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4333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43335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43335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案设计
展开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会写“辩”字,理解“决”的意思。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 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内容:
《两小儿辩日》共分七个自然段,篇幅短小,故事简单,构思却颇具匠心。作者通过一个“辩”字为后文制造了悬念。随后,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依据,紧扣“辩”字,有观点,有事实依据,增强了辩论性。《两小儿辩日》所表达的道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但不能脱离文本。课文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2.能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是怎样说明观点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 PPT课件
2.“辩”字的动画书写
3.磁板贴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以“辩”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2.说说辩字的写法
师:“辩”字是本课的生字,怎样才能写好它呢?
3.播放“辩”字动画书写
师:让我们来写写吧。
4.学生练习写字
师: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
5.用“辩”字组词
师:说说生活中你都见过谁在辩?又在辩什么?
6.用“辩”字说句子
7.齐读课题
学生思考,师:是谁在辩,辩什么?
2、读通文章,了解“辩”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读一、二句(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是这样停顿的,能说一下停顿的理由吗?
师:根据意思,找到停顿,看,以的意思是认为,后面跟着的是他认为的....观点,所以这里要停顿。
3.读第三句
师:这句和它结构相同,那停顿....对,也是一样的。谁来读?(指名读)
师:那这句呢?
练习停顿,出示课外的句子练习。
师: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
师:接着读课文。
4.读4——7句(指名读)
师:孰为汝多知乎?这两个字到底该怎么读?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指名说)
师:这两个字是通假字,它同哪个字,就读哪个字的音。这个念....这个念......连起来读。(指名练读,齐读)
5.齐读全文
师:让我们按照正确的读音和停顿齐读课文。
6.学习读虚词的方法。(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7.通过多种方式练读课文。
三、读懂文章,了解“辩”的内容。
1.回顾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师:课文读到现在,让我们来说一下故事的内容吧。大家来回忆一下,了解文言文的方法,你都知道有哪些呢?(学生说方法)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A.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B.借助书上的插图理解意思;
C.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
D.查阅资料或者借助工具书来理解;
E.边读边想象画面来理解;
F.结合之前所学的。
......
2.自读课文,要求:先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流。
3.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指名说说车盖和盘盂的样子?)
4.借助车盖、盘盂的图片,了解其大小。| 5.交流故事内容。
6.读课文,完成表格。了解两个孩子都是怎样说明观点的。
师:读懂了故事,那你知道关于太阳的辩论中,两个孩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了吗?(指名说)
7.老师总结并板书:观点 晨近午远 晨远午近
师:让我们再次明确他们的观点(生齐读两个孩子的观点)
师:看来,这是一场观点鲜明的辩斗,那他们又是怎样说明观点的?快速找到答案,完成表格。(板书:观点鲜明)指名说
8.大家一起来填写表格,两个孩子找到的现象是什么?
9.总结
师:看来,两个孩子都是根据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感受来找到依据说明观点的。(板书:现象 依据)
四、读出“辩”的趣味,读出人物形象。
师:明白了辩斗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辩斗的场面吧。
1.同桌自由练习,辩一辩。
2.找两名同学上台分角色表演“辩斗”。
3.学生评价
师:同学们来当评委,看看他们表现得怎么样?(提示学生从神态、动作、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4.师生对读
师: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生加动作)
师: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非也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生语速加快)
师:非然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谬以谬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怎么样,感受到火药味了吧?该你们了。
5.生生对读等方式表演“辩斗”。
左右两组辩斗,老师读提示语:
师:一儿理直气壮曰。
左: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一儿据理力争曰。
右: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一儿声嘶力竭曰。
左: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不甘示弱曰。
右: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右边同学的反问语气问得好,接着再来,全体起立,左右两边来辩斗,跟着我的提示语,一边做动作,一边辩斗。
师:一儿叉腰曰。
左: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一儿跺脚曰。
右: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一儿捶腿曰。
左: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以手指日曰。
右: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一边练习,一边背诵。
师:多么激烈的辩斗场面,全体坐下。老师来采访一下你,你觉得你能赢得了这场辩斗吗?
6.师总结
师:事实胜于雄辩师,的确,我们辩斗时,不但要气势如虹,还要有理有据。(板书 有理有据)这样才更有说服力。看来我们说明观点时,也应该像两小儿学习,用事实和依据做支撑,这样才能说服对方。
7.学生谈谈两小儿的特点
师:刚刚的辩斗中,你看到了两个怎样的孩子?
8.齐读单元主题
师: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呢?
五、拓展阅读,强化训练“辩”的方法。
1.阅读《晏子使楚》片段,继续深入了解怎样说明观点。
师:晏子想说明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来说明观点的?(学生阅读,总结)
2.学生齐读语文要素
3.新辩题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准备用什么观点,用什么具体实例来说明观点?
6、总结收获
总结内容和方法上的收获,加深印象。
七、布置作业
布置分层作业:
1.阅读《列子·汤问》,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阅读《中国古代论辩故事》,探索主人公是怎样说明观点的。
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晨近午远 晨远午近
观点
现象 依据
观点鲜明 有理有据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两小儿辩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两小儿辩日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解意,辩斗,悟理,拓展,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