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1.3 物质的提纯课后测评
展开1.3物质的提纯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 B.海水 C.水银 D.空气
【答案】C
【解析】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水银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石油、海水、空气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C。
2.利用海水来制盐的原理是( )
A.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制食盐
B.升高温度,降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C.利用阳光、风力蒸发水分使食盐析出
D.降低温度,减小食盐的溶解度
【答案】C
【解析】
A、从海水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制食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从海水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升高温度降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海水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从海水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降低温度减小食盐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3.在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粗盐 B.溶解粗盐
C.过滤盐水 D.蒸发滤液
【答案】D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粗盐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未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液面不要低于漏斗边缘
D.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答案】C
【解析】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B、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C、如果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就会导致滤液浑浊,所以错误,故可选;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是正确的,故不可选,故选C。
【点睛】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过滤的要点,一贴即使滤纸润湿,紧贴漏斗内壁,不残留气泡(防止气泡减慢过滤速度);二低即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防止液体过滤不净);三靠即倾倒时烧杯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5.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物质的是( )
A.除去氢氧化钙溶液中悬浮的碳酸钙颗粒
B.除去固体碘中少量的碘化钾
C.除去乙醇中溶有的微量食盐
D.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答案】C
【解析】
蒸馏把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或将水中难挥发性物质和水分离出来的方法,A、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分离它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采用过滤的方法不用蒸馏;
B、碘和碘化钾都是固体,所以分离固体碘中的少量碘化钾不能用分馏的方法;
C、乙醇是液体,食盐是固体,所以通过分馏能得到乙醇和食盐,可以采用分馏的方法将二者分离;
D、氧化钙和碳酸钙都是固体,不能用分馏的方法将其分离,故答案选C。
6.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利用日晒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出来
B.利用日晒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
C.利用日晒的作用,使海水分解出氯化钠
D.利用日晒和风力,使海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A、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出来,故选项说法错误;
B、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海水被日晒后分解出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使海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7.小明在实验室过滤某种液体,他不需要的仪器是( )
A.烧杯 B.漏斗 C.酒精灯 D.玻璃棒
【答案】C
【解析】
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不需要酒精灯,故选C。
8.净化水的以下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吸附
【答案】C
【解析】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B、蒸发不用于净化水,不符合题意;
C、通过蒸馏除去了水中所有的杂质,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符合题意;
D、利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不是纯水,不符合题意。故选C。
9.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的残留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A.溶解、降温、过滤、洗涤
B.溶解、过滤、降温、洗涤
C.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答案】C
【解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的残留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分离出二氧化锰,故选:C。
10.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取固体粉末 D.检查气密性
【答案】B
【解析】
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C、取固体粉末时,将试管平拿,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慢慢竖起,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检查气密性时,用双手捂住试管,将导管伸入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错误;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正确。
点睛:掌握粗盐提纯的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
12.某同学在做过滤净化水的实验中发现滤液仍然很浑浊,下列原因不可能的是
A.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B.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中待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
C.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有洗干净
D.滤纸破损
【答案】A
【解析】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而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只会影响过滤的效率,故选A。
13.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在这四步操作中均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A.烧杯 B.漏斗 C.玻璃棒 D.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在溶解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在蒸发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在计算产率时,需要用玻璃棒转移固体。所以在这四步操作中都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故选C。
14.在过滤时,必须要用的一组仪器是( )
A.蒸发皿、玻璃棒、烧杯 B.烧杯、漏斗、玻璃棒
C.烧瓶、漏斗、玻璃棒 D.试管、试管夹、烧杯
【答案】B
【解析】
A、过滤时不需要蒸发皿,该组仪器缺少了过滤所需要的漏斗;故A不正确;
B、烧杯、漏斗、玻璃棒,此三种仪器为过滤所必须要用的仪器,故B正确;
C、过滤时不需要烧瓶,该组仪器缺少了过滤所需要的烧杯;故C不正确;
D、过滤时不需要试管及试管夹,该组仪器缺少了过滤所需要的漏斗和玻璃棒;故D不正确;
故选B.
