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环境问题的危害。
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DDT的广泛使用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DDT在食物链中的传递
由于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机杀虫剂DDT(二氯联苯三氯甲烷),瑞士化学家米勒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原因: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achel Carsn在其发表著作《寂静的春天》中高度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最终会在动物体内富集,例如在游隼、秃头鹰和鱼鹰这些鸟类中富集。由于氯化烃会干扰鸟类钙的代谢,致使其生殖功能紊乱,使蛋壳变薄,结果使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类接近灭绝。一些昆虫也会对DDT逐渐产生抗药性、以对抗人类由于人口无节制增长而对自然界无休止的掠夺。反应式基于此,许多国家立令禁止使用DDT等有机氯杀虫剂。
启示:DDT 从人类的“宠儿”到“弃儿”的戏剧命运帮助人们改变了对科学技术的过度信任,并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负面影响。
(1)特点:①由_________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__________,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_______。②自然环境能够通过___________来维持稳定。 (2)对人类的要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______________。
1.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1)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的不同
(2)自然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状态。原因:自然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中,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 ,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 排入自然环境。
工业革命前,地球的大气、土地和水能够满足人类的生产和消费需要,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
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3.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对此我国采取什么措施?
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人均资源消费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费量和废弃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示: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思想主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思考: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1.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供给服务功能下降,使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
低产林改造?还是增加耕地,获取补偿?
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
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电镀厂挖暗渠排放有毒废水
气管炎:发生在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化时。
肺炎:空气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哮喘:雾天风力小,空气流动慢。
雾霾治理的措施:①针对尾气: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②针对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比重,治理排污企业,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和执法力度。③针对建筑工地:覆盖、洒水、及时清运、设置围栏、大风天停止作业、密闭运输。④针对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回收。⑤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图:污染严重的非洲地区
环境问题会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也会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3.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历史上,许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有学者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括这一过程(图1.19)。该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
思考:(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 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查找相关资料 用事实说明你 的观点。(3)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活动: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提示:(1)可能的原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其中技术进步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高,会加大环保投资,选择环境友好产品,施加环保压力,使经济结构向利于环境的方面转变。
(2)不是。当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后,充分利用自然规律,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就可以做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区域经济发展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废弃物排放,使资源的获取与废弃物的排放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就能避免。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 框内(每个字母只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精品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标要求,学习目标,新课导入,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环境问题,具体表现,探究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pptx、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学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优秀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量,技术水平高,环境问题的危害,人地协调,课堂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