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古诗三首
展开(基础篇)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 古诗三首
一.试题(共10小题)
1.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
A.降落伞(xiáng) 阁楼(gé)
B.萧瑟(shè) 投降(xiáng)
C.骚客(shāo) 文章(zhāng)
D.谦逊(xùn)浪费(fèi)
2.“题西林壁”中的“题”指( )
A.题目 B.问题 C.书写,题写
3.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4.选出加点词语的正确解释。
小溪泛尽却山行( )
A.小溪流的尽头 B.小溪的水流完了
C.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5.《暮江吟》描写的是暮色江景,所写的季节是春天。 (判断对错)
6.《题西林壁》中的“西林”指泰山脚下的西林寺。 (判断对错)
7.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题”的意思是 ,“小题大做”中的“题”可理解为 。
(2)诗句中“ , ”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
(3)从正面、 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 、 、 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4)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①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②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③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8.默写《暮江吟》。
9.写出符合题目意思的诗句。
当横着把苹果切开时,你会看到一个星星的图案。但竖着切就看不见了。所以我们看待事物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因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也许是各不相同的。有一句诗正是这个意思。
10.反复地朗读古诗,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写一写或者画一画古诗表达的内容。(部编版四年级上《第9课 古诗三首》)
(基础篇)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9 古诗三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
A.降落伞(xiáng) 阁楼(gé)
B.萧瑟(shè) 投降(xiáng)
C.骚客(shāo) 文章(zhāng)
D.谦逊(xùn)浪费(fèi)
【解答】A.有误,“降落伞”的“降”应读jiàng,读xiáng时表投降;
B.有误,“萧瑟”的“瑟”应读 sè;
C.有误,“骚客”的“骚”应读sāo。
D.正确;
故选:D。
2.“题西林壁”中的“题”指( )
A.题目 B.问题 C.书写,题写
【解答】《题西林壁》作者是宋代苏轼,“题西林壁”意思是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题”书写,题写。
故选:C。
3.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解答】全诗是: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故选:C。
4.选出加点词语的正确解释。
小溪泛尽却山行( )
A.小溪流的尽头 B.小溪的水流完了
C.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解答】出自曾几的《三衢道中》,翻译: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故选:C。
5.《暮江吟》描写的是暮色江景,所写的季节是春天。 × (判断对错)
【解答】《暮江吟》描写的是暮色江景,整首诗翻译: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所写的季节是秋天。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6.《题西林壁》中的“西林”指泰山脚下的西林寺。 × (判断对错)
【解答】《题西林壁》中的“西林”指西林指的是西林寺,在江西庐山。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7.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题”的意思是 题写 ,“小题大做”中的“题”可理解为 事情 。
(2)诗句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
(3)从正面、 侧面 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 近处 、 高处 、 低处 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4)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②
①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②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③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解答】(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题西林壁”的意思是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题”的意思是“题写”。“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这个词语中的“题”可理解为“事情”。
(2)考查诗句包含的道理。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诗作,这首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这句诗告诉我们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句诗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
(3)考查诗句意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4)考查得到的启发。《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诗作,这首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读完这首诗,我得到的启发是: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故选②。
故答案为:
(1)题写 事情;
(2)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侧面 近处 高处 低处;
(4)②。
8.默写《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解答】出自唐朝白居易的《暮江吟》,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故答案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9.写出符合题目意思的诗句。
当横着把苹果切开时,你会看到一个星星的图案。但竖着切就看不见了。所以我们看待事物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因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也许是各不相同的。有一句诗正是这个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解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苏轼的诗《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故答案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0.反复地朗读古诗,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写一写或者画一画古诗表达的内容。(部编版四年级上《第9课 古诗三首》)
【解答】部编版四年级上《第9课 古诗三首》共有三首古诗,分别是《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朗诵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我的眼前浮现出来这样的画面:一个秋天的傍晚,夕阳西沉。在夕阳的辉映下,江水一半呈红色,一半呈深深的碧色。弯月初升,在朦胧夜色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着光泽。天空中,一弯新月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
故答案为:
一个秋天的傍晚,夕阳西沉。在夕阳的辉映下,江水一半呈红色,一半呈深深的碧色。弯月初升,在朦胧夜色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着光泽。天空中,一弯新月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
2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