15.粗盐提纯的步骤分为溶解、过滤、蒸发,三步中都用到的同一种仪器是:( )
A.蒸发皿 B.玻璃棒 C.酒精灯 D.漏斗
【答案】B
【解析】
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故选B。
16.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的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需要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
B.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食盐的含量将偏低
C.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蒸发时需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
【答案】D
【解析】
A、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可控制量取水的量,选项A正确;
B、操作Ⅲ中,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食盐的含量将偏低,选项B正确;
C、过滤除去的是难溶性杂质,所以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选项C正确;
D、蒸发时,应加热到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不应该蒸干,选项D错误。故选D。
17.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过程中必备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试管、玻璃棒、漏斗等
B.滤去不溶性杂质以后,将滤液移至烧杯内加热浓缩
C.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答案】C
【解析】
A、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烧杯、玻璃棒);过滤(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玻璃棒);故烧杯、玻璃棒、漏斗是这个实验过程中必备的玻璃仪器,量筒、试管不是,不符合题意;
B、滤去不溶性杂质以后,应该将滤液移至蒸发皿内加热浓缩,不符合题意;
C、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符合题意;
D、如果用大量水进行洗涤,晶体会大量溶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可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可除去泥沙,蒸发可得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加入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铜粉,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和生成的银,可得硝酸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二、填空题
19.下列物质中,①海水、②糖水、③洁净的空气、④氧化镁、⑤白酒、⑥液态氧、⑦红磷、⑧加碘食盐、⑨可乐饮料、⑩食醋。
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④⑥⑦ ①②③⑤⑧⑨⑩
【解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氧化镁、液态氧、红磷分别都只含有一种物质,所以属于纯净物;而海水、糖水、洁净的空气、白酒、加碘食盐、可乐饮料、食醋含有的物质都不止一种,所以属于混合物。
20.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
(3)用量筒量取8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___8毫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答案】广口瓶 胶头滴管 三分之一 大于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
(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广口瓶里,广口瓶瓶口口径较大,便于用镊子或者药匙取用固体药品;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到的仪器名称是胶头滴管;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冲出伤人;
(3)用量筒量取8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凹液面最低处在刻度线上方,量筒读数由下往上增大,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大于8毫升;
(4)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1.由海水晒得的粗盐中含有一些泥沙杂质,设计实验,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得到较纯净的精盐的方法______。
【答案】①溶解:把粗盐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过滤;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口紧贴烧杯内壁,沿玻璃棒把上述悬浊液慢慢导入漏斗中
③蒸发结晶:将上述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
【解析】
泥沙不溶于水,粗盐溶于水,可采用的方法是:①溶解:把粗盐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将粗盐溶解;
②过滤: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口紧贴烧杯内壁,沿玻璃棒把上述悬浊液慢慢导入漏斗中,将泥沙过滤出去;
③蒸发结晶:将上述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蒸发到溶液中的水分,故填写:①溶解:把粗盐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②过滤: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口紧贴烧杯内壁,沿玻璃棒把上述悬浊液慢慢导入漏斗中;③蒸发结晶:将上述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
22.过滤是分离________常用的方法;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常用________过滤法。
【答案】固体和液体 减压
【解析】
要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可用过滤的方法;
可利用大气压强原理,用减小压力的方法加快过滤的速率,故答案为:固体和液体;减压。
23.适合采用蒸发结晶的物质有________,适合采用降温结晶的物质有________。
【答案】氯化钠 硝酸钾
【解析】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其晶体;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其晶体,故选:氯化钠;硝酸钾(答案不唯一,合理均可)。
24.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应选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除去食盐水中的水,应选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
【答案】过滤, 蒸发结晶
【解析】
氯化钠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过滤的方法分离;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所以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食盐晶体,故答案是:过滤;蒸发结晶。
25.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如下图是过滤操作示意图,请指出错误。
(1)______ 、_____、_____。
(2)过滤后得到的澄清液体是纯水吗?(填“是”或“不是”)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未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比漏斗边高 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不是 过滤后的水中仍有可溶性杂质、细菌等
【解析】
(1)错误之处有:未用玻璃棒引流;滤纸比漏斗边高;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2)过滤后得到的澄清液体不是纯水,过滤后的水中仍有可溶性杂质、细菌等。
26.食盐中混有不溶于水的泥沙,通过下述实验除去泥沙等杂质,使粗食盐得到提纯。
(1)在上述仪器中,可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有 ______ 、 ______ 、 _____ 、 _____ (填写仪器名称);
(2)粗盐提纯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 _____ 、 _____ 。第二步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答案】烧杯 漏斗 蒸发皿 酒精灯 过滤 蒸发 引流
【解析】
解:(1)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每步用到的仪器有,溶解时:烧杯、玻璃棒;过滤: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蒸发: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
(2)粗盐是一种含有少量泥沙的食盐,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7.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样品,实验过程如下:
(1)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_______的性质进行提纯,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
(2)关于蒸发叙述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a、蒸发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汽化除去
