘单质 B. 碘分子 C. 碘原子 D. 碘元素
8. 如图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的元素符号是AL
B. 铝元素是一种金属单质
C. 铝的原子质量是26.98
D. 铝原子和铝离子的核电荷数均为13
9. 少量的水滴到正在燃烧的煤炭上,反而会窜出很高的火苗,因为发生了这样的反应:H2O+C−高温H2+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中H2O发生了氧化反应 B. 生成物均为气体
C. 碳在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D. 两种生成物均有可燃性
10.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
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
①加热铜片
②隔绝空气
A. A B. B C. C D. D
11.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框中的物质的化学式为SH2
B. B框中的物质属于单质
C. 参加反应的A和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 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三种
12. 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倡导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理念
B. 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C. 煤燃烧产生的C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
D. 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
13. 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
A. 图书馆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喷灭 B. 酒精灯失火--用嘴吹灭
C.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D. 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14. 按如图进行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 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还原反应已经开始
B. 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才能观察到红色粉末
C. 酒精灯加网罩主要作用是提高火焰温度
D. 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消耗氧化铜的质量
15. 如图是CO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反应方程式如下:HCOOH−热浓硫酸H2O+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制CO反应是分解反应
B. 实验成功,可观察到氧化铜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C. 尾气中含有CO,所以必须进行处理
D. 胶头滴管可换成普通漏斗
16.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因为水能灭火,所以有水,燃烧无法进行
B. 因为氯气有毒,所以食盐中的氯化钠也有毒
C. 因为碳单质具有可燃性,所以石墨也有可燃性
D. 因为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任何燃料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
17. 某简易制氧装置的示意图如图,其原理是通过撞击火帽触发启动装置产生热量,使产氧药块分解而持续释放氧气。下列说法不合适的是( )
A. 装置中过滤层的作用是净化氧气
B. 产氧药块可由含氧物质组成
C. 因氧气的密度比较大,所以使用时装置必须倒置
D. 此处氧气的作用可供给呼吸
18.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模型,下列有关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2:00对应的元素的离子符号为Mg+2
B. 3:00对应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 10:00对应的元素易形成化合物
D. 8:00对应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19. 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完全燃烧共有的现象是( )
A. 发光 B.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放热 D.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 氮化铝(AlN)具有很多优良性能,工业上由铝土矿制备氨化铝的简易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处于第1位
B. 物质X若含有两种元素,该物质化学式AlO
C. 副产物CO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D.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80%
21.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水。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主要流程如图: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过滤池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b.活性炭处理池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臭味
c.清水池中一定是软水
d.上述净水方法中“投药消毒”是化学变化
(2)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m,根据化合价的计算可知m=______。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______。
(3)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两种阳离子是Mg2+、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区别软水和硬水的办法是取水样,加入 ______,振荡,若观察到泡沫较丰富,则是 ______(填“硬水”或“软水”,下同)。此外根据煮沸后是否浑浊来粗略地判断,若煮沸后浑浊,则此天然水是 ______。
(4)某家用净水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是 ______(填“过滤”或“蒸馏”)。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 ______性。
22.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是 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但不需要用棉花),写出这个制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不宜立即收集。当 ______时,再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4)现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若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 ______。因为二氧化碳气体 ______,所以一般不用F装置收集。发现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可能的一种原因 ______。
(5)无论用装置D或E收集气体,导气管都要接近集气瓶底部,这是为了 ______。
23. 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清洗仪器,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不掉的黑色固体。
问题一:洗不掉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同学们进行如下的分析判断。
判断
依据
不是KMnO4和K2MnO4
它们都能溶于水,其中KMnO4溶于水形成 ______ 色溶液。
是MnO2
MnO2是不溶于水的 ______ 色固体。
【实验验证】
(1)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该液体是 ______),产生了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该气体是 ______)。初步证明黑色固体是MnO2。
(2)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H2C2O2)溶液,黑色固体被除去,同时发现产生许多气泡。进一步证明原黑色固体就是MnO2。
问题二:用草酸(H2C2O2)溶液除去MnO2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根据 ______,可以推出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2或 ______。
【实验验证】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检验CO2气体常用 ______溶液,检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反思提高】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先 ______,再根据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
24. 我国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若某工厂排出220kg二氧化碳,全部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反应原理是6CO2+6H2O−叶绿素光C6H12O6+6O2,请计算:
(1)C6H12O6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2)放出氧气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收集炭黑,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炭黑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活性炭净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用排水法收集沼气,甲烷难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氢气吹肥皂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填埋能够引起土壤、水体污染,符合题意。
C、加强大气治理,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
