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2021学年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图文ppt课件
展开1.掌握生字词语。学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重点)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重难点)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同学们,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
(学生讨论)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把目光投向了旧事,希望借旧事的回忆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1928年由未名社出版单行本。
菜畦 确凿 轻捷 啄食 云霄 脑髓 倘若 拗断 觅食 鉴赏
倜傥 和蔼 恭敬 渊博 淋漓 盔甲 斑蝥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确凿:确实。长吟:长声鸣叫。轻捷:轻快敏捷。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人迹罕至:少有人来。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1.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提示: 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请你根据题目“从……到……”,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可分四层) 第一层(1):总体介绍百草园的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第二层(2):讲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第三层(3—6):讲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及“我”的感慨。 第四层(7—8):讲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3)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例: ①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 ②真实的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 、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③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2.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示例:美女蛇的故事虽然与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关系,作者却由此开始生发出联想:“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先由百草园的草联想到草中的赤练蛇,再由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述的美女蛇的故事。很明显,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而这故事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所以多年以后“我”还清楚的记得。这一段看似闲笔,却写出了儿童的心里,写出了童年的“我”的心目中世界奇特的色彩,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
3.读第一部分,思考: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乐园”之“乐”表现在三个方面: 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 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的乐趣; 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
4.课文的第1段,写了百草园的什么情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5.朗读第2段,分析问题。(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什么景物呢?
莱畦,石井栏。
(3)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
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
(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先生一 一历数儿时趣味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6.齐读课文第7、8段,分析问题。(1)这两段写了什么?
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2)默读课文第7段,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效果。
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3)第8段写出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第8段写出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在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在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在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的本领;在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通过礼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重难点)2.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学习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难点)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欣赏了百草园的景物,倾听了美女蛇的故事,亲历了捕鸟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走进三味书屋,把握“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继续感受作者儿时的快乐。
1.朗读第9段,分析问题。
(1)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我”被送进书塾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2)这一段字里行间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0、11两段,边读边思考:(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味书屋的陈设单调、沉闷。三味书屋给作者的第一印象就是“黑油的竹门”,多么沉重、压抑的颜色,它与百草园中的“碧绿”“紫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屋里的陈设就更单调了,只有匾和画,不像百草园中的生机勃勃。
(2)“我”对三味书屋和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我”对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是很尊敬的,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分角色读课文第12段至末尾。
(1)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写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单调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课上的意外收获——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
(2)这五个方面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什么?
第一个是问“怪哉”虫是怎么回事。先生说“不知道”,而且“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决不至于不知道,……乃是不愿意说。”——这是对压制学生求知欲的十分不满。进了三味书屋就要非礼勿言、非礼勿视,要一心只读圣贤书。可少年鲁迅却问了读经以外的“怪哉”虫,这在老师的眼里简直是旁门左道,所以不予回答且有怒色了。 第二个是读书的内容和形式。老师“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这书读得多没劲呀,是在老师的压力或命令下读的。读的又是什么内容呢?有的宣传“仁”,有的低级趣味地取笑别人,有的宣传迷信风水,这些令人难懂的书,读不成句,读错了也没有人纠正,只有死记硬背。学生怎能感兴趣呢?这和百草园中生动活泼的生活真是大相径庭!
(3)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寿镜吾老先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
当鲁迅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当孩子们到三味书屋后的小园中去玩而被老先生发现时,只不过是“瞪几限”,大声道 “读书!”;当学生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他可以让学生罚跪,但他也不常用。当他自己读书,读到得意处时,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寿镜吾老先生秉性慈祥,酷爱读书,鲁迅先生是尊敬的。可是他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他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他没有像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也没有像闰土的父亲那样耐心诚恳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
(4)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什么关系?
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无味。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4.作者为表达主题,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运用对比,把百草园的“乐”与三味书屋的“乏味”形成鲜明的对比 。
5.本文的景物描写很成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被使用,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做了有层次的描述。(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同学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 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语文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组合作整体感知,阅读训练,拟人排比,百草园,深入探讨,三味书屋,枯燥也有趣,对老师,质朴博学,不回答“我”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