b、所需仪器为酒精灯、蒸发皿、温度计
c、搅拌可以防止蒸发过程中食盐飞溅
d、加热过程中用试管夹夹住蒸发皿移动,使其均匀受热
【答案】能溶于水 过滤 引流 ac
【解析】
(1)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2)a、蒸发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变成水蒸汽除去,正确;b、蒸发需要酒精灯、蒸发皿、铁架台和玻璃棒,错误;c、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可以防止蒸发过程中食盐飞溅,正确;d、加热过程中为使受热均匀要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错误。故选ac。
28.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少量泥沙,为了除去泥沙等不溶物。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粗盐提纯的操作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____,玻璃棒在C中的作用是____。
(2)其中A的操作名称为____,目的是为了除去____(填化学式)。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3)其中B的操作名称为____,该操作中雨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填编号):
(4)若在实验B过程中发现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 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 B 滤纸有破损
C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D 滤纸高度超过了漏斗边缘
(5)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其纯度。发现结果偏高,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填编号)。
A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 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 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 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CBA 搅拌加速溶解 蒸发 H2O 当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过滤 D AC C
【解析】
(1)粗盐提纯操作中,需要先将粗盐溶解,然后利用过滤除去难溶性的固体杂质,最后将滤液蒸干,得到精盐。故正确操作是CBA。玻璃棒在溶解过程中目的是搅拌加速溶解。
(2)操作A名称是蒸发,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水得到氯化钠,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受热不均造成飞溅,当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操作B的名称是过滤,需要将滤纸折叠成一面三层,一面一层的形状,故不会出现D情形。
(4)过滤操作中需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应该紧贴漏斗内壁,目的就是为加快过滤速度。A、过滤过程中,滤纸中固体颗粒逐渐增多,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选项正确。B、滤纸破损滤液会直接流入烧杯,速度加快,选项错误。C、未紧贴漏斗内壁,选项正确。D、滤纸高度超过了漏斗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无法过滤直接流入承接液体的烧杯中,选项错误。故答案选AC
(5)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部分食盐会在滤渣中,纯度会偏低,选项错误。
B、食盐飞溅,食盐直接减少,因此纯度也会偏低,选项错误。
C、蒸发后,精盐潮湿,质量偏大,纯度偏大,选项正确。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食盐直接减少,因此纯度也会偏低,选项错误。故答案选C。
三、实验题
29.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进行粗盐的初步提纯及测定纯度的实验。
(1)在5.0克粗盐中,逐步加入一定体积的水(杂质不溶于水),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顺序为:_________(填编号)、计算纯度。
A过滤 B称量精盐 C蒸发
(2)在以上实验中多次用到了玻璃棒,它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测得的纯度偏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A溶解时加入的水的量不足 B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C蒸发时有液体溅出 D蒸发后所得氯化钠比较潮湿
【答案】ACB 引流 AC
【解析】
(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将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故体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CB;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A.溶解时加入的水的量不足,会导致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会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
B.过滤时滤纸有破损,会导致精盐中混有泥沙,则会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大;
C.蒸发时有液体溅出,则会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
D.蒸发后所得氯化钠比较潮湿,则会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而使精盐的产率偏高;故填:A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精盐纯度根据公式 进行分析即可。
30.实验小组同学想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和用品如图所示:
(1)上述仪器中G的仪器名称为_____。
(2)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_____、计算产率。
(3)蒸发时防止液滴飞溅的操作是①_____,当容器中出现②_____时,停止加热。
(4)经过上述操作后所得精盐仍为混合物,原因是含有多种_____杂质。
【答案】漏斗 蒸发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较多固体时 可溶性
【解析】
【解析】
(1)G是用来过滤液体的,其名称为漏斗;
(2)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计算产率;
(3)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当容器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3)经过上述操作所得精盐仍为混合物,原因是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
31.结合下图仪器,完成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在过滤粗盐水时,除用到⑤⑥⑦⑧,还需要用到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填名称)。
(3)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①②⑧⑨,还需用到图中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
(4)下列有关蒸发结晶操作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当加热至有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
B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当水分完全蒸干时,即停止加热
D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防止破损
【答案】酒精灯 漏斗 ⑥ B
【分析】
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
【解析】
(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除用到⑤⑥⑦⑧,还需要用到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漏斗,因此填漏斗;
(3)、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①②⑧⑨,还需用到图中的仪器有玻璃棒,作用是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择序号⑥;
(4)、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故此题选择B。
32.如图是某同学做“粗盐的提纯”实验时的过滤装置图;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a _____,b ___________
(2)图中明显缺少一种玻璃仪器,请写出需要补充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其作用______________。
(3)过滤后的滤液在进行蒸发时也要用到上述补充的仪器,这种仪器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4)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除了滤纸可能破损以外,请你再写出一种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