D、提高绿化覆盖,美化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通过回答本题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讲究环保,不随便扔垃圾,不污染环境。真正做到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3.【答案】B
【解析】解: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则氢、氧原子个数比为4:3,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过氧乙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乙酸具有腐蚀性,必须稀释后使用,使用时配制的浓度并不是越大越好,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1个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氧乙酸具有腐蚀性,必须稀释后使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解:A.图示装置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由长颈漏斗注水,当水将长颈漏斗的末端浸没起来后,再用双手紧捂锥形瓶的外壁,若观察到导管口处冒出气泡,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图示操作正确;
B.连接橡胶管和玻璃管时,先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然后一手持玻璃管,一手持橡胶管,稍稍用力,转动插入,图示操作正确;
C.向锥形瓶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时,将锥形瓶倾斜,用镊子将大理石放到瓶口,然后将锥形瓶慢慢竖起,使药品滑落到容器底部,图示操作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图示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入,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C、点燃氢气前,为防止发生爆炸,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混合物可以有相同元素组成,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A错;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B正确
C、化合物可能由分子直接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也可能由离子构成,例如氯化钠,故C错;
D、有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例如金属,有的单质是由分子构成,例如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故D错。
故选:B。
A、根据混合物可以有相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分析;
D、根据单质的种类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的分类方法。
7.【答案】D
【解析】解:因碘单质在加热时容易升华,不利用人类补充碘元素,则一般加入碘酸钾来补充碘,且生活中常见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故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是指元素,故选D.
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加碘营养盐”中一般加的是碘酸钾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物质中的元素,学生需要多了解和接触生活中常见的营养物质,明确其成分来解答.
8.【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铝的元素符号是Al,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铝是一种金属单质,而不是铝元素是一种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而不是铝的原子质量是26.98,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3,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核电荷数不变,则铝原子和铝离子的核电荷数均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H2O+C−高温H2+CO,水提供了氧,H2O发生了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均为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夺取了水中的氧元素,碳在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两种生成物均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H2O+C−高温H2+CO,碳夺取了水中的氧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具有还原性、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故A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A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因此该选项没有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热水的作用一是加热铜片,二是让白磷与空气隔绝,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进行解答。
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进行解答。
C、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进行解答。
D、根据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热水的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容器中加入水的主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答案】B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点燃2SO2+2H2O。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A框中的物质的化学式为H2S,故A错误;
B、B框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因此属于单质,故B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和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C错误;
D、由分子结构模型和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故D错误。
故选:B。
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2.【答案】C
【解析】解:A、倡导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故选项说法正确。
B、减少煤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C、煤燃烧产生的N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醇汽油中的乙醇是可再生资源,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低碳”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
B、根据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低碳”理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A、图书馆图书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喷灭,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灯失火,不能用嘴吹灭,应用湿抹布铺盖,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加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是因为试管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不能说明还原反应已经开始,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结束不能立即倒出粉末,以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酒精灯加网罩主要作用是使火焰集中,提高火焰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减少的质不是消耗氧化铜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碳和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木炭具有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由HCOOH−热浓硫酸H2O+C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成功,可观察到氧化铜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所以必须进行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胶头滴管不能换成普通漏斗,否则会造成生成的一氧化碳从普通漏斗中逸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C
【解析】解:A、水能灭火,但并不是有水,燃烧就无法进行,如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氯气有毒,但食盐中的氯化钠没有毒,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碳单质具有可燃性,碳单质具有可燃性,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也具有可燃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D、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但并不是任何燃料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如氢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钠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的燃料,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7.【答案】C
【解析】解:A、装置中过滤层的作用是净化氧气,即除去氧气中的一些杂质,该选项正确。
