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467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467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467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4670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4670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4670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4670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64670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完美版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准字音,解释下列词语,缠绕联结,中心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导入新课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鲁迅代表(常考)作品简介:1、《朝花夕拾》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
2、《呐喊》小说集 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反映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它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也是中国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3、《彷徨》小说集 《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 《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4、《故事新编》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整体的风格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 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地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
确凿()菜畦()蟋蟀()缠络()竹筛()觅食()渊博()鼎沸()桑椹()锡箔()
似乎:倘若:缠络:人迹罕至:
副词。有“好像”、“仿佛”的意思,表示可能,不确定。
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多用于书面语。
迹:足迹。罕:少。很少有人到的地方。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回忆在三味书屋的经历。
体会“百草园”之乐 文章第一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有趣的景物; (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作者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⑴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⑶从描写的景物来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⑵从描写的范围来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⑷从观察的角度来看,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有好听的(听觉):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有好玩的(触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啪,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可以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有好吃的(味觉)有桑椹,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难怪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
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特有的感受。
⑹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形容叫天子用“轻捷”,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作者把百草园描写的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 ,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写捕鸟抓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白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令人快乐。写出了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无穷的乐趣。
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在这过程中运用了一些动词。 请同学们找出来这些动词,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细读课文 文章第一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
第九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不可以。因为删掉了这些词语以后,句子的意思完全变了。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如果删掉,则由无法肯定变成完全肯定了,这违背作者猜测的原意,也不能表达“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私塾的什么感情呢?。
第九自然段中三个“也许是”能否删去,为什么?
百草园的景物是那么美,百草园的故事是那么动人,百草园里捕鸟是那么好玩,这确实是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儿童的乐园。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三味书屋是否也是儿童的乐园呢?
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对三味书屋的生活的回忆。
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环境:学习生活:教学方法:教书先生:
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 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百草园相比,哪个好玩?
当然百草园好玩。百草园很大,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多动植物,有许多好看、好听、好玩的东西,而在这个园只能爬上花坛上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又不能太久。
三味书屋里读的书,孩子读得懂吗?你们读得懂吗?作者写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私塾里的教材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不懂也不能问。作者这样写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和摧残。
作者在三味书屋里学到了什么?
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心身发展。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畅谈童年之乐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在全班交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图文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程导入,走近作者,交流背景,读准字音,词语解释,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深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演示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鲁迅,鲁迅名片,鲁迅家世,鲁迅作品《朝花夕拾》,鲁迅游学,现代散文,◆生难字,◆多音字,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