(5)“粗盐的提纯”实验步骤是:称量粗盐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称量精盐、计算。称取5.0g粗盐,最终得到4.0g精盐,则精盐的产率是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6)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83%
88%
72%
教师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编号)。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称量时,精盐中还含有水分
(7)为了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甲同学认为可以用蒸发水分的方法。将所取的两种液体蒸干,留有固体物质的,对应的液体是食盐水;没有固体物质残留的,对应的液体是蒸馏水。他选用的一组仪器是________。
A试管、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酒精灯、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
C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玻璃棒
【答案】漏斗 烧杯 玻璃棒 引流 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液面高于滤纸边 溶解 过滤 蒸发 80% AC B
【解析】
解:(1)据图可知仪器a是铁架台,仪器b是漏斗;
(2)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加热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
(4)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5)在粗盐提纯时,要先将粗盐固体溶解配成溶液,然后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再将滤液中的水分蒸发使晶体析出,故粗盐的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精盐的产率是×100%=80%;
(6)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会导致产率偏低;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会导致产率偏低;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会导致产率偏高;
D、第4组:称量时,精盐中还含有水分,会导致产率偏高;故填AC;
(7)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甲同学认为可以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所用的仪器有:酒精灯、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
33.某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I.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其中A操作中应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若此时取下蒸发皿需使用___________。
II.操作②名称为___________,它主要用于除去液体中的__________,它与其他两个过程需要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这种仪器在操作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
Ⅲ.此实验中精盐的产率是_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IV.小刚所在实验小组的产率为72%,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B蒸发时受热不均匀,有晶体溅出
C蒸发时,看到有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
D溶解15g含有泥沙的NaCl样品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答案】CBA 在有大量固体析出 坩埚钳 过滤 不可溶固体 玻璃棒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固液飞溅 80% BD
【解析】
I.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从流程图可知操作①、②、③依次为图中的CBA;
其中蒸发操作中应在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若此时取下蒸发皿需使用坩埚钳。
II.操作②名称为过滤,它主要用于除去液体中的不可溶固体,它与其他两个过程需要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这种仪器在操作③蒸发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固液飞溅。
Ⅲ.此实验中精盐的产率===80%。
IV.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产率偏大;
B蒸发时受热不均匀,有晶体溅出,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少,产率偏小;
C蒸发时,看到有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不影响得到精盐的质量,产率不变;
D溶解15g含有泥沙的NaCl样品时,加入的水量不足,溶解的氯化钠质量偏小,产率偏小;
故选BD。
故答案为
(1).CBA(2).在有大量固体析出(3).坩埚钳(4).过滤(5).不可溶固体(6).玻璃棒(7).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固液飞溅(8).80%(9).BD
34.某班分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实验室称量固体的仪器常用电子天平,若需直接显示所称固体的质量,在放称量纸或烧杯后,需要进行____________操作(填“校正”“归零”“去皮”)。
(2)操作ⅢI、V、V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___,该仪器在操作IV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3)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烦琐,可以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的操作的是________
A 研碎粗盐 B 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4)操作V蒸发,为防止蒸发皿中的液滴飞溅,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应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将水分蒸干。
(5)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除了滤纸可能破损以外,请你再写出一种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________
(6)以下混合物能用“溶解-过滤”操作进行分离的是_______
A 食盐和白糖 B 食盐和细沙 C 食盐和味精 D 豆油和水
(7)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组别
1
2
3
4
产率
75%
83%
88%
72%
教师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蒸发后,精盐中还有水分
【答案】去皮 玻璃棒 引流 A 用玻璃棒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停止加热 余热 待滤液液面高度高于滤纸边缘(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B AC
【解析】
(1)实验室称量固体的仪器常用电子天平,若需直接显示所称固体的质量,在放称量纸或烧杯后,需要进行去皮操作;
(2)操作Ⅲ、Ⅳ、Ⅴ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该仪器在操作 IV 中的作用是引流;
(3)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烦琐,研碎粗盐、溶解时充分搅拌可以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故选A;
(4)操作 V蒸发,防止蒸发皿中的液滴飞溅,应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
(5)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滤液浑浊的原因有滤纸可能破损、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6)能用“溶解-过滤”操作进行分离的是固、液混合物。食盐和细沙中细沙不能溶于水,食盐能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操作进行分离,故选B;
(7)产率偏高、偏低的原因是: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D、第4组:蒸发时,精盐中还含有水分。故选AC。
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2.2 神奇的氧气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2.2 神奇的氧气课时训练,文件包含222制取氧气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222制取氧气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2.2 神奇的氧气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2 神奇的氧气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221神奇的氧气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221神奇的氧气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4.4 化学燃料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4.4 化学燃料达标测试,文件包含44化石燃料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44化石燃料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