B、产氧药块由含氧物质组成,该选项正确。
C、使用时装置不用倒置,该选项不正确。
D、此处氧气的作用可供给呼吸,该选项正确。
故选:C。
A、装置中过滤层的作用是净化氧气,即除去氧气中的一些杂质。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使用时装置不用倒置。
D、氧气可供给呼吸。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D
【解析】解:A、12:00的时针所对应的元素是镁元素,12:00对应的元素的离子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错误。
B、3:00的时针对应元素是锂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10:00的时针所对应的元素是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对应的元素不易形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8:00的时针所对应的元素是氧元素,则8:00对应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12:00的时针所对应的元素是镁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3:00的时针对应元素是锂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10:00的时针所对应的元素是氖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8:00的时针所对应的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钟表式元素周期表的含义、地壳中元素含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解:A、酒精、煤、天然气都是可燃物,燃烧放热,有发光现象,故选项错误。
B、酒精、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均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酒精、煤(含硫)、天然气燃烧,均放热,故选项错误。
D、酒精、煤(含硫)、天然气燃烧均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酒精、煤(含硫)、天然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酒精、煤、天然气燃烧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C
【解析】解:A、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处于第3位,该选项不正确。
B、氧化铝化学式是Al2O3,该选项不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副产物CO可以用于冶炼金属,该选项正确。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处于第3位。
B、氧化铝化学式是Al2O3。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c2Al(OH)3 Ca2+ 肥皂水 软水 硬水 过滤 吸附
【解析】解:(1)a、过滤池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处理池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臭味,说法正确;
c、该净化过程中并没有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因此清水池中不一定是软水,说法错误;
d、上述净水方法中“投药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2)KAl(SO4)m中,钾元素显+1价,铝元素显+3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m=2。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氢氧根显−1价,因此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故答案为:2;Al(OH)3;
(3)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两种阳离子是Mg2+、Ca2+。区别软水和硬水的办法是取水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若观察到泡沫较丰富,则是软水。此外根据煮沸后是否浑浊来粗略地判断,若煮沸后浑浊,则此天然水是硬水;故答案为:Ca2+;肥皂水;软水;硬水;
(4)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是过滤,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故答案为:过滤;吸附。
(1)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硬水的概念、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4)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以及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22.【答案】酒精灯 集气瓶 2KClO3−MnO2△2KCl+3O2↑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 能溶于水 使用的是浓盐酸或澄清石灰水变质(合理即可)排尽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
【解析】解:(1)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是酒精灯、集气瓶。
(2)A装置适合固体加热的反应,没有棉花,所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
(3)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4)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装置使用注射器,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和滴加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所以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所以一般不用F装置收集。发现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可能的原因使用的是浓盐酸或澄清石灰水变质。
(5)装置D或E中导气管都要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其目的是:排尽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
故答案为:
(1)酒精灯;集气瓶;
(2)2KClO3−MnO2△2KCl+3O2↑;
(3)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4)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能溶于水;使用的是浓盐酸或澄清石灰水变质(合理即可);
(5)排尽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方法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不同装置不同优点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分析;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5)根据装置D或E中导气管都要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其目的是:排尽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纯净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紫红 黑 过氧化氢溶液 氧气 质量守恒定律 CO 氢氧化钙 Ca(OH)2+CO2=CaCO3↓+H2O先了解其物理性质,尤其是否溶于水
【解析】解:问题一:
【交流讨论】
判断
依据
不是KMnO4和K2MnO4
它们都能溶于水,其中KMnO4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是MnO2
MnO2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故答案为:紫红;黑。
【实验验证】
(1)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产生了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该气体是氧气)。初步证明黑色固体是MnO2。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氧气。
问题二:
【交流讨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出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2或CO。
故答案为:质量守恒定律;CO。
【实验验证】
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检验CO2气体常用氢氧化钙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氢氧化钙;Ca(OH)2+CO2=CaCO3↓+H2O。
【反思提高】
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先先了解其物理性质,尤其是否溶于水,再根据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
故答案为:先了解其物理性质,尤其是否溶于水。
问题一:
KMnO4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问题二: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实验验证】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先先了解其物理性质,尤其是否溶于水,再根据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解:(1)C6H12O6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
(2)设放出氧气的质量为x。
6CO2+6H2O−叶绿素光C6H12O6+6O2
264 192
220kg x
264192=220kgx x=160kg
答:(1)C6H12O6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2)放出氧气的质量为160kg。
【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放出氧气的质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宣城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3,3%,【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g,【答案】D,【答案】A,【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